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貞觀第二百七十三章 杜楚客到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耕耘貞觀 >>耕耘貞觀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七十三章 杜楚客到來

第二百七十三章 杜楚客到來


更新時間:2023年02月24日  作者:倚夜聽雨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倚夜聽雨 | 耕耘貞觀 


倚夜聽雨:、、、、、、、、、

時間流逝,很快到了六月份,原本只想攻占河湟谷地,然后把青海交給投降的慕容伏順處理,那這時候的李靖已經能率領軍隊啟程回長安了。

但很可惜,因為李泰要把鄯州以及西海郡徹底納入大唐的控制范圍,那李靖還要帶著軍隊清掃一處又一處因為潰兵,或者吐谷渾民族主義者所形成的山寨與據點。

沒辦法,只是單純的洗劫吐谷渾,以及要把吐谷渾的精華土地占領,納入大唐統治到底是不同的,畢竟自古以來,這種清剿潰兵的事情向來是最麻煩的。

哪怕李靖展現出讓李泰目瞪口呆的百線基操和大軍團調度,但清理山寨終究是要一個山頭一個山頭的清掃,拔出據點要一個接一個的拔除。

所以,李靖估摸著想要把鄯州這一大片徹底清掃干凈,怕要拖延到十月份了。

說實話,李泰面對李靖這種凡爾賽式的謙虛,不知道自己應該回答什么才好。

不過,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給李靖做好后勤工作,糧食什么的李靖倒是自己會安排,不需要李泰出手,畢竟作為統帥,糧食這種東西在自己手中才是最安全的。

但李泰對軍隊的考慮,卻是各種肉食的補充,各種衣物的清洗,甚至連青樓都給府兵們準備好了。

只要這些府兵們把繳獲轉化成糧票,然后用糧票就能獲得享受。

而這所帶來的,就是讓這些府兵們的戰斗意志高昂起來,這點是李靖先發現的。

畢竟他已經是六十多歲的人,這次帶兵打吐谷渾,幾乎是自己這輩子的收尾之戰。

什么事情李靖能親力親為的都親力親為,所以他發現了府兵們的積極表現。

這就是李泰以鄯州本身的百姓作為基礎,構筑成了一個相當有秩序的后勤體系。

簡單的說,這些士卒們在戰場上的繳獲能夠最快時間,轉化成能消費的糧票,并只要李靖安排了休息,那這些士卒便能把這些糧票消費出去,這就足以激勵士卒了。

畢竟將士們過著得是刀口舔血的活,所以除非是那種特別顧家的人,他們會選擇把一部分的糧票儲存下來,準備帶回家去。

但更多的府兵,到底是秉承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秉性,毫不猶豫的大筆花費。

畢竟戰場廝殺,拿命換錢,手中有錢便是第一時間花出去,好好享受享受。

至于錢花完了對于很多的府兵來說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因為他們的家里本身就是有分口田和永業田,回去頂多是重新做農民,雖然不富裕,但到底還能活下去。

這種人大概就是,現代那種到城市里面打工,賺到的錢全部用來在當地消費了,絲毫沒有想要存下來買房的意思。

等到自己打工十年,依舊不能在大城市扎根,錢反而費得七七八八,只能回老家去,靠出租房屋度日。

畢竟在大唐初期,能自己準備裝備參加戰爭的府兵,到底算是中產階級。

至于他們繳獲吐谷渾,甚至打劫當地山賊的繳獲去哪里了,當然是被他們花掉了。

這跟李泰可沒有半分的關系,李泰只提供了產品,真正購買了這些產品的可是他們自己。

當然,李泰也只是想要把他們的財富截留下來,用于當地發展。

但李泰這種明晰渠道,對這些士卒來說卻是相當公正。

因為自己這場戰爭打下來,拿到的繳獲到底多少錢,這些士卒本身很少有人能說得清楚。

畢竟他們只是府兵,哪怕是這個時代的中產階級,但絕大多數都是不識字的。

原本他們就算是拿到了財富,怕也是只能夠到一些黑心的當鋪之中去出手,然后換取自己需要的物資。

但在李泰逐漸完善糧票體系,他們能獲得相對公正的價格,以及無比貼心的服務。

最重要得是,獲得的戰功很難量化,畢竟官職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不是靠著單純的殺人就能繼續晉升的,但李泰弄出來的糧票卻能讓這些戰士們清楚知道,自己每次努力并沒白費,他們能轉化成貼心的糧票!

