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里。
楊小濤悠閑地靠在椅子上,不時揉一下眼睛,然后舒服的活動著后背,讓自己變得更加舒服。
若是這辦公室里有床的話,他肯定會選擇躺在上面,而不是坐在這。
對面,李洪峰看著手上的白皮書,不厚,十來頁也就,可神色無比凝重。
這就是楊小濤搞出來的最終稿,白皮書。
卻也只是一個框架版的白皮書,里面的具體項目如何操作,還有其他補充文件進行解讀。
不過那是以后的事情。
即便如此,這份白皮書也是他們第九機械工業部在新時代的發展方向。
可以說,這就是一座燈塔,指引九部前進的燈塔。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打開第一頁,上面是用鋼筆字寫的一個目錄。
若是只看字的話,會覺得很漂亮,最起碼楊小濤的這一手字在九部沒有人能超過。
可看清楚目錄后,李洪峰就感覺一陣頭大。
目錄的作用自然就是一目了然的說明這本書的內容架構。
而在眼前的目錄上,除了最上方寫了個引子,下面竟然,竟然羅列了十條。
從大寫的一到十,整整十條啊。
這就說明,這白皮書上的項目有十條。
他們九部接下來要有十個研究項目,十個發展方向。
看明白這目錄的含義后,李洪峰立馬低頭用手揉著眼眶。
他跟外界的觀點差不多,都覺得新時代嘛,以九部的實力,肯定會增加些重點項目。
可,他也只覺得會是三四個,就是跟劉懷民陳宮老洪他們聊天的時候,最敢想的王國棟一口喊出來六個,已經讓他們很無語了。
畢竟這不是簡單的加法題。
這每增加一個,都是對九部的加大考驗。
也意味著風險的成倍增加。
要知道,一旦方向搞錯了,那會出人命的。
九部也會因此而沉淪啊。
可誰想到,這出來后,還有個更無語的。
讓他無語的都想摔桌子上。
十個啊。
這不是一個打十個。
這每一個的背后都是成百上千的工廠,工人啊。
李洪峰慢慢抬起頭看向楊小濤。
就看到楊小濤臉上的疲憊,隨后又將嘴里的話憋回去,繼續翻看著白皮書。
第一項目,機床工業。
仔細看了眼,負責人是常明杰,主體人員仍舊是機床研究所的人,生產也是機床制造廠。
研究方向,數控機床。
研究時長,三年內實現數控機床的量產。
這個沒啥事,跟以前一樣。
李洪峰點點頭,這算是穩重。
第二項目,計算機研究。
看這個的時候,李洪峰心里繼續放松,現在看來,楊小濤并沒有更改先前的項目,很好。
人員還是韓三鳳主導的計算機研究所,并以計算器、高純硅車間等輔助。
這也一樣,不出預料。
只是看了眼研究方向,李洪峰就有點撓頭。
計算機的事情他就是個門外漢,這些年多少了解些,可也僅僅知道計算機這個名字,知道是干啥用的。
這里面隨便拿出來一個名詞,他就抓瞎了。
就像楊小濤給出的研究方向,什么臺式計算機,什么‘8位微控制器’,后面還有一堆解釋,他只看了眼五千個晶體管啥的,腦袋都大了。
還有研究時長,三年內完成。
三年啊,這任務很緊張啊。
不過,他也不清楚是啥玩意,可能是楊小濤跟韓三鳳早就有這方面的約定吧。
他不好說,干脆翻過去。
第三項目,新型藥品的研究。
果然,還真是。
這也算是化工了。
人員也沒變,還是朱子清那一幫子人,輔助單位是化工廠、制藥廠,又多了個第九人民醫院。
沒意見。
至于研究方向,李洪峰認真的看了眼,阿奇霉素。
一種大環內酯類的抗生素?
這是啥玩意?
他怎么沒聽說過?
好吧,可能是孤陋寡聞了。
李洪峰現在已經佛系了,畢竟自己懂得東西真不多,犯不著啥都會。
只是楊小濤這決定靠譜嗎?
這可是新藥物啊。
能研究出來?
研究時長,十年!
