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殺神第478章:熟悉的味道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大明殺神 >>我,大明殺神最新章節列表 >> 第478章:熟悉的味道

第478章:熟悉的味道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三悔人生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三悔人生 |  | 大明殺神 

“能說說……為什么嗎?”

對于這兩道圣旨,張氏知道她沒有任何拒絕的可能。

當初,皇帝一脈和吳王一脈等價交換,用宣德皇帝的命換來了正統皇帝可以平安成長的時間,同時權力也被重新分配。

明面上,吳王一脈以內閣和六部把持朝政,除了宗室的一些事情之外,朝野上下大大小小的事情幾乎都被吳王一脈掌握在了手里。

當然了,吳王一脈也沒有做得太難看,還是給皇帝一脈留下了最后一分體面的。

那就是將皇帝的印璽交給了太皇太后張氏,所有的奏折、公文和圣旨,都要經過張氏蓋章之后才能夠順利的發出去。

但實際上卻誰都清楚,這是,也只是吳王一脈留給皇帝一脈的最后體面。

就好像現在這樣,如果是朱瞻壑或者是朱高煦親自帶著圣旨過來,就表明了吳王一脈的態度,這章,就和往常不一樣了,不是張氏想蓋就蓋,不想蓋就可以不蓋的了。

說白了,所謂的選擇權還是只存在于強者的手中的,作為一個弱者,你所謂的選擇權,其實是強者留給你的,如果愿意的話,你其實會什么都沒有的。

“信任問題。”

雖然沒有必要回答這個問題,但出于對這位“五全皇后”的尊敬,朱瞻壑還是開口回答了起來。

“張輔年事已高,最適合他的就是在朝中做一根定海神針,但正所謂新老交替,中軍都督府左都督這種職位,還是需要交給有能力的新生代。”

“而且……”

說到這里,朱瞻壑抬起了頭,看向了張氏的后面。

那里是一個屏風,但朱瞻壑并不是在看那個屏風,而是在看屏風后面的人。

因為陽光的關系,屏風上影影綽綽的印著一個人影,不過那看似是一個人,但實際上是兩個人。

當今皇太后孫氏和正統皇帝朱祁鎮。

“您,我是信任的。”收回了目光,朱瞻壑的語氣在不經意間露出了點點嘲諷。

“您把堂兄教育得很好,襄王也是,而堂兄之所以失敗,還做出了讓朱氏子孫所不齒的事情,其實和您沒什么關系,主要原因還是在我。”

“是我,讓堂兄著急了,他被自己的急切逼迫著兵行險著,與虎謀皮。”

“所以,總的來說,您還是一位很出色的母親的,但有些人不是。”

說到這里,朱瞻壑語氣里的嘲諷已經完全不加以掩飾了。

“我還是那句話,庭院里長不出棟梁之材,太平天子也做不到言出法隨。”

“就算是有雄鷹的血脈,在籠子里關著,也只能長成一只走地雞,不可能翱翔于天際。”

說到這里,朱瞻壑便停住了,目光也重新轉向了屏風的方向。

肉眼可見的,映在屏風上的那道人影有些顫抖,似乎很是憤怒,但卻又不得不強行壓下。

“唉……”張氏長嘆一聲,招了招手。

很快,一個內侍就端著一個木盒子走了過來,在走到張氏面前后將其打開。

里面放著的,正是代表著皇帝的玉璽。

似乎很是掙扎,但最終,張氏還是拿起了那個玉璽,依次在那兩道圣旨上蓋了章。

其實張氏又何嘗不知道自己的兒媳是個什么樣的性格?

一個被嫉妒之心左右了情緒的人,終究不可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母親,教導出來的孩子也不會出色。

而且,就朱瞻壑拿過來的這兩道圣旨,其實嚴格來說還是給皇帝一脈留了面子的。

革除原職,加封太師。

這其實是將張輔這個人推到了皇帝一脈這邊,以前的張輔雖然隨波逐流,按照朝廷的安排行事,但實際上張輔想要的只是安定而已。

在這云波詭譎的局勢中,唯有隨波逐流才能夠保全自己,但若是吳王一脈強行讓張輔做出選擇,他還是會按照吳王一脈的想法去站隊的。

畢竟,如今局勢傾向于哪一方,誰都能看得出來。

也不對……有些人,就看不出來……

在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之后,朱瞻壑滿意地將那兩卷圣旨收了起來,對著張氏行了個禮后就離開了。

在朱瞻壑離開之后,孫若微抱著朱祁鎮,低著頭走到了張氏的面前。

看似畢恭畢敬,但因為是低著頭,所以她眼神中的不滿和陰鷙隱藏得相當好。

仁壽宮。

“回來了?”

院子里的暖房中,吳王妃正在逗著小小的朱祈銘,而朱高煦則是看到了回來了的兒子。

今天早上,他是看著自己兒子拎著兩卷圣旨離開的。

“嗯。”朱瞻壑將那兩卷圣旨交給了朱凌,然后才打開暖房走了進去。

“今天怎么樣?有沒有鬧騰?”

