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務員第三十九章鐵路之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公務員 >>大明公務員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九章鐵路之爭

第三十九章鐵路之爭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名劍山莊  分類: 歷史 | 軍事 | 穿越 | 大明 | 扮豬吃虎 | 名劍山莊 | 大明公務員 

何夕給大明帶來的東西很多。

大多數東西是沒有共識的。

很多東西,有的人覺得極好,有的人就覺得不好,但是鐵路卻是所有人都贊同的東西。

無他,古代的交通太難了。不管再守舊的人,也不能拒絕火車便捷。而鐵路的好處,更是誰都能看出來。

可以說鐵路所過之處,就會立即變得富裕起來。簡直是有立竿見影之效果。河北省不提出來也就罷了,一提出來,這事情立即變得不可控起來。

首先,因為地理的原因,北方修建鐵路要比南方方便一點,因為所要修得橋梁要少很多。

其次,南方多有河流。而且四季不結冰,水運發達。

這方面有很多地方都能代替鐵路。

但是這些原因,并不是這些省份不爭取修建鐵路的理由。

似乎是水利之爭,還有其他爭奪朝廷資源的活動之中,讓這些人領悟到一個規則,那句是朝廷的好東西,即便自己不要,也不能拱手讓人。

別人得到了,自己得不到了,就等于自己吃虧了。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雖然,鐵路修到各地,因為地理問題的不同,各有各的問題,比如西南地區,何夕倒是想修鐵路,能修嗎?根本不可能,最少以而今的鐵路修建技術,是萬萬不行的。

翻越燕山,就不知道耗費了多少人的腦細胞。

而打通西南十萬大山,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

是現在工程技術難以逾越的鴻溝。

但是不妨礙他們先哭上幾聲。

于是,爭奪鐵路修建權的省份特別多,幾乎每一個省份都有自己的計劃,這個計劃是何夕要他們給的。他們做也很簡單,在地圖上劃一條線。

其他的根本不考慮。

講究一點的,也就僅僅避開了一些山川而已。

于是,匯集到何夕手中的鐵路修建需求,讓何夕大吃一驚,那種感覺,簡直是就好像孫大炮的十萬鐵路計劃,根本不靠譜。似乎輕輕一筆,就能翻越江河湖海,重巒疊嶂。

或者。后世的基建能力,是有這個能力的。不管怎么劃線,大體能夠修建出來的。但是而今卻是完全不一樣的。

根本不可能做到。

而且鐵路總里程,遠遠超過十萬,甚至沖著二十萬里而去了。

是現在鐵路的數十倍。如果真的修建成功,都要比中國解放前的鐵路要多了。

何夕本來想等定國是會淘汰一些不靠譜的方案。但是萬萬沒有想到。因為各省有各省的想法,即便是各地勛貴,也都是有家鄉的。家鄉的人登門拜訪,也不好不理會。

整個鐵路計劃,唯一被超過五成以上通過的。就是從,北京沿著運河修建的兩京鐵路。

一方面,兩京鐵路的重要性非通凡響,幾乎是平行于運河搞得復線工程。大多是在黃淮海平原上,都是平地,雖然可能會受到洪水的威脅,但是總體上修建難度并不大。有運河做轉運,北方有足夠的鐵軌與枕木。修建起來的難度也不大。

而今北京與南京都是大明的都城。

明眼人都看出來,未來的大明首都未必是南京了。因為北京附近的資源太過雄厚了一點。

兵,鐵,糧,這些資源在,更不要說,當今陛下是北京起兵,橫掃天下的。遷都回北京,也是很多勛貴與北來大官的想法。

當然了,這都是后話。即便不遷回去。朝廷也不可能讓北京脫離管控。而兩京鐵路,就太重要了。是聯系兩京的樞紐工程。

有極其深刻的政治內涵。

自然得到朝野上下很多人

的支持。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人緣的問題了。

開國功臣集團可以稱為淮西集團。因為大部分功臣都是出于兩淮之間。而兩京鐵路,自然要聯系淮西地方,開國功臣們很容易說動,出面支持。

而隆武勛貴之中,淮西不少。但是河北遼東人也少。雖然很多***可能不是河北遼東人。但是次一等的伯侯之中,河北人也是有相當數量的。當然了,北來的文官之中,河北出身的人更多。

這種情況下,他們同時發力,在定國是會上十分好通過,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但是除卻兩京鐵路之外,其他鐵路沒有多少支持的人。但是都有堅定的支持者,這一件事情,沒有一個定論。自然交到了何夕這里。

