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務員第七十二章申國公的心動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公務員 >>大明公務員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二章申國公的心動

第七十二章申國公的心動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名劍山莊  分類: 歷史 | 軍事 | 穿越 | 大明 | 扮豬吃虎 | 名劍山莊 | 大明公務員 

申國公有些不敢相信的看著身邊的管家,說道:“這是真的,區區一個小鹽商,不到半年賺了萬兩白銀。”

管家說道:“小的一開始,也不相信。但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這一件事情,都傳開了。”

申國公鄧鎮嘆息一聲,說道:“都說何夕能點石成金。我之前還不相信。而今相信了。”

管家說道:“老爺,是不是”

他沒有說明白,但是申國公鄧鎮已經明白了。他陷入沉思之中。

其實鄧鎮并不懷疑何夕賺錢的能力,也不懷疑他愿意下場的話,能分一杯羹,而且是很大一杯羹。就好像開海這一件事情上,誰賺得最多?延安侯陸仲亨。

不要看陸家完全遠走海外了。但其實,人家在海外,有錢,有人,甚至有私軍。在實力上,不在南洋諸王之下,甚至南洋諸王必須誠心實意地叫延安侯一聲陸叔叔。

但是往前幾年,那些眼高于頂的皇子,會這么客氣對陸仲亨嗎?根本不可能。

從這就能看出陸家的實力變化。

只是鄧鎮要想得更多。

首先,鄧家不比陸家,他老子雖然是國公,但是人已經不在了。世界就是這么現實,人走茶涼。國公也好,皇帝也好,都是一樣的。就是朱元璋也要為自己身后事擔憂。

其次,陸仲亨也付出了代價。最大的代價,就是陸家不在中原了。陸仲亨死后,陸家也不會在中原。這個代價,到底是值得不值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鄧鎮也要斟酌其中的代價。

什么代價?

站隊的代價。

鄧鎮雖然是二代,但是父親耳提面授之下,不敢說英杰,但決計不是庸才。有些事情是很明白的。對于將來風暴,也是有預感的。這一點,幾乎是所有頂層政治人物的共識了。

不同的是,這一場風暴會有多大。

有人覺得,不過是新舊交替。算什么大事。有人覺得免不得了要掀起幾場大案。

鄧鎮并不管未來是什么樣子的。因為鄧鎮很清楚他要做的,就是穩,不出頭。最少朱元璋在一日,他就老老實實當孫子一日。

是以,與何夕在很多事情上,公事公辦,既不得罪,也不親近。

不是,不知道何夕能帶他賺錢,而是政治上的風險與經濟上的利益要權衡利弊。

他與何夕走得近,自然就是在變法一派中了。而將來太子登基之后,他的日子恐怕不好過。

沒錯,現在很多人還不知道,但是最上層的一些人,其實已經品出來味道了。只是沒有人敢亂說。畢竟人家父子之間,說不定忽然和好了。中間搞事情的人,下場就不會好了。

只是,而今申國公需要重新衡量這一件事情了。

有時候,利弊需要權衡,那是利益不夠大。而今區區一個小鹽商,一年下來就能賺幾萬兩,甚至北京城工地上還有很多缺口。申國公就要考慮,他如果參與進去,能搞多少錢?

一兩萬兩,不值當。十幾萬兩,需要利弊權衡。如果一百萬兩,那就需要考慮后果有多嚴重了。有沒有辦法規避風險。

之前他一直覺得是小錢,而今看來,似乎不是。

申國公一擺手,說道:“這一件事情我知道了。你下去辦事吧。”

申國公在自己是書房找了一些東西,隨即出來,說道:“備車,去香河。”

申國公一直在北平城中居住。今后這一座城池,要永遠是北平城了。

兩人并不在一座城池之中。也算是給彼此留一些空間而已。畢竟兩個大佬,距離太近,也會有太多摩擦。

所以申國公要見何夕,也需要出北平城。

為了這一件事情,興師動眾。有些不好說,于是申國公很自然找了一些公事,需要與何夕當面說的事情,這上面的輕重緩急,就要看申國公的意愿了。輕重緩急,都在一言之間。

面對申國公的拜訪,何夕其實也很迷茫。不知道申國公來意如何,不過不管怎么說,人都已經來了。還能不見嗎?

于是,在何府會客廳。何夕與申國公寒暄幾句,坐定之后,申國公說道:“何大人,我這一次來是為了燕王北伐的事情。”

何夕說道:“哦,都準備好了?而今也到了秋高之日,是要動手嗎?”

申國公搖搖頭說道:“如果他準備動手,我就不說了。他偏偏沒有想在今年秋天動手,這事情我都不知道該怎么辦了?這不,找你商議一下,總不能朝廷問起來,我們什么都說不出來嗎?”

何夕這一段時間的經歷都放在北京城上了。對燕王的事情就不怎么關心了,聽申國公這么說,也來了興趣。

于是細細問了一遍,才知道是因為什么?

因為秋收。

長春都司農業基礎很薄弱的,一年只能收一季。秋收就是整個長春唯一的糧食產出。一旦動兵,這一切都不會有了。

當然了,這也有利弊權衡。

就是在日本戰場塵埃漸定的時候,大明對長春戰場的支持,越來越多了。不說別的,糧食是絕對不缺乏的。這一點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長春都司這些人,哪怕一年都沒有收成,也不會有什么問題的。

但是長春秋收不取管,即便沒有收糧食也有糧食吃,這是一件好事嗎?

就拿日后的九邊來說,是的,整體來說,九邊都不是什么太好的糧食產地,但如果說,這些地方都不產糧食,也是完全不對的。不信去看氣候分界線。

這些地方是能種糧食的,甚至而今很多衛所都是自給自足的。為什么后來都必須從后方運輸糧食?

就是因為從后方運輸糧食這一件事情。

從后方運輸的糧食,是用勞役賦稅的方式征收的,或者是以鹽引的方式支付的。也就是說,不管多少錢,多少成本。與當地的糧價是脫鉤的。我哪怕用一萬兩銀子,運輸過來一萬石糧食。這里糧食是三錢,也必須要運輸。

而當地倉庫體系腐敗,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從官府搞出來的私糧,要比這里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糧食便宜太多了。當地種糧食不值錢。甚至賠本。

這就形成了一個很無奈的局面。

邊疆越缺糧食,朝廷越征調糧食,當地糧食種植能力就越被壓制被消弱,于是,朝廷就需要付出更多有形的無形的成本,去想辦法搞到更多的糧食。

讓邊疆的養兵成本越來越高,高到大明財政崩潰。

何夕不知道,燕王是不是看到了這一點。不過,這不重要。

何夕說道:“燕王愛惜部眾,也算是好事。這一件事情,就不用我們操心了,直接上報朝廷便是了,讓他們父子之間慢慢商議就行了。”

申國公嘆息一聲,說道:“也是。”

隨即,申國公又搞出其他幾件事情與何夕商議。

何夕慢慢的忖過味來了。這些事情,是需要他們兩個協商的嗎?當然需要。但是也可以說不需要,公文往來也是可以的。畢竟,而今整個北方邊疆的戰略形態,都是比較安穩的。

否則,朱元璋也不會將北疆之重給申國公鄧鎮。畢竟鄧鎮并沒有什么可觀的戰績證明自己。

如果真有大仗要打,朱元璋決計不會讓他來坐鎮這里的。

何夕立即猜到了申國公另有所圖。

只是這個所圖何處?何夕還不知道。于是陪他演戲。兩個人商議了一個上午,將需要兩個人對接的工作清理完了。何夕內心之中也有一些判斷了。


上一章  |  大明公務員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