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184章 農民造反只要吊死老爺就行了,貴族需要提防的可就多了(感謝打賞)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最新章節列表 >> 184章 農民造反只要吊死老爺就行了,貴族需要提防的可就多了(感謝打賞)

184章 農民造反只要吊死老爺就行了,貴族需要提防的可就多了(感謝打賞)


更新時間:2025年08月09日  作者: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分類: 玄幻 | 原生幻想 | 輕小說 | 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求推薦求收藏)

接下來的一個多月時間里,吳王本部一直在阿勒曼尼腹地“旅游”。西吉斯蒙德的軍隊,也只能跟著他們,不斷在北方領地上打轉。

就和之前預計的那樣,隨著時間推移,當地領主對于“皇帝”也越來越不滿。

畢竟,讓西吉斯蒙德幫忙去鎮壓暴民,確實符合大多數領主的利益。但當西吉斯蒙德帶著幾萬全副武裝的士兵,在自己領地旁邊來回游蕩的時候,情況就不太對勁了。

這個年頭的軍隊,并沒有什么保護友方領地和領民的意識——當然,后世其實也沒有。由于軍隊里大部分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傭兵,補給幾乎都來自掠奪,因此,所到之處,不管是誰的地盤,基本上都會遭受嚴重的損失。

現在,西吉斯蒙德寸功未立,讓敵人到處亂跑,不但讓本來就不喜歡他的那些反皇帝派貴族看笑話,連中立派的人也開始動搖起來。

而且,從法蘭克時代開始,歐洲君主就有“游宮”的傳統。他們對付不聽話、但是不方便撕破臉的臣下,有一個很方便的招數,就是帶著整個宮廷和直屬軍隊,甚至包括一部分其他封臣,跑到這個人領地上,開始吃大戶。時間一長,再富裕的貴族都扛不住,只能向國王服軟。他們的實力,也會遭到削弱。這樣一來,也就等于是削藩成功了。

很多領主雖然沒什么文化,但是這種簡單又傳統的政治手段,還是很了解的。時間一天天過去,西吉斯蒙德要的、搶的錢糧越來越多,卻唯獨沒見他消滅敵人。大家自然就開始懷疑,他到底是沖著誰來的。

對此,西吉斯蒙德多次召集封臣開會,進行解釋和勸說。按他的說法,他真的在全力追趕,只是跑了這么久,依然沒趕上,但這也不怪他們,實在是這群暴民跑得太快了。他目前這個狀態,也很難再次加速了,否則就算多給錢,他手下這幫傭兵估計也會對命令陽奉陰違,甚至發生嘩變,那樣反而會讓局勢更糟糕的。

所以,他能做到的,已經全都盡力了。目前,最急需解決的問題,也是在貴族們那邊。

西吉斯蒙德宣稱,在剛剛發現敵人速度更快的時候,他就已經想到了追不上的問題,為此召集廷臣,制定了備選方案。之后,他們也盡快把計劃告知了當地貴族,讓他們遵照方案,提前進行部署,對敵人進行騷擾和阻攔,以求遲滯他們的進軍速度。

為了讓大家能夠跟上計劃,他和顧問們同樣已經竭盡全力了。他們提前考慮了各個領地的貧富程度、兵力多寡、戰斗力強弱,甚至計算好了征召足夠兵力需要花費的時間。然而,貴族們還是不配合,偶爾有聽話的,指揮也呆頭呆腦,導致效果也不是很好。至今,都堵不住敵人。

這個計劃本身,他認為是沒有問題的——從敵人雖然行動迅速,但至今也沒能逃掉的情況,就可以看出,他們的行動終究是受到了阻礙,并非想去哪就去哪。

只不過,這種遲滯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總結出更多經驗,體現出更大效果來。貴族們也要更服從他的命令才行。他還專門強調,這不是為了他自己想要什么,而是因為現在的情況并不樂觀,必須要認真應對。

不過,貴族們依然不買賬。他們覺得西吉斯蒙德的計劃,就是把其他人都當傻子。你放人在這里堵路,那么聚集的人多了,機動性和控制區域就會很糟糕,讓敵人能夠直接繞過去;人少了,又不敢到處亂跑,否則碰上敵人,可能會被迅速吃掉。

而且,大家也不是不講道理,只要對面是皇帝就要胡亂指責。因為目前,已經有兩家小貴族聽了他的話,帶兵離開要塞,去道路上設卡堵截,結果半天不到就被消滅掉了。而西吉斯蒙德的軍隊,到第三天才趕上來。

