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第九十章 朱文奎獨立團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章 朱文奎獨立團

第九十章 朱文奎獨立團


更新時間:2024年12月26日  作者: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分類: 玄幻 | 原生幻想 | 輕小說 | 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求推薦求收藏)

控制了碼頭之后,第二批部隊也在那里登陸,速度比之前快了很多。郭康這邊,也得到了更多支援。

對他幫助最大的,是朱文奎終于到了。和他一起前來的,還有大批武器和隨行的士兵。

除了之前那兩門隨行的小炮,和第一百人隊老兵們自帶的火槍,其他的火器,都在朱文奎那邊。尤其是重型火炮,之前就沒來得及運到戰場上,現在可算帶過來了。

這些火炮甚至已經超出了大隊所需的范疇。朱文奎還在碼頭卸貨的時候,脫歡就跑過去找他,把他手下上百號炮兵,和那幾門重炮,都給要走了。因此,到大家拔營出發的時候,郭康才見到朱文奎等人。

就算排除火器,這一批援軍的實力也足夠雄厚。為了這次戰爭,朱文奎把王府里幾百號人全都派出來了。其中一些,已經被郭康借走,編入他的幾個新兵百人隊,去帶羅斯人。剩下的則由杰士卡隊長率領,單獨作為一隊。

王府里本來是沒有這么多人的——否則大都變亂的時候,也不至于被打得這么慘。這里頭的大部分,后來老吳王得到消息,從他自己那邊抽調過來的。

按杰士卡隊長的說法,這些人雖然也有戰斗經驗,但都是些小打小鬧。老吳王讓他們來,一方面是王府這邊太缺人,總不能一直這樣;另一方面,更重要的,也是希望他們也能在大秦國的軍隊里,學一下正規戰爭怎么打。

因此,這次,吳王府可謂是傾巢而出。出發之前,馬王妃說她要去吃齋念佛,給兒子祝福,所以直接搬去了太后的修道院,讓朱文奎把府里最后的護衛都給帶走了。她還專門到郭家拜訪,希望郭氏能幫忙照看一下。因此,郭康也知道這些事情,大概明白他們的意圖。

郭康推測,吳王府也是想要趁這個機會,打出更大的威望。在動亂之前,大部分人只是把他們當成歐洲常見的那種王位覬覦者,或者流浪小朝廷——大家在不差錢的時候,或許會養著他們,圖一個名聲。但說實話,也就這種表演功能了。

那天晚上的交戰,才讓很多人高看了他們一眼,但也就是值得敬重這種水平。畢竟他們的實力太小,而且說實話,對于大部分不了解情況的人來說,這就是個內戰。朱文奎打贏,還是讓娜公主打贏,其實對大家來說,都沒什么差別——誰贏都不影響吳王府這個招牌,甚至不影響之后幫助遠征的事情。所以,其他人自然也就不會多關心了。

估計就是因為如此,之后吳王府就開始以極大的積極性,參與各種事務。恢復秩序的過程中,他們就表現搶眼。后面練兵、出征的事情,也一改之前全員自閉、只求打工過日子的風格,開始主動表現興趣了。

這其中,表現最積極的就是唐賽兒。她來了之后,好像就沒閑過,每天不是自己在主動做事,就是強行拉著朱文奎找事做。郭康本來其實沒怎么在意,后來聽讓娜女俠抱怨了兩次,才感覺她好像確實有點過于積極了,就是不知道到底在想什么——難道真是要幫黎利征服法國么?

而除了她之外,道衍和尚也是個閑不下來的人。來這邊適應環境沒多久,他就開始每天到處跑,拜訪這個、勸說那個。這么大年紀了,也不嫌累。

當然,他的成果,其實也是很明顯的。雖然沒有太多公開的表現,但朱文奎能順利地一下攬到這么多活,也不止是靠他和脫歡、郭康的交情。這老和尚在其中的牽線架橋,顯然也是個很重要的因素。

郭康覺得,等戰事結束,他還是得調查一下,看看到底是什么情況。不過暫時,他也沒法管這么多了。

營地里的人列隊準備出發的時候,后續部隊也趕到了營地,一起排隊。這一下,隊伍的規模增加了一半,讓士兵們都紛紛贊嘆起來。

“怎么人又多了?”郭康自己都有些驚訝。

“有些人之前跟著商隊去小亞了。”朱文奎告訴他:“路上他們才趕過來的,所以也沒來得及給你說。”

