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第二十七章 文明與野蠻的萬年戰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七章 文明與野蠻的萬年戰爭

第二十七章 文明與野蠻的萬年戰爭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02日  作者: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分類: 玄幻 | 原生幻想 | 輕小說 | 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這些瑣碎事情雖然都不大,但也消耗了大量精力。而且細究起來,對一支軍隊來說,平日里的這些事情,才是真正決定戰斗力的部分。這方面的努力,也必須重視。因此,郭康沒怎么遲疑,就應了下來,決定給相關人員提高獎勵,給大家一個良好的反饋信號。

“我們的大隊還沒正式成立,現在記功有點麻煩。”郭康想了想,說道:“教頭們現在也大多沒有編制……”

“盧卡斯隊長和借調過來的幾位教頭,都是老傭兵了,就多給一些資金補貼吧。”他盤算了下:“后面看看怎么安排世子手下那些人。到時候有空缺,我們再想辦法。”

“參與練兵和日常管理的人,今后估計還會更多。除了他們,還有教會那邊派來幫忙的神父。那邊的話,我會給大牧首寫個報告,請他幫忙,催一下,把軍中教區的編制趕緊批下來。”

“神父們不歸我們管,不過他們好像不需要編制吧。”軍官們提醒道:“他們有自己一套系統的。”

“這倒不是為了目前。”郭康解釋道:“來這邊幫忙的,都是有正式身份的神職人員,他們當然無所謂。但我們這支軍隊,是作為模板和種子而組織起來的。今后,我們肯定要培養更多新人,來擴充隊伍。所以,不止要擴充軍官,尋找勇士,也要培養新的神職人員,建立完整的體系才行。”

“這些也得我們來么?”馬萬軍有些意外。

“以往都是教會負責,但現在教會也忙不過來。”郭康說:“我和大牧首多次討論過這些事情,我們都認為,一個運作良好的教會,不應該高高在上,而應該和天父的恩德一樣,滲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平日里的生活、工作結合起來。”

“我們羅馬是天父的國家,我們的軍隊是天父的軍團,我們的宗教理想,也是和世俗理想重合的——因為復興羅馬,和推行教化,建立天父的至圣秩序,本來就是一體的。所以,我們也不需要局限于已有的框架,而應該讓宗教組織和軍隊、和官府,都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實現我們的偉大理想。”

“以往,這方面的管理過于疏漏,教會的能力有限,人員也嚴重不足。不過今后,我們會慢慢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的。除了培訓更多神職人員,這里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增加不脫產的白袍教士的數量。我們應該讓更多優秀的軍官和士兵,接受神學和哲學的教育,再讓他們去引導更多人。”

“我們的軍事教區,還是太疏漏了。如果有條件,我覺得每個戰團,都應該有一個對應教區才對。”他估算了下,說道:“這樣一來,很多日常的事情,處理起來就能方便多了。”

“我覺得——當然,這個目前只是我個人觀點——你們如果有余力的話,也可以學一學這方面的知識,因為軍事技能和學問,肯定不是沖突的。”他順口勸道:

“在軍隊里,大家是上下級。但在天父面前,每個人的靈魂都是平等的,都是為了羅馬而奮戰的兄弟。給下級安排任務,可以嚴格地命令;鼓勵兄弟去做事,就需要給人家講道理了。信服我們的兄弟,和只是拿錢聽吩咐的仆人,戰斗時的心態肯定是不一樣的。能踐行好這個道理,就能上下一心。孫子說,‘上下同欲者勝’,這就是天父對于虔誠者的獎勵了。”

“所以,一個理想的軍官,其實也可以充當神父,去勸慰眾人;一個合格的神父,必要時也應該可以當軍官,領導大家擊敗敵人。當然,這個要求還是挺高的,但我還是覺得,對于有余力的人,不妨努力一下試試。”

