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第二百九十三章 流浪者的兩難問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九十三章 流浪者的兩難問題

第二百九十三章 流浪者的兩難問題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分類: 玄幻 | 原生幻想 | 輕小說 | 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見狀,郭康便繼續講起自己的想法來。

他鋪墊了這么多,把有關系的奇聞異事都講了一圈,讓朱文奎和小讓娜等人都有了很大興趣。所以,也就可以說一說正題了。

“英格蘭可是個好地方啊。”他說:“那里有廉價的煤炭,還有廉價的人力。我希望能在那里建立一批工坊,彌補我們鐵器的不足。”

“為什么去那里找鐵器?”朱文奎果然對于興趣相關的話題很關心,一提到鐵,就認真起來:“現在黑海的鐵還不夠么?在遠一點,也應該去阿勒曼尼吧。不列顛島上才多點人,夠干什么的。”

“冶鐵這種事情,工坊的規模越大,效率就越高;交通越方便,成本就越低,所以選址很重要。現在黑海邊這些就不錯了。”

“當然不夠了。”郭康告訴他:“光農業上,每年的消耗就很大。其他地方,也是沒有個盡頭。鐵這東西,我感覺是永遠不夠用的。”

“元朝那會兒,我們就引進了高爐,不過現在還是不夠用。我感覺,就只能先堆量了。”

“這倒也是……”朱文奎猶豫起來。

如果不是親身在這里生活了好些年,郭康可能都想不到,鐵這玩意兒居然還能缺。而且,鐵這東西,可能是越用缺口越大的。因為隨著鐵制器械增多,生產效率提高,用鐵量也是越來越大的。只能繼續想辦法擴產,才能填補缺口。

而且,紫帳汗國很多新開發地區,也是耗鐵的大戶。

就拿羅斯地區當例子。直到1911年的統計里,沙俄的農具依然是木質為主,幾乎沒有什么農業機械,甚至連鐵器都沒普及:全國的鐵犁有420萬把,木犁則有1000萬;鐵耙有不到50萬個,木耙則有2500萬個。可見這地方的農村有多落后。

郭康記得,之前有個說法,認為中原是先把鐵器當農具,然后才去當兵器的。現在回頭看,哪怕早期的鐵比較劣質,這也是一種過于奢侈的行為。

同樣,早早普及鐵農具,也是個初看不起眼,但自己效仿起來才發現多難的事。現在明朝的農具和生活物資用鐵,是靠他那個每年10萬噸左右的鐵產量撐著的——別覺得這個數字不高,蔣氏民國一個“近代國家”,一年也就五萬噸。

這樣的誤解可能還不少。比如郭康當初還看到個說法,說塞里斯人只會把火藥做煙花,而不是武器。但實際上,火藥長期都是十分稀缺的物資,全世界可能也就那邊,富到都能做煙花了。

現在想想,估計是習慣了物質的豐富之后,連思維方式都不一樣了。

所以,就現在的情況,當然還是要繼續增加鐵產量的。朱文奎明顯也清楚。

“我們周圍的國家其實也幫不上忙。”郭康繼續說道:“且不說很多人和我們關系不好,就算他們樂意,那點產量也沒什么用。更多的缺口,依然只能從東方來補了。”

“但是,一方面,我們總不能一直無償索取賞賜。另一方面,我們這里的法統歸屬其實也是很尷尬的。”

“有么?”朱文奎似乎就沒想過這個問題。

道衍和尚嘆了口氣,又看了看還在思考的小讓娜。

郭康有些猶豫,不知道自己該直接解釋,還是引導小讓娜講出來。所以,他習慣性地瞅了瞅狄奧多拉,看她的意見。

狄奧多拉微微點了點頭,說道:“其實,只要了解其他文明和中原文明,在組織上,最大的不同之處,就能很好理解了。”

“組織上……”小讓娜嘀咕了句:“大家不都差不多么?”

“組織小的時候當然差不多,但組織大的時候呢?”狄奧多拉反問:“如果要建立一個更大、還保持高效的組織,需要什么?”

小讓娜一下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我明白了。你是說,中原人的組織,需要一個有力的中心。但兩個中心之間,是不能相容的。”

“兩個領導者,怎么不能相容了?”朱文奎好奇地問:“又不是兩個皇帝啊。”

“那是組織比較小的時候,如果之后越發展越大了呢?”小讓娜指出:“中原體系里,最高效、最有戰斗力的組織,就是官府的組織。或者是,如果一個組織方式,比官府更高效,那它就會取代官府,成為新的官府。”

“所以,任何團體,只要規模和力量變大,肯定會自然而然地向官府的方向發展。這樣下去,早晚會成為兩個官府的競爭,當然就不能相容了啊。”

“這樣啊……”

“你看,兩千年來,大家都只承認一個天子,一個朝廷,一旦出現‘天有二日’的情況,就會本能的不安,非要打的只剩下一個不可。”小讓娜想了想,說道:“我覺得,可能這種習慣已經成了中原人思維的一部分了。他們其實只認同這種單中心的結構。”

“這種情況下,在朝廷控制區外的中原人,肯定會處于兩難狀況——人想要生活,終究需要一種秩序。既然已經在朝廷秩序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外,那就只有兩種選擇了。”

“要么,是加入當地人的秩序。但這樣的話,過了一段時間,就會喪失自己的特性,融入土人,被他們同化了。反之,就要自己建立一個中原式的秩序,但這種秩序肯定會和當地已有的秩序發生沖突,早晚會打起來。”

“為了應對這種沖突,不愿意被同化的中原移民,必須擁有一個強有力的組織,否則恐怕連土人都打不過。”

“但如果建立一個這樣的組織,就又回到了之前的問題——這等于海外有了另一個官府,乃至另一個朝廷了。這可就更麻煩了。”

“中原已有的朝廷會對它十分警惕,甚至可能比土人更加敵視它。因為土人打不過還能講和,與它共存;但兩個中原式朝廷只要離得夠近,是永遠不可能穩定共存的。所以已有的中原朝廷,不但不會支持和幫助他們,可能還會從一開始就持敵視態度。”

她攤攤手:“這就是我說的兩難問題了。”

(本章完)


上一章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