:18恢復默認
作者:尋找失落的愛情
周隋兩字一入耳,趙夕顏全身血液奔涌,下意識地上前一步:“他被關在何處?”
徐靖低聲答道:“今日傍晚被送進刑部天牢。負責押送的親兵們,尋到了粥棚給我送信。我先帶他們回府安頓,順便將此事告訴你。”
因北海郡遭遇匪禍一事,徐瑩對周隋恨之入骨,一時并未留意到趙夕顏的異樣,一臉憤恨地說道:“這個周隋,不能讓他輕飄飄地死了,應該被千刀萬剮!”
徐靖目中閃過寒意,淡淡道:“按著朝廷例律,反賊當誅九族。周隋絕無活路,只看皇上打算怎么處死他了。”
大晉朝歷經幾次民匪叛亂,當日徐靖在冀州殺了章沖,另外幾個匪寇也一一死在朝廷大軍手中。定國公在并州,利落地剿滅了土匪。周隋是第一個被活捉的匪寇。
徐三沒殺了周隋,而是令人將人將周隋送進京城,就是要讓周隋接受刑部審訊,被公開處決。
這一步棋,堪稱絕妙。一來可以彰顯朝廷法度,二來則為自家主子揚威。
趙夕顏按捺住心頭激越奔涌的恨意,輕聲道:“好,我等你的好消息。”
徐靖和趙夕顏對視一眼,都清楚對方的心意。
換在以前,徐靖定會想辦法去天牢,親自殺了周隋。
如今,徐靖既有問鼎皇位的機會,就不能這般任性魯莽了。讓周隋死在法場,死在眾人眼前,才合適合理。
當著徐瑩的面,小夫妻兩個有默契地閉口不提。待用過晚膳回了寢室,小夫妻獨處時,徐靖低聲嘀咕:“這么行事,也太不解氣了。”
趙夕顏心情已經完全平復,輕聲道:“我只要周隋死,到底死在誰手中怎么死,倒是無所謂。”
“春生哥哥,到行刑那一日,你帶我去刑場好不好?前世我沒能親眼看一看,實在遺憾。”
徐靖毫不猶豫地應下了:“好,到時候我帶你去。”
趙夕顏懷著身孕,其實不宜見太過血腥的場面。不過,這是趙夕顏最大的心結。他要親自陪著趙夕顏,打開這個結。
永明帝平日不問朝政,對處置匪寇的奏折倒是批復得極快,著令刑部盡快審訊定罪處決周隋。
正月二十這一日,刑部紀尚書開了刑部大堂,親自主審。
北海王世子徐靖,親自來了刑部公堂。
“紀尚書放心,本世子今日前來,只旁觀絕不出聲驚擾。”不等紀尚書出聲,徐靖率先表明態度。
紀尚書沖徐靖拱一拱手,也就不多說了。
周隋差一點攻破北海郡,不知殺了多少北海郡的守城兵。抓住周隋的也是北海王世子親兵。今日徐靖親自前來公堂,倒也合乎情理。
當然,更重要的是因為徐靖聲名日盛,紀尚書這等官場老狐貍,豈會為了一點小事開罪徐靖?
緊接著,另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公堂里。
“末將見過世子,見過紀尚書。”身著軟甲英武不凡的御前校尉慕容慎,恭敬地行禮。
徐靖目光閃了一閃,似笑非笑地扯了扯嘴角:“慕容校尉不在宮中當差,怎么到刑部大堂來了。”
慕容慎脾氣比往日溫和得多了,聽到這等挑釁之詞,面不改色:“皇上令末將前來看審,等審訊結束再回稟。”
慕容慎在御前當差,一直深得天子信任。他想來刑部大堂,自然不是難事。這個理由,也足夠交代了。
不過,慕容慎真正的來意,兩人心知肚明。
前世周隋凌辱趙夕顏數年,徐靖恨不得將他千刀萬剮,慕容慎對周隋同樣憎恨。慕容慎今日是來親自看一看周隋的下場。
徐靖瞥慕容慎一眼,坐到了一旁的椅子上。
慕容慎代天子前來觀審,自然也有入坐的資格。紀尚書頗為善解人意,特意令人將椅子設在另一邊。如此一來,慕容慎和徐靖隔得老遠,也省卻了唇槍舌劍的麻煩。
紀尚書端坐公堂,用力一拍厚重的驚木:“來人,帶周隋前來。”
一盞茶后,一個血肉模糊斷了右腿滿身臟污不堪的高大男子被拖進了公堂。
這個男子,正是周隋。
周隋身上傷痕處處,一路被囚禁在囚車里,又逢雪難封路,本來早就該咽氣了。不知是軍醫醫術高明,還是周隋生命力太過頑強,竟然一直撐到了京城還沒死。
現在如死狗一般被拖上來,身上的傷崩開,拖拽過的地方留下了縷縷血痕。
徐靖冷冷看著躺在地上只剩一口氣的周隋。
對面的慕容慎,同樣目光冰冷。
如果目光能殺人,周隋早死了千遍萬遍。
“周隋,你犯謀逆重罪,在北海郡外屠戮數個村寨,殺了幾千無辜百姓。你可認罪!”
紀尚書面色沉凝,厲聲責問。
地上的周隋,不知有沒有聽到,先沒動彈。過了片刻,才勉強搖了搖腦袋。
到了此刻,竟然都不認罪,更無半點懺悔自責驚懼。
這才是天生的巨盜匪寇亡命之徒。
紀尚書心中怒火洶洶,面上還算冷靜,繼續走審問的流程。
周隋依舊用盡力氣搖頭。
徐靖冷笑一聲:“不到黃河心不死。”
慕容慎難得和徐靖站在同一陣線,冷冷道:“死期就在眼前,神仙來了也救不了他。”
紀尚書權當沒聽見兩人擾亂公堂審問,轉頭吩咐文判:“周隋已認罪,你記下。”
文判低聲應下,迅速提筆落墨。然后將筆錄呈至紀尚書眼前,紀尚書沒有猶豫,在最末寫上“罪證確鑿,判處凌遲”八個字。
紀尚書以目光示意,那個文判心領神會,捧著筆錄到北海王世子面前,恭聲道:“請世子過目。”
徐靖口中說著:“刑部筆錄何等重要,本世子怎么能隨意過目。”目光毫不客氣地掃了一遍,看到最后一行,頗為滿意。
文判又將筆錄捧到慕容校尉面前。
慕容慎也沒客氣,迅速看了一遍,便拱手道:“末將這就進宮回稟。”
這等大案,要等御筆朱批,才能行刑。
紀尚書親自進宮面圣。
永明帝批復,盡快行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