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第三百三十六章 村人歸村,市民歸市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三十六章 村人歸村,市民歸市

第三百三十六章 村人歸村,市民歸市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分類: 玄幻 | 原生幻想 | 輕小說 | 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叮囑完了眾人之后,不用王大喇嘛繼續吩咐,普龍斯基大概也明白了他的意圖。

“那我回去之后,也組織大家認真調查下。”他說:“今后我們招募士兵,總得有個基礎。如果這一套可以組織起來,相信一樣可以提供很多優勢。”

“主要問題是,羅斯地區應該還是以種糧為主。”馬可神父說:“糧食和布匹這些不一樣,這些產品是不好運輸的,長途大宗貿易也沒什么賺頭。所以它是沒法和棉布、橄欖油、茶葉一樣,把不同區域聯系起來的。”

“也不止這樣。”普龍斯基搖頭說:“產糧區能提供士兵啊。這也是‘硬通貨’啊。”

其他人想了想,覺得好像也有道理。

“而且,我年輕時在那里待了很久,所以也算了解當地的政治環境。”他告訴眾人:“在那個地方,按你們的方式征召的士兵,不止是發展經濟的副產品,他們很快就會深度影響各國的政治平衡了。”

“因為傳統的羅斯政治模式里,正規軍是僅限于城市居民的——或者說,城市居民本身,就是定居下來的正規軍。”他介紹道:“留里克來到這里的時候,他和其他首領們帶來的瓦良格士兵,就是最早的城市居民。”

“我也有這個感覺。他們的城市,其實就是王帳吧。”利奧神父說。

“這么說也沒錯。”普龍斯基對此倒是很坦誠:“那里的條件很落后,所謂城市,其實說白了就是個寨子。王公本人和他的親衛駐扎在里面,平時也從事生產和貿易,有需要的時候就召集市民,組建起軍隊來。”

“市民是王公的‘本部’,所以兵器裝備、訓練水平和忠誠程度,都相對比較高。而各個村社,雖然也經常被勒令提供士兵,但想想也知道,這些人肯定靠不住。”

“這就是西周的制度啊。”郭康評價道:“那會兒很多諸侯國叫‘夏君夷民’,羅斯各國其實也可以叫‘羅斯君,斯拉夫民’了。而城里那些,就是他們的國人吧。這就很好理解了。”

郭康甚至覺得,明朝要是派一些史學家來歐洲,估計可以大幅推進歷史研究,破解很多懸案。他們這里堪稱社會制度活化石,什么古早的東西都能碰到……

“其實還是不太一樣。”普龍斯基想了想,說道:“我聽我妻子講過這個問題——你們似乎都喜歡往這個方向想。但在我看來,羅斯地區的情況,還不太一樣。”

“塞里斯的上古時代,城外也是有統治機構的。名字我記不太清,但那里的文獻明確說過,是有的。羅斯地區可沒這種東西。”

“而且,那個‘夏’和‘夷’,只是他們自己的區分。”他搖著頭說:“那邊的人分的太細了。要是在我們看來,這兩類人根本就是同一群的。但我們這邊可不一樣。羅斯人和斯拉夫人,是真的有很大區別的。”

“哪怕后來城市擴大,王公控制的地區增多,很多斯拉夫人也加入了城市,他們也和其他地方,處于不同的文化環境中。硬要對比的話,羅斯城鎮和村社的關系,不是國人和野人的關系,而是諸侯國和蠻夷國家的關系。”

“村社也能算國家么?”郭康問。

“就獨立性和雙方之間的關系來說,我覺得也差不多了。”普龍斯基聳聳肩:“城市是大國,村社是異族小國,大國要求小國定期上貢——他們就是這種關系。我覺得,要把國人和野人加起來,才能與羅斯城市對應。”

“那就是說,我們去調查土地和作物,新建農莊,等于這個地方又多了很多諸侯國,是么?”王大喇嘛問。

“而且是和羅馬朝廷更親近、有直接聯系的諸侯國。”普龍斯基補充道:“他們的糧食可以自給自足了,而且受到朝廷的保護。原有的城市,不但不能向新村社索取貢賦,甚至還得討好人家呢——誰讓人家后臺硬。”

“那可就把這里,自從有國家以來就一直維持的秩序,徹底打破了。”米哈伊爾神父看起來完全理解了,有些憂慮地說。

“肯定會這樣的。”安德烈神父說:“說白了,對市民來說,大家自從跟著留里克南下,為了王公,祖祖輩輩已經征戰幾百年,不就是為了當人上人么?現在突然當不成了,可怎么辦?”

“我覺得,很多人就不會平和地表示接受了。這可是幾百年來最大的變局啊。”

郭康也點點頭,表示支持。他甚至覺得安德烈神父低估了變化的分量。要是沒有羅馬,說這是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都可以——哪怕到五百年后,紅帳汗國的時代,城里和村莊也是層級分明的。乃至城里出動軍隊向村莊索貢,都依然還能見到。

突然來這么一出,對羅斯人來說,確實過于超出時代了。

“這里的關鍵是,羅斯地區地廣人稀,朝廷圈走幾塊地,按理說不是大事——他們自己都未必管得住這地方。不過一旦新村社建立起來,產生示范效應了,怎么辦?”普龍斯基問。

“這確實是個問題啊……”馬可神父似乎意識到了。

“我們不能光看現象,得看背后的原因。”安德烈神父指出:“村民看起來又懶又愚笨,但其實非常狡猾。他們顯得懶,只是因為勤快也沒用;顯得愚笨,只是為了糊弄波雅爾。一旦其他的村社,看到羅馬村社日子好起來,我才不信他們還會抱著之前的‘原則’不放。”

“羅斯地區的村社,固然封閉,但也絕不是完全沒有信息往來。相反,諸位神父們自己,就經常來回走動吧。”他看了看兩位羅斯神父,說道:

“到時候,肯定會有大批村社,丟掉之前反對統治、反對勤勞的傳統,求著要加入進來。朝廷為了更好地推廣新制,也肯定會接受他們。但這樣的話,就和城市完全沖突了。”

“那我們循序漸進來呢?”馬可神父問:“比如嚴格劃定招攬的范圍,分期擴大農莊規模?先把這些給大家說好,免得到時候太多人涌過來,收不收都是問題。”

“我覺得這不可能。”普龍斯基搖搖頭,明顯覺得他太幼稚:“招牌打起來,旗號立起來,那影響的擴散,就不是自己說了算了。到時候人家來尋求庇護,難道還把他們趕走?那不就跟宋王朝一樣了么。”

“宋王朝那么有名么……”郭康嘀咕道。

“除非其他羅斯貴族也都和那時一樣,愿意和你劃分界限,規定‘村人歸村,市民歸市’,否則事情肯定是不可控的。”普龍斯基說:“我們不能指望對方總有這種人啊。”

(本章完)


上一章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