何夕叫內閣的人過來商議,特別讓葛天工過來,為這么多鐵路計劃做分析。

葛天工看過下面的異想天開之后。

將很多不可能的方案給去掉了。比如那些想在長江上建設橋梁,想在橫斷山脈,或者四川棧道上修建鐵路的主給打發了。

最后匯集了十幾份計劃。葛天工說道:「這些大概都是可行的。但是也有很多問題,我大體覺得,都是能夠解決的。只是到底行不行,還要看具體的勘探。」

何夕拿來細細一看。各省有不同的鐵路計劃,但是在葛天工的挑選之下,就形成了一個鐵路體系。

首先是隴海線,不過是從登萊沿著海岸線南下,然后沿著泰山南麓,到徐州,然也徐州向西,開封洛陽,潼關西安,一路到蘭州,與蘭州到北京的鐵路相連。同時分出一道鐵路到西寧。

這是將幾個身份的計劃聯系起來了。

其中從蘭州到西寧的想法,自然是梅殷的想法了。梅殷在西寧數年蟄伏,對當地感情很深的。這個時候自然發揮自己的力量,為西寧謀好處。

否則這樣的事情,誰記得西寧啊。

除此之外,還有從大同雁門關,太原,一路到蒲州。也就是同浦鐵路。

這就是山西本地的強烈要求了。

其實陜西還有一個連接同浦鐵路到西安的路線,中間有一座黃河大橋的需求。但是被葛天工無情給去掉了。原因很簡單。

葛天工已經受夠了黃河大橋了。

別人只會看,葛天工在東勝建立了黃河鐵路大橋,而且是一座大鐵橋,但是他們不知道,這鐵橋出現了多次險情。

各種情況都有,鐵與木頭還是不一樣的。用使用木頭的邏輯來安排鐵橋,不出問題才是怪事。

更何況第一次建造如此橋梁,各種后遺癥,簡直是解決不完。雖然說,在與東勝鐵路大橋日復一日的各種戰斗之中,大明工程技術人員的手段,日益增多。也有了很多新的突破。但是但是,葛天工還想多活幾年,而今決計不想修建鐵路大橋。

所以在幾乎所有鐵路建設之中,就是能不修橋,就不修橋,即便修,也盡可能選跨度小的鐵橋,這個其實是有一點經驗的。

至于橫跨大江大河的橋梁,對不起,請換船吧。

還有就是沿著長江鐵路,從南京出發,向東到松江,向西到武昌,乃至延伸到宜昌。

而且葛天工在做這一件事情的時候,很注意一些問題,那就是與鐵廠之間的關系。

北方的鐵路大多都是能夠直接與鐵廠相連的,即便不能直接相連,也有運河連通。或者海運的。可以將大連物料運輸到修建的工地上。

而南京這一條鐵路,就是以太平鐵廠為核心的。

太平鐵廠的底蘊與實力還是有的。只需要從北方調一些技術人員,稍稍改造一下,太平鐵廠的生產能力,估計不下于遼東鐵廠。

所以以遼東鐵廠為核心,修建以南京為中心的鐵路網也就是順理成章了。

除此之外,就是浙江,江西,湖廣與長江南岸鐵路線相連的路線。也算是一個小鐵路網,只是被大江大河分割成為不連續的鐵路。

還有一些,就是邊邊角角的鐵路了。

比如四川內部圍繞成都一定要修鐵路。福建沿岸一些小鐵路。

前者代表整個西南,西南的鐵路都被何夕否定了。他只是給了西南方向一個修繕官道的承諾,畢竟不是何夕不想修,實在是不能修。

只是總要是一碗水端平。

否則西南會不滿意的。而四川作為西南地區的老大,自然要安撫一下。而福建,廣東在地理上與長江南岸的鐵路網不相連。而且臨海。修建的鐵路多以連接主要城市為主。并不長。

葛天工計算過,如果走海運,直接將原材料從北方運過來,也是可以的。

于是才有這樣的計劃。

在何夕看來,整個計劃,東一塊,西一坨,根本不能算是鐵路網。

而最少在能夠修建長江大橋之前,大明也不可能有鐵路網這個東西。

何夕整理了一下,說道:「那就這個方案了。提交給定國是會吧。」

不僅僅葛天工,還有很多人都大吃驚。無他,這個鐵路計劃之宏偉,簡直史無前例。葛天工粗粗計算一下,就成本而言,并不下于打上一場大戰。

財政上的壓力太大了。

很多人根本沒有想到,何夕居然會做出這樣的決斷。

楊士奇忍不住說道:「大人,這個方案太過宏大了,朝廷是支持不起來的。還請大人三思啊。」

「是啊。大人三思啊。」一時間這幾人紛紛說道。


上一章  |  大明公務員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