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里正家里出去,已經是大中午了。
顧卿沒留在里正家吃飯,正準備回家呢,就見村民們扛著大麻袋,往一個方向跑。
她抓住一個婦人,疑惑問道:“村那頭出啥事了?”
那婦人將肩膀上的麻袋放下來,滿臉笑盈盈的說道:“說是嶺南的一個富商來咱們村收棉花了,五十文錢一斤呢。
我們家今年種了將近一畝棉花,做了三四床大被子,留了一些做冬衣,還剩三百斤,哎喲媽呀,隨便一算就是十幾兩銀子,我家的收入又多了一筆。”
這婦人生怕去晚了人家不收,說完后,扛起棉袋就趕緊走。
顧卿的眉頭微微蹙起,他們村的棉花才剛收起來,并未上市售賣,怎么會有嶺南的富商來收?
事出反常必有妖!
五十文一斤,這價格是真的挺高,就算是種棉花最少的村民,家里應該也有一百來斤的樣子,五兩銀子就到手了。
不過,這價格也只能今年了,若是明年棉花推廣開,價格應該會壓到十文左右,再往后,五文都算是高價。
因為,棉花本就是底層老百姓用的東西,如今高價是因為貨少,顧家村的人能掙點是一點吧。
顧卿一路往回走,看到不少村民揣著銀子,滿臉喜氣洋洋。
還有幾個村婦拉著她的手不停道謝。
“早知道棉花價格這么高,年初的時候我們就該多種一些。”
“不管咋說,都得感謝郡主,不然我家哪能這么容易賺十幾兩銀子。”
“我聽小諾說郡主想吃鐵鍋燉大鵝,等會我就把家里那只喜歡追著人跑的大鵝殺了送過來。”
顧卿失笑:“這棉花都是你們自己種下去,也是你們自個施肥澆水,跟我關系不大,心意我收到了,大鵝就不要了。”
她話音剛落,周怡就匆匆走來:“郡主,嶺南吳掌柜求見。”
邊上婦人立即道:“吳掌柜就是今兒來收棉花的人,能說會道的,給錢也大方。”
“我們就不耽誤郡主的時間了,先走了。”
婦人們紛紛散去。
顧卿狐疑的往回走,這吳掌柜不會還想收她家里的棉花吧?
她家里棉花雖然多,但每一斤都有它的用處,賣是肯定不會賣。
“見過榮昌郡主!”
宅院大門口,站著一個中年女人,一看到顧卿,就卑躬屈膝行禮。
顧卿淡笑著道:“吳掌柜不必客氣,不知吳掌柜前來,所為何事?”
“吳某聽說顧家村家家戶戶都種植了棉花,因為好奇就過來看一看,這棉花柔軟至極,若是做成被子和布料出售,想必會非常受歡迎。”
吳掌柜低著頭道,“不過吳某聽人說,棉花種子是郡主尋來,免費給村里人摘種,吳某事先應該過問郡主的意思,不該如此唐突前來……若是此舉冒犯了郡主,吳某愿退回所有棉花。”
顧卿扯了扯唇角,這人長得面善,內里卻太過算計虛偽。
收都收了,錢貨也已經兩訖,這時候再退回棉花,不是故意給她添堵,給村里人找不痛快么。
不過她也沒必要和一個商人計較,商人都逐利,利益當前,任何事都可以不顧及。
她淡聲道:“吳掌柜多慮了,這事兒你自己看著辦就行。”
“那就多謝榮昌郡主!”
吳掌柜連連道謝。
顧卿面色極淡,邁步走進了宅院。
她一消失在院門口,吳掌柜就抬起了頭,滿臉的喜意。
她趕緊離開這座大宅院,走到一條小道上,一個長相清秀的少年郎走過來,低聲道:“我早就說過了,榮昌郡主性子溫和,脾氣極好,不會跟你一個商人計較,你這樣瞻前顧后,怕是難成大事。”
“我一介商人,哪敢跟官府的人作對,自然得去探探口風,現在好了,沒有任何后顧之憂了。”
吳掌柜摸了摸下巴,“不過你開價太高了,三七分,你就出圖紙就拿三成盈利,我這邊可能給不起。”
隋然面色一變:“我不止提供了圖紙,還給了你消息,不然,顧家村的幾萬斤棉花,憑什么全落入你的手中?”
“你也知道現在棉花都在我手上,我改變主意踢你出局也不是不行。”
吳掌柜笑瞇瞇的道,“不過我這個人重諾,既然說好了合作,那就合作到底,不過盈利得按照一九來分。”
“吳掌柜,你這樣可不行。”隋然冷笑起來,“我能主動找你合作,也能終止合作。”
他轉身就要走,剛邁出一步,又停下來,回頭道,“若是沒有我的服裝設計圖,那么,吳掌柜只能制成被子和布料出售,五十文一斤的成本,制成這兩樣可賺不了多少呢。”
吳掌柜臉色黑沉。
一個鄉下人,竟然敢來拿捏她。
不過她也知道這鄉下人說的是實話,被子和布料工序簡單,根本就賣不上高價。
只有做成了衣服,獨一無二的衣服,才能坐地起價,才能賺個盆滿缽滿。
“最多二八。”
吳掌柜伸出兩根手指頭。
隋然也不敢把關系鬧太僵,兩層盈利也已經很多了,他裝作猶豫的樣子,許久后才點頭:“那就這樣吧。”
他從袖子里,將設計圖紙遞過去,聲音壓低,“榮昌郡主這邊已經開始趕制了,不出意外的話,十一月之前能出售,你的動作得快一些。”
吳掌柜將設計圖紙收好,點頭道:“放心,不會出岔子。”
隋然左看右看,見這條路外面沒有人,這才走了出去。
顧卿雖然說了不要大鵝,但村里那婦人還是將殺了去毛的大鵝送過來。
顧卿推辭不掉,只得收了:“今兒這只鵝倒是不錯,用來做個鐵鍋燉大鵝吧。”
她來這個時代這么久,還從沒吃過鐵鍋燉大鵝呢。
劉嬤嬤已經見怪不怪了,郡主雖是鄉野出身,但好像京城里、甚至宮里的許多美食都知道。
而她一個宮里專門做膳食的嬤嬤,有時候懂的都不如郡主的多。
灶房里,香氣四溢。
這鐵鍋燉大鵝并非古代做法,而是顧卿根據現代方法指導劉嬤嬤做成,添加了許多辣椒,一股香辣的味道四處彌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