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第五百一十八章 外交的最好方式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一十八章 外交的最好方式

第五百一十八章 外交的最好方式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10日  作者: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分類: 玄幻 | 原生幻想 | 輕小說 | 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對于脫歡的意見,擺賽汗也表示支持。

“我也同意。那些人說得倒是好聽,她能跟誰聯姻去?”當著妻兒的面,他也不再裝傻,直接吐槽道:“我懷疑阿勒曼尼人也是裝的,可能只是拿這個當借口,想談點什么條件而已。別的不說,咱們就算樂意,他們敢要么?”

“這倒是。”脫歡想起剛才,狄奧多拉跟人打架的樣子,忍不住說道:“也就郭康安達為人忠厚,沒什么特別愛好,也不跟人沖突。要不然,誰跟她結婚,家里就天天打架吧……”

“要么丈夫跟她特別合得來,要么就得特別強大,智慧和體力都能把她吊著打才行。”他連連搖頭:“否則她這個慣壞了的性格,脾氣又壞,人又貪心,誰能管得住啊。”

“不要這么說你姐姐啊。”皇后連忙說道。

“她剛才還在宮殿門口跟人打架呢。宮里一個能管住她的都沒有。”脫歡告狀:“現在就這么無法無天了,將來會兇成什么樣子,我都不敢想。”

“那我回頭再說說吧……不過咱們家的女人,都是這個樣子,我也不知道說了有用么。”擺賽汗撓撓頭,自己都沒什么信心:“奇怪,她從小不是念了很多書么,怎么還是這么不老實……”

“這些都是另一個話題了。家里的事情,我們回頭再說。”皇后打斷了他倆:“先說說正事吧。”

“我就在說正事呢。”擺賽汗指出:“雖然咱們家族的女兒們一向跋扈,但只要政治利益足夠,這些人沒什么忍不住了的。他們怕的,反而是聯姻本身。”

“你爺爺之前還說,要不要把你堂姑嫁到法國去。當時大家都覺得沒什么問題,還特意安排她跟著禮部的人,去那邊拜訪法國宮廷,了解下環境,順便認識下人。”

“結果,到那邊之后,法國王室就跟見了賊一樣防著她。禮部說了半天,人家根本不樂意,一點考慮的空間都沒有。沒辦法,他們那邊,借助嫁女兒去吃女婿的家產,也是經常的事情,法王家族自己都沒少干。所以,大家都提防得緊。你堂姑最后也沒嫁成,轉了一圈,成旅行了……”

“法國人都不行,其他的怕是更夠嗆。今后還是不考慮這些了,免得兩邊都不舒服。”皇后說。

“哎呀,人家怎么可能放心。”擺賽汗念叨著說:“我聽人說,歷代和親,都是和境外的大國或者親附的戎狄,因為不指望能消滅他們,還要借助女兒去對他們部落施加影響。但我們大秦國周圍,有幾個親附我們的?”

“其他蠻族又大多不可理喻:那些強一點的吧,就跟發癲了一樣,根本不和我們談。當年我們試了多少方式,低聲下氣求匈牙利人談判,哪怕他們和親我們都行,你看人家理會么?等到最后被我們打殘了,之前的‘好盟友’也紛紛翻臉,才反應過來,想要跟我們和解。但這時候都可以一鼓而下了,這還聯個屁啊?。”

“哎,你說都到這份上了,我們還沒事兒去跟他們聯姻什么。”他搖搖頭,牢騷起來:“咱們天天干活、打仗,就是想讓大家盡量過上好日子。這要是還得強迫她跟蠻子通婚,那我這兩仗不是白打了。”

“說到底,還是我們現在強大了啊。”皇后有些感慨:“我們自己,也成了他們不得不接受的現實了。否則,別說聯姻,現在還得向這邊派十字軍呢。”

脫歡也跟著點點頭。

其實不止是匈牙利人,當年幾乎所有周圍國家,對他們都是這個態度。包括現在關系很好的法國,也是半路加進來的。

紫帳汗國早年沒什么名氣,但后來越來越強大的同時,吸引的敵人也多了起來。不止是和他們直接競爭的當地勢力,在和他們互相攻打;還有不少被驅逐的土貴族,跑到了當時頗為興盛的匈牙利宮廷,然后向其他歐洲國家和羅馬教會求援,試圖引進外人的力量,趁他們體量還小,趕緊把他們按死。