郭康平日里,就很喜歡給人講道理,也不是第一次勸大家多學習了,眾人也早就習以為常。而且,這番話,也不是平白無故說的。這個想法,其實是符合教會傳統的。

哪怕是一團散沙的公教教會,都一直保持著有條件就參與軍事、在軍中設立組織的習慣。而正教教會,在這方面的傳統就更加濃厚了。教會和軍隊,一直有著明確的合作關系:軍隊里的教會組織,有自己的專門編制;而軍隊也和一些大教區一樣,有自己的主保圣人,和專門的大教堂。

在紫帳汗國,這個習俗更加明顯。可能是因為起家艱難,軍隊的影響力很大,地位很高。也和其他歐洲國家不同,有自己明確的組織。

在多瑙河畔,紫帳汗國的起家之地,就有一座俗稱“戰爭大教堂”的建筑。這座教堂是開國之初就建立的,那會兒還是個多用途神廟,在里面祭拜各種亂七八糟的偶像,在出征前使用。有些神發揮不好,軍隊作戰時運氣不佳,還三天兩頭換。后來,張大牧首整頓教會,把那邊改成了教堂,不過,作為戰前祭祀場所的功能,還是保留了下來。

平日里,那邊不怎么舉行儀式。但如果有戰爭發生,就會開門干活,舉行儀式,祈禱戰爭勝利。而紫帳汗國自建立以來,國家無年不戰;算上地方軍區對蠻族的防御和進攻作戰,基本上每個月都得開戰。所以,幾十年來,那邊的大門就沒有關上過。

打完之后,按照傳統,還會進行獻俘和展示戰利品的儀式——這其實不只是中原傳統,也是羅馬傳統,只能說大家確實差不多。

不過,紫帳汗國沒有明確的太廟,所以都是分開進行:在首都舉行一次凱旋儀式,然后把一些紀念性質比較強的戰利品,送到河北那邊的祖廟和戰爭教堂,進行長期展覽。時間長了,那邊的展品都快堆滿了,連教堂本身都擴建了好幾次。

因此,這種習慣,本來就很有影響。羅馬教會的演化,也確實有這樣的趨勢。郭康想要把它進一步推廣,也就沒有太大阻力,單純就是條件支不支持的問題了。

講完這些,郭康就讓他們先回去,沒吃飯的先吃飯,吃完之后就可以召集士兵了。過會兒軍營開門,邀請的客人也會陸續到來,還是得讓大家準備好,尤其是羅斯新兵,得提前就拉起來整好隊,把他們聚一起看管好,免得這幫人又整活兒……

不過,陸有功還是提醒了一句:“少爺,除了那幾位軍官、傭兵隊長和神父們,大小姐也來幫了不少忙呢。她不在軍隊里,不是教士,也不是小吳王派來的人,不在我們剛才說的編制里。所以,是不是應該專門表達一下感謝?我們都是些大老粗,不太清楚她更想要什么,您是不是自己去問一下?”

郭康聽了,覺得確實是個問題。想了想,就準備應下來,回頭問問郭破奴,想要什么獎勵。只是,他還沒來得及回答,狄奧多拉就搶先開口了。

“這個我來處理就行。”她直截了當地說:“郭大小姐,還有唐姑娘,都幫了不少忙。不過,我們也沒法像那幾個傭兵一樣,給她們正式編制,讓她們成為軍人或者官府的公職人員。仿照其他例子,多少會有些不便。所以,犒賞這些姑娘們的事情,還是我來管吧。”

“之前已經找你幫了很多忙了,還讓你出錢獎賞,這次又煩勞你來……”看她這么主動,郭康都有些不好意思了:“這其實是我們自己的事情,她想要什么酬勞,我給也行啊。”

“你給她,她估計就不要錢了。”狄奧多拉嘀咕了一句:“你趕緊去忙軍營的事情吧,就別分心去糾結這么多了。我們也是一家人,不用和我見外。”

