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務員第一百三十六章未來的位子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公務員 >>大明公務員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三十六章未來的位子

第一百三十六章未來的位子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名劍山莊  分類: 歷史 | 軍事 | 穿越 | 大明 | 扮豬吃虎 | 名劍山莊 | 大明公務員 

何夕在遼東剛剛開始的時候,簡直是百廢待興。什么都沒有,沒有辦法,為了集中人力物力,何夕搞出了一系列的票據。才將遼東的人力物力聚集在自己的手中,搞出了遼東工業的根基。

但是當初就出現了很多問題。

讓何夕簡直是焦頭爛額的。

那時候的遼東本質上,其實就是后世的一個大縣。總共才不到一百萬人。后來是遷徙的人多,才有幾百萬人的。

即便如此何夕已經找到了幾乎他能夠找到的人才,自己也培養出大量的數學人才。才算是勉強維持。但是后來,何夕也是親自將這個正常廢除了。

一方面是吏治問題,下面很多人做的事情,讓何夕觸目驚心。

另外一方面,就是這一件事情容錯率太低了。一旦搞出事情一點,就很容易出問題。

總之,何夕放棄了這些政策。

其實,丁顯也很清楚這些內容。從本質上,南京新鈔就是票據的一種,人為地維持這一種票據,丁顯最后都失敗了。更不要說讓他們維持十幾種甚至更多票據。這里面的難度有多大。丁顯自然是知道的。

對南京朝廷來說,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是朱允炆并不一定清楚這一點。

朱允炆到底太年輕了。

朱允炆或許自己已經明白這一點了。如果朱允炆直接處理朝政,對南京朝廷來說,將是一場災難。因為很多下面官員都覺得是常識的事情,朱允炆自己卻并不是很清楚的。

就好像這一件事情,何夕當初的政策有多么龐大的計算量與統計數量。

可以這樣說,在楊士奇與黃子澄能主持了遼東當年的事情,楊士奇而今在北京主持財政,一點也不覺得吃力。即便北京朝廷管轄東西,比之前在遼東多了那么多。但是工作量上相差并不算太大。

甚至還有所不如。

南京戶部有這樣的信息處理能力嗎?

