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全村團結二合一
137全村團結二合一
顧卿鋪開一張紙,讓墨離代筆寫信。
這封信,是讓墨離帶去給沈縣令的,墨離是秀才,這個時候他去找沈縣令再合適不過。
信的內容主要是告知瘟病的病癥,并具體闡述隔離的方法,防止此病蔓延。
至于治療之法,她需要研究試驗一下,才敢將方子交上去,畢竟是人命關天的大事,她不可憑借經驗決斷。
信寫好之后,鄭重交到墨離手中。
“家主,我應該會留在城中協助大人管理流民之事,過段日子再回來。”墨離話雖這么說,可眼里全是不舍之情,家里競爭太大,上次家主就被楊大哥率先親了,如今他要離家幾日,真怕朱菡董榕他們會對家主再做點什么。
顧卿并不知他心中所想,只看著他,柔聲囑咐:“你一定要注意防范,隨時戴著口罩,不可疏忽,知道嗎?”
她用包袱裝了一些特制的口罩遞過去,這些是給沈縣令及衙役使用,若是當官的倒下了,幽水縣就真的要亂成一團了。
她的叮囑,墨離都應下來,一步三回頭跟著楊沛上馬車,馬車平穩的離開顧家村。
顧卿沒有時間去擔憂他倆的狀況,這時劉富貴急匆匆走過來,匯報道:“顧娘子,村子里患熱病的人增加了七個,還有二十多人沒有熱癥,但一直咳嗽,這些人怎么處理安置?”
“高熱患者帶去祠堂隔離,除了顧秀梅,其他人不能接近祠堂。”顧卿當機立斷,“學堂那邊用來安置輕癥患者。”
劉富貴點頭,立即去辦。
顧卿先去祠堂。
祠堂只有三間屋,正中間擺放著牌位,左右耳房安置重癥患者。
這幾人全都燒糊涂了,一身通紅,滿嘴胡話,他們的爹娘在祠堂外崩潰大哭,卻無可奈何。
顧卿邁步走進祠堂,只有顧秀梅一個人在,她要避開顧秀梅喂藥很容易,一共九個人,她統統喂了一遍退燒藥。
喂完之后,她走出祠堂,看向跌坐在地上的那些為人父母者,緩聲道:“大家放心,我和里正嬸不會放棄村中任何一個人,從今天開始,你們從家中帶孩子的口糧送來,我來負責熬粥送進去。”
她吃過板藍根,對病毒的抵抗能力比較強,而且她戴的是醫用級口罩,兩只手也時不時消毒,她染病的概率比這里每一個人都低,再者,就算她生病了,她還能從商城里買藥治療,她是最適合的人選。
這些崩潰的為人父母者,毫無辦法,只能聽從顧卿的安排,一個個拖著沉重的步伐回家拿糧食。
“顧娘子,那邊鬧起來了。”里正匆匆走來,滿臉憔悴,“二十多個咳嗽的人中,有好幾個兩三歲的孩子,孩子的爹娘不肯讓孩子單獨留在學堂,這可咋辦?”
顧卿跟著里正往學堂那邊走,還沒走近,就聽到咳嗽聲不斷。
三四個婦人抱著孩子,痛哭流涕。
那孩子年齡確實是小,才兩歲,一個三歲,還有四五歲的孩子,哭的上氣不接下氣。
顧卿開口道:“孩子太小的話,當娘的就跟著一起留在學堂,順便也照顧一下其他病人,不過事先說清楚,和病患住在一起,自己也容易染上病,你們要是做好了這個心理準備,我個人不會有任何意見。”
讓孩子和父母分開,實在是太殘忍了一些。
而且孩子太小了,確實需要被照顧。
那些當娘的婦人自然是忙不迭的點頭。
顧卿繼續開口道:“所有住在學堂的人,單獨用餐,按人頭上交口糧,藥費暫時由村里承擔,熬粥熬藥我來負責。”
她需要確定藥劑量,以及治療效果,才能將藥方遞到沈縣令那里,才能救更多的人。
“顧娘子,你這話就有點不對勁了。”張繡花尖利的聲音響起,“我們把糧食交上來,你要是克扣咋辦,這年頭,糧食比金子都金貴,我可信不過你。”
她懷里抱著她兒子張強,九歲的樣子,一直在咳嗽。
顧卿抬起眼眸:“那不如這樣,張繡花你帶著你兒子回家去,富貴叔你安排人守著張家大門,不許他們家任何人進出,所有后果,張家自行承擔。”
“你!”張繡花瞪圓了眼睛,“你這也太霸道了,你以為有幾個臭錢就了不起嗎?”
