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二季稻豐收瓊如的打賞加更
126二季稻豐收瓊如的打賞加更
“她幺嬸,你快來看看誰來了。”顧母說道。
話音剛落,就是一陣急匆匆的腳步聲,緊接著破舊的大門被一雙干枯的老手從里面給打開了。
顧幺嬸先是看了一眼顧母,視線很快就轉移到了她身后顧慧的臉上。
那張黝黑又滿是褶子的老臉,頓時就堆滿了笑容,連褶子都被堆到一塊兒去了。
接著一雙滿是污垢和雞爪子一樣的手,就要去抓顧慧的胳膊。給顧慧嚇得連連后退了好幾步。
“幺、幺嬸好,咱們有話慢慢說。”
“哎哎哎,好,這么久沒見了,大侄女你還是這么俊啊”
幺嬸看著白白胖胖的顧母就很羨慕,恨不得把顧慧身上的肉轉移到自家瘦得和小雞仔一樣的孫子身上去。
幺嬸把顧母娘倆給請了進來,然后用手在鼻子上擤了個鼻涕,隨手就往地上一甩,就要給她們倒水喝。
“不、不用了幺嬸,我們不渴的。”顧慧十分驚恐,要是等下幺嬸真的倒水來,也不知道是在喝水還是喝鼻涕。
顧母倒是一臉淡定,見怪不怪,幺嬸這人挺好的,就是有些小毛病。沒看這滿院子的小孩一個個都灰頭土臉的,看起來臟兮兮的,不過這也不是啥大問題,他們鄉下人家,也沒有那么多講究,孩子沒病沒痛的就成了。
“她幺嬸,你也不用忙活了。”顧母說道,“天也不早了,我們來和你說……”
顧母說話的功夫,就感到身旁的顧慧在拽她的袖子,顧母不明所以,還是堅持把話給說完了。
“我們來和你說個事兒。”
顧慧看著顧幺嬸這幅德行的,都有些不太想要雇她了。見顧母要往下說,她本能的想要攔住她,但是攔到一半,她想,這個價錢上別的地方也找不到什么人,再說了,這飯也不是她吃,只要讓幺嬸在后廚別出來不就行了。
想通了這一切,顧慧松開了抓著顧母袖子的手。
顧母得了自由,說的那更叫一個眉飛色舞。要是幺嬸家因為她,家里日子好過了,那她在老顧家的地位,不得杠杠的往上躥啊。
“我外孫女在鎮上搗鼓了個酒樓,這不生意忙起來人手不夠了,我就想著,幺嬸你去給她們幫幫忙。這不都是一家人嗎?”顧母說著,嘴角露出了一抹笑。
顧幺嬸就是個一根筋的,以為是叫她白去幫忙,立馬就要給顧母急眼。
“大嫂你咋能這樣啊?我家里這么一堆人,我還能不管孫女孫子去到鎮子上給你們家做事兒嗎?”
“哎呀,她幺嬸,你誤會我的意思了,都是親戚的,你大侄女她們會虧待你嗎?每個月都是要給你工錢的,每天還管飯呢。”顧母連忙解釋。
幺嬸聽到顧母的解釋,立馬就變了一副嘴臉,瞬間眉開眼笑,千恩萬謝。更是不要錢的夸起顧慧和顧蓮花來。
“我就知道大侄女你是個有出息的,閨女也這么有出息。你們更是有良心的,這有什么好事了,也不忘了家里人。你就放心吧,幺嬸干活兒,那叫一個利索!”幺嬸拍著胸脯保證。
雖然顧慧的目光還帶著懷疑,但是事已至此,她也不能再用這么低廉的價格雇來一個人了。算了,幺嬸就幺嬸吧,最起碼知根知底,都是一個村里的。要是她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她直接來顧家村找到她家門上就是了。
就這樣,在顧母和顧慧的共同努力下,邵記迎來了一位新員工——幺嬸!
有了幺嬸的幫助,邵記酒樓的生意急轉直下、一落千丈……
11月已是秋末,天氣越來越來涼,連著數日放晴,田里的水稻慢慢變黃。
二季稻的生長時間很短,分化極快,一般三個月就會成熟,十一月初,正是收獲的時候。
里正站在村中間的皂莢樹下開了會,各家各戶正式下地收稻子,二季稻和頭茬稻不一樣,它稻桿更高,稻穗更多,稻谷不僅顆粒大還飽滿,這樣的稻谷收割速度也會相對慢一些,不過看到如此優質的稻穗,誰還會在意速度慢呢。
這次顧卿家依舊是全家出動,鎮上的兩家店鋪,以及村里的工坊全部放假,就連最近天天看書的董榕和墨離也放下了書本,跟著一起下地。
秋末雨水不少,萬一收割中途下雨,稻子就很容易在地里發霉發爛,全家日夜不停地忙碌,花了四天時間,才將稻子全部收回來。
收回來之后也并不是意味著這活兒就結束了,后續還有一堆事。
董榕當初來,正是快豐收的時候,這會兒已經快入冬,經歷三個月如今他對這些農事很是熟練,跟著楊沛一起曬稻子打稻子,就連楊懷這個失憶小少年,也沒有躲著偷懶,他跟著顧鈺顧諾兩人身后在田里撿稻穗,看著金黃色的稻穗被他撿進背簍里他心中油然升起一股自豪感。
這次二季稻的秧苗是商城買的雜交稻苗,畝產達到了一千四百斤,按照往年的產量來計算,一畝地頂多能出產四五百斤糧食,而顧卿給大家提供的秧苗產量之高簡直顛覆了所有人的想象!
