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劍仙第一百三十章:頭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仙俠>> 儒劍仙 >>儒劍仙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三十章:頭籌

第一百三十章:頭籌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七月未時  分類: 仙俠 | 古典仙俠 | 七月未時 | 儒劍仙 


龍源大會會場上,幾乎所有人都站起來了。

看著上空那隨著儒家正氣匯聚,而不斷清晰的身影,眼中帶著震驚。

因為每個人都認出來了,那是儒家的八位圣人,如今出現在所有人的面前,雖然只是一道意志,但那種頂天立地的強大氣質,是所有人都能夠感覺到的。

也唯有儒家圣人,才能有此氣息,即便不是真身,亦能夠讓人敬仰。

加上他們對于人族的貢獻,還有那些功績,不說儒家讀書人,連那些宗門強者們,也一個個站直身軀。

這是對儒家圣人敬重,但凡人族,都需要如此,就算各大宗門的掌教來,也是如此。

可他們非常奇怪,為何儒家圣人的意志,會突然出現呢?

難道是那七位大儒所喚出來的?

一些宗門強者知道,龍源大會每到最后時刻,都會召出圣人意志,來對上場拿出的學說,做出最后的裁定,這樣既能夠保證公平公正,也能夠保證所有人都信服。

只是他們之前并沒有看到,那七位大儒做出如此舉動啊?

一時間,那些宗門強者個弟子們,心中都有些疑惑。

而對于這些人不同的是。

所有大儒,眼中除了對于圣人意志出現的震驚之外,還有就是不可思議。

因為他們非常清楚,儒家正氣匯聚,出現圣人意志,并非是大儒的手段,而是宋知書所拿出的那篇《中庸》。

早在宋知書誦念的時候,所有大儒就能感覺到,這是一篇驚世的學說,但具體如何,卻并不能判定,可在圣人意志匯聚出現后,他們就明白過來了,《中庸》,不會弱于《大學》。

若非如此,圣人意志根本就不會匯聚而出。

也就說。

宋知書的《中庸》影響之大,已經得到了圣人的認可了?

須知,圣人們雖然已經坐化,但他們在生前達到了一種常人難以理解的境界,與天地大道相和,所以在這世間當中,會殘留圣人的意志,而龍源大會每次召開之前,各大學派都會祭拜圣人,以求在最后時刻,讓圣人意志出現,裁定那些學說。

“這宋知書的那篇《中庸》,真的有如此厲害嗎?”

“我雖然不理解,但現在圣人意志都凝聚了,可想而知,這篇《中庸》的意義。”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好,太好了。”

一個個儒家讀書人開口,且說話的,全部都是那些大儒,有人依舊震驚于,宋知書的一篇《中庸》能夠讓圣人意志出現,還有人在仔細琢磨文章中的話。

但毫無疑問,每個人此刻看宋知書的眼神,又與之前不一樣了。

而這時候。

宋知書終于將全篇《中庸》都誦念完畢。

隨著他注意力不在文章上的同時,也終于看到了,凝聚在自己頭頂上的圣人意志。

之前誦念中庸,宋知書在以自身的經歷進行理解,以此來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心中也有了更多的感悟,雖然不說完全理解,但從體內再一次增多的儒家正氣來看,他對《中庸》的理解比之前更深刻。

只是,此刻他也沒有想到,圣人意志,居然會出現。

當宋知書以及眾人都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

整座會場突然震動。

一股柔和而又強大的氣息,席卷了在場每一個人。

無論是大儒,還是修行多年的強者們,都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偉力。

那是源自于圣人的力量。

也就是在這時候,會場上一道道儒家正氣涌動,再一次匯聚起來,組成了一個個金色的文字。

同時,那立于半空的圣人意志們望向宋知書,輕聲開口。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善!”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善!”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善!”

圣人意志的聲音并不大,也沒有什么震懾人心,但卻給人一種心安,仿佛只要這種聲音出現,天地之間就一片光明,不會有任何邪惡之力出現。

宋知書明白,每一位圣人,都領悟了那所謂的至善之力。

所以他們的話,一舉一動,不僅與天地相合,還有一種可以撫平人心的莫名力量。

也正因此,有圣人出現,才可以完全壓制妖魔,妖魔那種引動人內心邪惡的手段,對于圣人而言,是完全沒有任何用處的,相反還會被圣人克制,也就是圣人可以鎮壓北洲妖魔的根本原因。

而圣人的力量雖然強大,但順應天地,只要不是有意識的,并不會對人產生影響。

如此,會場上的那些人即便感受到了圣人之力,但并沒有被其壓制。

圣人至善。

很快。

那由儒家正氣所組成的圣人意志,也在此刻突兀之間消失了,只留下那由金色文字組成的《中庸》,呈現在所有人面前。

只不過,宋知書并不知道那圣人意志出現和消失的意義。

所以此刻,他有些茫然的看著周圍眾人,但從這些人的反應來看,就感覺到了不一般。

“圣人意志提前出現,認可了《中庸》,這.”