“有錢還肯為大家著想,給村里人安排活計本就了不起。”里正冷冷道,“張家要是不聽村中安排,那就給我老老實實待在家里,要是敢偷跑出來,老娘馬上就把你們一家人轟出去。”
“你咋就這么多破事!”張母罵罵咧咧一聲,將張強扔到了學堂,“你小子自己好好呆著吧,多大個人了,還要你娘抱著,丟不丟人!張繡花,你回去拿米送過來!”
張繡花還想再說什么,被張母強行帶走了。
連最難搞的張家都被里正給罵走了,其他人自然是乖乖服從命令,最后二十多個輕癥全都住進了祠堂,一同住進去的還有三個婦人。
顧卿吩咐人在空地上建土灶,支起兩口大鍋,一口鍋用來煮粥,一口鍋用來熬藥。
楊沛一行人還沒回來,她打算從空間里買些藥材出來先熬著,她用的是雙黃連配方,主材是連翹,金銀花和黃芩。
雙黃連配方是經過現代科學驗證后才大面積推廣,對于治療流行性感冒和病毒性感染有很好的療效。
她曾看過一篇報道,古代的瘟疫,聽起來可怕,其實有些就和現代的流感差不多,只要對癥下藥,很快就能病愈。
她在準備藥材之時,村里的顧郎中突然走了過來:“顧娘子,你把生病的人都單獨關起來干什么,他們需要立即治療,否則會被高熱燒成傻子!”
顧卿抬起頭,反問道:“顧棍兒和顧鐵蛋都找顧郎中你開過藥方,也吃了好幾副藥,試問,他們病情可有好轉?”
顧郎中被噎了一下,吶吶道:“他們高熱不退,我開退熱的方子,方子絕對沒有任何問題,我也不清楚為什么遲遲不見好……但就算不見好,也不能放棄治療,用通腑泄熱法,通利大便,使邪熱從下而去,一服藥不行,那就多服用幾次,總能……”
“泄下過度,可引起口唇面色烏青,動輒氣促,身體過虛則可能一命嗚呼。”顧卿將藥材扔進鍋子里,繼續道,“換一個方子,用揚湯止沸法,則損傷津液,熱者更熱,再有熱者寒之法……”
她侃侃而談,顧郎中猛地就驚住了。
他知道顧娘子很厲害,但這是第一次知道,顧娘子竟然也通醫術。
“顧郎中,聽明白了嗎,重點不是退熱,而是疏風解表,清熱解毒,解毒乃重中之重。”顧卿看向他,“我用黃芩、連翹、金銀花當主材,再輔以其他藥材,先熬出一些藥試試看。”
顧郎中再次呆滯:“這、這個方子,不是給牲口用的嗎?”
這個藥方屬于截劑,意思是哪里有問題就治療哪里,屬于猛藥,只有牲口才能承受這么大的藥性。
他給村子里的畜生治病時,曾開過這個藥方。
用在人身上,還真是一次大膽的嘗試……
顧郎中目瞪口呆。
他雖然是個半吊子的郎中,但好歹也學過藥理,這方子實在是……
他微張著唇,完全不知道該說什么。
顧卿懂他的擔憂。
雙黃連在以前本來就是治療家畜的藥方,后來現代醫學研究改良,用在了人身上,效果極其不錯。
不過藥材的配比很有講究,一個不慎就容易過量造成嚴重的后果。
當然,這個藥方屬于截劑,也有副作用,比如腹瀉和皮疹,比起丟掉小命來說,這點副作用其實不算太大的事。
顧卿開口道:“榕兒,你把藥方劑量給顧郎中看一眼。”
董榕一直在邊上記錄,藥方配比,火候,熬煮時間,并觀察目前病人的狀況,等病人服藥之后,他每隔半個時辰都會去將病人狀況如實記錄下來……
顧郎中接過藥方,這配比很有講究,跟他之前給牲口開的藥方不一樣,在別無選擇的時候,確實可以一試。
“顧娘子!顧棍兒和顧鐵蛋退燒了!”
里正高興的過來宣布這個好消息。
顧卿看向顧郎中,微微挑眉:“顧郎中,現在還要質疑我的藥方嗎?”
