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務員第六十六章終別離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公務員 >>大明公務員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六章終別離

第六十六章終別離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名劍山莊  分類: 歷史 | 軍事 | 穿越 | 大明 | 扮豬吃虎 | 名劍山莊 | 大明公務員 

何家最虛弱的時候,其實就是去天竺,還沒有站穩腳跟的時候,一旦站穩腳跟,大明距離天竺萬里之遙,大明的兵力投送能力也是有限的。

所以何夕只需要幾年的時間,幾年的時間,足以讓他在天竺打下根基。讓大明不管是誰都投鼠忌器。

何夕需要的只是五年左右的緩沖時間。

當然了,更多時間也好。

這也是黃子澄為什么敢這么說的原因。

黃子澄說道:「大人不必相信我。你應該相信的是天下大局。誰都不想讓天下大局走向崩潰。也包括我。為了大人效死,大人自然不用相信,我自己都不信。但是天下再也經不起一場大亂了。如果大人戀棧不去,我自然要與大人爭一爭。但是,而今大人要走,我也自然要用性命來保,這天下大局穩定。不能再出亂子了。」

何夕看著黃子澄,輕輕一笑。

何夕說道:「老朽身子骨不行,幾個月之后的國會,就由你來辦吧。」

黃子澄一愣,說道:「屬下領命。」

第二界國會。要比定國是會要正式多了。

整個流程上也很正式。蜀王更是正式成為國會承辦人員之一,甚至成為了大明慣例,大明國會必須有一位宗室承辦。

何夕缺席了國會。

但是何夕的影響力,卻不可能缺席了國會。

隆武九年國會前半場,幾乎都是給何夕歌功頌德。

首先從隆武七年到而今,已經對外沒有打過打仗了。南洋各地也安定下來。吃到了南洋,南亞,變法等各方面的紅利。

隆武八年歲入更是創造了高峰。達到了五億元。

其中,田賦五千萬元,關稅一億元,國企營收一億元,其他的都是商稅。各種經營稅,印花稅,等各種稅等等。

這是洪武年間歲入的十倍上下,即便算上貨幣貶值,而今的一元與洪武年間一兩在購買力上是有差距。

經過何夕的任期,也成功的將國債打下來了。國債數量從二十多億,變成了十幾億。

雖然說,其他公債數量多了很多。比如鐵路公債。數量上超過了國債。但是這都不當一回事,因為這是有鐵路經營權作為抵押的。

鐵路已經成為大明朝廷最賺錢的產業之一,真正完成東西大動脈,也僅僅是營口到蘭州。蘭州到河西走廊的路線,還在艱苦的修建之中,南北京鐵路,也是階段性的完成,想完全修建成功。還有一段時間。

但是總體上,凡是完工的鐵路,都能帶來很多的收入。所以在投入鐵路上多少錢,都有人買單。

鐵路公債自然有人買賬。

而且何夕大規模發鈔。雖然依然維持著一元兌換一兩銀元。但是維持的很辛苦。大量貨幣總是要出路的。

而大部分看不見這種辛苦,只是覺得,這幾年經濟狂飆突進一般的發展。

不說別的。就是北京原來尋常工人一年十幾個銀幣。而今翻了兩番。

可以說是鮮花著錦,烈火烹油。

除此之外,大明開疆擴土何止萬里。而今大明天下加上屬國的面積,已經不讓蒙古專美于前了。甚至要比蒙古帝國還厲害。

畢竟蒙古帝國忽必烈之后,已經實質性分裂了。對忽必烈沖擊最大的,并不是南宋。而是蒙古其他各部。

而大明中樞與地方藩王之間,是有博弈。但是還在一個體系之內行動。

整個國會都成為了為何夕歌功頌德的專項會議。

更是給何夕加封。

大明英國公。追贈何夕不知道活著還是死

去的父母,為大明天竺郡王。上國柱等等。封天竺千里之地。隨即將葉沈為首一系列將領。

紛紛封在天竺,為何夕的下屬。令他們聽命于何夕。

更是成建制的動軍中抽調三個軍。加上各路水師,總共有十萬之眾。隨時準備出發。去天竺。

整個何夕的就藩行動,其實就是一場新的戰爭。

總花費要超過一千五百萬元。當然了,其中也有何夕投入家產。還有下屬各將領私人財產。兩者加在一起,大概有三千多萬元。

何夕退場,這一場大戲,是幾乎所有人的期望下進行。

但是下半場,就有何夕完全沒有關系了。

是黃子澄登場了。

黃子澄被朱雄英任命為新任首輔。楊士奇為次輔。解縉為三輔。黃子澄的到來,并沒有對朝廷各部的尚書進行的大規模調整。

畢竟,這些人對黃子澄來說是熟人。

雖然黃子澄并沒有調整人員,但是事實性的分裂,已經開始了。

黃子澄一番手段之下,大明朝廷內部,已經分裂成為了黃派與楊派。兩人分別吞噬了何夕在朝廷之中的影響力。

而軍中何夕的嫡系大部分都跟隨何夕走了。

不走也不行。

凡是身居高位的將領,都很明白。留下來的下場是什么?

