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第六章 元年春,王正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章 元年春,王正月

第六章 元年春,王正月


更新時間:2024年04月08日  作者: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分類: 玄幻 | 原生幻想 | 輕小說 | 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求推薦求收藏)

參觀完了村里的展示之后,楊老百戶告訴告訴郭氏一行,他們已經把附近的丁壯都集合了起來,準備給大家展示一下。

雖然說是要讓大家比試一番,選出最優秀的士兵,但顯然,楊老百戶更偏袒自己的莊子。所以,還是利用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機會,硬找了個加塞的理由,先一步讓郭康看一看。要是有人提前被選走,那就算是贏了。

對于這件事,郭康也不怎么意外。

各個村莊之間,是有競爭關系的。比如他們莊里那個免稅的特權,就是這么多年拼命拼出來的。這其實很難得,因為紫帳汗國一般只給表現優異的單個老兵授予這種權力。像這種大家一起免稅的,要么是剛遭過災,要么是新設立的還在建設期間的農莊。靠軍功得以整村免稅的,全國都沒多少。

所以,對于這種特權的審核,也很嚴格。每年的競爭者眾多,但朝廷給的特級免稅數量卻很稀缺。哪怕評選成功,如果之后表現不佳,也可能被其他村子搶了。畢竟這個條件太好,眼紅的人也太多了。

他們村子有郭氏的特殊關系,相對還好一些,但就算這樣,也免不了有人覺得,自己同樣不比他們差,為什么就沒有這個待遇。郭康來的路上就聽說,馬家莊子的人,就時不時說怪話,覺得他們不過是沾了老祖宗的光。兩邊的年輕人,為此都打了好幾次架了。所以,楊老百戶才專門提了他們一回,顯然,壓力也不小。

“這邊都是和圣誕節一起過么?”他問道。

最后,他們給出的辦法,是擺爛。

當然,教會自己也管不住各地。實踐中,大家用什么的都有。有些人用圣誕節,有些人用復活節——而且因為計算復雜,復活節是哪天大家都不知道,結果只能雙重猜測。

古羅馬人在歷法方面,水平一直很糟糕。據說最傳統的歷法,是羅慕路斯親自主持修訂的。這個歷法似乎是依據月的長度而定,但一年的長度,并不是整月的整數倍,而羅馬人也不知道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這種粗糙的維護水平,自然免不了會不斷制造問題。而且,這部歷法的壽命,甚至超過了當年已經嚴重過時努馬歷。這部古典時代的歷法,從公元前45年開始,一直用到了紫帳汗國建立。

而且,因為羅馬的瓦解,各地的歷法本身,也處于混亂狀態。

有人認為厄歌莉婭是努馬虛構的,以此給他的政策提供合法性。也有人認為她大概是個來自希臘地區的有文化女人,給當時和蠻子沒什么兩樣的羅馬人,帶來了這些知識。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羅馬的很多文化成果,確實是受到希臘的影響。

農時對于收成很重要,播種日差個十天,收成可能就要減少20以上,而且很可能影響整個輪作的節奏。緯度更高的地方,就更為敏感。

像這種過節方式,就是羅馬尼亞教會推行的。基本上,看大家哪天過圣誕節,就知道他們更傾向于哪個教會了。

總而言之,這個歷法還很粗糙——當然,羅慕路斯和早期羅馬人,自己就很粗糙,也確實拿不出多少像樣的文化成果。

這個原因還很弱智:制定新歷的希臘和埃及學者,把歷法教給羅馬人的時候,告訴他們規則是“每隔三年置閏一次”。然而羅馬祭司們依然缺乏專業水準,給理解成了“每三年置閏一次”。就這樣,幾十年間,整個羅馬沒一個人發現不對勁。一直到屋大維當政了20多年,想起來去看一看,才驚訝地發現已經差了這么多了。

而說到底,這里面的競爭,其實是歷法的競爭。

在英格蘭人的編年史里,同時在使用三種歲首算法,包括以九月下旬的羅馬傳統“課稅日”來計算。后來還流行用圣母受孕的“天使報喜日”為歲首,然而英格蘭人不知道為什么,似乎是因為算錯了,把“天使報喜日”放在了圣誕節之后,導致年代排序一片大亂,出現了天兄出生在圣母受孕之前的離譜結果。然而當地人也沒人發現,就這么還傳播開了……

