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第三百四十九章 羅慕路斯也是韓國人么?(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四十九章 羅慕路斯也是韓國人么?(下)

第三百四十九章 羅慕路斯也是韓國人么?(下)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分類: 玄幻 | 原生幻想 | 輕小說 | 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對于整個文明中絕大部分人來說,他們希望掌權者能盡量履行職責,不行的話換一個人,反而更好。

但對于掌權者本人來說,他們非常不希望換人,甚至希望自己的家族能夠千秋萬代地統治,哪怕干得再差,最好也別換下來。

這兩種愿望必然會發生沖突。而世襲君主制度,與其說是來自權力的集中,不如說是不同階層相互妥協的結果。

過度的軍事化水平,和高出歷史常態的組織能力,使得中原政權常年處于超負荷運行狀態。直白地說,就是這種大一統王朝,本來就不該在這個生產力和技術條件下出現,屬于整個社會強行“超頻”,硬給逼出來的。

這種形式的組織,對于決策效率有著非常高的要求,所以大家其實沒什么辦法,只能這么來。

這個環境下,對于權力來源最好的解釋,就如上文所說,是直接告訴大家“我是來帶領你們更好地應對災難,戰勝敵人,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的。”實際上,皇帝們對此也心知肚明,只要有機會,就要鼓吹自己治下太平安寧,河清海晏。因為這就是最好的說服證據。

只要能正面回答這個問題,給大家一個差不多的答案,普通民眾往往也不會過于糾結。這種情況下,像雍正這樣的統治者,也可以配合“地域論”,說服大家接受他的管理。

但主要問題在于,他不能只考慮自己,還得考慮整個家族。也就是說,要說服大家,哪怕自己的后代不行,大家也得讓他掌握最高權力。

而且,這個要求是王朝權力的核心。作為皇帝,必須去滿足這個條件,哪怕自己沒有這個私心,不在意是不是親兒子即位,都不行。

這個原因,從明末就可以看出端倪。

當初,崇禎皇帝上吊自殺的消息傳到江南,當地立刻爆發了奴仆的暴動。士紳們的家奴紛紛造反,拷打甚至殺死主人。因為在他們看來,皇帝的死亡和王朝的結束,也意味著以往秩序的整體崩塌——今后沒有君臣,自然也就沒有主仆了。

這個原理,其實和殘唐五代的情況差不多。秩序的存在,是自上而下一個整體的網絡。皇帝的軍事獨裁權被破壞,節度使的軍事獨裁權就也破壞了;同理,皇帝的人身控制權被破壞,士紳的人身控制權就也被破壞了。

這件事的結果,是江南士紳大為震動,紛紛行動起來,邀請清軍趕緊南下,平定局勢。顯然,在這種情況面前,華夷之辨又成了可有可無的規矩了。

所以,皇帝維持世襲制,其實不止是為了他自己,也是為了皇族,更是為了天下所有士大夫、鄉紳。

哪怕皇帝不讓自己的兒子即位,選一個養子當繼承人,都不是不行——這事還不止一次發生過。但只要想當個“正統”王朝,就得走這條路。因為對士紳們來說,必須有一個坐在皇位上、維持這種秩序的人,如果皇帝敢碰這個紅線,那他也就會被拋棄了。

所以,就算有些朝代,確實是因為前朝過于暴虐,起兵推翻前朝,才得以上位的,但他們也沒法把這種理由當做合法性的主要部分。哪怕是漢朝這種,堪稱合法性最高的大一統帝國,也得找一堆讖緯之類,來進行修飾,避免“馬肝之論”式的尷尬局面。

而明末,傳統大一統帝國的合法性敘事,其實已經到了強弩之末。這一點,在清朝入關之前,從李自成等人那邊,就能夠發現了。

李自成不僅自己沒能轉型,連部下里都沒有出現朱元璋、劉秀這樣的人,甚至沒法“為王前驅”。其中一個原因,可能就是因為這時,傳統思路已經快到頭了。

同樣是底層出身,李自成卻沒有像朱元璋那樣,與農民軍切割;也沒有做懷念前朝、聲稱自己不是故意造反等一系列的表態,而是打出“剿兵安民”之類的旗號。在這一點上,比朱元璋當年又更往前走了幾步。

當然,這樣的結果,就是他始終得不到士紳的支持。

另一方面,士紳雖然不支持李自成等人,但居然也沒能自己扶持一個“劉秀”出來。他們最后投靠了滿洲八旗,但只能給人家當奴仆,已經沒法像以往一樣,成為王朝的“合伙人”。這個信號,似乎也在表明,他們的時代已經接近了尾聲,實力已經大幅下降了。

后世有人覺得,中原文明似乎沒有其他地方常見的君主制復辟階段,因此認為這里反而更適合共和,一旦被新概念啟發,立刻就把原來的過時觀念拋棄了。但從合法性理論這方面來看,其實整個清朝,都可以看做中原文明的“復辟時代”。

明朝的法統構建已經非常完備,甚至用上了在其他地方,可能要近現代才會出現的民族大義口號。但明王朝也撐不住之后,傳統的合法性構建已經拿不出更多的新東西了。

這個時候,中原內部的士紳、軍閥等諸多勢力,借助邊疆地區處于半文明狀態的外族軍隊,粉碎了中原內部,李自成等人的改良嘗試,把蠻族部落首領奉為了皇帝。

這可以說,是一種倒退,但也意味著,傳統的世襲王朝已經要結束了。

清朝的制度確實非常完善,清朝最高統治者的平均素質其實也很高。但這方面越是先進、有力,越在證明這個王朝、乃至整個中原文明的王朝時代,已經日薄西山。

所以,清朝也就顯示出一種“反動”和“先進”共存的奇怪狀態——它必須維持高效的組織,去壓制前所未有的激烈反抗。在這方面,清朝做的甚至算是比較成功的。

然而,這個高效的統治機器,也在高效地消耗著中外各路支持者的力量。到最后,清朝幾乎做出了所有能做的嘗試,卻依然走向失敗。而這時,蠻族軍隊、保皇士紳、乃至“洋忠臣”,都已經完全無力阻擋歷史潮流了。

這樣一來,清朝之后,沒有有效的復辟,其實不難解釋:宋朝之后,君主制和對應的士紳階層就開始衰敗;明朝之后,就走向覆亡。而清朝是個漫長的復辟過程,在所有力量燃燒殆盡之后,想再來一次,也已經沒有能力了。

(本章完)


上一章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