郭康只好點點頭,其他幾人面面相覷了片刻,也不再言語,連忙拉上他,巡視軍營去了。

又忙了一陣子,天已經大亮,客人們陸續來到了現場。

朱文奎離得最近,首先趕了過來。郭康去迎接,和他們一行人打了個招呼,就讓手下帶他們去就座。

最近,朱文奎閑了很多。原本,他一個人得支撐整個吳王府——雖然早就敗落的不成樣子,但吳王的頭銜和大明的面子的,還是要勉勵維持的。府里也不大,但在朱允炆持之以恒的努力下,還是有好幾十號人要吃飯。說的好聽點,是從民間招攬的失業人才;說得難聽點,就和一幫叫花子差不多。

朱文奎年紀不大,就得天天忙著這些事情。而且說實話,他的管理能力,也算不上突出,大概只有勤勞這方面,遺傳了一些太爺爺的特性,天天累得不行。

而最近,雖然一下多了不少任務,管理的人數也增加了很多,但他那邊,反而清閑了不少。賑濟和管理難民,是很麻煩的工作,但他這邊的助手也多了不少。唐賽兒和杰士卡隊長等人,對于如何組織和管理災民,乃至如何募捐與籌集物資,都十分擅長。

正好,郭康要準備出征,有一大堆軍械需要籌備。朱文奎就以此為借口,說趕造軍械更重要,然后天天泡在工坊里,連每天固定的例行開會都不去了,說是讓唐賽兒他們自己組織就行。

不過,他那邊的事情,就算他不自己去管,也沒什么問題——可能人家比他管的還好呢。所以就算天天沉迷打鐵不上朝,也沒有什么影響。大概最多也就是太爺爺在天之靈,會覺得這孫子不務正業吧……

可能是由于壓力減輕,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了,朱文奎整個人氣色都好了不少。雖然唐賽兒都公開懷疑,他爺倆雖然牛皮吹得大,但這個樣子,到底適不適合當皇帝。但郭康覺得,人各有所長,他能這樣也不錯了。

安頓好了朱文奎一行,脫歡也帶著一大群人趕來了。之后,各家柱國的代表,各部官員等等,紛紛到場。沒多久,來客的數量,甚至都超過了參閱的士兵。郭康對此頗有些無奈,不過沒辦法,既然在這個位置上,就得把一切都做好,所以,也只能繼續在那兒迎接人。

大家陸陸續續入場之后,他看到又有一小隊人,簇擁著一個胖大少年,走了過來。那人看起來頗為遲疑,一路左顧右盼,等走近了,又連忙小跑過來,上來就握著郭康的手。

“郭大哥,我來晚了。不好意思啊。”他有些禮貌過頭,連連說道:“大姐不在吧?”

“啊?”

郭康想了想,才意識到,他是說郭破奴的。

這個人他也經常見,就是之前王丞相的孫子王鴻儒。不過每次見他,基本上都是看他被郭破奴揍,所以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印象……

想到這,他主動安慰道:“今天舉行儀式呢,我姐應該不來——就算來,也是跟我娘一起,不會專門來找你的。”

“那就好,那就好。”王鴻儒連連說道:“對了,我爺爺給我說,這回讓我跟著你們一起參軍去。好哥哥幫個忙,別把我分大姐那邊去啊……”

“她又不會統兵出戰,伱怕什么。”郭康只知道他經常挨揍,沒想到都成這樣了,無奈地笑道:“這也不是什么要緊事吧。”

“不是事更好。大家都知道,大姐特別喜歡你,你說什么,她肯定聽。”王鴻儒連忙請求道:“就這一個請求,麻煩大哥幫個忙——我趕緊先去會場了。”

“呃……不要亂說啊!”郭康連忙制止道。

不過,王鴻儒顯然沒聽進去。剛說完,就以和體態不相稱的敏捷,一溜煙地跑走了。

沒辦法,郭康只好先去應付公事。等幾個重要來賓都進場,又趕緊回到營地,在狄奧多拉的幫助下,換上全新的禮服,帶好禮儀頭盔。

此時,軍官和士兵們都已經列好了隊,來賓也都在場邊,坐了一大圈。義父帶著一群官員,拿著儀式上要用的旗鼓等物,也到了場,正在準備。不多時,義母帶著郭破奴,也出現在會場上。