努馬宣稱自己的妻子,是一位名叫厄歌莉婭的寧芙女神,在她的指導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他把神職人員的編制確定下來,將祭祀活動規范化,禁止隨便制造神像,尤其是人和動物形象的偶像。此外,他在任期間,一直努力消除羅馬人和薩賓人的文化差異,并且把法律明確下來,界定了公有和私有財產的界限。最重要的灶神神廟和雅努斯神廟,也是這時出現的。

在羅慕路斯統治期間,發生了劫奪薩賓婦女的事件。雖然羅馬人聲稱這件事最后通過調解解決了,但實際上,可遠不止女人勸架這么簡單。從結果看,羅馬人被迫給薩賓人大量政治權力,乃至接納薩賓人擔任元老。到選王的時候,也選舉了薩賓人努馬·龐皮里烏斯擔任第二位國王。

歷法在中原,是具備神性的,就像其他教權一樣,被朝廷中央牢牢掌握,以至于經常有禁令,不準民間觀星、占星。究其原因,是因為歷法和農業息息相關。

雖然名義上,羅馬人一直在依照這種說法,祭祀羅慕路斯,但羅馬人對于宗教和神祗的態度,本來就比較實用,也不太忌諱。李維和普魯塔克都直接記錄說,應該是元老們趁亂刺殺了羅慕路斯,并將尸體肢解藏匿。這種說法,從歷史角度來看,可能性更高。

還有一些國家則開始復古,使用國王即位的日期作為歲首,也開始“元年王正月”。把天兄和教會丟到一邊,用國王執政年數來紀年。實際上,一直到郭康所知的21世紀,英格蘭的正式文書里,都還是以國王紀年為優先。

《春秋》的第一句,是“元年春,王正月”。公羊傳解釋說,為什么要強調“王正月”,因為這贊揚了天下的統一。因為正月是歲首,而歲首在何時,不同朝代是不一樣的。只有實現了大一統的君王,才有權威規范天下的歲首所在。歷法的重要性,也在于此。

12個月的歷法,也是這個時候,參考了希臘人的成果確立的。據說厄歌莉婭親自教會了羅馬人,讓他們知道了月亮的周期,以及年份、月份之間的差異,并且指定了一些特殊的神圣日期。自此,羅馬人才學會了如何置閏,以對齊月份和年份。

而羅馬大祭司這個職務,也和整個社會文化一樣,宗教氛圍并不怎么濃厚。雖然名義上是個神職,但其實很多大祭司就是官員的晉升崗位。在實際執行中,他們經常只看自己的派系和政治傾向,比如要是今年的執政官很合意,就會故意加個閏月,讓他多干一段時間;要是執政官不是自己這伙的,那就別想閏了。

臨近節日,村民都已經收拾好了屋子,準備了各種物資,讓村里也顯得熱鬧了許多。郭康發現,還有不少其他裝飾,也都在各家門口放著。

二六零五:f七零零:四三:六零零零::七七f

這樣的結果,更是讓歷法陷入了徹底的混亂,以至于后世學者,都難以從他們的記錄中,得知某件事的具體時間。凱撒寫高盧戰記的時候,甚至出現過按歷法還是三四月份,但其實已經入秋了的情況。這種情況下,歷法實際上已經失去意義了。

元老院得知后,把拉丁文作品都保留了下來,燒毀了那些希臘文的部分。可能是“羅馬學習希臘”這個事,就比較尷尬吧。

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里,也沒人去設法換一個。羅馬人自己都沒什么多余精力了,其他新興的蠻族更是沒這個水平,反正將就著用就行。

然而,哪怕古羅馬人,都不怎么相信這個故事。

隨后,他們就跟著楊老百戶等人,穿過村莊,前往廣場。

但是,貴族們卻認為他侵蝕了自己的權力。因為他經常擅自把征服的土地分給手下的士兵,直接繞過了元老會議。時間一長,元老們對羅慕路斯越來越不滿,但又畏懼他的軍事實力,不敢說什么。

當然,從結果看,羅馬人的文化水平,在那個時候,依然不太行。努馬歷一口氣用了將近七百年,到最后已經亂成一鍋粥,羅馬人自己也不會修。

在他統治第三十八年的時候,羅慕路斯來到戰神廣場附近檢閱軍隊,一群元老和市民也都在場。這時天空突然陰云密布,刮起了狂風,眾人一片大亂,四處亂跑。據說濃云圍住了羅慕路斯,一股旋風卷住了他,把他帶到天上去了。