顧郎中滿臉赧然。
他的藥方不管用,顧娘子一出馬,他斷言救不活的兩個孩子,就活過來了,他這個郎中多少顯得有些無用。
“這口熬藥的鍋子,就交給顧郎中了。”顧卿將位置讓出來,“我去準備給病患熬粥。”
顧郎中點頭,親自盯著火候。
村里人已經將口糧交上來了,都是雜糧,亂七八糟摻在一起,放在鍋子里也是各種顏色都有,顧卿讓兩個婦人來幫忙煮粥。
只有二三十人,熬粥也不是什么太辛苦的事,粥熟了之后,用各家送來的碗盛起來,顧卿親自端著送到學堂里去。
里頭充斥著咳嗽聲,很多孩子咳得滿臉通紅。
她面色柔和,輕聲道:“先喝粥填填肚子,等會藥就熬好了,喝了藥就會好起來。”
三四歲的孩子天真的抬頭問:“病好了就能回家嗎?”
“當然。”顧卿露出一抹淺笑,摸了摸她的頭發,“藥有點苦,一定要乖乖喝下去哦。”
她一個人,一次只能端兩碗粥進去,端了十幾趟,才讓每個人都捧了一碗粥喝起來。
這邊忙完后,她拿了個籃子擋風,拎著粥去祠堂,幸好學堂和祠堂離得并不遠,到了那邊,粥還在冒熱氣,她將粥放在桌子上,跟顧秀梅一起,給那些燒糊涂了的孩子喂粥。
喂粥的同時,她又暗戳戳的喂了一些布洛芬。
顧鐵蛋和顧棍兒已經好多了,兩人幫忙一起照顧那些還沒退燒的人。
等忙完這些事,一個時辰悄無聲息就過去了,顧卿累的腦袋都有點暈。
“咳咳!”
她突然低咳起來。
顧秀梅嚇了一跳:“顧娘子,你咋也咳起來了,是不是也過了病氣……哎,咋能讓你進祠堂呢,之后讓人把粥送到祠堂門口就行,我出去端進來,免得禍害大家都生病……”
顧卿擺擺手:“我沒事。”
她這是累到了,所以咳了一下,沒什么大事。
她拎著籃子走出祠堂,外面一陣北風突然吹來,她不由打了個寒顫,嚇得立馬從商城里買了一支雙黃連喝下。
她走回到學堂門口,順手倒了一杯水,剛剛吹了風,她得喝點熱水把那絲寒氣驅逐出去。
誰料,這水剛出鍋,燙得要死,她喝了一口就吐出來,頓時一陣猛咳。
“顧娘子,你咋了?”里正連忙過來,眉頭微蹙一臉擔憂,“是不是被過了病氣,這可咋整……快,快來人,扶著顧娘子去休息……”
顧卿順了順氣道:“我沒事,是喝水嗆到了。”
里正松了一口氣。
要是顧娘子倒下了,她一個人還真沒辦法維持場面,也不知道接下來具體該怎么辦。
里正開口提醒道:“顧娘子,你一定要注意身體,要是染上了病癥,一個不小心……”
顧卿點點頭:“藥好像熬好了,可以盛出來了。”
“顧娘子,你在邊上歇著,我們來盛藥。”趙嬸子臉上蒙著麻布走過來,強行將顧卿按著坐下,抬手招呼邊上一群婦人,“都還愣著干啥,都趕緊來幫忙!這不是顧娘子一個人的顧家村,是我們所有人的顧家村,咋能讓顧娘子一個人瞎忙活!”
金花娘抄起鍋鏟:“顧娘子你坐著休息,我們把藥盛出來,端到祠堂學堂門口放好,讓那些生病的人自己出來取,你也能省事是不是?”
“你是我們顧家村的定海神針,你可不能倒下。”
“顧娘子,你有事就吩咐,我們來干就行。”
顧卿坐在避風的地方,看著眼前一群婦人忙活著,心中生出感嘆。
顧家村就是這樣,平日里各種雞飛狗跳,雞毛蒜皮小事各種拉扯,一到了真正有事的時候,這些普通人都會選擇站出來。
她們沒有熱血,沒有光環,沒有情懷,她們有的,只是對這個山村的責任和熱愛……
村中所有干活的都停工了,婦人們來負責熬藥煮粥,而閑在家中的漢子們都參加了巡邏隊,多一個人多一份幫助,全村團結起來,萬眾一心,顧卿相信,這件事情對大河村來說,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困難,很快就會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