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第三百五十七章 傲慢的代價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五十七章 傲慢的代價

第三百五十七章 傲慢的代價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分類: 玄幻 | 原生幻想 | 輕小說 | 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郭康認為,對于教會來說,就有個關鍵問題:教會內的各種教義、規則,到底是目標,還是手段。

曾經,公教教會面對這個問題,思路是十分清晰的,知道這些具體措施都是為了更高的目的。然而到了后來,他們卻好像集體出了問題一樣。

如果只是黨爭,反而好解釋,但教會幾百年間在東亞的表現,都一直處于智力沒上線的狀態。

如果說教士們是因為對不同文明的傲慢,那就沒法解釋在其他地方的表現了。當年在南美洲,教會反而不是這樣。

西班牙的教士常年致力于反對迫害美洲土著,要求禁止屠殺、虐待的行為,甚至反對強迫土著人改宗。在道明會修士們的推動下,1537年,教宗頒布通諭,正式確認印第安是“理性人”,宣布他們有自由和財產權,也有皈依教會的權力,應當以和平的方式向他們進行宣講。

在此基礎上,教士們繼續在世俗政權中活動,試圖阻止殖民者對于當地人的剝削和奴役。在他們的推動下,1550年,查理五世下令停止西班牙人在美洲的進一步軍事擴張,同時組織教士和學者進行辯論,探討征服的合法性。辯論在巴利亞多利德大學舉行,因此也被以這個名稱命名。

巴利亞多利德辯論是歐洲歷史上,第一次關于土著人權利和待遇的討論,也是少有的國家層面的理論探討。

一些教士認為,盡管印第安人存在一些野蠻習俗,但那是因為他們社會所處的文明階段不同,這些人依舊是自然秩序中的自由人,法律地位不應比歐洲殖民者低下,沒有理由受到他們的征服和嚴酷管制。這些理論受到君主主義者的支持,獲得了很多擁護者。

但當時,一批新興的人文主義者則對此持反對意見。他們認為印第安人有大量反自然的罪行,是不可接受的,應該通過包括戰爭在內,任何可能的手段加以制止。同時,這些人的行徑也證明他們無法管理自己,所以需要殖民者來進行統治。這一派的觀點則得到了殖民者的支持,與前者針鋒相對。

雙方最后誰也沒說服誰,但教會的傾向十分明顯,并且對社會造成了影響。1556年開始,國王就下達敕令,嚴格控制關于美洲的作品出版,禁止國內討論征服的正義性問題。一些教士的筆記被專門下令封存,也禁止他們編纂新的書籍,造成社會上的思想動蕩。

此外,國王甚至想了個辦法,頒布了新法令,宣布今后不準再用“征服”這個詞了,雙方都得拿“和解”代替。只是這種改敏感詞的行為,還是沒能控制住社會上的輿論洶涌。

最后,1573年,國王干脆下達命令,禁止進一步的征服。雖然這種命令也管不住大西洋對岸,但鬧到這種程度,已經說明事情有多離譜了。實際上,哪怕在美洲兇名赫赫的征服者首領,都有人和后方支持殖民的學者通信,希望獲得他們的理論支持,來堅定信心。

殺人搶錢的事,居然還能引發道德譴責,甚至讓殖民者自己都迷茫了,開始反思是不是哪里出了問題,需要進行辯經來梳理。這在后來的一些殖民國看來,可能都會覺得不可思議吧。

而更晚興起的耶穌會,在這方面比他們還激進。發現通過游說上層無助于解決問題之后,一些神父甚至跑進林子里,開始帶著土著人和殖民者作戰。最后,有的殖民地干脆宣布所有耶穌會成員都是不受歡迎的人,免得他們整天制造麻煩。

但是,在東亞,這種情況卻從來沒有出現過。上百年的時間里,教會都處于一種想去找他參與反殖民運動的案例,都找不到的狀態。

甚至,非要說清朝是個異教國家,不配幫忙,也可以,那你去參與反清也行啊——結果,這方面一樣也找不到。

而且,這種情況不止出現在中原,東亞其他國家也是如此,甚至表現得更直白。法國與越南全面交戰時,越南天主教徒就旗幟鮮明地站在法國一邊。南方的天主教徒直接響應法軍,“多有乘勢嚇擾平民,又或結伙為洋守御及探報者”;在北邊,法國傳教士和軍官也扶持起當地天主教徒造反。

這一通折騰下來,等于告訴所有東亞人,信洋教的就是站在洋人那邊的,就是不可信。這種作風,也毫無疑問會引發排斥。

而真正推上風口浪尖的,是一系列匪夷所思的行為。比如清末,塞里斯民眾就一直不理解,洋教的育嬰堂到底在干什么。這地方大量收養嬰兒,但嬰兒的死亡率又高得驚人。民間對此揣測頻出,但毫無疑問,大家都認為這事太過邪乎,不像是個正經宗教會做的。因此,也成了后來報復性仇殺的導火索。

而這些教士到底在干什么呢?

按照教義,如果引導一個人敬奉天父,那么進行傳教的教士,也能得到天父的贊許。當一個新的靈魂通過洗禮儀式,加入教會,施洗的教士也會同樣收獲一份功德。

但是,傳教是一件辛苦又危險的工作;而已有的教徒,確實會讓新生子女直接受洗,但這些人所屬明確,早就被各個教區瓜分完了。

這種情況下,怎么能又快又省事地來績效呢?一些教士就想出了收養的辦法。

收養來的嬰兒沒有明確的宗教歸屬,也不會表達拒絕。但嬰兒的靈魂也是靈魂,帶他們進入教會,也是一份同樣分量的功德。

所以,不斷收養嬰兒,然后趕緊進行洗禮,就能簡單省事地快速積累功德。

但是,收養來的嬰兒太多,生活環境十分惡劣。再加上教士只想刷個入教的功德,往往也不認真照顧,導致死亡率一直十分離譜。

后世,有人說這是教士在盡心做好事,也有人說就是故意在殺人,但其實都不準確——這就是教士們在卡bug,趁機刷天父的功德……

當然,這種行為,在周圍不信教、不知道這些原理的人看來,也就既邪惡,又不明所以,明顯與邪教淫祀無異了。

但在這種環境下,教士們卻依然不自知。不愿去改進方式,也看不起當地人,懶得去安撫他們。甚至在民意已經沸騰的情況下,也自恃洋人的身份,不把當地人的想法當回事。

說難聽點,傲慢、無知又貪婪到這份上,天父天兄都不見得想饒他了。

(本章完)


上一章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