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看未來三百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看未來三百年?

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看未來三百年?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03日  作者:寒梅驚雪  分類: 歷史 | 軍事 | 大明 | 朱允炆 | 爽文 | 經營 | 寒梅驚雪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建文十四年,十一月。

頂著寒風,踩著積雪的朱允炆再次回到北京城,面對群臣,宣布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

用五年時間,開盛世。

多年前,朱允炆曾從百姓家余糧、余財,官倉儲備、官冶鐵數量、文教、軍強等方面定下盛世六條標準。

受益于朝廷不擾民、征民必給徭役錢,稅賦較輕,加上連年來整體風調雨順,大明最底層的百姓已經基本上擺脫了吃不起飯的困境。

按照各地府州縣文書,各地暗訪、暗查,朱允炆初步判斷,大明距離盛世已然不遠。

尋常小縣百姓之家,超過七成有一年以上存糧,九成以上百姓存糧不低于半年,剩下不足一成,不是孤寡,便是家中遭遇困境,因病因缺失家庭主力造成困頓。

百姓手中有余財已不算什么稀罕事,在耕作的同時,男人出力做點工,一年下來家庭存余個四至五貫還是常見,少的也有兩貫。受益于地方基建、水利工程等進行,地方百姓做工機會也多。.bμν

而社學、縣學、府學、國子監的四級制度確定,特別是國子監基本取代科舉,讓底層社學教育逐漸興盛,而初級教育的強制性與掃盲的進行,讓百姓之家無白丁不再是夢,孩子識字也算是完成了這個目標,畢竟孩子遲早會成為丁口。

至于官冶煉鐵的產量超過一萬萬斤的目標早就突破了,建文十三年官冶煉鐵的產量甚至達到了兩萬萬六千萬斤,而今年官冶鐵的產量突破三萬萬斤已是板上釘釘之事。

而軍強中敵喪膽的目標,這個不好說,因為敵人不存在了,也就不存在什么喪膽不喪膽了。軍強的指標,早在一場場戰爭中奠定下來。

盛世六條,除了少數的百姓存糧不足外,基本上已全部實現。

朱允炆并沒有急著宣布盛世的到來,也不準許朝廷公文里妄議盛世,因為在朱允炆看來,大明依舊算不上富裕,哪怕一些士人與百姓已經感覺到日子好過了。

在建文十五年的元旦,朱允炆喊出了用五年時間攻堅克難、幫扶貧困百姓,開創大明盛世的強音。

這是大明王朝第一次將盛世界定在具體的年份里。

大明百姓終于看到了清楚的盛世時間表,那就是五年之后的建文二十年!

為了實現盛世,朱允炆命令戶部與地方行省、府州縣拿出扶貧舉措,對于家庭困難,丁口失去勞作能力或因病致貧者,經戶部、督察院、安全局等審核之后,免去其若干年徭役與稅賦,若家庭實在困苦,則以養濟院標準,發糧以供其存活。

二月時,戶部尚書夏原吉進入武英殿,奏報道:“經初步核算,十四年,兩稅合計四千三百余萬貫錢鈔,商稅為兩千零三十七萬,首次突破了兩千萬貫錢鈔,達到了兩稅近一半,鹽鐵茶專賣稅合一千一百萬貫。去年一年,稅賦總和達七千四百余萬貫錢鈔,相對十三年時增長百分之十四。”

朱允炆接過文書,仔細看了看各中數據,微微點頭:“開國四十六年,終有所成。”

夏原吉笑道:“都說宋廷最富,可翻看史書,熙寧至元豐年間,不過六千余萬貫。”

朱允炆起身,從桌案后走了出來:“宋廷時的富,可與大明的富完全不同。大宋的富,鹽鐵茶專賣稅占了不少,商稅畸重,民稅并不占主。說到底,宋廷在富裕的背后,是農民交不起稅,商人與富人支撐起了繁華。”

夏原吉對朱允炆的觀點很是認可,正色道:“朝廷對民兩稅穩步增長,一方面是田畝開墾數量的增加,一方面是人口的增加,而抑制土地兼并之策取得顯著成效,又保障了百姓手中有田可稅。”

朱允炆背負雙手,嘴角帶著笑意。

自建文四年至建文七年,朝廷動用了大量人力實現了最短時間的人口普查,并通過照身帖、照身牌來確保人口普查的真實性,當年結果是七千一百余萬人口。

而到了建文十四年,七年的時間里,大明人口增加了一千二百多萬,人口已然達到了八千四百余萬。百姓生活的改善,帶來了極大的“生娃”熱情,每年有近二百萬嬰孩誕生,這個增長速度堪稱驚人。

