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讀書人2559 吞金獸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四合院里的讀書人 >>四合院里的讀書人最新章節列表 >> 2559 吞金獸啊

2559 吞金獸啊


更新時間:2025年05月08日  作者:八零阿濤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八零阿濤 | 四合院里的讀書人 


正月初八,周一。

九部,會議室中。

楊小濤一臉欣喜的坐在主位上,看著一旁王燦介紹著眾人,心里是抑制不住的高興。

“楊部,李書記,葉院長,這三十位同志都是我們的精英骨干啊,你們可得好好照顧好啊!”

等王燦介紹完,宋老在一旁開玩笑說道。

楊小濤立馬點頭,“宋老,您放心,我們九部對待工人同志絕對是一碗水端平,一視同仁。”

“而且,對待特殊人才我們還會給予特殊關照,保證讓同志們安心無憂的投入到研究當中。”

說到這里,楊小濤看向眾人說道,“對于大家的安排,我們第九機械工業部將會成立通訊衛星研究所。”

啪啪啪

掌聲響起。

不少人聽到楊小濤這樣說,原本木楞的臉上出現了一絲笑容。

他們不在乎在哪兒工作,他們在乎自己干的是什么。

只要能夠繼續研究衛星,在哪兒都一樣。

“在座的諸位就是研究所的一員。”

楊小濤繼續說道,然后看向王燦,“同時,任命王燦同志,成為研究所的所長,帶領大家繼續研究。”

隨后又是熱烈的掌聲。

有楊小濤拍板決定,在場的眾人心里都是松了口氣。

如今又宣布了王燦作為他們的所長,這心就更踏實了。

不少人也放下先前的成見,做好融入九部的準備。

先前中科院公布這件事的時候,就引起了轟動。

其一,九部這段時間的成績有目共睹,九部的實力在幾個機部中也算是不俗,尤其是在新興領域里展現出強大的潛力。

其二,九部對待新鮮事物研究的支持態度跟力度,也是國內少有的存在。

其三,九部的護犢子也是出了名的,尤其是楊小濤這家伙,當年一句話,整個四九城半數的工廠工人跟著響應,直接將那些娃娃學生給壓了下去。

到現在為止,那些學校里還傳著各種各樣的流言呢。

這進了九部,只要不犯錯,可以說比在中科院還安全。

最后就是九部的待遇了,能夠成為九部的研究人員,待遇自然不會差了哪去。

這樣好的環境,要說不心動那才是怪事呢。

最后還是宋老出面,帶著陳芳王燦將人員篩選兩遍,最后才選出來三十人。

不過這三十人在有心人眼里,只要稍加琢磨就能發現其中的規律。

凡是被選中的,基本上都是平時在中科院不太愛說話,交際也不多的人。

而且這些人有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肯干活。

簡而言之,就是老實本分。

眾人猜測,這應該是九部給出的條件。

但他們卻不知道,這一切都是宋老跟陳芳的主意。

他們這樣做目的很簡單,將核心的人員送去最安全的地方。

在他們眼里,九部的研究院比起中科院安全多了。

其他的不說,你看過誰家保衛處有坦克的?

至于態度,最起碼對待九部的工人也要比中科院的學者好吧。

見面會結束,楊小濤就讓韓三鳳過來接手,帶著王燦一行人去了研究院,楊小濤則是跟陳芳宋老一起進了辦公室。

劉麗雪熟練的端茶倒水,婁曉娥在一旁整理著文件,新年開始,事情特別多。

“你們真打算做這個衛星?”

宋老端起茶杯喝了口,一旁的陳芳也看過來。

“嗯,事情到了這一步,要是不做的話,我們的衛星電話怎么辦?”

楊小濤淡定的說著,當然還有一句話沒說。

未來是信息的時代。

通訊衛星必須要做。

而且這玩意越多越好。

“這玩意不好做,尤其是花錢跟流水似的,你要做好心理準備。”

宋老見楊小濤如此肯定還是開口提醒道。

楊小濤聽了默默點頭,然后拿起桌上茶杯,“技術方面我倒是不擔心,畢竟咱們有成功的經驗,現在又有陳伯王叔他們幫忙,做出來應該不成問題。”

楊小濤這樣說也是有信心的,畢竟國內的能人還是很多的,尤其是現在的人都懷著一顆報國之心,哪怕面對沒有接觸的研究項目,也肯俯身研究。

正是有這么多默默付出的科研工人,楊小濤才有這底氣。

可隨即楊小濤又露出一抹愁容,“但這成本也太高了!”