“好吧……”郭康一時無語。

吳王府名下的人,比府里日常待著的,要多得多,這個事情他倒是知道。由于府里收入有限,養不起這么多人——甚至有時候,朱文奎還得倒過來給他爹打錢,防止老吳王也去要飯了。因此,絕大部分人,其實都是“放養”狀態。

大都出事的時候,朱文奎趕緊趕慢,也沒叫來多少人。因為大部分人根本就不在大都,而是分布在從格魯吉亞到克里特島的各個地方,努力打工賺錢呢。好在這次,預留的時間足夠長,才讓他得以把人都喊回來。

而老吳王派來的人,其實也是從各地,慢慢聚集起來的。所以,才會出現這種,人越來越多的情況。

“我們這次帶來了三百五十名步兵和五十名騎兵。”朱文奎告訴郭康:“其實要是有足夠的馬,大家都當騎兵也不是不行。他們都是老兵,會騎馬作戰的……只不過海運戰馬太麻煩了,只能這么湊乎著了。”

“不,已經很厲害了,一點也不湊乎。”郭康連連擺手:“我之前真沒想到,你們光是戰斗人員就能拉出來這么多。”

“我們畢竟也經營了這么多年了,只不過之前實在太窮。”朱文奎倒是看得開:“這次是吃你們的糧,要不然都不舍得把大家全湊起來呢。”

“這里面有二百多號人,都是老楊的波西米亞老鄉。剩下一百多號,是各地招攬來的。本來給的編制不夠用,所以干脆全都塞一起了。另外,你借我幫忙的人,也可以回去了。要不然,他們怕是要憋不住了。”

“好……”郭康撓了撓頭,還是應了下來。

之前,他讓大隊的旗手馬萬軍帶著二十多個人,去充當后衛,接應朱文奎他們。馬萬軍對此很是不解,說怎么把他丟最后去了。郭康解釋說,這次戰爭,重點不止是戰場上沖鋒陷陣,還有很多同樣重要的方面,其中一個就是各方的磨合。

他這邊各項事務,都在計劃之中,但朱文奎那邊的人,還不習慣軍團的作戰方式,需要有熟悉情況的人,去帶一下。派去的人,當然也是越有經驗越好。

他手下可靠的軍官雖然很多,但其中大部分都是其他各個勛貴家族派來的。作戰的時候還好,平時支使人家干這種帶新人的活,終歸不太方便。而陸有功他們,又得去管理大隊事務,尤其是要應付那一大群羅斯人,天天忙得焦頭爛額。所以,只能委屈他,帶一批老兵,去交接一下了。

馬萬軍當時還不甘心,認為自己得在指揮官旁邊才行。而且戰帥之前吩咐過,讓他們照看下郭康,所以他還得來當保鏢呢。但郭康說,現在有漢斯大師等人在,自己的安全其實不成問題。

他做出這個決斷,也是基于人手不足的現狀,和充分發揮大家能力的基本要求:這些阿勒曼尼劍客雖然很能打,但畢竟不是正規的軍團兵。保鏢的工作,兩邊都能干;但他布置給馬萬軍的行政任務,老漢斯等人就只能干瞪眼了。因此,讓馬萬軍去做對接的工作,并不是因為那邊遠離一線、不重要,反而是因為難度太高,其他人干不了,才只能讓他能者多勞的。

郭康還說,他認為,這年頭,缺的不是戰場上能沖鋒陷陣的人,而是能做好組織和管理工作的老手。

正常來說,行政、教育和軍事,彼此是分開的,分別由不同的組織管理,由不同的體系負責。但曾經強大的羅馬帝國,早已是千瘡百孔。蠻夷四處橫行,叛徒也恬不知恥地自立為王侯,和朝廷對抗。現在的羅馬,和當年相比,不過是一點點殘余的火種罷了,無論如何也稱不上“正常情況”——更何況,哪怕當年尚有余裕的羅馬,教育水平其實也就那樣……

郭康認為,對于羅馬現在這個情況而言,軍團不止是一個軍事單位,也是一個教育培訓組織;軍團士兵不止是戰士,也具有相對較高的文化水平,因此也需要以身作則,承擔教育乃至行政方面的任務。現在朝廷里的行政人員,尤其是占絕大多數的基層官吏,也大多都是在軍團里接受教育的。

