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務員第二十七章出頭的來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公務員 >>大明公務員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七章出頭的來了

第二十七章出頭的來了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名劍山莊  分類: 歷史 | 軍事 | 穿越 | 大明 | 扮豬吃虎 | 名劍山莊 | 大明公務員 

朱元璋說過,何夕并不太適合朝廷上的鉤心斗角。

何夕對此也有覺悟。

戰爭與政治彼此關聯,但的的確確是兩回事。

戰爭是要完全地消滅敵人。所以要果決,下手要狠,不要想其他的。刀兵之前,那有什么多猶豫與權衡,干就完了。但是政治要面對的就是不能完全解決的敵人。

比如江南士大夫們。

丁顯完全以刀兵加之,但是看似柔弱的士大夫們就搞出了一個江南之亂。讓民夫羸弱的江南百姓,拖住南京京營近一年時間。

這還是江南一地。

雖然說,江南士大夫風氣最盛,但是士大夫力量最強大的地方,可不僅僅是江南。具體說起來,福建,江西北部,等很多地方士大夫的影響力都很大的。

彼此之間的關系藕斷絲連。

很多人或許覺得,三木之下,何求不得。刀兵之前,什么事情做不了啊。這些所謂的士大夫們,也沒有那么高的風骨。鐵骨錚錚的是少數的,大部分都會屈服的。

但是奈何人與人最大的難處其實就是不能互相理解。

這些人其實不僅僅代表自己,也能代表身后的百姓。不能單單用階級的觀點來看問題。是的,在你看來,你是幫助百姓打倒壓迫他們的封建地主。但是在很多百姓看來,是外鄉人欺負自己人了。

何夕用力不夠,就是丁顯的下場。用力過猛,就南方各地見的血,恐怕要比南北之戰的還多。

只要這些地方,還以小農經濟為基礎,還有地域觀念,還有讀四書五經,這種情況就少不了的。

所以戰爭是要消滅敵人,政治需要的妥協。

而今在何夕看來,在南京建設這么多高校,收納南方子弟入學,其實也就是士大夫家的子弟入學。已經足夠了。

但是在很多人看來,遠遠不夠。

于是對于何夕這方案。南孔孔希路第二天提出明確的反對意見。

南孔,就是靖康之變后南遷到衢州的一脈。

也是這一次與會代表之一。

算是江南士大夫們推舉出來的一位代表。

說起來也可憐。丁顯大手筆之下,江南士大夫有名有姓的人物,死了不少,可謂荼毒至深。而南孔算是靠了孔子余蔭。才算是沒有遇難。丁顯說到底還是對孔子后裔不敢輕舉妄動的。

只是,這一次南孔卻知道,他們必須出這個頭。

一方面,是面對很多江南士大夫家族的請托。他們不可能拒絕。

說起來南孔,看似很厲害。但是實際上,南孔早已泯然眾人矣。說起來,似乎還有金身,但是比起北孔將整個曲阜,乃至兗州都當成掌控的地方相比,這南孔即便在衢州,也不過是大族之一。

比起尋常大家族,自然是多幾分底蘊。關上門,還能說是孔子正宗。

但是比起那些興旺的大家族,甚至比起義門鄭氏,都差了很多。只是義門鄭氏,在丁顯掀起的風雨之下,煙消云散。而孔家卻因為弱,卻保留下來了。

或許也是孔子的庇護吧。

而今江南這些大家族看似一一個不行了。但是聯合起來的力量,也不是看南孔可以抵抗的。

另外一方面,卻是因為北孔下場,引起了南孔空前的危機。

因為南孔知道,他們之所以還有現在的地位,與他們有一個老祖宗孔子,有著直接的聯系。

這一點,他們不能否認,也否認不了。

他們可沒有少嫉妒北孔繼承衍圣公之位的榮光。

而今,何夕拿下北孔,這背后的含義,實在是太大

了。何夕用自己家學說代替朱子之學的架勢,已經很明顯了。但是這里面還有很多余地的。

比如,以孔子子嗣出面,將何夕列于儒門新圣之一。

大不了,將來祭祀孔子,孟子,顏子,等儒門先賢的時候,再加上一個何子就行了。

就擔心,何夕將儒門這個廟給拆了。

這里面關系甚大,與孔家關系最多。孔家不出面,想讓別人替他們出面嗎?根本不可能。

所以,孔希路這一次注定要在這一次大會上出面,與何夕談一談的。而孔希路也抱著必死之決心。

不過,他沒有想在這個時候出頭。

但是很多事情,并不是他想不想的問題。

而是情勢所迫,不得不為。

因為,何夕建立學校體系。看似給了南方很多人利益,但是不能掩蓋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何夕要將吏試,代替科舉了。