用不了十年,大明人口將突破一萬萬大關。

朱允炆笑道:“人口增長是好事,也不盡全是好事,若是人口增長過快卻沒有相應的對策,很容易導致某些地方人均土地過少,繼而帶來饑荒等問題。戶部需要盡早拿出各行省、各府人口密度圖,對于山西、山東、河南、江浙等人口過密地方,適當分流移民才是。”

“東北這些年開發不錯,有了小江南,東北糧倉之名。可仔細看其人口,不到八十萬。如此少的人口,如何擔得起糧倉之地?依朕看,不妨再來一次闖關東,將那里的人口至少增加至一百六十萬。”

夏原吉深吸一口氣,這個移民數量著實太過龐大,不過有鑒于朝廷多次移民的經驗與移民之策的信用,移民未必不可行。.bμν

東北人口確實太少,雖然冬日漫長且冷,但資源豐富,兵部甚至還想在遼東灣開辟一個新的船塢,專造鐵船,形成北遼東、中金陵、南廣州的格局。

只是,僅僅使用俘虜去開礦并不具備延續性,像是從定遠行省運到東北七萬俘虜,這七萬俘虜并不會登記為大明子民,不在大明戶籍之列,這些俘虜之前有沒有老婆孩子且不說,到了大明就只能在東北開礦了,直至咽下最后一口氣。

換言之,俘虜并不會給大明創造更多的人口,過個十年、十五年,俘虜用殘、用完了,還是需要大明人去開礦,而這就需要移民,沒有足夠的人口基礎,就無法征調更多百姓去礦上。

超前布局,這個時候移民正是恰當的時候。

夏原吉應道:“向東北再移民是應為之事,只是皇上,按照國子監數學院的推算,若人口繼續增長下去,百年之后,大明人口很可能會突破四萬萬。到那時,東北人口也不少了,又該如何應對?”

一想到如此龐大的人口,夏原吉就感覺一陣陣心慌。

若不是建文皇帝命人取來了土豆、番薯等高產農作物,大明人口若是增加到四萬萬的地步,一旦有天災人禍,將會有無數人被活活餓死,這將是一場空前的災難。

眼下來看,四萬萬人口大明還是養得起,但再多一個百年,大明就養不起了。

夏原吉不敢奢求大明萬年,自古以來從未有之,但大明三百年國運還是有希望,可若是人口問題不解決,那三百年國運便不可能,甚至兩百年之后就會因為人口眾多、人均耕地過少,在天災連連之下發生重大危機。

朱允炆凝眸,走出武英殿,看著蔚藍的天空。

后面六百年,出現過的饑荒依舊很多,哪怕是在赤色旗幟飄揚的時期,一樣有過三年自然災害。那時候,死了很多很多人。

可在往后幾十年,各種天災人禍雖有,可不見一次大的饑荒,不見有糧食危機。究其根本,有一個極關鍵的因素,那就是雜交水稻的出現,其中有一位姓袁的圣人。

華夏人,華夏自己養。

只是,朱允炆不知道一百年、兩百年后國子監能不能找到雜交水稻的秘密并形成產業。人口多是強大的證明,但同時對小農經濟為主的大明,也是一種負擔。

追想二百年之后,朱允炆苦澀地搖了搖頭:“二百年后,如此遙遠的事,朕看就莫要考慮了,后世子孫各有各自的使命,也有各自的智慧。依朕看,人口增加不了那么快,因為會有一批批的人口除籍而去。”

夏原吉震驚地看著朱允炆,問道:“皇上的意思,是本土之外移民?”

朱允炆微微點頭,肅然道:“時代在改變,有些地方,大明不先下手占領,便會成為其他國家的附屬。這種情況,朕不想看到。”

夏原吉深深看著朱允炆,最終點了點頭。

環球大航海發現了許多未知的領土,也見過無數蠻荒之地,南美,北美,北面之北極寒之地,還有中美洲、太平洋等地一連串的島嶼……

夏原吉發現自己有些杞人憂天了,大明本土人口每年增加那么多,向外流出個兩三萬根本不算事,但這兩三萬人口,卻可以為大明開疆拓土,留下基業。

這也意味著,未來大明百年的人口遷移會呈現出兩種現象,一種是本土之內稠密府縣人口外遷至人口稀少之地,一種是本土對外,人口出海,留居其他島嶼或土地之上。

北美洲只給了燕王一半,北面還是有無數人可以去,南美洲土地也不是不能種田,非洲尼羅河附近也有良田,馬穆魯克神馬的,一聽就不擅長耕地,大明可以派人去種田……

樹挪死,人挪活。

這多簡單的道理,自己實在沒必要操心。


上一章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