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第三百一十七章 羅馬大婚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一十七章 羅馬大婚

第三百一十七章 羅馬大婚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分類: 玄幻 | 原生幻想 | 輕小說 | 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面對郭康提出的問題,道衍和尚都有些犯難。他猶豫了下,表示自己還要想一想。

郭康也就沒有去催促。反而是朱文奎主動問道:“那我能做什么呢?”

“你還是多看看書吧。”郭康無奈地告訴他:“至少把《詩經》、《春秋》什么的多看看,今后的公開場合,一定要把典故用對。要不然,面對外國人的時候,只怕會和晉國一樣,只能看人家念《青蠅》了。”

這個要求按理來說不算高。郭康當年也被義母和外公催著念書過,知道四書五經本身,只能算是入門書籍。那會兒,外公還感慨說,這里遠離故土,文風稀薄。想學到好東西,還得去和家鄉人交流。吳王父子按理說是中土大儒教出來的,也不知道怎么學成這樣的……

春秋時,晉國主持會盟,想在大會上拘捕戎人首領駒支,以彰顯威風。但駒支據理力爭,對晉國的指責逐層辯解,最后引用詩經《青蠅》一篇,作為答復。晉人無法反駁,也沒能用詩作答,只好道歉,把他放了。

晉國作為姬姓之伯,辯經沒辯過西戎。魯國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專門把這件事詳細記錄了下來。直到如今,“駒支不屈于晉”都是春秋的名篇。

對此,朱文奎也只能趕緊應下來,表示自己一定要好好學習。

談到這里,基本上該說的都已經說了,剩下的事情,只能讓他們一家人自己想了。郭康覺得,這次討論到這里,也就夠了。

他正想說,大家吃點飯后甜點,這次宴會就算結束了。但這時,小讓娜卻突然開口了。

“這個問題其實也不難。”她環視眾人,說道:“無非就是我哥哥不習慣法國的環境,而我去的話,又有繼承問題,對吧?”

見眾人沒有說話,她繼續道:“既然如此,直接把那里給我的夫婿不就行了?”

“那你選誰啊?”朱文奎問。

“對著之前的條件來不就行了。”小讓娜列舉起來:“我們缺乏出發基地和起家的本錢,所以夫婿最好能有一定的勢力,給我們提供足夠的支持;我們缺乏教會的認可,所以夫婿最好和教會關系密切,有相關背景,方便得到教會的支持;我們還需要保證足夠的權威性,所以夫婿對于法國和羅馬的諸多爵位,最好都有一定的影響,這樣可以直接把所有權力和稱號都拿回來,防止被別人拿去惡心人。”

“你看,這么一比較,其實也沒什么值得研究的,應該怎么做,很明顯吧。”她指出:“只要讓康哥哥和我結婚,不就直接解決所有問題了?”

“伱說什么?”剛才還在沉穩喝茶的狄奧多拉,一下沒反應過來。

“剛才王師父不是說,法國國王之前也有羅馬的頭銜么?我們為什么不直接通過婚禮,讓兩個羅馬走向合并呢?”小讓娜于是拋出了自己的規劃。

“不要小看這件事的影響。羅馬對各國貴族的吸引力,不是幾句話就能形容出來的。否則,當年也不會為了一個‘虛名’,花這么多錢。”她告訴還在驚訝的眾人:“很多歐洲國家不愿意承認羅馬,說白了就是這個羅馬不可控,對于自己沒有好處。如果羅馬站在自己這邊,給他們提供道義支持,那他們就會立刻撲上去表示友好。”

“我們聯合起來,也可以推動兩邊的教會和解,甚至更進一步。今后,學習東方,實現政教合一,也是很有希望的。我相信,這種聯合,不止對于兩個世俗政權有好處,對于整個地中海世界的文明,都能起到推動作用。”

“教會和解的話……羅馬公教那邊一直不答應啊。”王大喇嘛明顯比較關心這方面,說道。

“那不要緊,如果我們控制了法國,教宗很快就會答應的。”小讓娜倒是不在意。

“我之前聽人講過教會史,還有前幾次教會合并的案例。比如,米海爾八世推動的教會合并,實際上是拋棄正教,完全投靠公教,所以,會在地位和權力上都遭到重大損失的正教教會才會全力反對。而且,當時的拜占庭沒有能力完全驅逐拉丁諸侯,很多希臘人不久之前還是受害者,甚至可能有親友依然在遭受迫害,他們自然無法接受再把拉丁主教引回來。”

“而公教這邊,當時的情況也很不穩定。他找了羅馬教宗去談,但教宗本身就受到意大利諸侯的制約乃至直接綁架。哪怕他做了讓步,談妥了條件,讓時任教宗接受了協議,還給他授予了教籍,但不久之后,受那不勒斯控制的新教宗就再次撕毀協議,把他又開除了。”

“希臘國王們總以為,這是個宗教或者外交問題,但它并不是。”小讓娜搖搖頭:“這里的問題就從來不是教義問題,而是政治——甚至更重要的,軍事上的問題。”

“你們談判已經很順利了,當年可不是。”她搖頭說:“米海爾八世的兩名使者第一次去求見教宗時,意大利人抓住了其中一人,把他剝皮虐殺,然后填上稻草給眾人展示。另一個人跑得快,才幸免于難。”

“那都是十三世紀的事情了吧?原來他們先用這個的啊?”朱文奎驚訝道。

“剝皮實草是從意大利到小亞都很常見的酷刑。”郭康告訴他:“準確說,基本上所有酷刑都來源于這一片。東方人就別跟他們搶第一了……”

“好吧……”發現祖爺爺爭奪專利失敗,朱文奎只好撓撓頭。

“你看,問題就在這里,你想想,為什么意大利人從來沒有對你們的使者用過酷刑?”小讓娜趁機問道:“難道因為他們突然變得仁慈了?還是你們的教義,比希臘人的教義更能讓他們接受?”

“明顯都不是吧。”朱文奎說。

“對啊。原因很簡單,如果有人干了,真的會被你們釘死。”小讓娜說:“通過談判的方式,是不可能讓別人接受談判的。哪怕教會已經算是這邊相對比較講理的機構,也是如此。”

“所以,我才認為,我們的計劃,才是推動教會合并的最好方案。”

(本章完)


上一章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