何夕知道的吏試本質上,與后世的公務員考試相差不大。

首先是有學歷要求的。

就是幾座大學堂畢業證才行。當然了,而今執行的兵不嚴格。否則,而今所有大學畢業生,才不過一萬多人。這些遍布軍中,朝廷之中,根本不夠。自然有很多其他人進入朝廷。

不過,將來這個趨勢很明顯了。

想要考吏員,必須是十所大學的畢業生。

何夕制定的小學,中學,大學。大學畢業生考吏員。與大明士大夫一直想要的,科舉制度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路線。

這個路線,并不是江南士大夫們所能接受的。

是的。這些人在很多方面都是已經退讓了。

當然了,也算是不能不退讓了。

畢竟,南北之戰的結果是擺在這里的。他們再抗爭,難道能抵擋住大兵不成?

但是取士之道,不僅僅代表著大明官方意識形態,也代表著未來士大夫子弟的上進之路。他們如果不抗爭,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很多興旺的家族,都會變成尋常百姓家。

世代簪纓之家,變成尋常門戶,是無數人即便死也不愿意看見的。

是他們不能不堅守的底線。甚至不惜為了這一件事情,在來一次江南之亂。

甚至比洪武年間更加堅持,更加不容退讓。

原因很簡單,朱元璋不開科舉,但是在洪武年間,朱元璋用人大多都是文官士大夫出身。所以,即便不用科舉也是可以的。但是何夕用人,自成體系。

如果現在退讓,可以預見未來他們就更加不可能出現在朝廷之上。

真是進一步,未必生。退一步一定死。

于是,就有了南孔出面,反對僅僅建立十所高校。

孔希路倒也沒有想心思完全表露出來,要留有余地。

他首先認為,大興官學是好的。但是有很多名聲遠播的書院,排斥在朝廷官學體系之外,并不是一件好事。比如名聲赫赫的岳麓書院,白鹿洞書院等等。

所以,請朝廷放開名額,多修建幾座書院。

他一連列出了十幾個書院大名單。

每一個都是名聲赫赫的,出過很多大人物的書院。不過特點也很明顯,那就是都是在南方,幾乎全部在長江以南。

不過,這也是很現實的問題,南方的文風就是比北方強盛。

用意也很明顯。

何夕之所以不想擴充大學,就是因為師資力量不夠,否則也不會先建立師范大學。不就是為了培養老師,從而擴充學校數量。將來人才數量增多了。不用別人說,何夕自己就會擴充高校。

但是而今一下子增加十幾所所謂高校,人手根

本不夠,自然有大兩的舊文人側身其中。南方學校比例比北方高很多,很明顯,將來選中的官員,南方人的機會就要比北方高太多了。

只是這個意見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無他,洪武政權本質上,就是一個南方人政權。

滿朝文武權貴從來是南方人多而北方人少。歷史上,南北榜案就很難說明問題了。

即便而今,何夕與朱雄英從北邊打了過來。但是真正權貴之中,南方人還是多。別的不說,瞿能,葉沈,梅殷他們都是淮人,看似是北人,但是他們更多時候,卻是與南方人站在一起,并不能與山西河北的北方人共情。.z.

北兵南下這個過程之中,自然有很多北方將領出人頭地。甚至列席這一場會議之中。但是比起總量還是少。這也是不可避免的。畢竟很多事情說到底還是人多力量大。

南北人口之差,前文已經說過了。南方人多,大明由是從北伐一統天下的,南方權貴多,也是很正常的問題。

其次,孔希路提出保留科舉與吏選并行不悖。不過,提高科舉的難度。他認為,一個人才如果從底層培養起來。從一個不入流的小吏到大學士,實在太耗費時間了。

所以,要給一些人更多的機會,讓有學問的人去考科舉,可以直接做官。

當然了,這里有學問的人,自然是他們家的子弟。

而且孔希路還提出一件事情,認為朝廷應該設立一個標準。從而確定學問之上下,不能僅僅按照大學畢業來論證,畢竟大學之中,是很容易有隱私之事的。

如此一來,很容易讓人濫竽充數。

以傷朝廷用人之明。

但是此言一出,不等何夕說話。張宗德就首先坐不住了。厲聲呵斥道:「孔先生是什么意思?是在質疑我等治學之能?還是質疑我等用意偏私,這話還請說清楚」


上一章  |  大明公務員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