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瀾仙圖第三章 有刀嘯于林間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武俠>> 滄瀾仙圖 >>滄瀾仙圖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章 有刀嘯于林間

第三章 有刀嘯于林間


更新時間:2023年02月19日  作者:洛水憶浮生  分類: 武俠 | 仙俠 | 古典仙俠 | 江湖 | 熱血 | 復仇 | 洛水憶浮生 | 滄瀾仙圖 
親,歡迎光臨泡書吧!


主題模式:

恢復默認

作者:洛水憶浮生

更新時間:22121422:56


范大志對此已是見怪不怪,何魁經常考較自己與何安,從心底他還是有些懼怕何魁的,這也是最近不來何安家玩的原因。

果不其然,何魁坐在條凳上,飲了一杯酒,示意兩人也坐下,先問何安道:《禮記學記》背熟了么?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這句話你作何解?

何安稍加思索道:“雖有美食,但不去品嘗,就不知其甘美,雖然有至理,但不去學習,就不知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之后才知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自我反省,才能勉勵自己!”

何魁微微頷首,又斟了一杯酒,問范大志,大志端坐,定了定心神道:“學習之后才知自己不足,教人之后才知自己有不懂,知不足而進取,教和學是相互促進,《尚書.說命》里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

何魁撫掌稱善道:“你們兩個都很不錯,文以載道,武以證道,文道一途我已教不了你們太多了,武道也萬萬不可懈怠,你們把隨云散手打一遍給我看。”

這隨云散手是何魁自創的武學,融匯了何魁所知的各大宗派所長,由繁化簡卻變化多端,招式精妙無比。以此為根基,何安從六歲時就開始練起,后來范大志經常來玩在一旁看的入神,何魁也傳授給他,如今兩人已練了八年。

兩人站起身,拉開架勢,雙掌抬起打了個起手式,瞬時閃轉騰挪,虛室生風,打的一旁桌上的燭火搖曳,映的何魁臉龐忽明忽暗。

何魁輕輕啜了口酒,瞇眼旁觀,嗯……安兒招式沉穩勇猛,舉手抬足自成氣度,像他爹一樣。大志這孩子行云流水,雖氣勢不足,但極具靈性,招式轉換之間往往能別出機杼。當年,人人都道我是武學奇才,但大志的天資真不在我之下……

朝陽又升起來,一縷陽光灑滿綠油油的田地,錦屏山下升起裊裊炊煙,又是嶄新的一天開始了。

隨著一聲聲雞啼,小村莊像一個生命蘇醒,舒展手腳,漸漸鮮活……

胡二爺趕著一群羊上山,羊群堵的村里的羊腸小道擁擠不堪……

葛大娘在自家籬笆院里撒了一把谷子,引得幾只蘆花雞跑來低頭啄食……

打鐵的張老實用剛倒夜壺的手抓起一個苞米饃饃……

何魁拖著一條殘腿,在馬廄里用鍘刀給老馬鍘草,蛻毛的老馬踢踏著前蹄,打了一串響鼻……

劉大娘剛剛漿洗了幾尺藍布,晾曬在后院竹竿上……

苗霏霏與何安、范大志一起走在上學的路上……

由于是第一天上私塾,苗霏霏顯得格外興奮,三個人沒有走何安平時慣走的小路,而是順著大路走到了村子外圍。這里一片茂盛樹林,清晨的陽光照的樹影斑駁,林中的鳥兒嘰嘰喳喳。

大路上人影晃動,一個人遠遠走來,這人頭戴幞頭,面目看的不太真切,背著一個斗笠夾帶著包裹,褲子打著綁腿,一副風塵仆仆的樣子。

看到何安幾人,那人一手扶著腰刀,一手高舉招呼道:“三位小友,這里可是水磨頭村嗎?”這人中氣十足,聲音清晰的傳來。

何安正準備答話,原本嘈雜的林中突然寂靜。有風穿行于林間,風聲嗚咽,呼嘯低鳴,像是有幽魂在哭泣。林中無數驚鳥振翅急飛,像升起一團烏云,惶惶四散……

何魁正在鍘草的手突然一滯,有清風微微徐來,拂過他剛毅的臉龐。何魁敏銳的感觸到風中一絲不同尋常,他雙目閃過精芒,看到天邊疾掠過的飛鳥,證實了自己的判斷,東南方,有“合道境”高手出現。

何魁的身影瞬間從馬廄消失,下一刻,他拖著殘腿的身影已出現在村中祠堂,足尖在屋檐青瓦上一點,化作一道殘影。

林中低鳴的風終于顯現真相,一個黑衣人憑空出現,手中一柄雪亮長刀,嗚嗚凄嘯,閃電般斬向頭戴幞頭的男人。

那人手中腰刀剛剛拔出一半,身體劇震,已軟軟癱倒。

何安看著黑衣人收刀,轉頭,望向自己這邊,眼神陰鷙狠毒,就像是被一條響尾蛇盯上。

黑衣人舉刀,刀身狹長雪亮,上面黑紅色粘稠的血漬未干。

忽然一股危險的氣息突然傳來,黑衣人眼中閃過一絲惶恐,轉頭望向遠方。他能明顯的察覺到,那危險到令他心悸的氣息,以恐怖的速度迫近,距離這里不過數息。

黑衣人收起刀,飛鳥般掠進林中,瞬間消失。

何安舒了一口氣,才發現苗霏霏一只手掌緊緊抓著自己右臂,指甲已深陷肉里。范大志臉色發白,絞緊兩根手指。

何安皺了皺眉頭,拍拍苗霏霏的手臂剛想出聲安慰,眼前一花,叔叔何魁仿佛從天而降。

看著三人安然無恙,何魁臉上緊繃的線條明顯一緩。遠處那個男人伏在地上一動不動,何魁拖著殘腿走過去俯身查看,待看清那人面容,不禁動容。

譚松,六扇門的巡捕,京都四大名捕之一,被一刀斃命,倒在血泊中。

何魁望向對面的密林,目光銳利,兇手就在剛才,隱匿氣息,匆匆離去……譚松為何會出現在這里?竟然引來“合道境”高手刺殺,他在追查什么線索?難道譚松查到自己在此隱居?趕來告訴自己什么秘密?