也正是如此,隨著不斷的正反饋,府兵們的戰斗熱情還是相當高的。

哪怕是剿滅馬匪或者山賊,因為他們絕大多數都是吐谷渾這個王國的潰兵形成,不是那種純粹的苦哈哈百姓,所以或多或少都是有幾分繳獲。

就算真窮成狗了,只要這些人沒死透,以俘虜的形式送過來李泰也是收的。

差不多是每個人按照五公斤糧食計價,不過俘虜都是讓軍隊中的團級單位直接跟李泰進行交易,而不是一個人兩個人抓個當地俘虜就過來,這樣李泰不收的。

因為這個價格實在不算是高,也就是清掃馬匪或者山賊的時候順手抓一抓。

直接殺良冒功的話,那就反而不合算了,畢竟李靖雖政治上騎墻,但治軍上可不手軟。

而李泰開啟這個任務,倒不是純粹的為了人力,而是想要跟軍隊中的團級領導見一見。

大唐的軍制中,像李泰便是折沖校尉管理一府,而府下便是團,一般管理三百人。

不過團倒是沒有叫團長的,而是叫做校尉或者旅帥,算是較為基礎的軍官。

再之下,便是管理50人的隊正,并沒有百夫長這個職務。

所以,讓李泰去記住全部的隊正這個真的有點難,但讓李泰去熟悉熟悉管理三百人的校尉或者旅帥,李泰感覺努努力還是能做到的。

自己也不需要付出什么,只要給與他們應該有的尊重,多說幾句鼓勵的話,李泰看著他們激動的樣子,很顯然,這些人還是很愿意為大唐而奮斗的。

而如果他們第二次有繳獲送過來,那自己更會熱情的叫著他們的名字聊聊家長里短,暢想美好未來,甚至若有時間合適,更會邀請他們一起吃個烤全羊,喝點青稞酒。

總而言之,李泰就這么順其自然的跟著這些團級的基礎軍官談天說地。

雖然熱情,倒也沒有籠絡他們,所以李道宗,侯君集看到了也只是隨便的看一樣,倒也沒什么在乎的。

畢竟,就算是要造反,也是要找他們這些將軍,而單單是找這些基層官員又有什么用。

難道就憑你這個燕王鼓勵了他們幾句,跟著他們吃吃喝喝了幾次,他們就會跟你混不成。

倒是李靖看著李泰的動作若有所,但也沒有多說什么,應該干什么就干什么。

畢竟自己六十多歲了,都到了要退休的年齡了,實在是沒有必要參合到這里面。

就實際來說,燕王管理的水平還是相當不錯的,不僅解決了士卒的溫飽問題,更是隨著秋收鄯州能夠徹底的穩定下來。

而且更重要得是,他能通過錢糧,讓對外作戰的士卒能夠長期保持高昂的士氣,讓他們每次消費完后,恨不得馬上去繼續廝殺。

當然同樣的,李泰也相當佩服李靖,畢竟在李泰看來,自己的這些工作是身為一個后勤人員應該做到的,就是要讓府兵們除了戰斗以外,其他什么東西都不需要其想。

但自己能夠做這一切的基礎,是李靖能夠百戰百勝,沒這個基礎,就算是自己想要這么操作,但下面人心中有所怨言,那說不定反而會釀出不必要問題。

但不論怎么說,李泰與李靖的配合,讓鄯州以匪夷所思的速度納入到華夏的統治中。

最顯著的一點就是,杜楚客從長安到鄯城,差不多接近千里的道路,一個月時間就到了。

李泰看著杜楚客到來不由呆了呆,而杜楚客同樣送來了長安方便的圣旨。

主要就是朝廷同意了李泰的計劃,不過對占領的吐谷渾土地進行了拆分,首先是河湟谷地依舊是鄯州沒有什么變化,但青海區域被設立為了西海郡被鄯州所管轄。

而鄯州刺史則是杜楚客,由他接手李泰布置的政策,反正這種事情也不是第一次了。

朝廷相信杜楚客能把這件事給干好,至于王玄策則為西海郡令,依舊執行《種子計劃》。

“看起來朝廷是嫌棄你的官職了太小了,哪怕有我的保舉,卻也登不上鄯州別駕啊!”