朱瞻壑一邊說著,一邊對自己的兒子做了個鬼臉。

絲毫不賣自己父親的面子,朱祈銘小嘴一癟,立馬就扯著嗓子嚎了起來。

“去去去!一邊去!”

吳王妃沒好氣地將兒子推到一邊,開始哄著家里的新祖宗。

朱瞻壑則是毫不在意,孩子嘛,如果不是生來玩兒的,那將毫無意義。

“順利?”看著兒子坐了下來,朱高煦伸手倒了杯茶。

“嗯,能有什么不順利的?”朱瞻壑接過父親遞過來的茶,很是愜意地靠在了椅背上。

“大伯母還是明事理的人的,至于孫皇后……”

說到這里,朱瞻壑微微搖頭:“和大伯母比,她差的不是一點兒半點。”

“你大伯母也是沒辦法。”朱高煦聞言輕嘆一聲。

“也算是造化弄人吧,如果先前的胡皇后生下的不是公主而是皇子的話,這大明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結果呢,偏偏是孫皇后,咱們大明無過廢后的,還是第一個。”

“行啦……”

朱瞻壑倒是不在意,而且他反倒是覺得孫若微上位是一件好事兒,畢竟如果是胡善祥的話,吳王一脈的借口可能還不是很好找。

“這事兒啊,咱們自己在家說說也就罷了,這要是傳出去,估計就得有人說咱們家是又當婊子又立貞潔牌坊了。”

“那行,就不說這事兒了。”朱高煦也是笑著搖頭。

“歐洲那邊呢?怎么樣了?”

“一切都在掌握中吧。”朱瞻壑淺啜一口杯中茶水,神色很是愜意。

“如無意外的話,今年冬天之前,最難的部分就能啃下來了,剩下的就不是什么大問題了,圍起來就是了,用不了多久他們就得屈服。”

“你是怎么想的?”說到這里,就連朱高煦都不免有些好奇。

“從帖木兒帝國到歐洲,在外人看來你好像是一直和以前一樣,但是此前你好像沒有這么大動干戈吧?”

“也就是在倭國和大越國的時候你殺的人比較多,后來的暹羅和南掌等國,你還真沒造多少殺孽,殺也是后來殺的,給人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

“怎么到了帖木兒帝國和歐洲,你就變得更加激進了呢?”

“原因很簡單啊。”對于自己父親能問出來這種問題,朱瞻壑表示很詫異。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啊。”

“在暹羅和南掌,我遇到的阻力并不大,而且因為蜀身毒道的原因,南掌暹羅那邊還是有著不少中原人過去的,那邊很早就被我們中原文化影響,所以我就沒有著急。”

“帖木兒帝國和草原其實是差不多的,中原和草原的沖突歷經千年都沒能解決,我是不愿意費那個功夫的,倒不如直接殺了算了。”

“歐洲就更是了,他們是全民信教,教皇的權力甚至一度超過了王權,這要是放您身上您能接受?”

朱高煦聞言一愣,似乎是已經想象到了神權大于王權的景象了,于是便搖了搖頭。

“誒對了。”朱瞻壑看著自己父親搖頭,突然想到了一件事。

“朱平,你去我書房,將我在香州府收到的那封密信拿過來。”

“是!”

“什么信?你說不就行了?還非得去拿來給我看?”朱高煦很是無奈地看著自己的兒子。

“您還是看看的好。”朱瞻壑笑著搖頭,然后一晃一晃的,顯得很是欠揍。

“有些時候啊,白紙黑字給人帶來的沖擊力,可比耳聞口述要大得多。”

朱高煦聞言沒有再說什么,只是挑了挑眉。

很快,朱平就將密信取了過來,在朱瞻壑的示意下交到了朱高煦的手中。

朱高煦最開始的表情是好奇,但是沒多會兒眉頭就皺了起來,而且越來越緊。

最后,他倒抽一口涼氣。

“嘶……你什么時候干的?我怎么不知道?”

朱高煦看著自己的兒子,似乎才剛認識自己這個養了二十多年的兒子。

“當初對帖木兒帝國的時候啊。”朱瞻壑很是輕松地解釋。

其實,密信上的內容還是比較簡單的,朱高煦之所以用了那么長時間主要是因為他得去消化這些。

密信是邢坤發過來的,因為在秋天的時候朱瞻壑就特意派人去統計歐洲各地的糧食收獲情況。

當然了,明軍不可能走遍歐洲去收集這些,他們只是選擇性的在一片地域選擇三到五個地點采取數據。

所以這個數據不可能完全準確,但卻也是相對來說比較準確的。

根據邢坤統計的,歐洲今年的糧食產量怕是要相較于往年低四成左右。

注意,不是和有土豆的時候相比,是和土豆出現之前相比的。

也就是說,有了土豆的歐洲,在今年的收成上,比沒有土豆的時候還要低出來四成。

土豆,本是為了增加糧食產量才引進的,最終卻成了糧食產量降低的罪魁禍首。


上一章  |  我,大明殺神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