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第五百五十四章 希臘沒有哲學,只有不斷的復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五十四章 希臘沒有哲學,只有不斷的復讀

第五百五十四章 希臘沒有哲學,只有不斷的復讀


更新時間:2024年03月31日  作者: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分類: 玄幻 | 原生幻想 | 輕小說 | 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求推薦求收藏)

他們說的這些話,郭康基本上都是認同的。在他看來,大家說的其實都有些道理,引經據典時也沒用錯。

這個社會本來就是各方相互博弈的,一個人如果有些超過周圍人的特質,那么肯定就會想要更多。尤其是這年頭,讀過書的人基本上人均覺得懷才不遇。哪怕是女人,學習了這么多知識之后,有這種想法,也很正常。

郭康至今還記得,教會里的神學家和哲學家們,研究和批判程朱理學的時候,抓住的一個著眼點,就是理學家過于偏袒婦女,對她們寄予過高的期待,總是覺得能夠通過教化,讓她們遵守社會規則。但實際上,教育的水平越高,書看的越多,這些人的欲望和野心就會越強烈。

然而,理學家們人均好為人師。自己的哲學水平不怎么樣,卻天天想著教化這個,教化那個。但人的本性是不可能這么改變的,所以最后,他們肯定會自己毀滅自己。

從這個角度來說,這話也不算錯就是了……

不過,理學家喜歡說教化,與其說是他們的某種特性或者創新,不如說是孔夫子以來的慣性。可能是因為本身就是開學校的,所以這些人已經習慣了萬事不決說教化,都形成路徑依賴了。

但是,不教育的話,目前似乎也沒有什么其他辦法。希臘哲學家們,其實也拿不出好方案來。

之前狄奧多拉說的,就是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意見。在這方面,她確實沒有故意偷換概念或者摻私貨。只不過,基于這個觀點,柏拉圖提出的結論,她就沒有說出來了。

按照《理想國》的記敘,這個理念最后推導出的結論,是應該取消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解散家庭關系,男女之間完全自由組合。所有兒童也都歸公有,由城邦統一撫養,不用關注孩子的父母究竟是誰。柏拉圖認為,這應當是社會發展到最后,最為完美的形態,理想國或者說烏托邦,就應該是這樣組織的。

這個結論,郭康沒跟著老師學習希臘哲學的時候,就已經很熟悉了。在他之前那個時代,要求家庭解體和社會化撫養,也是很常見的聲音。雖然在那會兒的人看來,這應該是某種很先鋒、很進步的觀念,但其實它們一點都不“新”,也就比孔老二晚一點……

對于反對者來說,理由也很好找。畢竟希臘人乃至整個歐洲人,其實都沒搞出多少新東西。折騰了兩千多年,還是這一套理想在來回換皮,讓大家用不同的方式,翻來覆去地論述,這創新性還不如理學家——人家至少更能編。

可以說,從本質上來講,歐洲是沒有哲學的。它不斷復讀著當年蘇格拉底他們的話,其過程中整個理念沒有任何進步。

所以,狄奧多拉也只說了其中的一個案例,沒有說最后的分析結果。說出來之后,別說其他人肯定不接受,她自己估計都不怎么認同。

——別的不說,要是郭康也宣布不再維持家庭,天天和那些姑娘混在一起自由戀愛,第一個急的就是她。到時候,估計還得抱怨,這解散家庭怎么解散到她自己頭上來了。

所以,這種話,實在是沒法說的。她這么選擇性地做,郭康也可以理解。畢竟那個結論,他自己都覺得太離譜,也不知道柏拉圖是怎么論述出來的。

在他看來,社會道德和隨之而來的規則、習俗,并不是某種神秘而虛幻的東西,也沒必要非得和天父或者自然法則之類的高大上設定掛鉤。相反,這本來就是不同人群最基本需求的體現。

在這方面來說,脫歡講得同樣是對的。

作為一個政權,紫帳汗廷提倡的道德,必定需要盡可能滿足更多人的利益,以求得到大家的支持。但是,各個階層和群體的利益,時不時會有沖突。在這種情況下,那些出力最多、功勞最大的人,肯定要優先照顧。不管是法律還是社會上的各種默認的規則,都必須這樣安排。