郭破奴沒有像平常一樣,穿著方便行動的利落短衣和褲子,而是換上了一身頗為正式的裙裝,只是她好像不太習慣,走路都跌跌撞撞的,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才來這么晚。郭康也沒空去問她,只是遠遠打了個招呼,就被其他人引到臺上去了。

很快,儀式便正式開始了。在義父的主持下,他們先舉行了授予旗鼓的儀式。郭康帶著大隊里幾名軍官,聽義父念完組建野戰軍團的命令,又從兵部和元帥府主管官員那里,接收了這些儀仗用具。簡短的幾個環節之后,他們大隊就算正式成立了。

之后,義父便領著官吏們離場,把位置讓開,讓郭康給眾人做個演說。

雖然已經準備了很長時間,但郭康還是多少有些緊張。他四處看了看,只見眾人的視線,都已經集中在自己這邊,一下就感到了不少壓力。

不過,仔細再看去,狄奧多拉正微笑著朝他點頭,試圖鼓勵他;郭破奴則一臉認真地朝這邊瞅,看起來真的對他要說的事情很感興趣;而義父則在和其他幾個柱國家的人寒暄,小聲說笑著,似乎根本不認為他這邊會有什么問題……

而前方,他的軍官和士兵們,不管是羅馬尼亞人還是羅斯人,都昂著頭,一臉熱切地等待著。

郭康其實也不知道,為什么他們對自己這么有信心。但既然人家有這個期待,他就必須回應了。

片刻后,他就穩下心神。

“我們的大隊,今天正式成立了。”他緩了口氣,大聲說道:“這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情,但如果我們認真思考,會發現它也沒有那么重要。”

“我們這里,來了這么多尊貴的賓客,舉行了這么盛大的儀式。但一個大隊,對羅馬來說,卻很小。我們的軍隊里有太多這樣的隊伍,似乎并不值得這么興師動眾。”

“但是,反過來想,我們的軍團,就是由這么一個個隊伍、一名名士兵組成的。整個羅馬,也是一個個公民組成的。就像我們整個歷史,也是由一代代人,組成的一樣。”

“我們每個人,在整個世界面前,同樣是渺小的。有時候,我自己甚至都會懷疑,自己作為一個人,到底有什么意義。”他搖搖頭,說道:“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思考過這個問題,反正希臘哲學家們是真的非常喜歡討論這些的。而且我發現,按照哲學理論,如果真的拋開一切,單獨討論一個人,那他似乎就是沒有意義的。”

“怎么樣,大家能聽懂么?”他主動詢問起來。

士兵們面面相覷,尤其那些認字都不多的羅斯兵,更是一頭霧水。賓客們也竊竊私語起來,不知道他想要說什么。

“看起來,大家確實不懂。”他笑著總結了一句,然后話鋒一轉:“不懂,就對了!”

“這種無聊的問題,本來就沒有意義!”他抬高聲音:“瓦西里十夫長!你出來!”

一個年輕的羅斯士兵連忙向前走了一步。郭康大聲問道:“你有父親么!”

“有!”瓦西里高聲回答:“他也在這邊,在第三百人隊!”

“那這次你們倆只能出征一個!”郭康不假思索地回答:“回去之后,你們爺倆商量下,誰留下來幫忙帶新兵吧!”

“啊?”瓦西里沒反應過來,一時傻了眼,周圍的人則爆發出短促的笑聲。

“尤里修士,你出來!”郭康繼續喊道。

“在,長官!”隊伍前面的士官隊列里,一個中年人站了出來。

“你有父親么?”郭康問。

“我是個孤兒,長官。我是修道院撫養長大的,教會就是我的父親。”尤里修士大聲答道。

“這就對了,修士兄弟。”郭康點點頭:“天父在上,我們所有人,都在被祂照看著。祂難道不是我們的父親么!”

