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嬌接了李老的話:“這一點應該是大家最擔心的吧?”
人類會依賴科技。
擔心種地的人也會越來越少。
可是,這其實還是利益不夠,如果能夠賺錢,做什么行業不是做?
進電子廠就不辛苦了?
高端行業就不需要動手動腦了?
那怎么可能呢!
其余人的臉色也說明了這一點,李老更是直言:“科技便利后,種田都可以讓機器人去種,人類的勞作根本就沒了什么必要。”
蘇嬌:“那如果這一行業能賺錢呢?大家還會這樣嗎?”
問題是現在這根本不賺,以后即使要種也種自己家夠吃的就行,誰還那么辛苦,畢竟在別的地方都能賺到錢。
“這個行業要怎么賺錢?”不懂就問。
蘇嬌算過一筆賬,于是她把這個賬單拿了出來,讓大家翻閱。
雇傭機器人是很貴的,不要說這藍星,就是在華國,機器人的維護費用也是相當高的。
蘇嬌的農場里有那么多機器人還是因為她自己本身就是器械師,一些機器人她選擇了其他引擎,用了別的能源來替代,要不然的話,光是機器人的維護費用都能讓她吐血三升。
聯盟的機器人也是采用的能源,而不是目前藍星所用的核能和其他能源,能源有多奢侈目前也只有她和秦嵐舟清楚。
機器人可不是現在華國的一般家庭能夠承受的,機器人也不會在十年內得到推廣。
這是蘇嬌的預判。
李老等人沒想到科技的代價如此高,遠高于人工成本。
所以,他們之前是在瞎擔心?
電子和其他行業都有門檻,所以目前農村群體還是有保障的,只要抓住這十年的發展,農業一定有前途。
“你這是走一步算了十步?”李老笑著,搖頭表示有些哭笑不得。
“也沒有,只是我知道大家會擔心這個,所以提前給你們算好了這筆賬。”
“既然如此,那我們就可以放手干了。”
蘇嬌提醒他們:“未來五年內網絡購物會成為潮流,大家可以抓住這個時間推出新品,你們自己的基地應該也能依托這個,小賺一筆。”
李老搖頭:“我們都上了年紀,就不折騰這個了,留給年輕人吧。”
只要農業能發展起來,他們付出多少都行。
考察了蘇嬌的項目后,李老等人帶著蘇嬌給的超高產量的麥子回了自己的基地。
這次基地之行他們得到了不少提示,等回了基地就按照蘇嬌的方法培育新品種,估計會有新成績出來。
把這幾個未來的國寶送走后,蘇嬌歇了兩天。
她和秦嵐舟已經領證,基地給他們劃了一塊地,蘇嬌打算建個小院子,參照海島上的古建筑,做了個迷你版。
有機器人動手,一周就完成了全部工程。
剩下的就是裝修了。
等秦嵐舟從星空中實訓回來,他們就回一趟云安,請那邊的親戚喝喜酒,這婚事就算成了。
汪舒予的娃娃已經三歲,說話奶聲奶氣的,跟在蘇嬌身后問東問西,惹得蘇嬌一陣大笑:“梁如飛,你媽是不是沒辦法回答你這每天的三千問,所以才把你丟給我?”
去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