努馬死后,沒有按照當時的習俗火葬,而是和他的書一起,埋在了山上的陵墓里。到羅馬共和國后期,有農民偶爾發現了努馬的墓葬,在墓里找到了一批拉丁文寫成的宗教和法律書籍,還有一些希臘文寫成的哲學作品。

而努馬剛選上那會兒,羅馬在周圍城邦看來,就是個盜賊集團,形象大概和早年的蒙古人差不多。而且,羅慕路斯統治時期,羅馬內部的矛盾越來越激化,但羅慕路斯本人大概只擅長親自上陣砍人,一直沒法好好處理。之所以找他當國王,也是聽說他有賢能的名聲,希望找個文化人來處理下。

這種情況下,連努馬自己,都在猶豫,覺得羅馬人太過暴力,根本沒法管。后來大家再三請求,才去上任羅馬城。

“哦……”郭康點了點頭。

羅慕路斯消失之后,權力也確實落在了貴族手中。元老院決定,所有元老們,每人十天,輪流統治城市,試圖把君主制變成貴族共和的制度。然而,這種拍腦袋的策略,注定難以維持。元老院的統治無能又混亂,引起了公民的強烈不滿。這樣持續了一年之后,元老們自己也在短暫的統治和持續的內斗中焦頭爛額。最后,他們只能決定,再選舉一位國王出來。

然而,緯度更高的歐洲,卻常年處于這種混亂狀態。哪怕現在最標準的儒略歷,誤差都超過了十天,要是算上他們不明所以的日期排序,都不知道能歪到哪去。郭康其實也不知道,他們是怎么種田的,想來,可能以歐洲人的農業水平,那20也沒多少,所以不用講究吧……

人們返回之后,找不到羅慕路斯了。元老們宣稱,羅慕路斯已經白日升天,成了神。還有人后來說,自己之后見到羅慕路斯重新出現,并且告誡羅馬人,要好好學習,成為優秀的士兵,讓所有邦國都抵擋不住羅馬的軍隊。

按理說,這種歷法,應該有固定的規則。但羅馬人似乎缺乏相關的專業人員,只是簡單地把置閏這樣的重要工作,丟給大祭司。哪一年置閏,什么時候置閏,都可以隨意決定了。

雖然羅慕路斯被視為始祖,名聲也更大,但羅馬的宗教、政治、法律等一系列制度,都是在努馬任上才定型的。

羅慕路斯歷里,一年只有10個整月,一共304天。每年多出來的幾十天,則統稱為“冬日”,不算在任何一個月當中。大家也不在這段時間,舉行需要記錄日期的各種祭祀和公務活動,全都放假去。什么時候一整年過完了,什么時候再從頭開始算月份。這樣,也就不用考慮怎么把月和年對上了……

可能是因為自己都難以忍受,凱撒決定制定一部新的歷法。羅馬人自己是沒這個本事了,于是,他聘請了亞歷山大的學者,根據埃及的太陽歷,制定了后來被稱為“儒略歷”的新歷。

然而歐洲長期沒有“大一統”,所以自然也沒有“王正月”了。大家都各行其是,反正也沒人去管。古羅馬時代,教會就反對把1月1日作為歲首,因為雖然這個日期最簡單,但是1月實際上是雅努斯之月,所以這個日期有異教的嫌疑。他們希望,把歲首放在圣誕節。

羅慕路斯本人是個軍事獨裁者,他一直維持著一支親兵,身邊總是跟隨著12個刀斧手,還有一群拿著木棍的隨從,見到反對者就揍。不過,在和周圍其他城邦的沖突中,也總是能打贏,因此軍隊很喜歡他。

“是的,咱們河南是按東方歷過節的。圣誕節都是跟春節一起。”張百戶告訴他。

這個新的歷法,相比之前肯定好了很多。然而,它也遭遇了各種問題,從一開始就有了偏差。

當然,凡事就怕對比。紫帳汗國帶來的新歷法,比他們精確了很多。從始祖伯顏帖木兒跑到河北種田開始,他們也一直在研究當地的農時、節氣,確定耕作順序。正是因為眾多這樣的“細節”,才讓紫帳汗國的農業產量遠高于鄰居們,當地人也完全沒有理由拒絕他們的歷法。

而歷法一旦被接受,歷法之上的整個合法性敘事,自然也都會被農人順帶接受了。

(本章完)


上一章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