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第八十章 武侯八陣之坨坨陣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章 武侯八陣之坨坨陣

第八十章 武侯八陣之坨坨陣


更新時間:2024年12月11日  作者: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分類: 玄幻 | 原生幻想 | 輕小說 | 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求推薦求收藏)

海戰的這些隊形之類,郭康不是很懂。而且他所在的這個地方,也看不到前線發生了什么。在船上,他甚至不知道下什么命令好,索性就到處觀看起來。

周圍的船上,情況和他這邊也差不多。不過,他們更前,第八軍團的運兵船上,卻已經開始忙碌起來。

之前在達米埃塔的時候,郭康見過他們在準備各種器械,好像是攻城用的。那會兒,他還有些疑惑,因為理論上亞歷山大城是在友軍手里的。不過想了想,敵人應該也會修筑工事,到時候可能會有所需求。上岸之后,第八軍團要擔任主攻,肯定要多考慮這些問題的。

至于他這邊,也考慮過要不要準備一下。但詢問了一圈之后,卻發現根本做不到。

軍團的工程能力,也是日積月累才訓練出來的。他手下這些羅斯人,雖然也是農夫和工匠出身,但那些經驗,和作戰時需要的施工能力,完全不是一個級別。

需要進行工程作業的時候,最要緊的甚至都不是力氣,而是形成組織。比如每天扎營,都需要挖壕溝。這屬于日常的工作,甚至都不需要專門指揮。但就這種事情,羅斯人都干不了。

他們也不是不會挖土。讓他們一個人自己挖,肯定還是會的。但如果人多起來,大家一起挖,挖出一個要求的形狀來,那就做不到了。

盧卡斯隊長說,這幫人有個“五人定律”,似乎是他們在村社里就養成的習慣:如果只有一兩個人,不時去看一看,盯一下他們的進度,他們還是會人在干活的。但要是人多起來,一起工作,那無論組里有多少人,總是只有最多五個人在忙活。其他人往往就在旁邊圍觀,甚至字面意義上地躺平曬太陽。

而且,無論是干活的,還是躺平的人,都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他們自己有時候還會輪換一下,保證所有人都不會太累。哪怕給他們20個人,讓他們去干活,也都只有這么四五個人會做事。

作為應對,就只能提拔其中一些肯干活的人,去管理其他人,但這些人的管理能力也是很有限的。隊伍里,有個叫德米特里的十夫長,之前動亂時就作戰勇敢,后來每次訓練也很賣力,盧卡斯隊長覺得他是個可靠的人,就讓他率領半個百人隊的羅斯新兵,去做些日常工作。

結果,他發現,德米特里十夫長也只能管得住五個人:他可以帶著一大群人一起出門,但到了木材堆放處,開始劈柴的時候,就只有他自己加上旁邊五個人在干活。當德米特里十夫長跑去催促其他人,讓他們也開始工作的時候,原本干活的五個人就會自動停下來,開始躺平——結果,不管他跑來跑去,忙活多久,同一時間里,都只有五個人在工作。

盧卡斯隊長觀察之后認為,需要改一下之前的章程,重點提拔那些有責任感,會積極做事的人。因為現在這個情況,甚至都不是管理能力的問題,是他們根本沒有做事的動力,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什么。等他們到了人多起來,也可以干活的組織水平,再教那些具體的技術,才有意義。

這種事情,也急不得。因為很多郭康以為是常識的事情,對他們來說反而是從沒接觸過的。比如羅馬士兵可以無師自通地挖掘壕溝,是因為他們甚至還是小孩的時候,就經常見父輩聚集起來,開挖水渠,維護堤壩。有組織地從事土木作業,屬于從小就會接觸到的基本功。但是大部分羅斯人完全沒接觸過挖渠之類的工作,他們真不知道怎么把溝挖直……

這種情況下,讓他們制造和操作機械,自然也不可能。郭康能想到的對策,就是多帶一些火藥。當然,這種高危物品,肯定也不能讓羅斯人亂摸,否則大家怕是都得給炸飛。因此,一直是放在專門的船上,讓首席百戶陸有功親自帶人看守。

尼羅河水從河口處沖刷下來,加上離岸方向的風,讓雙方的船只都在一邊側移,一邊作戰。隨著船隊行進,前方的鼓聲愈發密集,喊殺聲和碰撞聲也更加響亮起來。在船兩邊,開始出現木頭碎片、尸體和各種雜物。又過了一會兒,郭康甚至看到小半截船,一邊緩緩下沉,一邊漂過來。和他們的貨船擦了一下,發出一陣短促的摩擦聲,又漂走了。看起來,是個小型劃槳船,被前排的戰船直接給撞斷了。

船上的人聽到了碰撞聲音,明顯都繃緊了起來。

“你應該下命令了。”喬安娜小聲告訴他:“大家都開始緊張了,得讓他們有點事情干。”

“哎?”郭康一愣,下意識地就回過頭,去看后面的船長。船長看到他的反應,也轉過頭,茫然地看過來。兩人就這么大眼瞪小眼,愣了片刻。

他們這艘船,船舷很高,船尾還有個一層艉樓,樓頂的平臺,是整條船的制高點。郭康和喬安娜現在所在的位置,就在平臺前方,能俯視整個甲板的位置。

之前,船員們按照習慣,在平臺上臨時搭了個便屋,給郭康居住。雖然屋子很單薄,晚上甚至都漏風,隔音效果也跟沒有差不多,但在條件艱苦的海上,已經算是貴賓才有的待遇了。不過交戰的時候,這屋子也被例行拆掉,給作戰留出空間。卸下來的板材,就堆放在旁邊充當防護,也能留著備應急使用。