有人還說,其實第二天的時候,當地修道院就接到自稱“大明使者”的通知,讓他們趕緊去把尸體都搬走,善加掩埋。所以,西吉斯蒙德那邊,連給隊友收尸都沒趕上。當地之前沒有太多“大明”組織活動的事情,因此修道院那邊很驚奇,這件事也傳的到處都是,讓大家整天拿這個嘲諷西吉斯蒙德,說他的組織能力和軍事能力,看起來還不如這些農民。他的十字軍,似乎也不如人家虔誠和仁慈。也不知道這個皇帝到底是怎么當的。

更有甚者,還有些貴族在暗地里傳播陰謀論,說這些“農民軍”,估計就是西吉斯蒙德自己養的。

他們說,參會的大家,都是有頭有臉的大貴族。平日里,農民忍不住聚眾造反的事情,就算沒見過,也是聽說過的。大家不妨平下心來仔細想想,以往,有過這么邪門的“農民軍”么?

哪怕是規模不大的農民武裝,也只有在自己家鄉,才會靠著熟悉本鄉本土,有一些情報和機動性上的優勢。但是,當地的小貴族和騎士,也同樣熟悉本地。因此,哪怕這種情況下,農民武裝也沒有什么可以利用的優點,大多很快就被鎮壓,根本鬧不起來。

現在,你說這支波西米亞的農民軍,都跑到勃蘭登堡了,還能跑這么快,不覺得很不對勁么?就算這些人天生腿腳靈便,他們難道不吃飯,不睡覺?在遠離家鄉的地方,誰給他們指路?誰給他們提供補給?除非說他們是異端召喚出來的魔鬼,否則,這些事情,都講不通吧。

而且這一路過來,十字軍造成的殺戮和破壞,可比人家嚴重多了。到底誰是魔鬼,還不好說呢。所以,有些貴族都開始懷疑,是不是西吉斯蒙德故意放縱農民軍亂跑,甚至偷偷派人給他們指路,提供補給?

這一路下來,十字軍到底想針對誰,恐怕都不好說。指不定是西吉斯蒙德也想削藩了呢。

所以,到最后,會議就變成了相互攻擊。地方貴族們紛紛指責西吉斯蒙德顢頇無能,不如農民懂打仗;西吉斯蒙德和他的黨羽則指責貴族們只知道推卸責任,損公肥私。真正的戰斗還沒開始,他們就互相吵起來了。

沒辦法,西吉斯蒙德只能一個勁地催促勃蘭登堡的弗雷德里希,要求他立刻行動。因為當地貴族里,只有他算是和自己利益綁定最深的。這個時候,他要是不上,其他貴族肯定就更加畏畏縮縮,這仗也沒法打了。

所以,其他貴族和教會去壓力西吉斯蒙德,西吉斯蒙德就去壓力弗雷德里希。每天,都要多次發信,讓他趕緊動起來,別再遲疑了。

發現情況有變之后,貴族們也開始轉向,要么攛掇,要么激將——支持西吉斯蒙德的人,希望他能做出表率,至少攔住敵人一段時間,等大軍抵達,盡快贏得勝利,堵住其他人的嘴;反對西吉斯蒙德的,也樂見他們去和農民拼命,要是兩敗俱傷才更好。總之就是都在勸弗雷德里希精神點,別給高貴血統丟了分。你一個邊境大貴族,還能怕農民么?

爭論了許久之后,不情不愿的弗雷德里希發現,之前一直向西北前進的農民軍,沒有前往馬格德堡,而是在城外不遠的地方突然轉向,渡過易北河,朝東方行軍,向他這邊沖過來了。

這下,他想躲也躲不掉了,只能召集了封臣和傭兵,湊出一萬多人馬,號稱三萬,從勃蘭登堡出發,向西攔截。另一邊,也反過來派人去催西吉斯蒙德,一天就派出了十三個信使,讓他別磨蹭,趕緊北上支援,要不然時機就沒了。

