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平一宇內
:18恢復默認
作者:起飛的東君
秦軍凱旋,當獻俘于咸陽,奏捷于宗廟。
入城之后,第一要務就是將三王連同俘虜的代國公卿、齊國貴族,盡數拉到秦國宗廟去進行祭拜。
秦王政要在那里,向先祖宣告。
他已經真正完成了秦國歷代先君,一統天下的大愿。
齊國的宗廟禮器,會被送到奉常處,經過辨認檢查,日后用來祭祀上帝、先祖。
齊國那些珍貴的文書典籍,亦被御史府的人帶走,分門別類后,成為秦國“圖書館”中的典藏。
至于那些哭哭啼啼的嬪妃美人,在檢查驗身,登籍造冊后,就會充入秦宮,成為大王的女人。
一切戰利品被刮分帶走,參與此番凱旋的一干有功士卒也被邦尉府的吏員帶離,在其他地方,自有酒宴與賞賜等待。
趙佗則和涉間、麗食其、黑臀等一干有功將士一起進入秦宮,準備接受封賞。
“麗生啊麗生,你這家伙的舌頭可真是厲害,我黑臀這下算是服氣了。”
到了秦宮大殿外,黑臀酸熘熘的看著麗食其。
盧綰、鐘離眛、西乞孤等人也滿臉艷羨,都道:“麗先生以說降齊王之功,入殿中受大王賞賜,吾等真是羨慕的很啊。”
眾人之所以羨慕,就是因為此番參與滅齊的秦軍足有二十萬之眾。回到咸陽的軍將非常多,自是不可能全跟著上殿受賞。
故而只有趙佗和麾下諸位裨將軍能夠上殿,見王受賜,享受無比殊榮。
其他人則只能像上次伐楚歸來一樣,在殿外受賞,這待遇檔次差別就很大了。
其中,麗食其是個特例。
他以勸降齊王之功,被秦王政特詔上殿,自是顯得非常惹眼。
麗食其嘿嘿笑道:“這還得多虧了將軍,要不是將軍英明決斷,能用我麗食其,并且大破三十萬齊軍為此番說降造勢。鄙人哪能得此大功。”
趙佗笑道:“先生自謙了。先生能臨危而不懼,憑口舌而降服一國,有這種能力,縱使無我提攜,先生日后也自有揚名之能。”
麗食其卻是搖頭道:“鄙人曾聞秦有善相馬者,名為伯樂,能從驂服之中尋得千里馬。若無伯樂,千里良馬,不過死于駑駕之中,豈能有馳騁沙場之英姿。”
“麗食其出身鄙陋,不過陳留城中一游士,若無將軍賞識,拔擢而起。我這區區高陽酒徒,又豈能有今日風光。”
“麗食其深感將軍之德,愿永為將軍帳中幕僚,還請將軍受我一拜。”
說著,麗食其臉上笑容收斂,變得肅穆莊重,對著趙佗躬身一禮。
趙佗心中一動,沒有躲避,坦然承受這一禮。
麗食其此人號稱酒徒狂士,一向心高氣傲,又頗有爭名逐利之心。
之前趙佗于陳留城中請他出山,說降小黃,讓他大展身手,立下功勛。
結果之后,麗食其眼見再無功績可得,便飄然而去。
待到趙佗升為軍候征伐魏東時,麗食其又攜弟相隨,并引用古之民諺,直言他麗食其是為名利而來。
此人頗有智計和口舌之才,為趙佗效力,又從不避諱他跟著趙佗乃是為了功勛名利,并非真正的心屬趙佗。
趙佗并不在意,只用其才而不迫其心,終于讓麗食其在伐齊一戰中大顯身手,立下驚世功勛。
如今,麗食其在此處面對即將上殿面王的榮耀,面對黑臀、鐘離眛等人羨慕的目光,心中感動無比,向趙佗相拜,以示徹底歸心。
這一拜,是麗食其在表態。
縱使升爵受賞,事后他也不會離去,而是要留在咸陽,做趙佗的幕僚。
“麗食其,終于成了我的人了。”
就在趙佗這邊收服麗食其之心的時候。
前去宗廟祭祀的秦王政也回到大殿中,開始宣召趙佗和各有功將士入殿。
聽到謁者傳召。
趙佗立刻拋棄心中雜念,深吸口氣。
快步趨入殿中。
他的身后,涉間、麗食其等人也是連忙低首,緊張的跟了上去。
秦宮大殿上,樂官們演奏著贊揚秦王之功的頌歌。
“于皇秦王!無競維烈!”
