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第五百二十五章 這是天生要當羅斯人大頭領的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二十五章 這是天生要當羅斯人大頭領的

第五百二十五章 這是天生要當羅斯人大頭領的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16日  作者: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分類: 玄幻 | 原生幻想 | 輕小說 | 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求推薦求收藏)

“你剛才上哪玩去了啊。”王大喇嘛手里拿著一堆文件,隨口問道。

“我在陽臺上休息下,看看外面的情況呢。”郭康說。

“傷養的怎么樣了?”王大喇嘛叮囑道:“人家說了,你還得休息一陣子,就別管外面那些事情了。”

“也沒去管。”郭康擺擺手:“就是看到那邊在處決犯人,瞅了一會兒。我感覺,這種方式,是不是也要改改啊。”

“啊?怎么了?”王大喇嘛意外地說:“這回情況比較緊急,要是有流程不對的地方,你直接提出來就好。”

“我是覺得大家太激動了,而且整個過程中,依然能看到不少陋習和迷信的影響。有些處決,還是別公開比較好。”郭康說。

“如果需要的話,刑部那邊肯定會專門判斷的。”王大喇嘛不假思索地說:“不過說實話,就算有些迷信行為,我們也只能慢慢勸誡、教化。公開處決是司法的重要部分,也是全世界都有的慣例,不能因噎廢食。”

“好吧……”郭康想了想,還是就這樣算了。

其實他自己也不太相信“公開處決會過于血腥,影響大家心理健康”這種觀點。因為從歷史上看,從愛爾蘭到契丹,沒見過哪個地方的老百姓被嚇出來問題的。相反,大家都樂此不疲。

進入工業時代之后,人們在這方面,也沒有變得更加脆弱。得益于科技進步,觀眾的數量和狂熱程度可能還上升了。

到19世紀,英格蘭的刑場已經把斷頭臺專門安放在高臺上,供大家觀看,周圍還搭建了專門的看臺。看臺上的位置,也需要購買門票才能就座,連票價都有個完整的體系,要根據犯人的身份和座位距離來定價。

在這種商業化的組織下,倫敦的一座刑場就達到過容納三萬人的記錄,場面之宏大,早已遠超那些還在自發湊熱鬧的農業國。

當然,在那個時代,這種場合也同樣缺乏足夠完善的管理,風險也是存在的。1806年的一次處決,因為人太多,發生了騷亂和踩踏事件,踩死了一百多個人。不過人們對此也不太在乎。可能是表演過于精彩,以至于觀眾們認為就算死也值回票價了,所以之后,眾人還是完全不改,結果第二年果然再次發生事故,又踩死三十多個……

所以說,這種事情,看起來確實是阻攔不住的。

其實,哪怕他想要盡力制止的,字面意義上的吃人血行為,也是歐洲的古老傳統了。想要管住,難度一樣不小。

甚至,連飲血這種事情,都算是相對“文雅”的了,在正經的醫書里,都有不少人體入藥的內容。老西醫們皓首窮經,研究不同的人體組織所具備的藥效,并且通過不同的手法進行炮制,以供患者服用。一些處方里,對于死者的年齡、處決方式乃至外貌都有要求,可以說已經細致入微了。

這些習慣也沒有隨著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什么的而消失,反而一直延續下來,起碼到19世紀,都算得上一門顯學。至于后續的影響,就更難說了。直到郭康那個時代,哪怕在當地受過教育的“體面人”里,都依然存在不少信奉者。想要移風易俗,恐怕也不是短期內能做到的了。

沒辦法,他只好暫時放下這件事,準備去處理手頭上的事情。

作為引發事件的人,郭康一行,要寫的各種報告和文件,進行的各種調查,才是最多的。現在,連一向最討厭動筆的郭破奴,都被她老媽攆去配合衙門工作,到處忙活了。

其他人就更別說了。米哈伊爾神父等人,之后完全沒休息,直到現在還在出外勤,配合刑部和兵部,去指認現場、捉拿人犯。郭康能留在大教堂寫文件,已經算是照顧了。

不過,他剛開始寫了一點,就有人跑進來,給王大喇嘛報告,說曹氏兩人來了。王大喇嘛便讓人帶他倆去會議室,又把郭康也喊了過去。

這次,普龍斯基的打扮簡樸了不少,那件一直穿著的華麗長袍被一件麻布斗篷取代,身上裝飾的毛皮和金首飾也全都摘下來了。郭康也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只能和他例行問候下再說。