一連串疑問在何魁腦海浮現,他略一沉吟,叮囑何安三人速去私塾學堂,將這里發生的一切,告知方教習,切記不要把自己來過現場告訴任何人。

望著何安三人離去的身影,何魁暗忖直接通知官府恐牽連甚多,方教習來自京都洛陽知行院,這件事情交給知行院介入,最是合適不過。

知行院自大陳帝國建國初,就由國師李行知創立。李行知本是前朝大梁國觀文殿守藏史,熟讀天下藏書,因父親去世,丁憂在家,看不慣朝廷苛政,衙門鄉紳欺壓百姓。

李行知與蜀中成都郡浦江縣司鹽校尉趙貞一見如故,兩人徹夜長談縱論天下大勢。認為大梁瑞帝昏庸無道,朝廷腐朽民怨沸騰,遂籌措糧草招募鄉勇,打造兵器鎧甲,四方豪杰爭相來投,短短月余,嘯聚數萬之眾。

李行知與趙貞揭竿而起,推翻暴梁,建立了大陳國。

此后,李行知整理自己畢生所學所思,創辦知行院。知行院分知、行二院,知院教學:書、農、工、數等科,行院教學以:武、陣、器、法等科為主。

知院弟子要想出師,需在大陳國各地的崇文館、或鄉塾學堂執教一年,行院弟子則要到軍隊歷練一年。

方教習本名方易之,在知行院修習已有三年。他知行雙修,知院文試第五,行院武試前八,修為已達“煉神境”巔峰。

方易之是知院院首魏知臨的親傳弟子,早在小寒時節,持知行院的薦賢信在何安所在的私塾學堂任教習,還在附近白廟鄉里的“啟蒙館”任教。因為平時授課不多,許多學童對他不太熟悉。

何安幾人趕到私塾,方易之剛從白廟鄉鄰回來,正坐在教習館的長案邊,一手挽著袍袖,一手執筆,在案頭宣紙上寫著蠅頭小楷,字跡工整不失雋永。

何安說完剛才途中發生的一幕,方易之面色平靜,不慌不忙地將手中毛筆放在瓷山筆架上。

抬頭看到三人中女孩一臉的驚魂未定,旁邊小胖子也是畏畏縮縮,只有這個叫何安的少年鎮定自若,方易之溫言安撫他們先去課堂上課,剩下的事交給自己處理。

方易之很快趕到現場,縣衙幾名捕快已經趕到,三人握著刀柄警惕的偵探四周,兩人蹲在地上查看著什么。

死者譚松伏在地上,手里半抽的腰刀被身體牢牢壓住,身下黑褐色的血跡已浸入土地,腹部一道致命刀傷,丹基已碎……

方易之目芒一縮,心中暗道:“殺人者,不知島!”

苗霏霏低著頭走在路上,顯然還對早上血腥一幕心有余悸。第一天上私塾就遇到這種事情,心里盤算著回家可千萬不能告訴母親,否則她更不同意自己一個女孩子家家,拋頭露面在外讀書了。

苗霏霏偏過頭看看身邊的何安,劍眉微蹙,身材欣長,不覺大感心安。

再轉頭看到跟在身后的范大志,低眉垂眼好像沒睡醒似的。這胖子沒精打采的走著,一不留神還被腳下樹根絆了個趔趄……苗霏霏笑的眼睛彎成月牙。

何安回到家,何魁像往常一樣,坐在條凳上自斟自飲。他頭發亂蓬蓬的披散著,頜下胡須漸長,剛毅的臉龐在燈影里時隱時現,臉上那道傷疤卻愈發明顯。

“叔,白天被殺死的那個人……你們是不是認識?你……以前……是不是……很厲害?”何安試探的問道。

“嗯……”

何魁沉悶的回應他。

何安半晌沒有說話,望著何魁,終于忍不住又道:“叔,你腿上的傷到底是怎么來的?我小時候你騙我說是騎馬摔的,還有……我爹娘……他們到底去了哪里?”

何魁握著酒杯的手一滯,猛地灌了一口酒,轉頭看著何安,示意他在自己身邊坐下。

何魁看著何安,呷了一口酒,沉聲道:“安兒,你真的長大了。我從小把你養大,你性情剛毅、心志堅定,叔叔……很欣慰。京都知行院要招收弟子了,方教習很青睞你,舉薦你入知行院學習,老夫子舉薦了大志,到時你們可以結伴一起去。”

何魁又飲了一杯道:“你的身世太過復雜,現在修為太低,知道太多反受其害。到了京都知行院,你修行達到“合道境”,我自會告訴你一切。六扇門的巡捕死了,這里已不平靜。”

何魁從懷里拿出一方玉佩,遞給何安道:“這塊玉佩里面封存有我三成功力,危急時刻使用可擊殺“合道巔峰高手”,但只能用一次。切記,不到萬不得已不要輕易用它”。

何魁站起身,活動了一下手腳嘆道:“好啦,十年啦……我的修為恢復,更勝往昔。是時候去會一會老朋友,探查一些往事了……”

這句話說完,何安只覺得眼前的叔叔身形恍惚如山岳,氣勢逼人,就像一把鋒芒畢露的寶劍,絕世而獨立,壓迫的何安呼吸一滯。


上一章  |  滄瀾仙圖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