而在現在的羅馬,功勞最大的群體,就是自耕農出身的成年男性公民。

舉個例子,這些人會支持烏托邦里那種社會么?郭康覺得這都不用想。但凡有點常識和社會經驗,他們都會對此嗤之以鼻。因為柏拉圖倡導的男女自由組合,對他們來說,是沒有好處的。

所謂自由競爭,帶來的結果,往往是壟斷。

什么樣的男人最受歡迎,郭康其實不太了解。但他知道,目前最廣為流傳的一個說法,就是說書老羅的老師、那位施老先生,整理的江湖話本里,總結出來的。簡單來說,就是“潘、驢、鄧、小、閑”五個字。

而這幾個稟賦,大部分都是和作為國家根基的普通公民,沒什么關系的。

戰爭和耕種,是維持國家的基礎,但這些都是非常辛苦的工作。訓練、行軍、挖土、修水利、開墾、田間勞動……都要經受風吹日曬,雨打霜侵。當年大禹治水,最后都搞得胼手砥足、瘸腿偏癱。傳說里的首領都如此,何況普通人?哪怕是個帥氣小伙,這么折騰幾年,也會變了樣的。更何況,干正事的人往往都忙得很,哪有心情天天再去哄女人啊。

絕大部分普通人,都是這樣生活著。沒有多出眾的樣貌,也沒有精力去打理,平日里也沒什么情調。如果沒有一夫一妻制度進行限制,那么女人肯定會集中到少數最受歡迎的男人周圍,和這些人就沒多大關系了。

但這樣的結果,等于誰干活誰倒霉,那自然也是維持不下去的。而他們的談判籌碼也很簡單——根本不用理會那些哲學說教,也不用管女性是否有隨時選擇伴侶的權力,因為人家手里有刀。

所以,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隨著戰爭烈度的提高,和動員能力的提升,從春秋到戰國秦漢,法律和社會規則越來越保守了。在戰爭最激烈的時期,非法納妾和通奸之類的行為,能嚴重到判處死刑,讓絕大部分女人在法理上,無法和上層男性產生關系。

同樣,也有說法認為,儒家之所以越來越保守,不是經義改變,而是人改變了。隨著教育的普及和知識傳播成本的下降,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下層知識分子。是這些下層儒生帶來了他們那個階層的立場,主動選擇了保守的經義;而不是經義自己演變發展,變得保守了。

而反例也是存在的。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羅馬的公民兵日漸瓦解之后,社會風氣也越來越開放起來,最后到了荒淫的程度。羅馬城的奢靡銀亂,深深刻入歐洲人的記憶中,被教會屢屢提及,以號召人們保持節制。甚至反復以各種形式,出現在文學作品里。

所以,單純討論社會應該保守還是開放,哪種狀態更“先進”或者更“好”,其實都是沒什么意義的。因為這就不是一個哲學問題,而是不同階層的博弈——當然是誰贏了,就說誰好了。

反過來,如果社會制度和各個階層的力量已經改變,那強行改變政策,其實也沒什么用。

脫歡說的奧古斯都曾經的法令,也是存在過的。那時,羅馬的社會風氣已經出現了變化,在社會上層中,出現了不結婚、生育率下降的問題。

一般來說,生育減少,是因為下層民眾無力提供足夠的資源養育子女,但羅馬的問題,在社會上層也出現了。

因為貴族權力的下降,聯姻的需求隨之降低了。而且,由于生活富足,他們不需要子女照顧,也能在奴隸和仆人的照顧下過完一生。羅馬婦女的地位也比希臘社會中更高,上層婦女擁有財產,不需要男人來養活,也能夠自行出席社交活動,因此結婚的意愿也下降了。

