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第五百二十七章 埃及費拉VS斯拉夫牲口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二十七章 埃及費拉VS斯拉夫牲口

第五百二十七章 埃及費拉VS斯拉夫牲口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19日  作者: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分類: 玄幻 | 原生幻想 | 輕小說 | 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對于郭康的建議,其他三人都很是吃驚。郭康只好做出解釋。

“我們現在考慮的,就是給羅馬打下一個好底子。”他說:“為了這個目標,做一些看起來驚世駭俗的事情,也是有必要的。”

“之前的大會上,大汗和元老們就有了結論,那個文件你們應該也都看過:羅斯地區對大秦國來說,就相當于西戎對于秦國。開拓了這里,就有了增強國力的希望。”

“而且,大家都知道,大國之間的競爭,往往不是一兩次戰斗能決定的,而是要看雙方國力的比拼。所以,如果有條件,這種地方越多越好。就算自己拿不到手里,也不能讓敵人消化了。”

“現在馬穆魯克政權日益衰落,內亂不斷,早已沒有當年抵擋伊兒汗國時候的威風了。而且,相比于他們的軍事實力,這些人的政治水平,還要糟糕更多。我可不信當地人會歡迎他們。”

“埃及和蜀地一樣,都是天府之國。現在他們的主人連自守都做不到,甚至要邀請我們去介入,幫助解決問題。這是天父給我們的機會,怎么能放棄呢?”

“我倒是不反對介入埃及。”王大喇嘛說:“但是介入埃及,和組織埃及人建立武裝,讓他們執行任務,這是兩回事。”

“是啊。”普龍斯基也說:“你動員斯拉夫人,他們還能去填充下戰線,而且沒有什么補給要求。你要是動員埃及人……他們只能吃軍糧吧。”

“我只是覺得,這應該不是人的問題,是所處環境的問題。”郭康如實說道。

“那是當然,但問題也就在這里。”曹建也分析道:“你要說人和人有多大差別,我覺得或許有,但應該不是決定性的。”

“我之前看史記的《貨殖列傳》,在那里,太史公專門寫了好長一段,記錄各個地方的風土人情,描述當地人的性格和文化傳統。我相信,以他的一貫態度,這些說辭都不是空穴來風,可能確實是西漢時候,人們的普遍觀點。但是,現在看,那些話也都只是一些奇怪的刻板印象,而且很多都已經完全對不上了。”

“所以,你說的,也沒什么問題。按我的想法,天父創造人的時候,大家哪有這么大的差別。后世形成了這么多族群,估計也是因為風土的問題。史記還說,匈奴人是夏朝的后代,但到了草原上,就有了完全不同的風俗。我想,這也不是因為人的問題,而同樣是環境變化的緣故。中原的歷史太長,記錄太多,所以才讓這些規律特別明顯。”

“歐洲這邊,倒是經常有人提出一些離奇的猜想,乃至假定不同地區的人有什么靈性上的差別。但這些理論,既違背了我們普世信仰的教義,也和前人記錄的歷史不符,明顯是一些不學無術的人瞎編出來的。”

“我贊同的就是這個觀點。”郭康點點頭:“這樣一來,確實說明這些人可以用啊。”

“但是,你只想了一半啊。”曹建提醒道:“你把一個埃及人帶到羅馬,從小用羅馬的方式訓練他,那肯定是可以的。等他長大,估計也不會比其他羅馬人弱多少。但現在的問題,是我們要去埃及。”

“埃及人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也不是憑空而生的。他們缺乏戰斗力,我覺得也不是天父刻意沒給他們,而是那片水土,就會養出這樣的人。”他繼續講出自己的觀點:

“最理想的情況,當然是讓我們所有的控制區,都能被調整到最佳的狀態。我們興修水利,開墾農田,向當地人傳授種植技術,讓克里米亞到第聶伯河以西,很多原本半游牧的人,也轉為定居農耕。這也是一種改變風土的過程——通過教化、勸農,我們在那片大地上,創造了新的生活方式,也自然地改變了當地人的組織形式和集體性格。所謂漢化和羅馬化,可能就是這個樣子。”