而曹建本來就穿的比較簡單,現在也沒什么變化。不過他的神態,倒是比上次自然了一些,看起來這次反而逃過一劫,讓他多少松了口氣。

幾人互相禮節性地問候了下,普龍斯基就忍不住直接問道:“郭公子,你還是想要招募羅斯人當兵么?”

“是啊。”郭康點點頭。

“那他們這次表現的怎么樣?”普龍斯基繼續問:“我被老爺子訓了一頓,才反應過來。來得太晚了,不知道那時候的情況如何。”

“呃,這個……”王大喇嘛有些尷尬:“其實看結果的話,也就一般般吧……”

“那他們傷亡了多少,干掉了多少敵人?有大概估計么?”普龍斯基倒是很有興趣,問完又解釋道:“我沒別的意思,單純是好奇。實際上,他們能維持這么久,已經有些超出我的意料了。我就是想看看,這種情況下,他們能做到什么程度。”

王大喇嘛看了看郭康,見他沒有反對,便如實說道:“數字其實很難看,我們怕影響士氣,就沒公布。”

“不至于吧。”普龍斯基有些意外。

“真的。”王大喇嘛說:“那些響應號召的百姓,沒有明確的軍籍和編制,很多人甚至連戶籍都沒有,所以具體人數,估計是沒法統計了。但是,教會參與了不少善后工作,尤其是傷員的照顧和死者的禱告、安葬,基本上都是我們的各個教堂、修道院在負責。”

“這一晚上,在交戰波及的地區,直接死于兵刃的平民就有一千多人。參考發現遺體的位置和當時的狀態,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在對抗叛軍的時候戰死的。”

“至于戰果……按刑部的說法,被擊斃的叛軍有一百多個。不過我聽兵部老古說,那里頭,王家、史家的家丁,大概只有五六十。而且其中絕大部分,要么是第一次突襲的時候,在莊園里被教會騎士和神父們干掉的,要么就是最后一次交戰,被太后的修女和公主的援軍干掉的。百姓們自己打殺的,可能也只有剩下一點吧。”

“剩下還有七八十個被擊斃的賊人,雖然披著甲,但經過審問、指認之后,發現那些都只是城里的幫會分子。他們的首領和王氏關系密切,而且和守夜人也有來往,因此獲得了一些淘汰的武器盔甲。要是不算這些人,就更難看了。”

“不過我覺得,這樣也不錯了。本來他們就不是干這個的啊。”可能是為了郭康的面子,王大喇嘛又專門說道:“還得考慮到,被干掉的普通黑幫打手就更多了。我覺得,也還算成功了。”

“哎,確實不太行。”郭康搖搖頭:“我現在想想,也是欠缺考慮了。如果能忍一忍,先正常招人、淘汰、訓練,大概能少死很多人吧。”

“我對于把這件事鬧大,并不后悔。對事后的處理,也沒有不滿的地方。唯一可惜的,就是傷亡太重了。”他嘆了口氣:“現在想想,是不是因為我自己的一時沖動,害死了這么多人啊?”

“那肯定不是。”王大喇嘛不以為然:“你要是練好了兵,反而沒法隨便砍賊人了。雖然看起來損失很大,但如果不管,讓那些賊人多活幾年,這幾年光死在他們手里的人,估計就不止這些了。”

“至于這些人里,誰生,誰死,終究是天父決定的。我們凡人只能盡自己的努力,去爭取一個整體上相對更好的結果。”他告誡道:“你只要把自己的目標堅持下去就行。那些獻出生命的人,在天堂看到羅馬能糾正這些問題,同胞能越過越好,也會很滿意的。”

郭康聞言,點了點頭。

“這個結果,確實很不錯了。”普龍斯基也肯定道:“對了,郭公子應該是第一次帶兵吧。”

