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務員第四十一張京大鐵路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公務員 >>大明公務員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一張京大鐵路

第四十一張京大鐵路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名劍山莊  分類: 歷史 | 軍事 | 穿越 | 大明 | 扮豬吃虎 | 名劍山莊 | 大明公務員 
第四十一章京大鐵路

姚廣孝走的無聲無息,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有這樣一位人物已經不在北京了。

何夕的心思已經在京大鐵路上了。

葛天工與張友直這一段時間,也在西北一直到東勝這一條路上,來回跑了很多次,大腿內部不知道被磨破了多少次了。這個時候,他們也來找何夕復命了。

何夕將楊士奇,解縉,瞿通等人都叫過來了。

葛天工在何夕面前,倒是放得開。只是他臉色并不好。他說道:「大人,我知道這一件事情意義重大,但是這一件事情實在是難辦。」他也不來虛的。

直接從身后掏出一個紙筒,打開一端,從里面取出一個長長的卷軸,不是別的,正是一副地圖,地圖很大,要兩個人才正拉開。但是地圖呈現的區域并不大。只有從北平到八達嶺到宣府鐵路規劃。

在路線選址上,與詹天佑的京張鐵路有一些地方一樣,有很多地方并不一樣了。

畢竟,詹天佑得到的支持,與葛天工的得到的支持,也是不一樣的。詹天佑當初修鐵路,考慮鐵路外面的事情太多,各種經費卡得很嚴苛。

但是葛天工這里卻不一樣。

錢在葛天工這里不是問題,最多的是何夕的問題,葛天工只需報出一個準確的數字就行了。

人手的問題,也沒有限制的。

如果需要,何夕可以讓現役軍隊放下火銃,去修鐵路。

只是,他們遇見的問題卻一樣的。甚至葛天工的遇見的問題,要比詹天佑遇見的問題要更大。因為在詹天佑的時代,中國人是追隨者,詹天佑是在西方學習完整的鐵路體系,即便有些事情不能用在京張鐵路上,但是最少是一個參照。

但是葛天工這邊就不一樣了。

整個鐵路技術體系,都是葛天工制定出來的。

詹天佑在京張鐵路上的工作,是有一定的開創性的。但是葛天工這里是完全從頭開始。

之前京營鐵路,幾乎全部是平地,即便有一些橋梁,但是哪里比得上八達嶺的重巖疊嶂。這里面的問題太多了。

葛天工說道:「我跑了一趟東勝。從北京到東勝這一條鐵路上有幾個難點,第一個難點就是這里,翻越燕山。第二個難點陰山,第三個難點是黃河。」

「但是總體上來說,只能能翻越燕山,那陰山的問題不大,因為陰山比燕山好對付太多了。至于黃河將來再說。這里就是我選得最佳路線。」

葛天工指著地圖,沿著地圖上一個個站點。一直翻越了燕山到了宣化,一共大概有八九站,但是何夕看得很皺眉。

這是等高線工程圖,當然了,與后是的標準工程地圖相差多少,何夕不知道。但是而今與軍用地圖一脈相承,都是何夕教授的,何夕很得很清楚。

這一條路線上,大大小小的橋梁有七座,隧道有八座,很多地方坡度很高,何夕不知道而今的蒸汽機車的爬坡能力。但是何夕很憂心。

葛天工說道:「第一個問題就是隧道。」

「京營鐵路是沒有挖掘隧道的。而今卻必須挖掘隧道,否則就要增加幾百里的路程。我想了想還是挖掘隧道還是最快的。燕山很多山都是土山,也是比較好挖掘的。只是,這里面的門道,我實在不是太清楚。」