或許不會很差,但是這一輩子,都與關鍵位置,關鍵戰場無關了。也就是他們現在的地位,就是他們的巔峰,今后不過是富貴閑人而已。

中下層的將領,或許沒有什么。他們與上面人相差太遠了。

身上不管誰的標簽,都沒有那么濃郁。所以,很容易被新的達官貴人所接受。

當然了,跟隨何夕走的人。還有一些人。比張宗德。他權衡利弊之下,終于決定跟隨何夕離開。一方面是他身上何夕的身份標簽太強了。

另外一方面,就是整個大明對科技研究,對于科學有強烈需求的只有何夕而已。

并不是說,天下人不知道科學與科技發展是一個好東西。畢竟蒸汽機與鐵路的黃金組合,已經給天下人極大的震撼。

但是,那又如何?

科技發展太難了。

科學理論的發展,可以空對空。但是科技的發展,卻不一樣,一切科技的發展,都建立在材料學上的。沒有材料學的發展,很多事情都是不可能完成的。

而材料學的發展,在后世或許會有很多新理論,新辦法。

什么電子顯微鏡,金相分析什么的。數據統計分析。等等。

但在這個時代,能做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實驗。

能制造出蒸汽機所需要的材料,已經是大明這么多年的金屬處理經驗積累下發展的奇跡了。但是蒸汽機一直不能穩定運行。不可能提高轉數。

而其中研發費用,到底需要多少。誰也不知道。

鐵爐開一爐,都是需要錢的。開多少爐才能搞出來,才能搞出合格的材料,誰也不知道。

這個成本?誰愿意承擔?

何夕在的時候,他的意志,無人能夠對抗。

但是何夕不在了。申請經費的時候,就有各種問題。

即便何夕已經提出了專利法。

保護專利技術發明者。

但實際上流為空談。大部分權貴有不知道多少辦法可以越過這些法則了。

他們更喜歡,已經實現的技術,能幫他們賺錢的技術。而不是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

而面對最前沿科技研發的張宗德決定離開大明,跟隨何夕而去。

葛天工卻留下來了。

葛天工他換到了工程技術方面,反而有很大的優勢。黃河鐵路大橋,長江鐵路大橋,以及大大小小的大橋,都指望葛天工來主持。

除卻這些大工程之外,還有其他工程。都需要葛天工來辦。

雖然葛天工在研發新技術上,似乎問題多多。但是在整合成熟技術,修建大工程上面,卻非常有手段。..

朱雄英親自挽留,何夕也拗不過。只能放手了。

何夕離開大明紛紛紜紜,持續了好一陣子。等北風起的時候,何夕與家屬,帶著第一批人員出海了。

這一次主持的人,并不是何夕。

而是何遠思。

何遠思已經不是當初的何遠思了。

他為了自己的興趣愛好,這幾年已經出海數次了。也算是有經驗了。這一次,何夕調集了精兵強將輔佐何遠思。

有這樣的遠航經歷,對何遠思將來的發展,有很大的提升。

只是何夕與安慶公主坐在船上,看著遠離的陸地。

安慶公主說道:「今后我們就回不來了。」

何夕說道:「不錯。」

安慶公主沉默了一會兒,說道:「我對不起你了。沒有我的話,你或許不需要做這個選擇。」

何夕說道:「放心,我不會是僅僅為了你。不過,你不用擔心。我已經選好了,在天竺的落腳點了。」

安慶公主說道:「什么地方?」

何夕說道:「獅子國。」

獅子國就是斯里蘭卡。

也是何夕終極目標,自然是征服天竺,但是計劃也是有了一些變化。

這個變化那就是帖木兒居然已經到了天竺,何夕知道,燕王決計不會放過他的。何夕要天竺,就要與燕王爭鋒。

燕王可不是一般人。何夕對燕王,何夕雖然不想爭鋒,但是也要妨礙,燕王也有吞并天竺之心。何夕自然要先確保,自己地位穩固。

比如占據獅子國,遙望印度次大陸。

也算是立于不敗之地。

只是,這些事情,何夕實在不想操心了,反正葉沈等人都跟來。這些事情都交給他們了。何夕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本書寫到這里,算是寫完了。

今后還有幾個番外,將何夕將海外的事情,畫上句號了。

本書成績太差。我要自己關禁閉了。大概要一兩月的時間修整。反思,將我心刨于天日之下,好好曬曬太陽。尋找更多新思路。

歷史到底該怎么寫?」


上一章  |  大明公務員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