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殺神第381章:朝堂勢力的變革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大明殺神 >>我,大明殺神最新章節列表 >> 第381章:朝堂勢力的變革

第381章:朝堂勢力的變革


更新時間:2023年04月12日  作者:三悔人生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三悔人生 |  | 大明殺神 
»


政治這個東西是很敏感的,處在權利中心的人也都是敏感的。

當朱瞻壑今年不回來的消息傳開后,大明上下產生了極大地震動。

毫無疑問,朱瞻壑是現在吳王一脈,甚至是整個大明的頂梁柱,現如今的大明,不管是內政還是外交,是生產還是戰爭,全都有朱瞻壑的影子。

內政方面,先不說陳循等一眾大臣是朝廷的中堅力量,就說現如今大明的很多制度都是朱瞻壑提出來的。

考成法、即時候補、攤丁入畝……

外交方面這個就不用說了,現在大明的周圍也僅僅只剩下了瓦剌、東察合臺汗國和朝鮮,其他的要么被朱瞻壑給打了下來,要么就是像琉球王國這樣的島國。

生產方面,新糧已經成了大明的中流砥柱,稻麥的種植面積雖然仍舊很大,但相較之前的占比來說,現如今的稻麥頂多只占大明糧食種植的三成左右。

主體是玉米,大概有個四成,剩下的就是大豆、土豆和紅薯之類的。

這主要是朱瞻壑曾經明令禁止大明各地在收稅時收取土豆、紅薯這種糧食,不然的話糧食的種植格局怕是要崩盤。

現如今的大明,已經初步形成了還算是良性循環的種植格局:主體是相對高產又不過度損耗土地的玉米,土豆、紅薯這種高產量作物只為果腹,稻麥這種被酒賦予了經濟價值的作物仍舊占據三成江山。

至于最后的戰爭……

這個就不用說了,朱瞻壑現在還在打呢。

只是,朱瞻壑往年不會來也就罷了,但是今年……

在這種情況下,那些不靠譜的風言風語就很快的傳開了,并且越傳越離譜。

最開始有人說朱瞻壑西征戰事失利,現在脫不開身,所以才回不來,這種說法還算是比較靠譜,離譜的就比較離譜了。

有說朱瞻壑死在歐洲的,還有說什么染上了瘟疫等等各種說法。

不只是大明的官員和百姓,就連瓦剌和東察合臺汗國也對此犯了嘀咕。

尤其是東察合臺汗國,歪思現在還在奇怪沒有收到阿里普的情報……

皇宮,仁壽宮。

如今的仁壽宮和往日里有些不太一樣,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人們好像很是匆忙,而且還是在類似于打點行李的那種。

“不要被外面的風言風語影響了,做好你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吳王妃一邊指揮著宮女,一邊對著身后的胡善淑說教著。

“作為吳王世子妃,你要做的不是去聽外面的那些話,瞻壑的后院才是你真正需要看好的地方,除非以后你還能更進一步,不然的話那就不是你需要擔心的。”

“這是最基本的,如果我和殿下不在,瞻壑又征戰在外,那你就是當家做主的人,整個吳王一脈都在你的手里,你首先就得學會鎮定。”

“最后……”

說著,吳王妃轉過身來,雙眼微瞇,看著自己的兒媳婦。

任誰,都能從現在的吳王妃身上感受到一絲危險的氣息。

“畢竟是血脈至親,你要幫你那個二姐,我不反對,但是你作為吳王世子妃,你應該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人能幫,什么人不能幫,幫又得幫到什么程度。”

“善淑明白。”胡善淑微微低頭。

這次,其實是吳王妃在警告她了。

現如今的吳王一脈正在收拾東西,準備南下去應天府,這是去年交易中的一項。

當然了,離開也不是現在就離開,如今只是在做準備而已,而且離不離開的也還不一定。

最終的決定因素還是明年宣德皇帝的御駕親征。

只是,胡善淑到底還是不放心自己的那個二姐,如今已經被廢的胡善祥生活其實還算好,但那都是因為吳王一脈的因素。

誰都知道廢后胡善祥是現如今吳王世子妃的親姐姐,所以也不敢太過分,但若是吳王一脈南下應天之后……

那就說不準了。

所以,胡善淑就想要帶著自己的二姐走,這其實無傷大雅,不會影響朝廷的局勢,因為在如今這種新皇后已經確定、甚至是太子都要確定的情況下,沒有人在意胡善祥。

但是!

正如吳王妃所說的,有些事情能做,有些事情不能做,有些事情該做,有些事情不該做。

能和該,兩個字在這里看似是同義,但實際上相差甚遠。

況且,最重要的不是這件事,而是胡善淑的心態。

嫁到了吳王府,成為了吳王世子妃,她的未來就多了一重身份,但在胡家三女、廢后妹妹和吳王世子妃等身份中,排在第一位的自然應該是吳王世子妃。

吳王一脈的大門,尤其是現如今的吳王一脈,是天底下幾乎所有女人擠破頭都想來的,一個妾室的位置都能讓她們激動,更遑論世子妃這種正室了。

如果做不好……

想到這里,胡善淑無聲地嘆了口氣。

看起來很難是吧?但她并不覺得,實際上這一切的一切看起來很難,但什么事情都得比,不比就沒有差別。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把自己代入到自己丈夫和公公那邊……

胡善淑都不敢想。

簡簡單單的一個南下應天府,看起來好像什么都不用做,但實際上朱高煦為此已經做了長達大半年的鋪墊。

甚至遠遠不止于此。

從最開始分封先皇洪熙皇帝的庶子,再到朱瞻墉去應天、朱瞻墡去廣西,最后是現在的吳王一脈南下應天,每一件事每一個細節都是滿滿的算計。

吳王一脈主事,那先皇洪熙皇帝一脈就必然要被清掃,因為皇太后張氏的緣故,庶子最先被清走,然后再借著當今皇帝之子……

這么說吧,朱瞻基這個皇帝、朱瞻墉和朱瞻墡這兩個先皇嫡子,以及那些先皇庶子,但凡是還有一個在京,吳王一脈都不會離開。

一個御駕親征,難道真就像是表面上說的那么輕松,那么簡單嗎?

并不是。

這里面,是利益的糾纏,是派系的交鋒,也是最后結果的爭奪。

吏部。

看著面前的圣旨,蹇義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幾年了?從太宗皇帝進入應天府開始算起,到今年已經有二十五年了。

二十五年了,他蹇義自永樂元年起擔任吏部左侍郎,六月升任吏部尚書,到現在他已經在吏部尚書的位置上坐了整整二十五年了。

如今,也是時候了。


上一章  |  我,大明殺神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