兩人的互相催促中,勃蘭登堡軍隊率先抵達了預定戰場。

雖然催的很急,但弗雷德里希這邊,其實還是比較有信心的。

他給西吉斯蒙德和其他貴族寫信,抱怨自己這邊兵力空虛,給出的理由,確實是實話:按照計劃,他本來準備集結三萬人的兵力,不但要迎頭粉碎“大明”農民軍,還要趁勢一路南下,最好能追著農民軍,南下打進波西米亞,一舉端掉胡斯派的老巢。這樣一來,不管是在實際收益,還是在威望和名聲上,他和北方諸侯們,都獲得巨大的好處。

不過,實際做起來,就沒有這么順利。

從目前的情況看,西吉斯蒙德所說的、“大明”農民軍受法國、蒙古等境外勢力支持的情報,應該是確鑿無疑的。

弗雷德里希發出號召之后,一直和他們這邊關系密切的條頓騎士團,卻一反常態,說自己這邊還有波蘭人要打,抽不出兵力支援了。廷臣們估計,就是因為騎士團一直在吃紫帳汗國的援助,而大家都知道,這個“大明”就是紫帳汗國的蒙古人扶持起來的。因此,騎士團才扭扭捏捏,不想得罪人家。

另一邊,他原本準備通過漢薩同盟的商人,再雇傭一萬兩千人的北方傭兵,不過傭兵經理們推三阻四,最后只來了三千多人。

再加上馬格德堡城下的情況,不難判斷出實情:漢薩同盟也常年跟紫帳汗國做生意,甚至合伙去當海盜。這次,肯定也是這幫奸商,提前和農民軍勾結好,買通他們往東,好把麻煩給踢出去。而這樣一來,農民軍從哪得到路線圖、從哪得到補給,也就可以解釋了。

當然,籌集不到原本計劃中的兵力,也是這個時代的常態,本來就在預計之中。因此,雖然對他們的不靠譜感到不滿,但勃蘭登堡宮廷也沒有特別意外。

按照目前所知情報,農民軍被西吉斯蒙德擊敗了一次之后,就不敢再進行主力決戰了。雖然在法國人的幫助下,又重新聚集起來一批人馬,但長期快速行軍,導致他們的人數也在減少。經常有人目擊到一些農民軍脫離隊伍,甚至整隊整隊地趁夜離開。他們留下的駐地范圍,也越來越小。

在馬格德堡城下,雖然農民軍和市議會勾結,取得了補給,但霍亨索倫家族在這一帶經營已久,城里也有他們的眼線。

據探子說,農民軍現在應該只有四五千人了,不過隊伍倒是很整齊。弗雷德里希判斷,這些人都是法國人派來的正規軍,和死硬派的胡斯追隨者,因此才能堅持這么長時間。所以,他們看起來更加正規和穩定,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長途行軍到這個地步,軍隊的實力已經損耗嚴重,只靠這些人,恐怕也是無能為力的。

而且,勃蘭登堡軍這次不但人數多出很多,還是防御的一方,戰略上也天然就有優勢。帝國境內的道路本來就不算多好,北方這邊,沒有古羅馬人的遺留,因此情況更糟糕。馬格德堡到這邊,只有一條穿越森林的商路,算是比較適合行軍的。因此,他們只要堵住關鍵位置,然后等敵人撞上來就行。就算戰斗中受挫,也可以轉為防守。大不了一直蹲著,等西吉斯蒙德來了再說,反正現在最著急的肯定不是他們。

弗雷德里希還對封臣們感慨說,回過頭反思一下的話,不難發現,這次搞出這么大的事情,其實就不是農民的問題,而是貴族們借此機會,互相使絆子。

就他當年的經驗來看,農民的生活非常簡單,而且在帝國大部分地區,他們的生存環境都比較相似。因此,一個地方的農民暴動,也容易引發其他地方的農民產生共鳴——大家都沒有什么復雜的目標,最大也就是吊死領主老爺,然后發泄一通了事。

好在,這邊的交通并不便捷,不同地區的語言、習俗也各有不同,還有分散各地的大小領主看管,所以之前才沒有鬧出這么大的事情來。而現在,一些邪惡的教士,到處傳播異端信仰,無意中讓這些農民得到了跨地域聯絡的機會。細想起來,實在是太邪惡了,可能這就是撒旦的陰謀吧。

而貴族們需要考慮的事情太多,天天防著這個,盯著那個,因此空有實力,卻經常發揮不出來。說到底,其實還是自己的問題。等這次戰爭結束,還是得推舉一個強人,來整合大家才想,否則,怕是真的不如農民了。

在這番考慮下,勃蘭登堡軍隊開始了行動。


上一章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