“是的,我還是沒什么經驗啊。”郭康回答。

“不,你真的做得很不錯了。我就是看這個結果,才這么說的。”普龍斯基搖搖頭,說道:“如果是在我們羅斯大地,只看這次交戰,就已經有名將的潛質了。”

“啊?”郭康有些意外。

“不同的兵有不同的用法。”普龍斯基告訴他:“除了自己的親衛之外,大家都會想辦法湊更多人,組成一支規模足夠大的軍隊。這里頭大部分人,其實和你喊來的這些市民差不多。”

“戰斗的時候,這些人的作用不是消滅多少敵人,而是完成維持戰線和遲滯敵人的任務。所以,評判這些人的時候,看的不是他們干掉了多少人,而是他們是不是完成了這些任務。評判指揮官的水平,看的也是能不能維持這些人的士氣,讓他們不斷保持和填充陣線,而不是帶他們擊敗敵人。”

“伱第一次帶兵,之前甚至沒怎么接觸過羅斯人,就能號召這么多人來,不但幫你攻打敵人,還不斷有人跑來填補。這就是最厲害的那種首領了。至于進攻和殺傷,那就是你的精銳親衛的事情了。”

“當年奧列格就是這樣,聚集了數不清的人,一路南下,甚至打到了君士坦丁堡,迫使希臘皇帝繳納歲幣。還把自己的盾牌掛在城門上,宣示勝利。”他舉例道:“你看,這招能用好,也是很厲害的。”

“我現在也是真心支持你去開發羅斯地區。”他對郭康保證道:“你這個表現,簡直是天父選中,要去引領所有羅斯人的。好好干吧,或許你能有成就超過奧列格的事業呢。”

“你就別捧我了。”郭康無奈地說。

“不是捧你,是真的。”普龍斯基告訴他:“你自己可能沒那么強烈的感受,但是這次的事情結束之后,我專門問了一些神父和平民,大家確實都這么說。而且,這對于我們羅馬,也是個好事啊。”

“是的,羅斯人給羅馬也提供過不少助力。”旁邊的曹建也點點頭,認真說道:“當年巴西爾二世平叛的時候,弗拉基米爾大公給他提供了士兵,幫他擊敗了叛軍。我們要是能收編那些地方,用處肯定會更大的。”

“弗拉基米爾是羅斯人文明化的開始。教會肯定很熟悉這件事。我們這個計劃如果成功,就能讓羅斯大地的文明程度再上升一次吧。”

“是啊。”王大喇嘛也贊同道:“這事真要能成,今后的影響力,恐怕都會不亞于羅斯受洗了。”

“而且我記得,弗拉基米爾大公當時的條件,是索要公主來聯姻。人家不給,他就攻占了克里米亞北邊的赫爾松軍區,迫使羅馬朝廷讓步。”普龍斯基笑著說:“你要是做得夠好,也可以搶個公主。他們家肯定樂意。”

“別了別了,你們也不看看,現在誰搶誰啊……”郭康難免有些尷尬。

眾人都笑了起來。

“總之,你這次是真的做得不錯了。”王大喇嘛最后總結道:“現在就別糾結這些了,好好想想后面怎么辦吧。”

“我聽爺爺說了,十三人會議和元老院,對這次的表現挺滿意的。會按照康兄你的計劃,先給一個大隊的名額,參與這次戰爭。”曹建說:“不過現在訓練他們,還來得及么?你準備怎么安排?”

“我還是準備繼續征兵和訓練。”郭康回答:“大體的計劃,我和我爹討論了一次。出征肯定得等開春之后了,而且也不會直接去埃及的。抓緊一點的話,加上路上的空閑,大概還能擠出來三個月的時間吧。”

“三個月恐怕也不夠吧。”曹建如實說。

“肯定不夠,不過本來也不是讓他們去前線的。能干點雜活,搞搞運輸,應該差不多了。”郭康說:“重點其實是讓他們親眼目睹戰爭,參與戰爭。”

“這些人接觸過的戰斗,水平都太低了。我覺得,至少得讓他們長長見識,才能從中選出最合適的人。”

“這個意思啊……”曹建也思索起來。

(本章完)


上一章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