大家紛紛表示同意,幾名修士都大聲贊同。賓客里,也有人連連點頭起來。

“現在,新兵伊萬!”郭康繼續喊道。

士兵隊列中一陣騷動,好多人都覺得是在喊自己,紛紛想要回應,一時有些混亂。郭康看到隊伍最前,盧卡斯隊長猛地一驚,下意識就去摸腰間的藤條,看起來都形成條件發射了……

“您找哪個伊萬啊?”有個膽大的人果然喊了起來:“俺們這邊好多人都叫伊萬的,長官。”

“問所有的伊萬!”郭康大聲回應:“我敢說,你們所有人都有父親,不管自己有沒有見過他。因為人不可能沒有父親,而出生下來。那么,你們有祖國么?”

“有!”眾人不假思索地回答。

“你們的祖國是什么?”

“是羅馬!”新兵和老兵都紛紛大喊起來。

等聲浪過去,郭康立刻說道:“看,我們每個羅馬人,都有父親,有天父,有祖國。所以,習慣于無君無父的希臘人,才會把這當做一個問題。而我們羅馬人,根本不會去糾結這些——因為我們的先祖、天父和祖國,已經給我們每個人,賦予了生命的意義。”

“而我,我的意義是什么,我一直很清楚。”他拍了拍自己的胸口。

“我的祖先,來自遙遠的東方。當年,那里有個偉大的唐帝國,比羅馬還要統一、強大。然而,帝國的開疆拓土也帶來了危機。一名將領帶著帝國一半的野戰軍團,掀起了叛亂。我的祖先,就去投奔他的一名同姓遠親,跟隨那位將軍東征西討,最后終于平定了叛亂。我的家族,也是那時興起的。”

“這件事太過久遠,我自己其實也不確定他的真實性,如今也沒法回到故鄉去驗證了。但即使在不同的地方,說著不同的語言,面對不同的環境和敵人,我們也一直在堅持履行使命,幾代人以來,始終在和蠻族、異端、叛徒戰斗。所以,如今我才敢說,后人們的表現,完全對得起這位先祖。”

“而你們,也不用著急。我們都有的是機會。”他說完,緩了口氣,對眾人說道:“因為我們的任務實在太重,路途實在太長。這遠遠不是一個人,甚至不是一個家系,乃至一個王朝就能完成的。”

“當年,羅馬曾經統一過地中海世界,但最終,羅馬的秩序還是被無窮無盡的蠻族摧毀了。這是因為什么?”他質問道:“難道能怪天父不公正么?難道能說、都是敵人太強的錯么?我覺得不能這么推卸責任。說到底,這還是底子太薄,實力不夠的原因。”

“我的祖先從塞里斯來,對那邊有不少了解。為什么塞里斯的統一更加穩固?其實很簡單,也很難——因為那邊努力的時間更長。”

“按通俗說法,塞里斯的可考歷史,有五千年之久。有些人甚至認為,早在七八千年之前,史前塞里斯人就已經開始了交融和統一的進程。那時候,世界上絕大部分地區,還是一片蠻荒。所以,現在的這種統一秩序,其實不是某位雄才大略君主的個人戰績,也不是某個王朝幾代人就能完全解決的。而是經過數個千年的長期努力,才漸漸形成的。”

“所以,天父其實并沒有刻意偏袒誰。這些奇跡,就是人家花時間磨出來的。如果有人告訴你們,神特別鐘意某個民族,那這毫無疑問,就是異端的荒謬謊言。只要想維護文明,守衛秩序,那就可以加入我們,一起和邪惡作斗爭。”

“當然,這種事情,是個長期的工作。沒有人知道,要持續多久。塞里斯的成果就很完美么?也不盡然。或許再來五個千年,這些問題才能慢慢解決。”他搖頭說道:“至于我們,基礎就更為薄弱了。”

“我們今后的征程里,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會面對挫折和失敗,乃至需要反復拉鋸的局面。當年的羅馬人,也是這樣一步一步反復爭奪,才實現霸業的。打薩莫奈打了三次,打迦太基打了三次,打馬其頓打了四次,打本都王國都打了三次……希望畢其功于一役,原本就是不現實的事情。”