李泰看著王玄策,倒是略有幾分感慨的看著王玄策。

“如今的局面已經是再好不過!”王玄策對李泰搖頭道,“還請燕王相信,玄策必不會讓您失望。”

說實話,在王玄策看來,現在的局面真的已經很不錯了。

至少比較起自己在隴右的時候跟著許敬宗干活要好太多了,那時候自己上班第一天就被架空失業了,這年頭還有比自己更倒霉的人嗎?

與之相比,這時候自己腦袋上的可是杜楚客,自己人的杜楚客啊!

李泰倒也沒有多話,而是把目光放到了杜楚客的身上,疑問道,

“朝廷中到底出了什么事,你不是去洛陽去做洛陽令嗎?怎么把你給派遣過來了?”

“因為燕王您開發吐谷渾的計劃,魏國公便是向朝廷推薦了我!”杜楚客苦笑道,

“我人都才剛到洛陽,凳子都還沒有坐熱,就被一紙調令給送到這邊來了。

我所知道的情況怕是未必有您來得多。

不過我猜測,讓我來這里,更多的只是為了玄策做過渡而已。

等到玄策在西海這邊有立足資格,我就能重新被調回洛陽,到時候也能坐上洛陽令了!”

對有的人來說,一州刺史可以算得上是人生巔峰,但對杜楚客這種長安豪門,尤其是官場上還有一個右仆射的豪門來說,一州刺史,不過只是自己鍍金的崗位而已。

事實上這種事情不僅僅是古代,就算是現代也是非常常見的事。

哪怕華夏講究的是“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于卒伍。”但有的人一開始的官職就是州部,有的人一輩子的目標就是州部。

人與人之間到到底是有差距的。

而杜楚客沒拒絕這命令,便因為這件事是李泰提出來的,在杜楚客看來,把這里的活給干好了,讓李泰的計劃成功了,這才是自己這個燕王黨最應該做得事。

……也許李泰手下,也就杜楚客是這般一心一意的為李泰奪嫡而努力吧……

“由你照顧玄策,我也能放心不少!”李泰點頭對杜楚客感嘆,“只怕要辛苦你幾年了!”

“為國盡才,為君盡忠,當不得辛苦,而且教化當地百姓入我華夏更是圣賢之道!”

杜楚客倒沒什么在乎的對李泰道,只是杜楚客說到這里,神色嚴肅道,

“不過我從長安而過,卻聽聞太上皇感染風疾已病入膏肓,說不定就在這個月了!”

“什么?”李泰聽到杜楚客的話愣了愣,但神色很快鎮定下來,然后道,

“我知道了,這件事情以朝廷的消息為準,你們不需要多言!”

“諾!”在場的兩人聽到李泰的話語,對李泰進行行禮,兩人相互對視一眼,退了下來。

“李淵的時間到了嗎?”李泰聽到這個消息,倒也沒太多悲傷,反而有著幾分唏噓。

因為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勝利后,李泰有記憶以來,就便沒見過幾次李淵。

再加上自己貞觀二年就開府去了,跟李淵接觸時間并不多,所以李淵去世自己并不傷心。

但自己記得沒有錯的話,在李淵這位太上皇去世不久,母親長孫皇后便生了重病,然后在下一年就去世了。

說實話對李泰來說,雖然自己一直以來都在外面跑,但跟長孫皇后的關系還是很親近的。

每個月或是初一或是十五,總是會跑到宮殿中見見長孫皇后,就內心來說,李泰是真的不希望長孫皇后出事。

但長孫皇后不是那種突然得了疾病暴斃,而是生身母親趙國太夫人的薨逝以及太上皇李淵的駕崩,再加上氣疾復發,導致積重難返的,這就讓李泰完全束手無策。

因為李泰不是學醫的,別說是不知道用中醫的辦法怎么去治療氣疾,就算是西醫的辦法自己也完全不知道啊!

“看起來要早點回去了!”李泰深吸一口氣,倒等著長安那邊的訃告了。

畢竟李淵是太上皇,不是過了頭七就馬上安葬的平民百姓。

基本上是要保存好遺體,所有皇家子弟前去祭拜,最后選定良辰吉日再下葬的,而自己想來也會被叫回去吧!


上一章  |  耕耘貞觀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