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第三百八十二章 “巴別塔”組織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八十二章 “巴別塔”組織

第三百八十二章 “巴別塔”組織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分類: 玄幻 | 原生幻想 | 輕小說 | 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不少聽眾都對這個理論很感興趣,還有人問他這是哪個典籍里的記錄,自己也想看看。

郭康對此也很支持。

“這是一套系統的理論,對我們來說有很大的參考意義。”他告訴眾人:“諸位要是有興趣,我可以找一些送給大家。”

“不過,這些書籍,原本都是漢語文言寫成的。”他想了想,又補充道:“雖然之前有人做了希臘語的翻譯,但翻譯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含義的損失和變化。真要看原義的話,最好還是請懂得漢語的兄弟幫忙,大家直接去學習和思考,這樣既有助于體會意思,也能順帶學習下這門語言。”

“在古典時代的東方經書里,《春秋》一系算是最好懂的了。從這里入手,應該也會方便很多。我當年跟著外公學經的時候,就是這種感覺。”

眾人紛紛表示明白了。

和其他教會不同,紫帳汗國不限制經書的翻譯和語言的使用,甚至鼓勵大家多翻譯多傳播。這和宗教觀念沒什么關系——或者說,是因為汗廷就沒什么宗教觀念,一直也不太在乎教義方面的問題。

他們關心的重點,主要是文化上的影響,以及如何處理這地方一團糟的語言。而且,因為羅馬教會的三本經書,最早是漢語寫的,不翻譯也不行。所以為了進行推廣,幾乎在推出的同時,就有了希臘語譯本。

至于更多的人,他們的語言和文字更加雜亂。按希臘人的歸類,他們說的都屬于斯拉夫語方言。但這個地方,和中原不同,語言和文字是緊密掛鉤的,兩種不同的方言就有不同的寫法,細分起來,隨便兩個村子都能算作不同的文字,這樣肯定是不行的。

汗廷當時的對策,是招募一批教士進行培訓,然后讓他們去培訓其他人。

早在幾百年前,希臘教士西里爾就基于希臘字母,發明了一套注音符號,用來對斯拉夫人的語言進行記錄。不過羅馬教會認為,只是注音而已,沒必要搞這么多系統出來,否則大家學完這個又要學那個,豈不是白白多費工夫?

所以,這其實又是那個關于語言的老問題了。

在一些高級教士看來,希臘人也好,斯拉夫人也好,其實都是沒有文字的。《說文解字》說,“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而文這個字,“錯畫也,象交文”。意思是說,倉頡造字的時候,用的是象形手法,采用交錯的筆畫來進行記錄,這就叫做文字。后續的眾多類型,都是在這個基礎上衍生出來的。

數千年來,漢字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但語言的變化和文字的變化,是相互獨立的。

這個時代的學者們已經知道,不同時代的文字和口音都有可能不同,但文字的變化趨勢十分明顯,就是隨著書寫材料的變化,向著更方便書寫的方向發展。這種變化,和口語發音的變化,相互之間卻沒什么關聯。

而這邊的所謂文字,就正好反過來——這東西是跟著口語走的,所以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了。

在漢語中,方言的出現和語言本身的變化,都不影響字形,不會改變書寫方式。但在地中海世界各個語言里,就無法做到。正是這種現象的發現,讓教士們產生了這類的理論。

一些教士研究古代典籍,發現一些古老的故事中,就有相關記錄。比如,在巴別塔的故事里,天父就改變了所有凡人的語言,使得他們互相聽不懂,從而使得巴別塔的建設最終失敗——“巴別”這個詞,就是變亂的意思。

但教士們發現,天父改變的是語言,并沒有說文字的事情。

因此,他們認為,這里的原因很明白:天父是仁慈的,祂禁止人們使用相同的語言,是因為當時巴比倫的人太過邪惡。天父知道他們如果團結起來,就什么都能做到,因此特意分開他們,使得他們無法對世界造成巨大的破壞。

但祂也不會全盤禁止人類團結的努力,相反,他特意留下文字,作為后人的突破口。在之后漫長的歷史中,善人終究會戰勝惡人,文明終究會戰勝野蠻。到時候,借著統一的文字,人類就能再次全體團結起來,走出混亂的“巴別塔時代”,回到理想中的“伊甸園時代”。

為了形象地說明,還有人引用了希臘人的古老寓言。

據說,普羅米修斯創造了人類,還從天上偷了火種,送給他們,希臘諸神因此很生氣,想要懲罰普羅米修斯和人類。

然而,普羅米修斯警惕性很高,他們也一直沒法得逞。于是,諸神就制作了世間第一個女人——潘多拉,給了她一個陶罐,那里面是貪婪、虛偽、誹謗、嫉妒、痛苦等諸多邪惡之物。因為宙斯認為普羅米修斯不會上當,就讓她交給自己今后的丈夫。

潘多拉來到人間,普羅米修斯果然看出她有問題,但他的弟弟伊皮米修斯卻沉迷于潘多拉的美貌,不顧兄長的勸說,非要和她結婚。果然,婚后,潘多拉趁機打開了陶罐,于是里面的各種罪惡都跑了出來,為禍世間。

不過,普羅米修斯的老朋友雅典娜也參與了人類的創造,對他們心有憐憫,于是偷偷在陶罐里放入了“希望”。所以,當災難全都跑出時,只有希望依然留了下來。

在教士們看來,這些角色并不是神靈,而是某種象征。比如“普羅米修斯”在古希臘語中,是“先覺”的意思,代表人類的智慧;“伊皮米修斯”意思是“后知后覺”,還有后悔的含義。這類故事是古人得到天父啟發,卻沒能正確理解導致的。去掉宗教崇拜的部分,依然可以當做有價值的寓言。

像這種最后留下的希望,就可以在很多地方,看到類似的情形。

因此,一些激進的教士直接提出,對人類來說,漢字就是這種“希望”。

如果人類能足夠上進,以這份最后的“伊甸園文字”為基礎,恢復文明,那天父就會欣然贊許,給與庇佑;

相反,如果人類繼續墮落,連漢字都丟掉了,天父就會啟動審判,摧毀這個罪惡的世間,重新開始。

這些教士還成立了一個修會組織,名字就叫“巴別塔”,主要工作就是到處游說宣傳,也經常跑去偏遠地區,教導別人學習漢字。直到現在,都還有人在活動。

(本章完)


上一章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