我日,這真是一個時代了。
好吧,這事他做不了主。
而且真能做出來的話,那就跟頭孢一樣,成了聚寶盆,下金蛋的雞。
而且,對革命建設將有巨大的貢獻。
沒法反駁。
李洪峰繼續往下翻,這次動作格外慢。
前面三個都是先前的延續,雖然有了新的發展目標,但總體框架沒有超出預料。
但接下來的,就,就難說了。
第四項目,新型航空發動機。
李洪峰輕輕吐出一口氣,心里沒有那般起伏。
畢竟,這也算是一種延續。
也是眾人猜測的情理之中。
畢竟這航空發動機技術就是他們手里的王牌。
到現在為止,國內除了九部能夠制造出合格的渦輪噴氣發動機外,其他工廠還沒聽說過做出來。
九部也是最大的發動機制造廠,供應商。
當然,那啥好幾個缸的柴油發動機,也是獨一份。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九部在三軍的眼里,就是自己人。
誰要找事,估計這三家就會先站出來刷一波存在感。
研究人員仍是吳喆帶領的研究所。
至于研究方向,李洪峰用力揉了揉眼睛。
渦輪風扇發動機,又稱渦扇發動機。
李洪峰在‘扇’跟‘噴’上仔細看了看。
確定沒看錯,這不是渦噴發動機,這是新搞出來的渦扇發動機。
這又是啥玩意?
好吧,這是新玩意。
李洪峰已經無語了。
隨意看了眼研發時間,三年。
這個時間不長,在可接受范圍內。
至于這發動機的作用好處,報告上沒寫,他也沒問。
估計問的話,楊小濤解釋了他也不清楚。
反正就是新型發動機唄。
放下心來,李洪峰直接打開下一頁。
第五項目,鎂合金的研究。
負責人是安仲生,主體承接單位是合金研究所,輔助工廠是鋼鐵廠。
看名字就知道,這是要研究一種新型的合金啊。
鎂合金?
又是個新鮮東西。
不過在合金研究上,九部確實走到了前列,就是外部的幾個部門也都有合作。
甚至,還會在后面提供幫助。
鎂合金的出現,會讓九部的合金家族多一位成員。
好事。
研究時長,一年。
看樣子應該是不太難吧。
第六項目,復印機改進研究。
這個竟然也成了一個項目?
難道說,楊小濤這么看重這個項目?
比啥計算器都要看重?
想不通。
李洪峰再次看了眼楊小濤,發現對方竟然靠在椅子上,眼皮不停的打架,下一秒就要睡著似的。
心中感慨,這三天來,肯定沒少熬夜吧。
這上面的每個項目,估計都是千思萬慮做出來的吧。
不容易啊。
他卻不知,這什么項目的,楊小濤早就心里有底。
正是有底了,才敢這般下手迅速。
至于眼下困得厲害,還不是昨晚上自家媳婦搞得。
楊小濤也不是個認輸的主,于是兩人又來了一次七星連珠。
楊小濤都懷疑,自家媳婦是不是又想要一個雙胞胎了。
李洪峰不知道楊小濤昨晚上的經歷,心里還感慨著楊小濤的不容易。
然后再看這白皮書的時候,格外認真。
研究方向,小型化復印機、彩色復印機。
研究時間,三年。
這個,會不會有點長了啊,畢竟現在的復印機已經挺好了。
第七項目,通訊衛星。
負責人王燦。
第八項目,衛星電話。
負責人束興北。
這兩個項目在一頁紙上,介紹的不多,可能是相輔相成的原因,時間都是三年。
而且兩個的研究方向都是持續性研究,不斷改進。
至于后面的那句打造衛星網絡,每年一到兩顆衛星,李洪峰看的有些頭疼。
這,一顆都花老錢了。
一年一顆,這得多少錢啊。
咬咬牙,繼續看下去。
研究主體就是研究院,其他什么輔助的,估計得找外援了。
什么中科院啊,什么七機部啊,這些都是后話。
李洪峰覺得意外,可又在情理之中。
畢竟這也算是他們九部的原始產業。
研究時間,十年。
好吧,又是一個時代項目。
李洪峰隨意的放到倒數第二頁上。
第九項目,鋰電池項目。
鋰電池?
哦,對,研究院里是有這個項目的。
對了,研究負責人好像是朱子清的,可朱子清不是負責新型藥阿奇霉素了嗎?