一些教會人士認為,這正好是送上門的敵人。實際一點來說,有這種臨近的外敵也不是壞事,因為這也是渡過現在困難時期的機會。

一方面,現在很多教徒和基層教士,對教會的腐敗顢頇頗有不滿,但事情總有輕重緩,更危險的外敵,能讓這些人暫時放棄抱怨,先對付敵人,給教會一個緩口氣的機會;另一方面,阿維尼翁事件之后,教會內部的分裂也很嚴重,組織十字軍對抗外敵,或許是個彌合分裂的機會。為此,教會和法國、神羅的諸侯們都進行了聯系,號召組建“蒙古十字軍”,得到了積極回應。

而這件事,當時就被威尼斯人得知,然后立刻把情報賣給了紫帳汗國,讓他們得以提前很久,就做好了準備。

相反,與此同時,很多歐洲貴族對紫帳汗國的情況還是兩眼一抹黑,甚至還認為,他們這個汗國,就和近二百年前的蒙古人一樣,是一群游牧民組成的軍隊。

實際上,從事后的調查看,大部分人完全不了解現在的紫帳軍隊狀況,也不知道當年的蒙古人是怎么打仗的——他們實際上瞧不起那些難民一樣的東歐土貴族,也不愿意翻當年教士和商人們留下的記錄。

十字軍的主力是一批精力無處發泄的法國貴族。這時候,英法戰爭最激烈的階段剛剛過去,但伴隨著反擊和收復領土的成功,一大批貴族和騎士也變得無所事事,眼看又要開始劫掠和陰謀反對國王的日常。因此,國王也巴不得他們趕緊遠征去。

在宮廷的攛掇下,幾個大領主帶頭參股了十字軍。一些德意志諸侯也參與進來,試圖分一杯羹。

曾經的震撼已經過去太久了,更別提基本沒見過蒙古人的法蘭西人。在現在這些貴族的印象里,所謂蒙古軍隊,就是一群騎著小馬,穿著破皮袍子的野蠻人,靠著莫名其妙的繁殖能力,積累了數不清的數量;又因為頭腦過于簡單,只有野獸般的本能,因此反而顯得蠻勇。

得益于這兩種優勢,他們才能戰勝那些本來就同樣野蠻而愚蠢的東歐人。而這個蒙古十字軍,顧名思義,肯定就是去打這種敵人的。

那些東歐流亡貴族,也并不是不努力。相反,他們一直在竭盡所能,積極組織武裝,希望能趕緊打回去。只要有機會,也樂意主動給十字軍帶路,提供有價值的消息和建議。問題是,心高氣傲的西歐貴族,根本不屑于聽他們這些敗軍之將的意見。

法國人在這方面一向很自信,何況他們這會兒確實是興盛期。哪怕少數喜歡動腦子的人,也沒有發現什么不對的地方。

按照他們的理解,草原軍隊里頭最麻煩的,就是蒼蠅一般的騎射手。但是,根據和英格蘭人戰斗的經驗,現在的戰爭早就不是當年的樣子了。

據說,在克雷西之戰的時候,英格蘭人還能用那種硬到離譜的弓,射穿騎士的鎖子甲。但10年后,面對裝備了鐵甲衣的法國騎士,長弓基本也喪失了作用。而現在,又是幾十年過去了,有條件的騎士都開始穿板甲了。草原人的弓箭,也早就是淘汰產品了。

因此,很多人都深信,“騎射無敵”的時代早就過去了,現在是“板甲無敵”的時代。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給戰馬也增加一些防護,免得他們對著馬下手。

一萬多人的十字軍主力從法國出發,一路又吸引來不少人加入,最后膨脹到了將近四萬人,但軍隊也隨之變得臃腫、混亂。長長的隊伍里,不但有各個大領主的正規軍和東歐貴族的武裝,還有不少想著一起發財的匪幫和小領主,希望重振信仰的狂信徒,以及聞風而來的大量商人和服務人員。

預支給承包商的補給費用很快耗盡,雖然一些冷靜的貴族還是希望整頓秩序,但沒有了錢財,幾家大商會都拒絕再送后勤物資過來,哪怕以天父的名義來賒賬都不行。十字軍很快散開,各自去行軍路線周圍劫掠,指揮人員也只能盡量約束他們別跑太遠,行軍的路線因此從一條“線”變成了寬闊的“面”。