“但我們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有些可以開墾,但沒有被好好利用的土地,我們憑借手里的技術,可以盡量進行改造,讓那里適合我們的生產方式,能夠讓我們進行有效的組織,從而能夠完成訓練,形成戰斗力。”

“比如羅斯地區,在幾百年前,是幾乎沒法有效開墾的。所以那時候的各個王朝,就算可以擊敗來襲的羅斯人和其他游牧部落,甚至派遣遠征軍,摧毀那里的游牧國家,也沒法把那個地方變成羅馬的地界。但現在,我們有了更先進的冶鐵技術,更豐富的水利經驗,就能解決很多之前的問題,對當地的風土進行調整,對當地人進行教化了。”

“但是埃及那邊……我們哪有本事去改變當地的水土啊?”他無奈地一攤手:“那邊的情況,正好是反過來的吧?”

“這是怎么說?”王大喇嘛問。

“羅斯地區太窮了。雖然資源豐富,但長期得不到開發,這一點,我們都很清楚。”曹建說:“但埃及那邊可不是啊。”

“他們那里太適合耕種了,從上古的時候,那些人就開始在尼羅河邊定居農耕。我也不知道他們是什么時候到那里的,但早在希臘人經歷黑暗時代之前,他們就已經住在那里,營造那些奇跡一般的宏偉建筑物了。”

“因為歷史太長,他們也早就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文化。我懷疑,這些人的文明,可能都得和中原去比較了,遠不是歐洲這邊能比的。我們怎么去教化他們啊……”

“至少,在信仰上,還是有余地的吧。”王大喇嘛倒是有些不甘心了:“埃及人在歷史上,已經換過好幾次信仰了吧。現在他們的宗教,也是幾百年前才出現的。我們在這方面,還是可以做些什么的。”

“這些都不是問題,關鍵是戰斗素質。”曹建說:“無論是拜火教的波斯人,多神教的希臘人,還是拜上帝教的古代羅馬,直到天方教的不同王朝……各種宗教、各種教派,在那里都統治過,但你看,誰敢讓埃及人當兵?”

“我覺得,戰斗力和信仰哪個宗教,或許也有一些關系,但估計是不大的。”他搖頭說:“無論是什么宗教,當地人依然是那樣生活,所以影響也不大吧。”

他說的這些,確實都是實話。而且,雖然相對于這個時代的人多知道幾百年的“歷史”,但郭康也同樣找不到反駁的例子。幾百年過去,依然沒人敢讓埃及人參軍,他們也確實和當年一樣菜。

“我沒記錯的話,當年的托勒密王朝,甚至雇傭猶太人去當兵。”曹建猶豫了下,說道:“雇傭凱爾特人都算了,猶太人在那邊都成戰斗民族了,這地方……”

“我記得土著人也參加過戰斗。”郭康想了想,說:“第四次敘利亞戰爭的時候,托勒密王朝政局不穩,不少對于宮廷陰謀感到厭惡的將領投奔了塞琉古王朝的安條克三世。所以,塞琉古軍隊的希臘士兵數量,超過了托勒密方面。”

“在這之前,托勒密王朝也嚴格遵循之前的傳統,只招募希臘殖民者的后代,或者雇傭其他蠻族,嚴格限制當地的被統治者參軍。但安條克的聲勢太浩大,讓托勒密宮廷感到恐懼,因此,托勒密四世破例征召了兩萬埃及人,作為方陣步兵進行訓練。”

“雙方在加沙城旁邊的拉菲亞遭遇,塞琉古軍隊首先擊潰了托勒密軍隊的左翼,眼看軍隊開始動搖,托勒密四世的姐姐阿爾西諾伊女王跑到士兵隊列里,鼓勵他們勇敢作戰,并且承諾戰后給他們黃金作為獎勵。士兵因此士氣大振,頂住了塞琉古軍隊,最后還成功反敗為勝。”

“哦,那也不錯了啊。”普龍斯基意外地說:“這不是說明,埃及人也能填線么?看來,他們要是能好好領導,或許也可以達到斯拉夫人的水平了?”

“那之后呢?我完全沒聽說過這件事。”王大喇嘛坦言:“也不知道他們后來怎么了。這些人好像也沒什么影響吧?”