現在除了郭康和喬安娜,還有其他幾個親兵在旁邊跟隨。而平臺最尾部,船長也來到那邊的臺子上,進行指揮工作。

這個時代的貨船,還沒有那么完善的操舵系統。水手們在下面的艙室里,推動一根長桿,來控制舵的方向。船長則在高處進行觀察,靠指令讓他們進行調整。由于艙室里沒有什么視野,所以哪怕開戰之后,船長也必須堅持留在崗位上,觀察周圍的動向,進行指揮。

喬安娜說需要下命令,郭康就理所當然地認為,是需要準備進行海戰了。這方面,郭康是一竅不通的——船應該怎么走位;雙方這個距離,士兵們應該射箭投槍,還是使用火器,還是準備格斗……他都不是很理解。所以,也就需要這位船長站出來,根據目前的海戰戰況,做出專業判斷,指揮船只移動到合適的位置,下達對應的命令,以作為應對了。

然而,從對方的反應看,船長顯然也不太明白,現在需要說些什么……

按喬安娜之前的說法,在意大利,是船長指揮船上的士兵,包括水兵和陸戰隊,以求在海上達到最高效率。所以,優秀的船長屬于寶貴的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堪稱城邦武力的精華。

不過,他們這條船,其實是個民船;船長和水手,甚至都不是當過兵的正經羅馬人,而是出生在克里米亞定居點的土生威尼斯人。羅馬人總是覺得他們是外人,母邦的市民也總覺得他們是遠方的鄉巴佬,認為他們低人一等。

他們積極參加這次行動,就是為了能趁此機會獲得公民待遇,擺脫現在這種爹不疼娘不愛的境地,所以之前也從沒見過這么大的陣仗。現在,還能堅持在露天的地方站著沒跑,已經算是很有勇氣了。實在沒法指望,他還能承擔更多。

“那就跟著軍團走吧。”郭康也沒辦法了,只好繼續甩鍋:“看看旗艦那邊有沒有什么命令?”

“沒有。”船長抬頭看了眼,告訴他:“還是之前那個旗幟,讓大家繼續前進的。”

“我看第八軍團散得更開了。”郭康往前又瞅了瞅:“我們是不是需要也變陣,或者怎樣么?”

“旗幟上,倒是沒有什么別的命令了……”船長不置可否。

“呃……”

“我們自己,也是這幾條船的旗艦呢,長官。”船長見狀,還提醒了一下:“其他幾條船應該也沒有收到任何其他命令。如果您需要的話,我們也可以給他們傳達指令的。”

郭康這才想起來,按理說,他不僅要指揮這一條船。整個大隊,各種船只十幾條呢,都得管一下才行……

“我看前面,前進的越來越慢了。”他再次向前觀望了一會兒,尋思了下,說道:“估計敵人數量太多,沒法一次沖開敵陣——對了,我們大隊現在,是什么陣型?”

船長回過頭,看了看跟在后面的大小船只,猶豫了下,告訴他:“我們是圓陣,長官!”

“哦……”

郭康也知道,圓陣是委婉一點的說法。這個狀態,顯然不是武侯八陣或者李衛公六陣里面的那種“圓陣”。因為直白地講,他們現在陣型就是“一坨”。就算他不知道海戰怎么打,也覺得這樣是不太行的。

“我們得組織下陣型。”他想了想,說:“大家拉開,排成一條橫線吧。”

“不行,我們的船靈活性太差了。”喬安娜少見地提出反對意見:“就算排一下隊,也沒法保持。橫隊是他們那些槳帆船,準備沖擊的時候用的。我們不是撞擊船,維持橫隊沒什么意義。”

“那我們排一條豎線?”郭康改口道。

“豎線也沒意義,還會讓隊列拉的太長,沒法相互支援。”喬安娜還是搖搖頭,說道:“還是那個問題,我們這些船太笨了。前面的船遇到威脅,后面的船趕上來就需要一陣子。為了相互支援方便,還不如現在這樣呢。”

“好像也是……”郭康猶豫起來。

他們手里的武器,只有那些火炮和弩炮,射程要稍遠一些。但船上的各類炮太少,如果排縱隊,硬把密度降低,火力會十分稀疏。而如果要發揮弓箭和火槍的威力,那排成縱隊反而會讓后面的船無事可做,因為距離太遠了。確實還不如大家抱成一團,互相掩護得了。

“哎,算了。”郭康索性破罐子破摔,指了指喬安娜:“你來指揮吧。”

“啊?我?”喬安娜看起來十分意外:“我是幫忙傳令,最多提個建議的。這是你的兵,我去吩咐人,不好吧?”

“那你給我說,我傳話。”郭康直截了當地說:“你也看到了,這船上就沒幾個了解情況的——我估計軍團那邊也一樣。其他人不清楚,我們軍團長就是我堂叔,他也是從來沒打過海戰的。我們這幫人,就是一群外行,在硬湊數呢。”

“你既然之前說要幫我,那就得幫到底啊。”他反過來開始要求喬安娜:“我也不知道你之前有沒有戰斗經驗,不過反正比我們在行就行。好了,現在你給我說,我們朝哪跑吧——我順便也給軍團那邊,打個旗號報告下。”


上一章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