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第三百一十四章 朱氏代法之策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一十四章 朱氏代法之策

第三百一十四章 朱氏代法之策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分類: 玄幻 | 原生幻想 | 輕小說 | 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郭康的想法,也不是平白無故的質疑。而且,他也知道,法國人后面會遭遇什么。

如果按他那個世界的進度,不到兩年,稍微緩過勁的法國人就會又組織起來,和英格蘭軍隊決戰,并在阿金庫爾一敗涂地,讓整個國家近乎崩潰。

只是在這個世界,由于朱允炆之前的神奇操作,法國王室一方的力量受到了削弱,所以之前沒聽說他們有組織大軍決戰的計劃。

郭康還想著,歷史既然已經改變,可能就不會再發生同樣的事情了。不過后來,他也明白了,就法國人現在這個樣子,吃敗仗無非就是早晚和方式的問題。哪怕一時取得優勢,這些不是急功近利、就是畏手畏腳的人,也會制造出更大的麻煩來。

戰場是朝堂的延伸。阿金庫爾戰場上,災難性的指揮失序,恐怕正是宮廷內部混亂狀態的體現。貴族們彼此勾心斗角,居然比補給已經耗盡的英國人還急。而戰斗失敗后,他們又果不其然地陷入了沮喪和畏懼的情緒中,喪失了抵抗和反擊的勇氣。

王后本人則迅速向英國人屈服了。她在條約里承認了英格蘭國王對于法國王位的繼承權,并否認自己的親兒子、法國王太子的繼承資格。大概是為了讓英國人滿意,維持自己的權力,還四處宣揚自己兒子是私生子,導致局面更加混亂。

當然,這里的動機,只是郭康的推測。因為就算知道后世的史實,王后這些行為也過于離譜了。說她是老佛爺都是抬舉她,畢竟原版老佛爺至少也得考慮一家一姓的利益。她這個出賣國家乃至家族的果斷程度,慈禧來了都得叫一聲大姐……

上頭都是這種人,法國要是不吃虧才奇怪。

“你越說,我越覺得心虛了。”小讓娜也思考了一下,最后猶豫地說:“不過有一點還是不確定的。外祖母現在是在和主戰派合作吧?如果真的畏懼英格蘭,為什么她要等到現在,而不趁早投靠他們?這種事情,越早站隊,能撈到的好處越多吧。”

“誰讓她反應慢了。”郭康倒是不意外,回答道:“以她的立場,政治本錢還比較多,所以沒怎么著急,就讓勃艮第公爵先和英國人勾搭上了。這時候再去,不但被動,也要不來太多好處。所以在出現大變動之前,只能抵抗下去了。”

“這話說的,好像進行抵抗只是因為有其他人先投敵了……”小讓娜疑惑道:“還能這樣么?”

“嗨,當然能了。”郭康無奈地說。

雖然聽起來怪,但想想也有可能。小讓娜遲疑了片刻,也沒有再反對。

“現在的情況,大家已經清楚了。所以我想到的下策,就是針對此而進行的。”郭康說:“既然這些人不行,就取而代之。”

“現在王國宮廷這個狀況,我估計還得吃敗仗。到時候,很多人會喪失信心,投靠英國人。”郭康說:“你們打出抵抗到底的旗號,肯定會有人支持。”

“到時候如果能借勢控制已經混亂的宮廷,加強王國中央的權威,可能性也是很大的。不過我對于宮廷斗爭不太了解,只能想個大概思路。具體怎么辦,得你們自己考慮了。”

“我們在那里沒有什么根基,母親都是自己逃出來的。”小讓娜想了想,說:“就算真的能組織起一批人,我們的影響力,按伱的話,也是‘虛’的。后續的事情,恐怕也很麻煩。你的中策又是什么樣呢?”

“中策就是不急著去宮廷了。”郭康說:“所謂影響力,其實就是手里的實力。兵強馬壯的人,才是有話語權的貴族。所以,完全可以在法國南部,找個地方當做立足的領地,和我們當年一樣,從最基礎的事情開始,經營自己的直屬力量。”

“在這一點上,你們的優勢還是很大的。和我們不同,你們起碼真的有王室身份和外來支持,雖然不能直接接管王國,但嚇唬當地的小領主還是夠了。等有了自己的領地和力量,其他的事情也就可以順水推舟了。”

“這個辦法算是比較穩妥,就是估計要花很長時間,而且得考慮怎么處理和王室其他成員,以及周圍強力領主的關系。”讓娜公主說:“情況如果真的壞到無法挽回的程度,這辦法也是可以考慮的。只是現在這種狀況,應該還不至于吧。”

郭康搖了搖頭。

“當年成王不知周公的想法,產生了誤解,于是周公作《鴟鸮》來勸諫。事后看,正是因為周公的提前準備,才最大程度減少了三監之亂的沖擊,讓周王朝得以延續。所以,等亂生之后,再去準備,就已經來不及了。不如早早做好打算,到時候無論發生什么,也有應對的辦法。”

眾人聽了,也不管是不是聽懂,都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等贊同完,讓娜公主才好奇地問:“你說的勸諫是什么啊?”

郭康只好解釋道:“這是《詩經》里的一首,說是惡鳥鴟鸮——大概就是貓頭鷹一類的鳥,摧毀了一處鳥巢,帶走了雛鳥。母鳥一邊哀鳴,一邊急著加固鳥巢,趁還沒下雨的時候,把巢穴的門戶修補好。”

“這貓頭鷹,就像英格蘭人。他們已經摧毀了你們的城堡,殺戮了你們的子民。現在不趕緊去修補,還想著等下次來再說,又怎么合適呢?”他勸道:“中原人有‘未雨綢繆’之說,就是源自這首詩,意思就是要提醒大家早做準備。”

“孔子說,作這首詩的,大概是明白事理的人吧。這樣的人就能治理他的國家了,誰又能輕辱他?我們當然要參考這些經驗了。”

“說得好啊。”朱文奎立刻表示贊同:“我看,這個想法就不錯了。”

“你別起哄了。”小讓娜又制止了他的捧場,隨后轉頭問郭康:“那上策呢?”

“上策,便是龐統所獻,取西川之策。”郭康回答。

“啊?”小讓娜這回也沒反應過來。

“就是直接趁亂襲擊,控制重要人物和重要地點。”郭康解釋道:“這一招效果最好,但也最難。如果能做到,或許今后朱氏代法,也不會遠了。”

(本章完)


上一章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