“沒錯,以前從未有過這樣的情況,我想,此次大會的第一”

“圣人意志啊。”

會場中心的七位大儒相視一眼,眼中全都是震撼,因為圣人意志并不是他們所喚出來的,而是主動出現,全都是因為《中庸》,不過因為自己是大儒,也需要繼續主持大會,所以看上去有些鎮定,當然內心中的驚駭,只有自己知道。

“此次龍源大會的拔得頭籌者,為宋知書。”

最后,由古云大儒開口,他沒有望向會場的看臺,而是面前的李策玄和宗禮等人。

眼中的意思也非常簡單,就是詢問二人是否認同這個結果。

當然,無論二人是否同意,但結果已經注定。

因為宋知書的那篇《中庸》,直接讓圣人意志提前降臨,這是以往龍源大會都沒有發生過的,就算是以前圣人還年輕時,都沒有發生過。

“學生沒有意見。”李策玄率先開口,微微躬身。

他內心中非常清楚,從《中庸》開篇的第一句話開始,就已經知道,自己的學說不如宋知書。

作為讀書人,雖然還不是很理解其中的道理,但李策玄有一點很清楚,這《中庸》對于儒家而言的意義,有可能不下于那篇《大學》。

所以宋知書奪得此次大會的第一,他心里是信服的。

“學生也沒有意見。”

宗禮看著那圣人意志消失的方向,隨即也回過神來,微微拱手。

因為在那八道圣人意志當中,也有自己的先人,但已經坐化了,如今出現,讓宗禮想到了小時候圣人對自己的教導。

而宋知書的那篇《中庸》,他理解的更加深刻,畢竟從儒家方面而言。

宗禮可以說是這一代年輕一輩讀書人的佼佼者。

感悟的道理更多。

所以更能看出,《中庸》一篇,可以蓋壓此次大會所有人的學說。

故而宋知書奪得第一,宗禮沒有任何意見,甚至于此刻的眼神也變得不一樣了,因為他能看出來,對方在儒家方面的天賦,絕對可以說極其驚人的。

先拿出《大學》,現在又拿出《中庸》,連續兩篇啊.

事實上,宗禮的想法,也是在場所有大儒們心中所思考的。

宋知書的《中庸》,引得圣人意志提前降臨,這已經可以說明其學說意義有多大。

“這宋知書,其天賦太過超乎想象啊”此刻,在看臺之中,已然站起身來的岑行遠眼神鄭重,《中庸》的意義很大,但對他而言,更為重要的,是宋知書。

無論宋知書是否得到了圣人造化,未來是否能夠走上圣道。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堪堪以《中庸》和《大學》,就能夠傳于后世,這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一旦宋知書入了宗派,那這兩篇絕世經義,就屬于宗派一脈的。

未來這一脈就算沒有出圣人,但依舊可以傳承下去。

因為這兩篇經義,一個講的是君子之道,一個講的是君子立于天地之間的為人處世之道,可傳以萬世,是未來每個開蒙讀書人都需要讀和揣摩的。

所以,岑行遠心中決定,無論如何,都得將宋知書拉入宗派。

“行遠兄,你想的什么,別以為老夫看不出來。”

但這時候,不遠處的鄭公文也開口了,他雙目炯炯有神,看向岑行遠:“你想拉攏宋知書,但要看看有沒有這個可能性,能連續拿出了兩篇可以傳世的經文,不僅證明了其才能,還要就是,此人是真正的讀書人,真正的君子。”

“他已經下定決心,留在了南派儒家,所以不管你說什么,他都是不可能入宗派的。”

一席話,讓身旁的岑行遠微微蹙起眉頭,當日在云州書院,宋知書的態度,他也是知道的。

的確,想要他入宗派,確實不太可能

但很快,岑行遠當即臉色一變。

因為此時此刻。

王派的鄭公文直接躍下了高臺,向著會場中心而去。

“還有你鄭公文,簡直妄為讀書人,用心險惡!”下一刻,岑行遠立刻就明白了對方的說那些話的原因,就是想要阻擋自己的腳步,先一步接觸宋知書,進行拉攏。

是啊,此刻的宋知書,就算從今以后一直都止步于君子境,但未來絕對會在儒家留名。

甚至于比那些大儒都要重要,每個后世讀書人都需要銘記。

所以不敬岑行遠有了再一次拉攏想法。

連鄭公文也是如此。

而與此同時,會場看臺上,一道道恢弘的儒家正氣涌現出來,那是各大學派的領袖,也在這一刻出手了!

(本章完)


上一章  |  儒劍仙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