聽楊小濤這樣說,宋老和陳老都是齊齊點頭。

“是啊,這成本確實不少。”

陳芳感慨一句。

雖然沒有明說,但上級的態度變化他們還是能夠感受到。

對于科研衛星的研發事業,已經沒了當初的那種熱情與投入。

當然,并不是上級不想做,而是現如今國內的情況決定的。

國內基礎建設還沒做好,溫飽問題還沒解決,教育,醫療甚至農業上都需要大把的錢來支持建設。

更不要說軍事力量的建設了。

哪哪都需要錢啊。

他們中科院該做的都做了,也有了榮譽,為國爭光了,也該,歇歇了。

陳芳這樣想著,宋老也是差不多心思。

要不是突然竄出來個九部,他還真想就這樣隱退算了。

可九部的出現,讓他多了個選擇。

多了個借雞下蛋的選擇。

“對了,宋老,陳伯,這總是說花費很大,投入很大的,可到底花了多少?你們這有數嗎?”

楊小濤突然問道,他也想得到個參考值。

兩人對視一眼,隨后宋老開口說道,“如果說,單純的制造一顆衛星的話,倒也還行。”

楊小濤有些聽不明白,然后就聽宋老繼續說道,“第一顆東方紅投入研究、生產的資金有兩個億!”

“上次發射的實踐一號,算起來有三個億!”

楊小濤輕輕皺眉,這價格有點貴啊!

不過他也沒說。

宋老繼續道,“如果再算上人員的費用,消耗的物資,還有火箭那方面的消耗。”

說到這看向楊小濤,“上次發射的實踐一號,前后研究了兩年,期間還出現過幾次事故,再加上火箭的費用,總共算起來已經達到了上百億!”

楊小濤瞪大眼睛,有些不敢相信。

“這么燒錢?”

陳芳在一旁說道,“你以為呢?”

“這小玩意從外面看起來就是個普通的鐵球,但真要細算起來,這就是個吞金獸。”

“而且搞不好失敗了,那就全打水漂了。”

“就像你們提供的太陽能電池板,本身就占了一部分成本。”

聞言楊小濤閉上嘴了。

太陽能電池他還是知道的,給中科院提供的大型太陽能電池板可是耗費巨大,不僅占用了計算機研究的高純度硅份額,甚至還影響了計算器的生產。

貴,是有道理的。

畢竟楊小濤不能白送啊!

“還有你上次送去支援的五百萬,我們都用在材料補貼上了,就這樣還欠著地方工廠呢,我們現在正想方設法還債呢。”

宋老在一旁憂心說道,這讓楊小濤更是心里咯噔一下。

他沒想這么多,就想著將架子搭起來,然后干點實事,建設革命,做點貢獻。

可現在,他才理解透徹大伯說的,建設更難是什么意思。

見楊小濤眉頭皺起,一個人沉默,兩人也知道不好多說。

不過他們都清楚,楊小濤不是輕言放棄的人。

這家伙打定主意做的事,在九部,沒人能阻攔。

宋老沉默一會兒這才開口道,“對了,聽說這次談判咱們還賺了四十億,這換算起來得一百個億吧,你沒去打聽打聽?”

說到這,楊小濤露出苦笑。

“這錢就甭指望了。”

宋老兩人看過來,楊小濤這才說道,“那錢一半要留著儲備用,另一半也有了用處。”

兩人都是無語。

“沒事,一口吃不成胖子,這件事我們慢慢來。”

楊小濤并沒有氣餒,錢都是掙了花的。

何況又不是一次性拿出那么多錢,怎么也有個轉圜的余地。

“總之這衛星的事情你心里有數吧,要是實在困難就往后延一延。”

“車到山前必有路,別想多了將自己整焦慮了。”

陳芳提醒道,楊小濤跟著笑笑,“放心吧,我知道。”

三人在辦公室里聊了一會兒,楊小濤這才將兩人送走。

中午,楊小濤在九部熱情招待了王燦等人,一頓飯下來,酒沒喝多少,但大家的關系卻是拉近許多。

尤其是研究院的人,很多都是在領域里有名氣的,大家平日里只聞其名不見其人。

就像王燦跟束興北兩人,都是聽說過對方的名字,但在一起碰面還是上次去發射基地。

還有韓三鳳,別看他一直都是四九城,但中科院大部分人都沒見過。

這次在酒桌上,你說一句干什么的,我來一句哪的人,最后還有人吆喝著有沒有校友.