“而統一之后呢?事情也沒有到此為止。羅馬的統一留下了很多東西,但很可惜,這些遺產甚至沒有形成穩定的傳統。帝國分裂到現在,依然沒有人能恢復秩序,重現統一局面。整整一個千年的時間里,世界依然被蠻族糟蹋禍害。”

“所以,一次統一,是遠遠不夠的;一個千年,也是遠遠不夠的。每次我和學者們討論,羅馬的統一為何不能和塞里斯一樣長期維持,大家總是抱怨,說羅馬人太少,沒有塞里斯人那么多。然而,問題的關鍵,是為什么塞里斯人會多?天父難道會在所有塞里斯人的頭上,專門寫個標簽么?恐怕不是這樣吧。”

“根本原因,同樣也是時間問題。那邊經歷了八個千年的戰爭,經過了各種我們看來都匪夷所思的事件和考驗,當然可以打出這么多共識來。我們缺乏的,就是這份磨練!”

“所以,我要再重復一遍:我們的理想太過宏大,根本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要做好戰斗是個千年的打算。我們的敵人,不是對面的幾支敵軍,不是眼前的一眾敵國,甚至不是現在這些喧喧嚷嚷的蠻族們,而是前后十個千年里,所有膽敢挑戰文明和秩序的存在!”

“這根本不是一個人,甚至不是一個家族可以完成的。我自己,是肯定不能在人世間,看到這一天了。我的家族可能也會腐朽毀滅,等不到那個時代的到來。但我根本不擔心這些——因為我是凡人,我會毀滅,但羅馬永不會滅亡!”

“天父在上!”郭康指著天空,大聲說道:“只要有后人還在持續我們的事業,與野蠻和混亂不斷進行戰爭,那他們就是和我們的祖先、和我們自己一樣,乃至比我們更偉大的羅馬人!”

“你們也一樣。我的祖先給我留下了眾多遺產,讓我年紀輕輕,就能站在你們面前,勉強充當這個領導者。但你們不需要羨慕我。因為一個人、一個家族,在萬年的長久斗爭面前,都是同樣渺小的。從何時加入這神圣的戰爭,從哪一代開始建立功業,并沒有任何區別——如果你沒有足夠輝煌的家族,那就自己開創一個吧!”

“我們羅馬人,確實太少了。所以,如果你或者你周圍的人,想要成為合格的羅馬人,就來找我,我會幫你們;如果你們想獲取功勛和榮耀,也來找我,我也會幫你們。這就是我作為一個小小的首領,作為仰仗著朝廷器重和祖先功業,而暫且領先一步的人,需要去做的事情。”

“我擔心這么說,還是不太容易懂。”他環顧四周,觀察了一下。

后面著一大段,郭康其實是準備說給來賓和老兵們聽的。畢竟羅斯新兵文化水平太糟糕,他也沒指望人家能聽得懂。不過,羅斯新兵對于“萬年的神圣戰爭”這類說法,似乎有些出乎意料的熱情,整個演武場,氣氛都熱烈了起來。

郭康想了想,決定趁熱打鐵。

“這樣,伊萬——第二百人隊第一排那個伊萬,我剛才看到你說你叫伊萬了——你過來。”他招了招手,喊道。

士兵和觀眾們都安靜下來,想看看他要說什么。那個伊萬也明顯愣了愣,一時不知所措。

“過來,上我這個講臺上來。”郭康再次催促道:“盧教頭,帶他過來。”

盧卡斯隊長反應了過來,拉了拉還在發懵的伊萬,把他一路推到了臺下。郭康再次招手,堅持要求,把這個新兵帶到了這座臨時搭起的木臺子上。

然后,他摘下自己的頭盔,扣在伊萬腦袋上,稍微正了正方向。又把剛剛接過的手杖,從腰間摘下,塞進他手里。

“你看到我們的大隊了么?”在眾人疑惑和好奇的目光中,他指著列隊的大隊士兵,問已經傻了的伊萬。

“看,看到了。”伊萬磕磕巴巴地回答。

“你要好好干。只要你做的夠好,功勞足夠超過其他戰士,今后,這頭盔和藤杖就是你的。”郭康再次指了指軍陣:“只要有能力,你也可以和我一樣,當個大隊長。這些人,也可以是你的士兵。這就是羅馬能給你們的回報,明白了么?”