李洪峰趕緊看下去。
果然,負責人變了,變成王光美。
這位王光美同志他認識,也經常見面。
畢竟是合成的胰島素的功臣,哪怕他們這輩子不干別的,就現在產業化生產出來的胰島素,就足夠九部養他們了。
更何況他們搞出來的注射設備,直接將胰島素的出口銷量生生的拔高一倍。
這也是藥品里面,第二掙錢的。
比口服液跟消毒液都多。
僅次于宮廷玉液酒。
畢竟,這個有強烈副作用的藥酒啊,對應的是男人。
尤其是那些功成名就的老男人,更需要在另一方面證明自己的寶刀未老。
所以,哪怕這藥酒的價格居高不下,但一樣有人熱衷于此。
去年一年,他聽李容說了一句,僅僅藥酒的收入就超過了國內在空軍上的預算。
這也是為啥法蘭西的家伙一直想要窺探秘方的原因。
這也是制藥廠的‘摻假’手段從原先的十多味中藥增加到了幾十味。
說遠了,不過眼下王光美他們想要找個事干,對九部來說也是好事。
至于鋰電池嘛
李洪峰再次看了眼楊小濤,突然覺得,這可能是為了安排王光美他們這些人的臨時制作。
畢竟,這玩意做出來好,做不出來,也沒啥啊。
就憑借人家為九部掙得那些錢,別說支撐研究了,就是研究一輩子也沒啥。
看看時間,三年。
不長不短,挺好。
李洪峰心下松了口氣,最起碼看到現在,這份白皮書上的項目,都能說服他,而且存在些許風險,但不是不可控的。
至于最后一個,什么傳呼機的項目,李洪峰覺得可能跟著鋰電池差不多,都是為了安撫.
還不等他想好,手已經翻到最后一頁上,然后大腦就有些宕機。
因為他看到了,一個人名。
楊小濤!
我去!!!
第十項目,傳呼機的研發。
負責人,楊小濤。
主體研究單位,衛星電話研究所,部分成員。
輔助單位,相關電臺。
研究方向,傳呼機領域的研發工作。
研究時長,兩年。
李洪峰平復心情,然后看著最后一頁只有少許介紹的信息,腦海中都是問號。
這傳呼機是什么東西?
他真沒聽說過啊。
關鍵是,楊小濤竟然親自下場負責研發工作。
這,絕對是少見啊。
而且,楊小濤不是負責機床的設計嗎?
咋又跳到這里了?
李洪峰有些摸不著頭腦。
就在這時,楊小濤撐個懶腰,然后看向李洪峰。
見李洪峰目光停在最后一頁上,因為這是他親自負責的,就沒多寫。
反正怎么生產都在腦子里。
就是最需要的傳呼機核心部件,8位微處理器,楊小濤也能做出來。
最起碼,技術活不差。
之所以交給計算機研究所,也是讓他們多積累下經驗。
這也是他敢給出一年時間做出來的底氣。
當然,這份白皮書里,看起來只有第一個跟第十個項目跟楊小濤有關系,但實際上,除了復印機他沒有涉及,其他項目都跟他有關系,只是這種關系其他人不清楚而已。
如渦扇發動機項目,這現成的圖紙就在空間里,甚至F15的設計圖也在,等發動機做出來后,楊小濤就會啟動后續的飛機制造。
當然,真要是做出來發動機了,估計鵬總他們也會找來吧。
其他的阿奇霉素,他有現成的說明書,分子式分子量甚至于分子結構都有。
這要是做出來,絕對是劃時代的藥品。
每早一年做出來,成就意義就高一分。
還有衛星,衛星電話什么的,楊小濤都參與過,也能把握大的發展方向。
總體來說,楊小濤給出的這份白皮書,不敢說有十足把握。
但這里面一半的項目,楊小濤有十足把握。
正如那句話,我可能一時半會兒不能贏,但我也不會輸。
而這十個項目里面,只要保持每年都有一個項目取得成功,九部就會一直發展下去。
就會將其他部門甩在后面。
久而久之,后面的人為了追上九部的腳步,就會踏上這十條路,就會跟著跑起來。
那時候,才是九部確定地位的時候。
十年,不長,卻是當下發展的關鍵時期。
就如同對面的倭島,不也是憑借六十年代的黃金時期發展起來的嗎?
憑什么他們可以?
小島寡民就行。
那為什么,七十年代,就不能是他們華夏的黃金時期?
哪怕,這只是九部的黃金時期,也足矣!
這,就是楊小濤這篇白皮書的用意。
他要用這個白皮書,蹚出十條道路,找到發展的捷徑。
這,也是楊小濤的野心。
穿越到這個世界后,最大的野心。
也是他穿越而來,從四合院走出來的最大存在意義。
埋頭十年,再抬頭,一覽眾山小!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