「需要專門的人才來做,其中有一座隧道要一里有余,尤其需要注意。」

何夕說道:「專門的人才?去哪里找?」

葛天工說道:「為朝廷營造山陵的人。大概有一些手段。還有礦山之中的人。」

何夕頓時明白。

就是給皇帝修墳墓的工匠。

雖然這些工

匠都是在地下打洞的,但是地下打洞與山里打洞也沒有什么區別。至于礦工就更是本業了。雖然說,而今大規模開采的礦產,大多都是露天的。

畢竟而今的生產力,向地面下面挖礦,成本太高了。有一些得不償失。

不過,這不代表沒有人做這樣的事情。畢竟如果是金銀那樣的貴重礦產卻是完全合適的。

何夕也問過一些礦工,有一手打洞的好本事。

只要是為了朝廷修建鐵路有用的,何夕都愿意派人去找。

何夕說道:「這些人事情我派人去處理,繼續說。」

「是。」葛天工說道:「其次,就是橋梁。之前京師到營口,也營造過一些橋梁。但是萬萬不能與這里的橋梁相比的。那些都是平地修建橋梁。而這卻是在山巒之中修建,其中最重要的一處橋梁修建處。就在這里。」

何夕看著地圖堆積在一起的等高線,一愣說道:「這里有一百丈的落差?」

葛天工說道:「正是。」隨即葛天工又將一張圖紙才后面拿出來,這封地圖是一個橋梁的草圖。何夕一看,就知道不對。

這山谷太深了。修橋也太不容易了。

雖然跨度不高,但是這么深的山谷,以這個時代修建橋梁的技術,何夕都沒有多少信心。何夕說道:「這里不能換嗎?」

葛天工說道:「我也想過,這已經是最好的選擇了,否則修到其他的地方,就不僅僅是一座橋了,增加的也不僅僅是一座隧道了。」

何夕說道:「你有解決的辦法嗎?」

葛天工說道:「我只能說一個想法,不知道行不行?」

何夕說道:「說。」

葛天工說道:「我想修建一座鋼橋。」

何夕看著葛天工,暗暗感嘆每一個時代都有才華橫溢的人才,葛天工這個人在原本的歷史上,根本沒有留下姓名。而今看來,后世修建鐵路的工程師都要學習葛天工的著作了。

何夕能夠理解葛天工的想法,但是其他人就不大能夠理解了。

何夕見狀,說道:「詳細說說。」

葛天工說道:「我算過,如果用傳統的土石結構的橋梁。這必須要建設橋墩不可,否則根本不可能越過去,算來算去,也只能用鋼材,才能支撐鐵路。因為鋼材最輕。」

葛天工說得并不是太清楚。是在保證結構強度的情況下鋼材是最輕的。因為鋼材最輕,所以就可以省卻中間的橋墩,直接飛躍過去。

這說起來有一些反直覺。

葛天工說了好一陣子,才讓這些人明白這個道理。

何夕說道:「有什么問題嗎?」

何夕在葛天工說鋼架橋的時候,也在自己腦海之中思索鋼鐵加工技術。他想來想去,似乎而今的遵化鋼鐵廠是有能力鑄造大型構件了。當然了,這個大型與后世的大型是沒有辦法比的。

但是也說明,修建一座鋼鐵橋,在技術上是具有可行性的。

當然了,技術上可行,理論上可行,最后做不好的事情,不要太多了。

何夕到底不是一線工作人員,還要葛天工自己來說。

葛天工是在兩個鐵廠工作。這兩地很多人都是葛天工的徒子徒孫,他對冶鐵技術很了解,也知道這一件事情的可行性,甚至葛天工的人脈遍布所有工業體系,正因為如此,他才敢提出這樣的創舉。

葛天工說道:「大人,各項技術倒是沒有問題。但是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一座橋具體該怎么修建,我們這些人都沒有一個具體的章程,還請大人指點。」

這話在葛天工說起來理所當然。他就是何夕的弟子,不過而今在廟堂之上,稱呼大人而已。如果

私下里自然是稱呼老師的。弟子請老師指點迷津。也是理所當然之舉。

只是這卻是為難何夕了。

何夕肚子里的東西,早就掏空了。


上一章  |  大明公務員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