伊萬愣了半天,也沒回答上來,只是不斷地點頭。突然,他一下就哭了起來。

郭康自己也沒預料到這個情況,只好安慰了兩句,讓盧卡斯隊長把他帶下去。轉頭又招呼道:“剛才他旁邊那個——你叫伊戈爾是吧,你也過來!”

伊戈爾似乎明白了什么情況,不用盧卡斯隊長催促,就一溜煙地跑了過來。郭康重復了一遍剛才的流程,喊出了同樣的話。伊戈爾則拍著胸脯,更大聲地保證,自己一定要立下功勞,讓他知道,看得起自己是沒錯的。

讓他也離開后,郭康索性直接下令道:“所有士兵,列隊!一個個上來,都過來!我今天要給你們看看,我們到底在做什么!”

就這樣,幾百名在場的士兵,逐個走上了講臺。每上來一個人,郭康就給他帶上頭盔,讓他拿著手杖,看看周圍的軍隊和大片歡呼的觀眾。由于人多,這個過程足足持續了一個時辰。太陽已經快到當頭,郭康也喊啞了嗓子,才結束了這個步驟。

來賓們似乎也第一次見到這種架勢,甚至沒有因為重復和枯燥,而顯得不耐煩。很多人都在相互交流,還時不時有人喝彩。他看到郭破奴提著大裙子,跌跌撞撞地要跑過來,又被義母直接拉回去。狄奧多拉則離開了位置,不斷和其他人說些什么,一邊點頭,一邊時不時指著他。而義父已經站了起來,拉著別人,朝這邊指指點點,看起來很是自豪的樣子。

“你們看!這就是我給你們的許諾!”最后,郭康啞著嗓子,硬撐著喊道:“我和你們!我們中的很多人,會死在半路上,或者因為各種理由,暫時離開前線。”

“但如果我們活了下來,晚年時,我們就能自豪地對兒孫說,看吧,這就是我在這場大業中,做出的功勞!而不管我們死在戰場上,或者死在家中,當天父召喚我們的時候,我們就能在天堂門前,像我今天告訴你們一樣,伸手指著人間的大軍,對門口的圣彼得說,看吧,這就是我們為正義事業集結的偉大軍隊——這就是我的軍隊!”

“我們每個人,都繼承著先祖的血脈,也會有后人繼承我們的事業。在軍隊里,我們不再是一個單獨的人,因為每個人都有了血脈和高于血脈的傳承。我們的祖先為了文明,和野蠻戰斗,我們的子子孫孫也會如此。”

“雖然人生只有幾十年,但別忘了我剛才說的,人類的意義,就是由這些祖先、天父和祖國來賦予的,就是由父祖和子孫來確定的。從一個人的意義上來說,我們每個渺小的凡人,同樣也是羅馬和天父的偉大戰士,是萬年神圣戰爭中的一名老兵!”

“士兵們,記住這些吧。”他最后喊道:“這就是今天,我對你們的最后勸告了!”

現場沉寂了片刻,隨即發出了巨大的歡呼聲。士兵們散開隊列,圍了上來,想要表達自己的興奮之情。郭康和眾人一一握手,勉勵他們多加努力。也不知道過了多久,他正在被一群羅斯新兵抱著哭的時候,才稀里糊涂被人提了出來。轉頭一看,是狄奧多拉,不知何時擠了進來,這才把他拽了出去。

后面的事情,暫時不需要他操心了。他連喝了不少水,暫時歇一歇嗓子,等待后續的任務。

(本章完)


上一章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