關系一旦拉近,這感情也就培養起來。

下午。

楊小濤在剛成立的通訊衛星研究所里開了個會。

參加會議的除了王燦等人,還有研究所的院長葉老,副院長韓三鳳,以及與衛星工作相關的束興北,王坤等人。

“同志們,咱們在這里先祝賀通訊衛星研究所的成立。”

楊小濤帶頭鼓掌,下方眾人立馬用力拍著。

隨后楊小濤介紹道,“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個疑問。”

“就是咱們為什么叫通訊衛星研究所?這衛星種類那么多,為啥就只叫通訊衛星了?”

下方眾人登時有了猜測。

然后就聽楊小濤繼續說道,“我也不瞞大家,因為我們需要一個,能夠搭載一個程控交換器的衛星,簡而言之就是將接線員的活,放在衛星上面,就是這么一顆衛星。”

楊小濤解釋的清楚,下方眾人卻是覺得難度不少。

讓他們制造一顆衛星維持運行他們可以,但這樣全功能用來通訊的衛星,還真有難度。

“這次,我希望衛星研究所,跟衛星電話研究所,雙方能夠通力合作,早日攻克難關。”

說到這里,楊小濤看向束興北跟王燦兩人。

束興北原本是個倔脾氣的人,可這些年四處碰壁后,終于在這九部安穩下來,人也變得隨和不少。

聽到楊小濤這樣說,當即笑著開口道,“我們這衛星電話啊,要是沒有衛星就沒有電話,所以還需要諸位多多幫忙啊。”

王燦也是個好說話的,聽束興北這樣說忙接話說道,“束老師,您這話就見外了,咱們可是通訊衛星,一切都是為了通訊嘛。”

兩人笑起來,葉老在一旁滿意點頭。

“既然大家都明白自己的工作了,那后續計劃我就交給你們了。”

“還是那句話,有困難盡管來找我。”

楊小濤給眾人一個保證,便結束了此次會議。

時間還長,沒必要一次就將話說完。

可楊小濤前腳將保證的話說出來,隔天就被說的話給打臉了。

“楊部,這是研究院剛提交上來的撥款清單,我感覺數額有點大。”

“還有這是最近兩天研究院給的,上面的額度,也不小。”

楊小濤辦公室里,郭亮將一摞單據放在桌前,神色忐忑。

按理說,這種事情不需要來找楊小濤,畢竟以前也不是沒碰過這種事。

只是眼下這撥款的數額也太大了,他這初審都不敢過,更別說交給后面的劉懷民書記了。

楊小濤拿起桌上的單據,隨后看了眼,眉頭皺起。

第一張上面要求撥付三百萬元,理由是構建衛星生產制造車間。

這個嘛,楊小濤覺得可以給。

第二張上面要求撥付三百五十萬元,這是束興北簽的名,理由是程控交換機的研究,此外還有衛星電話的改進研究經費。

這兩張加起來,比當初給中科院的支出都多啊。

“賬上還夠不夠?”

楊小濤放下單據,隨口問道。

郭亮搖搖頭,“這個是劉書記管的,不過應該夠吧。”

“先批了。”

見楊小濤這樣說,郭亮只好點頭,隨即拿著單據離開。

楊小濤坐在椅子上撓撓頭,然后繼續辦公。

可又過了兩天,郭亮又拿著三張單據找來。

“楊部,這是計算器研究所的撥款清單,這是高頻反應爐的撥款清單。”

兩張單據正放在桌上,這次上面的總數加起來還是超過了五百萬。

前后兩次加起來,這就是十分之一的小目標了啊。

楊小濤有些,坐不住了。

相關


上一章  |  四合院里的讀書人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