這種情況,非要從理論上來說,確實不太正規,以至于很多人都說,羅馬是一個軍團開辦起來的國家。各級衙門,就是軍隊的行政部門。

但現在這個環境,也沒有別的更有效的辦法了——再怎么說,讓軍團參與行政管理,也比那些領主管轄和貴族共和的地方要靠譜多了。因此,還是只得“能者多勞”。

郭康還說,他本人,就來自一個以軍功立足的家族。哪怕一直是以文臣形象出現的郭蓋老丞相,大部分時間里,也在同時擔任軍職,乃至多次領兵出征。而他自己,雖然天天和教會的人混在一起,整日研究典籍,研發機械,但第一個職位,也是軍團的軍官。而反過來說,他擔任軍官之后,其實也沒打過多少仗,天天就是在寫公文,要么就是關注練兵和打造火器的進度,不會天天打來打去的。

其實,他自己也想上戰場。有時候看到蠻夷做的那些事情,都恨不得親自沖上去,把他們全砍了得了。其他朋友,包括脫歡臺吉和吳世子,也都說他太過熱血,容易上頭。但在國家的需要面前,他不還是天天老老實實地寫公文,批文件么。他們家都是這樣,那馬萬軍等人,也不用有什么顧慮了。

靠著這個說法,郭康成功說服了老兵們。不過從結果看,這些人終歸還是沒能和他一樣,按著脾氣去寫文件……好在現在大家聚在一起,倒是也省事兒了。

“你這些人都湊起來,已經是個戰團的規模了。當時就應該讓你把門檻放低一點,再多拉個二三百號人,然后專門編個獨立團,而不應該放在我這邊的。”郭康想了想,對朱文奎說。

“沒事,我們都是來學習的么。”朱文奎倒是看得開:“主要是大家以前真沒學過。說起來有點不好意思,我家雖然是從大明跑出來的,但關于軍隊的具體知識,是真的沒帶出來多少。大概也就知道個軍制里,各種名字、級別之類的概念,因為平時處理文件的時候看過……”

“小時候我讀書,文化方面的知識,有齊、黃二位師父教授。但武學方面,是真的沒人懂了。”他一攤手:“到現在也一樣,我們吳國雖然在阿勒曼尼那邊,建立了一些行政組織,但關鍵的軍事組織和訓練,還是亂七八糟,全靠老楊他們自己摸索。”

“這樣啊……”

“我們離中原太遠,軍隊也是自己組織起來的,和老家的兵部沒有什么關系了。所以,我們其實有自己的‘兵部’,主官就是齊師父。”朱文奎告訴他:“但是,都督府卻是不存在的。所以,軍隊的組織訓練,乃至整個大戰略的擬定,都是歸他一把抓。”

“老楊他們,來得都比較晚,上次大都的事情之前,也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戰功,實際上都是他的下屬。現在,就是這種情況了。”

他這么一說,郭康大概就明白了。雖然說的比較委婉,但齊泰的軍事水平,在當今歐洲,似乎都不太夠用的……

讓其他人主管軍隊吧,朱文奎自己之前也不知道誰上更好。何況,哪怕現在看來很有軍事天賦的杰士卡隊長,其實也是“野路子”出身,全靠經驗打仗。所以,朱文奎寧可讓他們都編入正規軍里學習。

“我覺得,你可以放心,他們肯定學得很快。”郭康倒是對他們很有信心:“我其實主要擔心你父王那邊。這幾百號能騎馬的老兵,在阿勒曼尼,都不算小勢力了。把這么多人都丟過來打仗,要是自己那邊出事了,怎么辦?”

“父王一直說,近期打不起來。”朱文奎解釋道。

“呃……”

這個問題,他也不是第一次質疑了。雖然從這幾年的情況看,經過歐洲人一番拷打之后,朱允炆已經老實了很多。但對于他的戰略判斷能力,郭康依然持懷疑態度。而且,他懷疑朱文奎自己,心里可能都有些不踏實。

但這種話,他也沒法給人說。再說,這應該也是吳王府的精英們商量出的辦法,人家在現場,應該比他看得更透徹。所以,他只是沉吟了下,就沒有繼續說什么了。


上一章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