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說這后生長得是好看,氣質不同于普通的農家小子,可也不能這樣亂來呀。
顧老太太心神一震,拍了一下孫氏的肩膀:“你總算是清醒了一回。”
“娘,你也覺得我說的對是嗎?”孫氏得了鼓勵,繼續道,“這后生一看就不會干活,一個水桶都提不起來,弱了吧唧的,根本就比不上我娘家侄子,我娘家侄子力氣大呀……”
顧老太太瞪圓眼睛,一把掐在孫氏的手臂上:“你個不要臉的東西,你要是敢讓你娘家侄子做這種丟人現眼的事,我立馬就讓老二休了你!別拿懷孕的事來威脅我,敢給我老顧家丟人,你肚子里的孩子我們顧家也不要了!”
孫氏一臉懵逼。
她就是想讓娘家侄子來大侄女家幫忙干活,雖然她侄子比不過朱家那后生,但肯定比那個叫楊懷的后生強,這事兒咋就給老顧家丟人了。
竟然還讓顧有金休了她,這事兒有這么嚴重嗎?
孫氏想解釋兩句,卻見顧老太太已經氣呼呼的朝顧卿走過去了。
“阿奶,你來的正好。”顧卿從鍋子里挑出一個肉丸子遞過去,“小涵不在這里,我也不知道這肉丸子熟了沒,阿奶嘗嘗味道。”
顧老太太一張嘴,顧卿吹了一下肉丸子,就塞進了老太太的嘴里。
因著是搬新家,所以顧卿奢侈了一回,做的是油炸肉丸子,一放進嘴里,酥香味兒蔓延開,老太太顧不上說話,細嚼慢咽將這肉丸子咽下去,整個人有一種被充盈的幸福感。
剛剛還怒氣沖沖,這會兒已經冷靜下來了。
她緩和了一下語氣道:“卿兒,楊家的弟弟叫楊什么來著?”
楊懷在家里住了四五天,顧老太太都沒問過這些,這會兒突然來問,顧卿心想應該是知道了些什么。
她也沒瞞著,低聲道:“其實不是楊大哥的弟弟,是楊大哥和阿離兩人去鎮上救回來的,他腦袋受了傷,記不清家在哪了,您老放心吧,就一個十三歲的孩子,不會出事兒的。”
她這么一說,顧老太太就放下心來了。
也不知道是從啥時候開始,無論這個大孫女說什么,她老人家都會無條件相信。
顧老太太笑著道:“我來炸丸子吧,你這火候控制的不太好。”
顧卿擦了擦手,將準備好的飯菜都端上桌。
新宅有專門的飯廳,一個超大桌子,足足可以容納二十人,加上弟弟妹妹根本坐不住,端著碗到處跑,兩家人一桌足夠了。
顧卿還準備了酒,顧老爺子拉著兩個兒子,以及顧卿四個夫婿一起喝酒。
一大家子人正準備吃飯,院子門口就沖進來一個人,是里正。
“顧娘子,快去地里看看,禾苗抽穗了!”里正滿臉激動,聲音里是無法壓抑的滿腔興奮,“才兩個月,兩個就抽穗了,再等二三十天,就能豐收了,天佑我顧家村!顧娘子,你就是我們的大恩人!”
民以食為天,有關填飽肚子的事,那就是天大的事。
若說以前還將信將疑,充滿了不確定性,可現在穗子都出來了,還有什么可懷疑的呢。
能讓人填飽肚子,那這個人,就是他們的大恩人!
田埂上。
無數人蜂擁而至。
那淺淺的一層水里,是青色的禾苗,長長細細的葉子長出來,中間有青色的穗子。
就這穗子,叫無數莊稼人站在田頭,喉頭哽咽,眼眶發紅。
要是早知道……早知道能中兩季子,那么往年就不會餓肚子了,家中更不會有人餓死了。
有人哭,有人激動,有人直接跪在了田埂上。
糧食,永遠是農民最重視的東西,超過了這世間所有的一切。
雖然剛剛秋收,可是今年秋收賦稅重,稻谷又被蝗蟲吃了一些,收回來的糧食還要賣了換油鹽、置冬衣、攢藥錢……家中的存糧未必能撐到明年。
而今能再收一輪糧食上來,至少半年內都不用再為食物發愁了。
村里人雖然沒有讀過書,但并不是不懂道義的蠢物,就算是平日最尖酸刻薄的人,看向顧卿的眼神也帶上了感激。
“老天爺啊……”
“顧娘子,你是我們顧家村的恩人!”
“要不是你,誰能想到地里還能再種一季稻子出來,要不是你,就算知道,咱們沒有秧苗也來不及種,你受得起我這一拜!”
顧杏花顧老婆子直接跪在地上,硬要給顧卿磕頭。
顧杏花如今都快七十了,顧卿哪里敢受這樣的大禮,她連忙將老人家扶起來。
看向在場的所有人道:“我只是提出一個想法,提供一些秧苗,是你們所有人都愿意相信我,是你們不辭辛苦的付出,才會有第二次的豐收,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
里正哆嗦的看著上千畝田地,內心的激動一層一層翻涌上來。
她轉頭看著顧卿,想到了這段時間內發生的各種事情,若顧娘子不是太過年輕,這里正的位置哪里輪得到她來坐……里正默默的在心里決定了,以后無論顧娘子說啥,她都無條件聽從,不問為什么,只管去做就是了。
里正站在田埂上,大聲道:“每家每戶豐收之后,都必須拿出十斤谷子送去給顧娘子,這一點,你們大家都有意見嗎?”
這件事,村里其他人早就商量過,大部分人都沒有任何意見。
雖然有少部分人不舍得拿十斤糧食出來,但他們心里清楚,只要敢反對,就會被全村人唾棄。
顧家村是一個整體,做任何事都是共進退,被人唾棄就會遭到排擠,誰都不愿意自己是被排擠的那一個。
于是,這一點得到了全村所有人的一致通過。
“再一個,建學堂的事。”里正繼續道,“如今學生多,一直在宗祠念書也不是個事,咱們村現在是接近兩百戶,每家出四個時辰的工,也就是說,每家派一個人干半天活,爭取三五天內把學堂蓋起來。
有人就要說了,家里沒有孩子念書,不愿意出工,那也行,以后你女兒生了個有讀書天賦的孫女孫子,你也別送來,沒有出力的人,他這一脈的所有后代,都不許來學堂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