前進到匈牙利時,他們還和匈牙利人產生了矛盾——面對十字軍,匈牙利宮廷和地方貴族空前團結,都不想讓他們走自己的領地過。十字軍費了好大力氣,用軍事威脅才說服他們。

但紫帳汗國的前鋒也開始出現,沒有去和十字軍交火,反而跑去各處村莊,叫他們帶上所有糧食和物品,趕緊撤離。一開始,沒有多少人聽他們的。但隨著被屠戮和燒毀的村莊越來越多,沿途居民幾乎都在他們的號召下,開始逃難。

因為需要到處搶東西,所以十字軍的行軍速度很慢,給了他們充足的逃跑時間。而逃難的結果,又使得十字軍的補給出現了更大問題,在自己盟國的領地上,開始斷糧了。

此外,紫帳汗國還買通了隨行的幾個大商人。趁他們軍心出現動搖,組織了幾千人,輪番夜襲。十字軍上下都很是疲憊,因此在到達附近一座城市的時候,大貴族和騎士們都匆忙躲了進去,尋歡作樂,緩解壓力。而剩下的人,匈牙利人怕他們進城破壞,堅決不讓入城,只能留在外面,各自應付著。

當晚,紫帳汗國再次組織軍隊襲擊。城外的商人趁機高呼“十字軍敗了!”,然后帶著伙計和保鏢先跑。隨軍人員當即炸營,四散奔逃。

其他人沒有想到,紫帳汗國軍隊能悄無聲息前進這么遠。跟隨十字軍的一大群武裝人員,互相連語言都不通,根本沒法進行有效的指揮和交流,看見有人逃走,也趕緊跟著跑。東歐貴族武裝早就是驚弓之鳥,發現不妙第一個跑路。德意志傭兵也緊隨其后,逃進附近的林子里,四散消失了。

紫帳汗國自己都沒想到,成果居然這么顯著。到黎明時,后續的部隊才陸續趕到。但是,城頭上就沒有多少人防御,因為值守的市民衛隊沒見過這么大陣仗,也嚇跑了。接管城防的法國貴族互相爭奪指揮權,又不了解情況,居然有個城門根本沒人看守。

所以,沒等主力趕到,眾人就炸開門,沖進城里。他們驅散了城頭的法國人,在城里四處搜索,最后在妓院抓到了一大群軍官和騎士。只可惜幾個領頭的大貴族,警惕性比較高,見到情況不對,立刻帶著侍從、護衛沖出城門。這幾伙人很能打,紫帳前鋒這點人攔不住他們,被逃掉了不少。

就這樣,第一次蒙古十字軍就這么莫名其妙地結束了。雙方嚴格來說就沒有打起來,但指揮作戰的郭砥卻很高興,因為他一直堅持認為,情報和機動能力才是戰爭的關鍵。這個離奇的結果,背后是對于軍隊的長期訓練,后勤的嚴密組織,在當地人中的信譽和與商人的反復商談。這些,都是不管蒙古軍隊還是歐洲軍隊,都沒法做到的。

后來,這種十字軍又組織了好幾次,最大的效果,是讓當地人對羅馬教會和十字軍深惡痛絕,連一些小貴族也被他們搞得傾家蕩產,只能去投靠紫帳汗國。匈牙利瓦解的時候,神羅和法國的貴族們第四次組織“蒙古十字軍”,試圖去趁亂占便宜。

這次,巴西爾三世決定盡快消滅敵人的主力,也組織了五個軍團,三萬多人的軍隊進行迎擊。雙方在多瑙河畔進行決戰,紫帳汗國的前鋒士兵穿著閃亮的鐵甲,拿著長刀、長矛步行前進;人馬披甲、扛著巨斧和大棒的騎兵跟在后面,整齊地向前移動。軍隊的陣容,給歐洲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事后,有人回憶說,他們的軍陣一層一層地依次前進,盔甲粼粼地反射著陽光,看起來像是大河漫出了堤壩,正在涌向自己。十字軍的攻勢像是石頭丟進了水里,撞出大片水花,卻沒有什么用處。

這次硬碰硬的戰斗結束之后,很多人才意識到,時代是真的變了。

之后沒幾年,紫帳汗國就從卑劣的異端,變成了東方的重要教友。世俗統治者們也一夜之間就拋棄了東歐的流亡貴族,連一大堆亂七八糟不認識的人,也突然來和他們交朋友了。

這么看來,或許,外交的最好方式,確實不是聯姻和談判,而是直接把對方揍一頓吧。

(本章完)


上一章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