奧古斯都對此深感憂慮,希望用法令扭轉這種情況。除了獎勵生育,抬高多子女母親的地位,還想了各種方法。

奧古斯都認為,家庭的穩定是生育的前提,然而當時的羅馬上層熱衷于離婚,有些貴婦甚至一年就要換一個丈夫。為此,他制定了《尤里烏斯正式婚姻法》,規定必須找到七個證人,經過繁瑣的認定,并且經過元老為首的委員會裁決,才可以進行離婚。通過故意增加離婚的難度,來試圖維持家庭的穩定。

除此之外,他還要求羅馬的公職人員帶頭多生孩子。無論是公民選舉公職人員,還是元首任命官吏的時候,在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都會優先考慮子女多的人。

羅馬的官職有個“休職期”,要求在卸任一個職務之后,需要等一段時間才能上任上一個,以免出現壟斷。而奧古斯都規定,有幾個孩子,休職期就可以減少幾年。那些子女多的公職人員,甚至可以無縫連任。

同時,奧古斯都還對單身女性額外收稅,并且剝奪老年單身女子的繼承權,沒收其大額財產。而老夫少妻這種不利于生育后代的“非禮”婚姻,也在制裁范疇,這樣的家庭,一旦丈夫死去,妻子也會喪失對他財產的繼承權。

這些措施,都是他精心設計的,有些方法,在其他文明都能找到同樣的例子,不能說不用心。但是,實際效果卻依然不好。

塔西佗后來記錄說,奧古斯都的法律,并未能使人們對結婚和成家立業感興趣。上層社會經常通過假結婚及收養子的方式逃避制裁,不要孩子依舊是一種時髦風尚。這一系列努力,最后還是失敗了。

在郭康看來,奧古斯都的努力,都沒有針對原因本身,而只是盯著原因導致的現象。這樣一來,就肯定有問題了。只不過,那時羅馬的擴張已經接近了頂峰,社會的結構也開始變化,他也確實沒有辦法做什么就是了。

而現在,歐多西婭和狄奧多拉,都是想要獲得更高的地位。就這個方面來說,紫帳汗國比古羅馬,以及之前的希臘王朝,都提供了更多的機會。所以,脫歡才能理直氣壯地說,已經無愧于她們了。

這種情況下,想再改變什么,也不現實。就像奧古斯都無法改變那個已經接近頂峰的羅馬社會一樣,脫歡和郭康,乃至大汗與柱國們,其實也無法改變上升期的紫帳汗國社會。而她倆,自然也沒有這個能力。

“我覺得,我們也不用過于緊張。”他想了想,說:“我們國家的制度,不會再出一個武則天的。”

“海倫娜太后勢力最強的時候,也就是借助一群柱國,驅逐另外幾個柱國,而且前提還是他們的領地過于膨脹,影響到了朝廷的行政改革和朝堂的穩定。當她沒法為自己謀取權力、干涉汗位繼承的行為,提供足夠說服力的時候,軍團一天就把她推翻了。”

“武則天可以殺死剛打了勝仗的將軍,但在我們這邊,沒有任何一個軍官和士兵會聽她的。誰敢下這種命令,那些剛剛獲勝的士兵,就會去集體找她談話,其他人也不會阻攔。”他攤攤手,舉例道:“唐朝的士兵,可能還是太老實了……”

“我也能理解她的情緒。”他指了指歐多西婭,對脫歡等人說:“這年頭,也同樣不會再出一個狄奧多拉皇后了。”

“那種情況的前提,是有個查士丁尼一樣權勢強大的人。狄奧多拉皇后實際上是在分享和使用他的權力,而不是自己的權力。而我們現在,并沒有這種說一不二的統治者,能夠只根據自己的好惡,就無視社會的褒貶,把一個出身卑微的人直接抬到權力頂端。”

“這是不是好事,就看對于誰了。”他如實說:“不過,認清現實,總不是壞事。反而是,如果對社會的了解不夠深入,才會有問題了。”

“我覺得,你倆就都有這個問題。”他搖搖頭,對歐多西婭說:“你其實已經看透了社會的一部分了,但你的反應,卻過于簡單直接了。”

“社會都是建立在強力維持之上的,羅馬社會尤其如此。但這并不代表,只能通過直接控制暴力來源,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來實現目標。這不是還有很多路子么?”

(本章完)


上一章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