顧卿自己都有些驚嘆,要是將二季稻推廣出去,底層人民的生活不知道會提高多少倍。
但這些,都不是她能決定的。
她繼續操著家里的心,好在這會兒家中院子的地面鋪滿青磚,用來曬谷子,再好不過。
正忙碌著,村中突然不少村民朝她家門口涌來。
帶頭的是里正老伴和顧老太太,身后還跟著許多許多婦人,每個人手上都拎著一個布袋子。
顧卿趕緊迎出來:“這是發生啥事了?”
正是農忙之時,這些人怎么成群結隊跑她家里來了?
里正老伴笑著道:“之前不是說好了嗎,二季稻豐收之后,我們顧家村每家給你拿十斤稻子過來,要不是你提出種兩季,誰知道還能再豐收一次,這次畝產一千三四百斤,我家就收了一萬多斤,這都是多虧了你啊!”
趙嬸子擠進來:“這十斤都是你應得的,拿著吧!”
顧老太太將自己的布袋子解開:“我是特意把曬的最干的稻子給你送來了,實打實的十斤,趕緊收好了!”
顧卿捂臉。
這老太太明顯是在暗示村里其他人不要拿濕稻子充數。
果然,她看到人群中有幾個婦人悄悄地離開,應該是回去換稻子了。
年近七十的顧老婆子拎著兩個布袋子走進來:“顧娘子,這是我們家的稻子!”
顧卿將米袋推回去:“顧阿奶您帶著一個十幾歲的孫子一老一小的也不容易,哪能給我白送這些,其他人的我可以收,但是村里的孤寡老人孩子們的東西,我絕不能收。”
顧老婆子的態度也很堅定:“沒有你,就沒有我們村這第二次豐收,全靠你我們今年才不會餓肚子,這十斤糧食遠遠不夠表示我們的感謝,但我家的情況大家都知道,也只能拿出來這么多了,你不收也得收!”
她老人家直接將米袋子扯開,嘩啦啦將稻谷倒在了顧卿家院子的曬場上,然后轉身就走,這老婆婆年紀大,走路倒是飛快,給人一種越活越年輕的感覺。
有顧老婆婆在前,村里那些好手好腳的年輕人就更沒借口不給糧食了,就連和顧卿向來不對付的張繡花,也帶著十斤稻子過來了,不是干透的稻子,帶著一點濕氣,曬干后大概還能剩個八九斤。
全村人的稻子都送到之后,顧卿家多出來了將近兩千斤稻子,這相當于是以前這個家兩年的總收成,好在家里房子大,不然都沒地方放。
她的一時之念,讓顧家村再次豐收,也讓她豐收了大部分人的善意和感激。
書房里,墨離則在畫畫,他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提筆作畫了,但是看到這里欣欣向榮的一切,總是生出吟詩、作對、作畫的想法。
就這短短幾日,他已經抽空畫了好幾幅圖,秋日稻穗搖曳圖,村莊太陽初升圖,村民忙碌豐收圖,莘莘學子讀書圖……
每一幅圖,都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生命力,感染著他,每一幅圖里都有同樣的一個主角那就是他的娘子顧卿,每每看著她那張嬌俏的容顏,都讓他呼吸一緊,小鹿亂撞。
不行,家里人多,競爭太激烈,他得想個法子把家主帶走!
豐收漸漸到了尾聲,里正召集各家各戶到皂莢樹這邊開會。
“這次叫大家過來,是為了說一下交稅的事。”里正站在高石塊上,大聲說道,“今年我們顧家村大豐收,雖說這次大豐收不在大家的預料之內,也不在朝廷意想之中……”
里正的話還沒說完,有那好事者就大聲道:“里正嬸不會是想讓我們再多交一次稅吧,這次收獲是意外之財,朝廷也沒說要交稅,咋能自己白送過去!”
里正的聲音變得威嚴了幾分:“朝廷有過明文規定,只要是地里長出來的糧食,就必須交稅,朝廷不提,不代表不需要,與其等著官府來強收,還不如我們自己主動交上去!而且,縣令大人說過,我們村只需要交十五之一的稅,比起其他村已經幸運很多了!”
顧老太太開口:“聽說其他地方荒年沒有撐過來,全靠朝廷開倉放糧,要是朝廷的糧食也沒了,那些人就成了流民,我們還會有現在的太平日子嗎?”
這話一出,邊上許多人跟著點頭,沒有糧食就會成流民,流民多了就會落草為寇,到時候世道一亂,到手的糧食都保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