“討伐亂逆,滅六暴強。”
“威動四極,武義直方。”
“秦威烈烈,秦德昭昭。”
“平一宇內,德惠攸長。”
趙佗聽在耳中,只覺全身熱血澎湃。
樂官所唱,正是秦王政興師討亂,統一天下的功績。
“一統天下,四海歸秦。”
趙佗上前行禮相拜。
禮畢之后,他在謁者的傳聲中,帶著身后的諸將起身。
這一次,他終于能與主座上的秦王政相見。
秦王政穿著華貴的王服,上面繪有日月星辰十二章,顯得肅穆莊重。
他的頭上戴著沉重的冠冕,廣七寸,長一尺二寸,系白玉珠為十二旒。
此刻珠旈垂落,擋住秦王政的大半面部,更增添了一種“半遮面”的神秘威嚴感。
恰如當年,趙佗第一次來到秦宮大殿時,所見到的模樣。
只是,當初的趙佗面對珠旈后那雙威嚴眼眸的注視,不敢抬頭,只能垂眼躲避。
如今,他卻能昂首挺胸的站在此處,迎接著大王的審視。
四目相對。
趙佗看到,那珠旈下的嘴唇勾起了一絲弧度。
大王。
趙佗心中喜悅。
他不再耽擱,垂下眼簾,立刻開始向秦王政復命。
“臣趙佗,奉大王詔令,率師滅代,伐齊。終擒趙嘉、燕喜于代地,獲田建于臨淄,克滅兩國,砥定諸侯地……”
趙佗朗聲開口,聲音高昂,意氣風發,口中所言功績更是矚目驚人,冠絕當世。
王榻上的秦王政,目中異彩連連。
他緊盯著殿中那器宇軒昂的年輕將軍。
秦王政的腦海里,浮現的是曾打動他內心的過往一幕。
一個少年傲立殿中,面對刺客質問,從容相答。
“諸國連年混戰,互相攻伐。四海之間流尸滿河,白骨蔽野,百姓受苦,庶民蒙難,唯有當今秦王方能停止戰亂。亦唯有秦國一統天下,才能結束這殘酷的亂世。”
“天下必須統一!”
“只有天下定于一,才會沒有諸侯連年血戰,才會沒有白骨蔽于野,千里無雞鳴的場面出現!”
“所以,秦王不能死!”
“他不僅要做秦國的王,更要做天下的王!”
少年清朗之音,猶繞于耳。
那剛毅堅定的少年面容,正與眼前的年輕將軍相重合。
“他當年的話,做到了。”
“趙佗為寡人東征西討,平定逆亂,終于讓天下疆土盡歸秦國!”
“讓寡人,成為了天下唯一的君王!”
秦王政眼中光芒璀璨,看著那殿中的年輕將軍,心神同樣激蕩。
待到趙佗復命完畢,立于大殿之上。
秦王政開口。
“趙將軍此番滅齊,為我秦國一統天下,平一宇內,立下大功,寡人心中甚喜,當重賞之!”
話音落下,殿中所有人全都舉目相視。
除了主管爵位的主爵中尉趙亥,和負責軍事的邦尉王賁外已經提前知道詔書內容外,其他臣僚,全都望著殿中那位意氣風發的年輕將軍。
滅掉田齊,為秦國一統天下。
大王又會給他什么樣的賞賜呢?
“應該是駟車庶長吧,畢竟滅代的時候已經升到大上造了。這次滅齊升一級應該差不多了。當年王老將軍滅掉趙國,也不過才升到駟車庶長嘛。”
殿中有不少人心中暗想。
負責傳詔的謁者開始宣讀詔書。
“維王二十六年,時在孟冬。大上造趙佗克滅田齊,彰我秦威。為王平一宇內,一統天下。功大勛貴,王心甚喜,特賞功明德。”
“大上造趙佗,以克滅田齊,平一宇內之功,進爵為大庶長!”
大庶長!
殿中除了趙亥、王賁、李斯等或是提前知曉,或是知王心意的重臣外,其余臣僚皆是眼帶驚色。
在他們想象中,趙將軍雖然功勛甚大,滅兩國擒三王,但其滅代國擒雙王的功勞之前已經賞賜了,讓他從少上造升為了大上造。
此番論功行賞,當只論滅齊之功才是。
這樣一來就可以和昔日王翦為參照。
王翦滅趙國,升駟車庶長。
滅了燕國,才升為大庶長。
齊國雖大,卻遠不如昔日趙國強勁,滅齊的難度要比滅趙低上許多。
在許多人眼中,趙佗滅齊,升一級到駟車庶長,算是非常合理的。
但如今卻一躍升兩級,直接跳為大庶長之爵,豈不讓人驚訝。
一個滅齊之功,竟能抵的上王翦滅趙和滅燕加起來的功勛。
大王對趙佗的寵愛,還真是讓人艷羨啊。
眾臣之中,李斯、王綰等人若有所思。
秦王政讓趙佗升爵為大庶長,不僅僅是因為寵愛。
他們還注意到了大王詔書中的關鍵字句。
平一宇內。
趙佗的功勛,不僅是滅掉了齊國。
更是為秦國一統天下,君臨四海的偉業做出了一個完美的收尾。
是秦國帝業的筑基者。
在這種帶有特殊意義的情況下,豈能不重賞?
更別說。
大王,確實是寵愛此人啊。
詔書宣讀完畢。
趙佗叩首謝恩。
待到禮畢,他起身抬頭,望向王榻。
秦王政正坐在那里,對著他微笑點頭。
趙佗心中溫暖。
“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