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正文卷
商城小哥把打稻機送過來的時候,顧卿趕緊叫人去把里正請了過來。
秋收大家都很忙,里正家也是如此,但聽到是顧卿叫她立馬放下手里的活,趕了過來。
還沒走到田間,里正就看到一輛馬車停在了顧家村的入口處。
這輛馬車她認識,是沈縣令專屬座駕。
平時村里來了馬車,村里人絕對會一窩蜂圍觀。
但現在,村民們忙的暈頭轉向,眼睛里只能看到稻子,一起身抬頭就有些暈頭轉向,根本就沒注意到馬車的靠近。
那輛馬車繼續朝前,停在了顧卿家門口。
里正趕緊一路小跑到顧卿家。
馬車停下,沈縣令從馬車里走出來,里正正好趕過來。
兩人進門的時候,顧卿正在教朱菡如何使用打稻機,只見她抱著一把稻桿放進打稻機內,接著用腳踩面前的腳踏讓打稻機內的滾筒高速運轉,手持稻把,使穗頭向前,靠在旋轉的滾筒上反復翻轉,進行脫粒。
不過短短幾秒一把稻桿的上的谷穗全部被打了下來,又快又好又省力。
“顧娘子,你這……這……”里正激動的說不出話來。
“顧娘子,你這又是何物?”沈縣令急忙問道。
“縣令大人,里正嬸,這個是我發明的打稻機,這里一共有五臺,我家留一臺,其余的您看著分配,使用方法剛才您看到了,有一點必須注意,這個滾筒在動的時候,手千萬不能放進去,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顧卿又把之前她畫的打稻機圖稿拿出來給沈縣令,“大人這個是打稻機的圖稿。”
不把圖稿拿出來,顧卿真怕沈縣令一激動把她得打稻機全部拉走,畢竟沈縣令可管著五個村呢。
沈縣令接過看著上面的打稻機的整體構圖,以及各部位的零件標注,越看越激動:“顧娘子有大才啊,每年秋收最繁瑣的就是脫粒,你此舉甚好,甚好啊,我定當上報朝廷,全國普及,這樣咱們大梁國的老百姓以后秋收的實間就能節省好幾天。”
顧卿臉上露出笑意的眸光動了動。
她抬起頭道:“縣令大人,草民還有一事要進言。”
沈縣令的神色頓時嚴肅起來,先走除蝗蟲的農藥,后有這打稻機,可見顧卿提出來的法子都是極好的,她既然開口了,那必然不是什么小事。
顧卿要說的是二季稻之事,上一世,在她農村老家大家都會種兩季,這樣余糧也多,原以為這里的農民也是如此,可今日放眼望去,只有一望無際的稻田,根本沒有秧苗,問了楊沛才知道,這里只種一季。
收完這一季,他們就開始給農田漚肥,這對于糧食緊缺的古代來說,簡直就是浪費啊!
縣令大人在她暈倒之后立刻用自己的馬車給她請了大夫,店鋪開業,雖然沈秋華什么都沒提,但顧卿猜測絕對是縣令大人授意的,不然她跟沈秋華根本不認識,人家怎么可能在開業的當天一大早就備了禮過來捧場,既然縣令如此厚待她,那她自然也要回報一二。
她有條不紊的道:“咱們南洲氣候獨特,十一月才開始冷,縣令大人可否想過要種兩季水稻?
我以前在酒樓喝酒的時候聽聞有些偏遠的小山村,交完賦稅后沒吃的,就想了個法子,在秋收前育秧苗,待秋收后,秧苗已經長大,秋收完直接犁田就可以插秧……”
沈縣令頻頻點頭:“袁師爺,把顧娘子的話記下來,明日給所有村的里正宣讀……”
袁師爺一邊記一邊嘀咕,這顧娘子好酒愛去三教九流之地他都打聽清楚上報給沈縣令了,也核實了顧卿上一次農藥方子的出處,只是好奇她怎么總能遇到些奇人異事?
看樣子他沒事也得常去那些地方坐上一坐了。
顧卿完全沒有意識到,短短幾面,就把袁師爺帶歪了。
沈縣令浩浩蕩蕩來,又浩浩蕩蕩離開。
官老爺一走,顧家就沸騰起來。
里正看著僅剩的一臺打稻機苦哈著一張老臉,這剛熱乎的好東西,就這么眨眼沒了,就剩一臺,顧娘子自己家還要用呢,哪里能顧得上村里其他人。
“里正嬸,別愁眉苦臉的,”顧卿沖里正眨眨眼:“明兒個還有打稻機送來。”
“真的?”里正立馬跟打了雞血一樣:“還有你說的二季稻真的可以嗎?”
“那當然可行啊,我像是那不靠譜的人?”顧卿拍著胸脯一臉認真。
“以前像,如今嘛,呵呵!”里正老臉微紅,笑的合不攏嘴,“這事要真行你就是我們顧家村,不,整個大梁的恩人!”
“里正嬸趕緊回去秋收吧,記得今晚開大會跟村民說啊!”
送走里正,顧卿趕緊商城下單,然后指揮眾人把打稻機的滾筒取出來,分成兩部分抬到田里。
“家主,這么金貴的東西放在這水里是不是有點暴殄天物?”楊沛是田里的一把好手,如此好東西,他自然見不得這樣隨意擺放。
“沒事,這玩意浸不壞,而且咱們直接現割現打,秋收速度更快!現在聽我安排,你們四個繼續收割,你們兩個負責抱稻杠過來,你們倆負責打稻穗,你倆在這后面負責把打好的稻谷裝袋。
舀稻谷的人注意,千萬不要把身子探到滾筒下面,那飛轉的滾筒會把頭打碎的,一定要注意安全!”
對于這件事顧卿是反復強調的,小時候她就差點被滾筒打到,至今記憶猶新。
“朱菡,時候不早了,咱們先回去做飯。”人這么多,得早點做飯才行。
兩人回去的路上,顧卿遠遠看到她得新房子像上一世的工地一樣,最外圍的圍墻已經全部修砌起來了,圍墻足有十尺高,里面具體怎樣施工,外面根本看不到。
兩人回到家,顧卿先去屋里看了看顧鈺頭上的傷,見她恢復不錯,這才出去跟朱菡兩人殺了五只鴨子五只雞,又切了一堆肉準備做個紅燒肉。
知道家主愛吃干米飯,朱菡幾人回來的時候特意從鎮上買了兩百斤大米回來,只是這米的顆粒遠不如家主之前拿出來的顆粒大。
ps:感謝書友尾號2184的打賞月票,明日加更。
如有侵權,請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