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也好,不管他是真心也好,假意也罷,總之他的歸宿只有回老家守祖宅。
“既然你想開了,我也就不多了,收拾一下立刻啟程吧。”
四一聽,立馬招呼車隊,
“趕緊的,都收拾起來,我們要出發了。”
白安琛自己爬起來,站在旁邊,剛準備上馬車,眼角余光內發現月亮門后站著一個身影,粉色的披風。
那是他閨女丫丫,看著她乖巧文靜的閨女一直盯著他,白安琛頓住腳步,心里復雜的很,
別的不,杜氏把閨女養的真好。
看到閨女,不自覺的又想起跟周氏的兒子,白承望。
此刻,他一旦離去,這輩子怕也難再見面了。
想到這點,白安琛看向母親,猶豫的下,還是忍不住問。
“母親,您孫子白承望……”
不等他完,就被白云溪擺手打斷了,
“那孩子現在已經改了姓周,孩子跟隨周氏,為周家延續香火,也算你在他們家這幾年的補償了。不過你也放心,能力范圍之內,我們該幫還是要搭把手的,至于其余的你就不要多想了。”
周氏為了自己兒子,也不會主動跟她們聯系太多,畢竟她們之間身份多少有些尷尬。
白安琛抿著嘴角,點點頭,他為了能盡快回到白家,才答應周氏的要求,到底也是他主動把兒子推給周氏的,怪不得別人。
都是命吧。
白安琛嘲諷一笑,不再什么,一頭鉆進馬車,放下車簾。
四把車隊整理好,又轉身回來,身邊還跟了一人,眼角帶著刀疤。
“娘,曹健大哥要跟著我一起回老家。”
話音一落,曹健沖著白云溪躬身一禮,
“多謝老太太救命之恩,在下愿追隨四爺,不離不棄。”
看著曹健,白云溪愣了下,她把這人都忘了。
“你身上的傷可好了,長途跋涉可有影響?”
“回老太太,多虧四爺關照,已經恢復了。”
白云溪看他片刻,輕聲開口,
“我看你也不像一般人,我們只是普通人家,你真愿意跟隨?”
聽了白云溪的語氣,曹建嘴角抖了抖,五品知州府邸,豈是普通人?
“老太太放心,在下出身草莽,居無定所,如今遇見四爺,在下相信這是老爺指的一條明路。”
五爺身邊他沒有資格待,四爺是經商才,以后必定南地北的跑,剛好需要他。
聽著曹健的心聲,白云溪眉梢一挑,這裙有自知之明。
“你若是自愿跟著去也無妨,若是待不下去,提前言明,我們好聚好散。”
“多謝老太太寬宏,在下雖然出身低賤,但也知道好歹。白家愿意收留我,在下已經感激不盡,這輩子無以為報,只有命一條。”
對于江湖饒義氣,白云溪也知道一點,看著這人通身的氣勢,應該是個身手不錯的。既然他自愿留下,對四來,再好不過。
“即如此,路上就拜托你了。”
離別的場面多少有點悲傷,白云溪沖著四揮揮手,看著那人一馬當先,驅馬離去,眼睛有些澀。
“母親放心,我送他們出城。”五招來早就候著的書遠,接過他手中的韁繩,翻身上馬,追了過去。
白云溪舒口氣,握著杜氏的手,輕輕拍了拍,
“都回去吧,等過年,她們就回來了。”
“娘的沒錯,等過年,二嫂她們一來,咱們家就徹底團圓了。”
章亦珊輕聲附和,招呼青山把門口打掃干凈,才轉身回去。路過月亮門時,就看見站在那里發呆的侄女。
“丫丫,大冷的,你在這里做什么?趕緊隨嬸嬸一起回去,我剛才讓丫頭做了糕,這會兒估摸著能吃了。”
姑娘鼻頭紅紅的,也不知是凍的還是哭了。
丫丫仰頭看著嬸嬸,點零頭。\b
章亦珊握著她的手,眼神憐愛,這丫頭也是個可憐的。
白云溪打發了丫頭婆子,帶著杜氏拐進園子,
“今日讓你和老大和離,純屬權宜之計,你不用放到心上。有沒有和離書,你在這個家的地位都不會改變。”
“娘,我知道。”
若是沒有和離書,白安琛一定會在她身上下功夫。這點她看出來了,其他人自然也都清楚。
“不過,和離書是真的。回頭我讓府中的人把稱呼改一下,讓大家叫你一聲大姑奶奶,以后就做我的女兒吧。”
白云溪輕笑一聲,看著杜氏泛紅的眼睛,
“以后你跟安靜的身份一樣,若是遇見合適的,娘會給你參謀著再尋一個好夫婿。”
聽著婆婆的語氣,杜氏臉色一紅,“娘,我沒再嫁的想法。”
她敢對發誓,她真沒有二嫁的想法。婆婆給她提了很多次,但她過不了自己心里那一關。
“老大那熊崽子配不上你,娘自然不能耽誤你一輩子,但也不是催著你嫁,遇上合眼緣的,可以大著膽子想一想。”
二十四歲的年紀,\b要是單身一輩子,未免太苦了。
杜氏臉色通紅,不敢回答。
婆婆不是一般人,
她前腳剛和離,后腳就攛弄她再嫁。
四離開以后,府中突然安靜了很多,氣也跟著冷了,屋子里燒著炭火,白云溪也懶得出門。
但想著她跟吳安人承諾的宴請,心里有點犯愁。
就在她琢磨著怎么辦時,章亦珊拿著一個帖子走了進來。
“娘,鄧經歷府上送來的帖子。”
白云溪一愣,鄧家?
打開貼子看了眼,心里恍然,這才想起,吳家菊花宴時曾見過鄧家大娘子跟她的女兒。\b
“三日后上門拜訪,”
兩家可沒什么交情,為何突然上門?
“估摸著是看咱們五爺立功了,想著近親呢。”
祝嬤嬤給章亦珊倒杯茶,輕笑一聲,他們五爺一舉破獲私鹽大案,早就在府城傳開了,有人巴結交好在正常不過。
“既然人家主動上門,你看著辦就成。”
鄧大娘子雖然話多零,性子也算隨和,當日穆氏為難她時,鄧大娘子還幫腔了呢。
章亦珊點頭,“好。”
官眷相互串門子而已,照常接待就成。
轉眼,鄧大娘子登門的日子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