要知道,何夕的學說根基之一,就是數學。而南京方面秉承何夕支持的,就是他們反對的。數學在南京方面發展并不好,雖然說方孝孺倒臺了。但是方孝孺也封神了。

丁顯在學術界根本毫無地位可言。他根本沒有能力與方孝孺相比,他做的事情,堪稱倒行逆施,怎么可能得到下面人支持。

這種情況下,數學人才根本不可能得到好的發展。即便南京民間有一些人才,也不可能愿意為丁顯所用。

丁顯之所以提倡這個計劃,是因為丁顯知道,如果今日他想不出什么辦法,直接對朱允炆說,他現在已經無能為力了。而今他的項上人頭就不是他自己的了。

而他提出辦法,朱允炆在沒有其他選擇的時候,或許還會給他一定的時間。

這些時間,就是他選擇轉機的時間。

來不及也能拖延一段時間。

而丁顯提黃子澄,并不是忽然良心發現,給朱允炆推薦人才。而是他想找人背鍋。將來此事如果不成的話。他不用自己承擔責任。

總之,在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丁顯總是能想到辦法,也沒有任何底線可言。

朱允炆對庶務不了解。但也看出這一件事情的難度。

只是還是猶豫了。

一方面是眼前的局面,無論如何不能繼續下去了。他其實早就知道,超發是飲鴆止渴,但是那又如何?不想辦法維持前線的軍隊,就不要提以后了。

另外一方面,除卻丁顯誰能給他一個新方案。

丁顯固然有很多問題,但是丁顯到底還是有能力的。而方孝孺之流,根本支撐不起朱允炆的想法。

只是朱允炆思來想去,也不能下定決心。他沉思片刻說道:「黃子澄何在?」

丁顯說道:「臣這就去請。」

朱允炆看了丁顯一眼,說道:「去吧。」

一般來說,召見大臣,怎么能讓首輔親自去請了。只是丁顯而今想要去,朱允炆也不攔著,就當丁顯將功折罪了。

丁顯將黃子澄請上馬車。

兩人在馬車之中搖搖晃晃的。丁顯忽然開口說道:「黃師兄,最近北京有什么指示?」

黃子澄一愣,這一瞬間已經出賣了他。他隨即回過神來,說道:「我不知道你在說什么?他不仁,我不義,我已經與何師。恩斷義絕了。」

丁顯淡然說道:「黃師兄,你我多年師兄弟,你大概不知道,你與練師兄都有一個問題,就是太過君子了一些,不會說謊,說謊的時候,臉上都會露出破綻。」

黃子澄不說話。

他覺得他這個時候,多說多錯。不說不錯。就看丁顯怎么說。

丁顯說道:「黃師兄不用這樣看著我。我走到今天也是被逼無奈,只能說天意弄人。我現在想要回心轉意,轉投師門,不知道黃師兄愿意不愿意代為引薦。」ap.

其實丁顯不想如此直白的。

只是他也沒有想到,局面崩壞得如此之快。他甚至覺得,建文未必有建文四年了。如此局勢之下,他只能想辦法,加快速度了。他本來想抓住北京在南京的一個把柄,比如姚廣孝。

然后逼得他那位老師與他合作。

而今卻不能不做出這種直白的試探了。

不過,他確定黃子澄一定與北京有聯系的。

黃子澄冷哼一聲,說道:「天下間誰能逼你啊?」

丁顯暗喜,他不怕黃子澄拒絕,就怕一點也不回應。丁顯說道:「黃師兄,而今說這些也都沒有什么意義。一切都要向前看。黃兄當年如果沒有回南京,而今在內閣之中主持庶務的就不是楊士奇,而是黃兄你了。如果兩京合一,黃兄有沒有想過你的位置在什么地方啊?」

「內閣之中,有沒有你的一席之地?」

「就算處于楊士奇之下,能仰望其他小輩啊?」

這一句話說到了黃子澄的心中。

很多時候,時運是很難說的。黃子澄在何夕身邊,一直是何夕的左膀右臂。跟隨何夕建立起最開始的工業體系。但正因為做到好,才被調回京師,建立少府體系。

但是陰差陽錯之下。到了而今的局面。

其實而今北京與南京的戰爭,背后的工業體系分別是何夕與黃子澄建立的。

黃子澄的能力固然比不上何夕,但是維持住而今的工業體系,并擴大生產。供應給前線的物資一直在增加之中。這也不是尋常人能比的。

而今的局面,黃子澄比誰都清楚。

且不說,黃子澄與北京有聯系,單單說黃子澄看到從北京搞來的武器,他硬是搞不出來,特別是蒸汽機。他很早就知道蒸汽機,蒸汽機早期型號的研發工作,黃子澄都有參與。

他是知道其中難點與問題的。這些問題是他解決不了的。

從工業上的差距,導致了戰場上的差距。

這一點是不可挽回的。

黃子澄對何夕并不是沒有一點怨念的。但是時間長了,黃子澄要考慮更多的問題,而今北京應該贏定了。他在北京朝廷之中的定位,正如丁顯所言。

他是不可能比得上楊士奇了。

畢竟楊士奇主持財政,將來說不定還能因此封爵。黃子澄不甘心也沒有辦法。但是如果他不做一些事情,將來何止比不

上楊士奇,當初在遼東根本沒有直接給自己匯報權力的屬下,一個個都到了自己前頭。

這讓黃子澄如何甘心啊?

黃子澄忍不住說道:「你有什么想法?」

丁顯說道:「自然是有的。南京群臣也想在北京朝廷有一席之地。」


上一章  |  大明公務員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