“那得看給不給錢了。”普龍斯基推測道:“一般人不至于真給炮灰發錢,不過如果真發了的話,后續肯定還會有什么事情,不會就此消失的。”

“按那邊出土的文書和石碑,女王后來真給錢了。不過這些士兵,后來也確實沒發揮多少作用。”郭康說:

“拉菲亞戰役是托勒密王朝最后一次成功的對外大戰,但是也沒能取得多大成果。戰后,安條克等人退入加沙城,托勒密軍隊也無力追擊,只能就此結束。”

“阿爾西諾伊女王后來在宮廷政變中被殺。波利比烏斯記錄說,她在埃及人那邊聲望很高,因此,她死后引起了當地人的騷亂。人們不再關心國王,而是為此傷心不已。謀殺她的希臘貴族很快被憤怒的民眾殺死了,而那些受過軍事訓練的埃及人,也和之前王朝統治者擔心的一樣,確實在帶頭鬧事。所以這之后,就基本沒有當地人成規模參戰的記錄了。”

“這樣啊。”普龍斯基想了一會兒,最后強行評價道:“怪不得,我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看起來,這些埃及人的戰斗力上限,是希臘老娘們啊?那還是不如我們這邊的斯拉夫人啊。”

“我確實沒聽說過這些事情。”王大喇嘛倒是無視了他的話,對郭康說道:“伱要是有資料,可以給我瞅瞅,我們也分析下,看看有沒有什么經驗可以參考的。”

“那些資料你們都有。除了史家的敘述,還有些記錄就在《馬加比書》里。那本書,我記得是公教教會認定的《舊約》的一部分,君士坦丁堡教會和基輔教會也把它列為次經。你們應該有存檔,去翻翻看就行了。”郭康說。

“那是偽經吧。”王大喇嘛意外地說。

“我記得是次經來著?”郭康撓撓頭,想了想,疑惑道。

“我也記得是次經。”普龍斯基也贊同道:“大牧首沒看過么?”

“異端的書,我看什么。”王大喇嘛連忙強辯道:“我把我們教會的正經看完就行了。其他的各種亂七八糟的說法,不用搭理。”

“那些書里頭,怪力亂神的部分另說,歷史故事還是有些意思的。我聽說,猶太人自己都不把《馬加比書》當經文,因為里面都是在講述通過軍事斗爭反抗外族統治者的歷程,介紹的是歷史經驗,而不是神親自介入,顯示神跡的記錄,所以沒有什么神圣性。”郭康說:“當然了,我倒是覺得,這種部分反而更有價值就是了。”

“不用管他。”王大喇嘛擺手道:“猶太人的東西有什么價值?他們的軍事經驗,也就那樣,吹噓的部分遠大于實際效果。猶太雇傭兵也參加了拉菲亞戰役,要是真這么厲害,怎么不打進加沙城,捉了安條克?他們講的東西,怕是不能認真信的。”

“那經書里頭……”普龍斯基正想說,拜上帝教的經,不少還就是猶太人寫的。轉念想了想,人家紫帳汗國的教會還真不信這些。

“哎對啊,我們那邊,大家好像也不怎么喜歡猶太人……”他嘀咕了句,一時感覺王大喇嘛說得還挺有道理。

“好了好了。”曹建連忙在旁邊打圓場:“總之,剛才說的意思是,埃及人其實也是堪用的?只是有外族人壓著他們,怕他們鬧事,不讓他們接受訓練了。是這個意思么?”

“這說法也有問題。”王大喇嘛還是不信:“只用本族,不招募當地人參軍,又不是沒有例子。五胡亂華的時候,就有不少人這么做,結果不還是失敗?到了宋元時,已經成了誰能用好當地的漢人,誰就能得天下了。這方面,宋、金都不如蒙古,所以結果也可想而知。”

“當地人要是真能打,那就不是外族人不讓他們當兵,而是求著他們當兵了。任何一個國家都有內外矛盾,你放著能打的人不用,要是對手用了呢?”

“埃及那邊,當年的希臘貴族也好,現在的馬穆魯克也好,肯定也不是鐵板一塊的。大家關系再親,能有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這樣的親兄弟親么?結果呢?”他攤攤手,舉例道。

“所以我才覺得,他們還是不行啊。”王大喇嘛最后還是搖頭道。

(本章完)


上一章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