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分手失業后,天災來了128擴容還是轉移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被分手失業后,天災來了 >>被分手失業后,天災來了最新章節列表 >> 128擴容還是轉移

128擴容還是轉移


更新時間:2023年02月12日  作者:幻如空  分類: 言情 | 游戲競技 | 游戲異界 | 幻如空 | 被分手失業后 | 天災來了 

(求推薦求收藏)

莫尋仔細看起了圖紙,他不僅熟悉周邊的正規道路,還在極熱天災緩沖期和正式階段都徒步在林中勘察過,對比了經歷極寒、雪崩、融冰、山洪和山火等等肆虐之后的山石林木,他親身摸出了一些適合布控的位置。

這些地方往往是在堅固的山崖附近,原本覆蓋其上的植物和泥土都脫落了,巖石卻在極熱之中堅持著原本的形狀,經過隔熱改裝的設備就可以架設在這種位置。

當然真正施工的時候,也還要莫尋帶頭。一般人沒有那種敏捷的身手以及力量,要上工程設備也只有夜晚施工。

而莫尋拿著那把震蕩粒子小刀背著要安裝的設備,基本上用不到其他機械輔助,就能徒手攀巖到指定位置,挖好了合適的孔洞,安放固定設備,再一躍而下,相當輕松快捷。而且他披著隔熱披風,白天也能施工,連照明設備都省了。

解決完避難所外圍新增的布控問題,馮珂與齊河又提出了一個新的,能夠在現有的防空洞里收容更多人口的方案。

防空洞的大禮堂內部凈高十二米,目前計劃是置入更多預制房屋,高處的空間也要充分利用起來。還有雙人宿舍,也可以稍微改進,變成四人間。因為增加人口帶來的電力和給排水的負載問題,幾位專業高材生也想到了相應的優化方案。

隨著眾人討論的深入,祁晴提出了一個問題:“鑒于極熱之后會有其他災難,我們要不要將鎮上更多的人轉移到防空洞來呢?”

馮珂說:“人多了管理起來肯定難度更大,避難所內也需要囤積更多物資才能供養更多的人。我們優化改良的方案再精巧,也只能讓避難所容納兩萬人,山下四個鎮子還會剩下將近十萬人,想將他們都轉移上來不太好辦。”

祁晴卻說:“后續天災很可能會像極寒結束時那樣,造成其他次生災難。我說的轉移,不是長久居住在避難所,應該是那種可以讓十萬人迅速轉移緊急避險的方案。一旦山下遇到了險情,人們能快速到山上來是最重要的,如果只靠公路寬度有限,車輛運載的效率并不高。”

眾人的神情也都嚴肅起來,紛紛思考著還有沒有其他對策,另外就算成功轉移到山上,也并不是很安全的居所。

祁晴又將后續海嘯天災可能引發盆地內澇,甚至被淹沒的推測講了出來。

馮珂、齊河與凌雪松都是學建筑規劃的,也在這里生活了幾個月,明白山下很多地方的海拔都很低,他們這個區域就算周邊沒有海,但是周邊的水也可能灌進來。

他們這里只有十萬人,咬咬牙都上山,依托避難所支撐十天半個月還是能行的,不過放眼整座省份,基本都是人口密集在盆地之內的區域,倘若大水漫灌又沒有宣泄的出口,這樣的災難比海嘯天災本身更可怕。

莫尋說:“其實設備設施的轉移只要提前做就不難,問題在于如何說服那么多人離開甚至可能是放棄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

凌雪松很快領悟了莫尋的意思,問道:“難道,要將盆地內八千多萬人都遷徙到別出去么?去西部的高原?”

祁晴也提出了質疑:“海嘯過后,大概率可能是隕石,西部高原本身自然生態條件就不太好,經歷完極熱天災后恐怕生機凋敝,在那里只能是大規模修筑地堡型避難所。那邊還在地震斷裂帶上,后續的災難中就包括了地震。”

莫尋說:“我建議大家放開思想多提出幾種方案,上面肯定也有專家在研究。我們哪怕只是細枝末節提了一點改良優化,也是對整體大方案的一種補充。我國不止是西邊有高原,往東南也有高原與溶洞。往西北地勢也較高,雖然以前干旱,可是經歷了冰川融化后的地貌或許有改變。總之,我個人覺得剩下的這幾個月更應該籌劃的是人口大規模遷徙的事情。”

祁晴問:“那我們避難所這邊呢?還要吸收更多的普通人么?”

莫尋思量片刻,回答道:“優化改建擴容肯定是必須的,至于將來,可能會增加駐防人員,或者與產業相關的技術人員留下。畢竟這里還有基地有生產線,仍需要一批人看著,不可能都放棄。”

祁晴聽到這里,思路也開闊起來。

之前她光想著怎么能保住更多人命,單純認為將人轉移到山上安頓好了就行了,實際上放眼到整個省份面臨的都是類似的問題,但別處就不一定有基地內的什么法寶保護了。所以估計上級最終會選擇人口轉移,用三個月時間確保低洼地區以及沿海地區的人口轉移到更安全的地方,這才是大格局之下的重點。

而他們這里的避難所,應該是相對特殊的一個小節點,大戰略計劃中的特殊一環。

從那天會晤之后,大家都爭分奪秒忙著各自擅長的領域。

祁晴的重點變成了仔細描繪自己關于天災夢境中見到的許多細節,而且有了現在更開闊的思路,她看到了事物之間的深層次聯系,也終于理解了夢境中國家的戰略應對。

她依稀記得夢中S市經歷極熱天災的時候,每次派發物資的箱子里都會有額外的一些宣傳單,號召大家往西部內陸遷徙。

可是她當時舍不得S市這種繁華大都市,以及這座價值千萬的住房。

極熱天災早期,她家小區整體開挖的地下室內存了不少水,這些水里雖然浸泡了奇奇怪怪的東西,不過燒開過濾后都是能喝的。

她們家里南北通透的戶型,樓層也不算矮,在每天晚上打開所有窗子,仍有對流的風能帶走白天留下的悶熱。她那時沒有空間異能,有的只是經歷了極寒之后身體的適應性,在極熱天災中,從熱得難受昏昏沉沉,到逐漸適應,也算是習慣了。

小區內幸存者下來的人大多秉承著這樣的態度,故土難離,忍一忍是不是天災就結束了,現在離開了自己的房子,以后真的還能回來么?

只有一些故鄉本就在西部的人響應了號召,更早地就跟著官方運輸隊離開了S市。

有了這些提前分流,在海嘯到來的時候,政府才能有相對充裕的車輛有序組織搶運人和物資。

對,想到這些祁晴用醒目顏色標注了一些心得,包括作為被迫轉移的人心態是怎樣的,會對什么政策更感興趣。另外她反復強調人口轉移計劃一定要提前分流,而且不怕細水長流,總有人會因為這個那個一直不想走,但同樣的也有人會被各種政策吸引先一步離開。

雙更第二更,感謝諸位訂閱正版。


上一章  |  被分手失業后,天災來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