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殺神第220章:程朱理學的末路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大明殺神 >>我,大明殺神最新章節列表 >> 第220章:程朱理學的末路

第220章:程朱理學的末路


更新時間:2023年02月08日  作者:三悔人生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三悔人生 |  | 大明殺神 
»


應天府,長安街,金府。

金幼孜和楊士奇相對而坐,兩人的眼睛都是直的,都是死死地盯著桌上的那三本書。

這三本書分別是《春秋公羊傳》、《春秋公羊解詁》以及《公羊傳疏》。

三本,每一本上都有公羊二字,這代表了什么?

金幼孜和楊士奇默然不語。

在宋朝程朱理學出現后,儒家基本上就是程朱理學的天下了,一直到明朝也都在沿用程朱理學的思想。

而現在,作為皇太子,且也是學習程朱理學的朱高熾,突然甩給了他們三本公羊學的書籍。

這意味著什么?

“怎么辦?”金幼孜最終還是熬不住了,將視線從那三本書上移開,看向了楊士奇。

然而,楊士奇還是沉默。

其實金幼孜也知道,當朱高熾甩出這三本書的時候就已經不是讓他們來給建議了,而是讓他們來學習。

這是命令。

既然是在下命令,那就代表著朱高熾已經把這三本書讀過了,甚至是讀透了,不然的話就不是下命令了。

除此之外,朱高熾為什么是把這三本書給了他們兩人,而不是給了楊榮、楊溥等人呢?

這就是另外一個意思了。

“該做的,還是要做。”楊士奇嘆了口氣,站起身來。

“現在擺在你我二人面前的選擇也只有兩個,要么遵從太子殿下的命令,為殿下完成此事,要么……”

說到這里,金幼孜也嘆了口氣。

楊士奇雖然沒說,但他也清楚。

現在事情都已經到這個地步了,如果不按照朱高熾說的來辦,那等著他們的也就只有辭官回鄉一條路了。

是的,朱高熾只不過用了三本書、一句話,就決定了金幼孜和楊士奇的命運。

他可不僅僅是讓金幼孜和楊士奇看書的,他是太子,不是先生,不負責教書育人。

給他們兩人書,那就是讓他們看,那為什么讓他們看呢?

毫無疑問,肯定是讓他們負責推廣的。

在程朱理學的大旗下推廣公羊學,而且還是已經建立了兩百余年的程朱理學,這個難度是相當之高的。

其實,程朱理學并非后世人想象中的那么廢物,能夠在這個封建時代站穩腳跟,并且成為當之無愧的主流思想,程朱理學還是有優點的。

注重氣節和德操、注重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等思想都是程朱理學帶來的。

比如說張載的“橫渠四句”、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以及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都有程朱理學的影子在里面。

但相比優點,程朱理學的缺點也很明顯。

程朱理學專求“內圣”的經世路線以及“尚禮義不尚權謀”的致思趨向,將傳統儒學的先義后利發展成為片面的重義輕利觀念。

而且,程朱理學之所以能夠走到這個高度,其實并非是這個思想很出色,而是因為程朱理學的天理是道德神學,給了王權的合法性依據。

同時,也是儒家神權的合法性依據。

所以,程朱理學并非是出色到了被整個社會不約而同的接納,甚至在其所誕生的南宋時期,程朱理學并不出色,而是直到元朝將程朱理學定為官學之后才日漸興盛。

事實上,很多的前賢大儒對程朱理學都是報以輕視的,因為程朱理學,其實已經不能算作是儒學了。

盡管宋明理學所說的是儒家思想,所使用的是儒家術語,但程朱理學,特別是陸王心學,所借以建構思想理論體系的,是佛教本體論的思維模式。

所以,程朱理學也可以被看做是披著儒學外衣的佛學。

所以,所謂的仁之思想才會偏離當初一部“掄語”治天下的孔圣人那么遠。

只不過,在一個時代,更改且定義一門學說為新的官學,其難度是很大的。

云南,吳王府。

此時的朱瞻壑并不知道身在應天的朱高熾正在計劃這么大的事情,不過就算是他知道也無所謂,因為他也在做同樣的事情。

原本對于陳循的到來,朱瞻壑是覺得沒什么必要的,因為在朱瞻壑看來,其實朝廷才更需要陳循這種人才。

他自己本身就已經是激進派,或者可以說是鷹派的代表了,不需要一個陳循來幫助他。

不過,現在朱瞻壑發現,陳循的到來其實也是一件好事兒。

最起碼,陳循可以做很多他沒空去做,或者說是做不來的事情。

“看來,世子的性格并非天生自帶,也并非無端滋生,而是有緣由的。”

陳循看著面前書籍,由衷地發出感慨。

“不過倒也是,這公羊學的大統一和大復仇思想的確是和世子殿下的性格不謀而合。”

“現在想想,在草原上筑京觀,那是為了報蒙元欺辱和欺壓漢人的仇。”

“火燒交趾,那是為了報陳季擴父子肆虐大明邊疆之仇。”

“屠滅倭國,那是為了報自洪武年間就開始的倭寇侵擾大明海疆,搶劫財物、劫掠我大明子民的仇。”

“還真是都能尋到根兒。”

朱瞻壑聞言沒好氣的翻了個白眼。

這特么什么跟什么,自己就在提前清理那些不是人的東西罷了,怎么就成了你陳循探尋我性格的依據了?

“別說這么多廢話,就說能不能行吧。”朱瞻壑看著面前的陳循,表情平淡。

他對這個陳循,可是報以很高的期望的。

“如果是在京城,那有些難。”陳循笑著放下了手里的《春秋公羊傳》,看向了朱瞻壑。

“理學現在幾乎在大明所有儒學所到之處扎根,想要推翻理學推行公羊學,這無異于難如登天。”

“但是!”

陳循臉上的笑容帶上了幾分得意之色,甚至還有幾分自傲。

“這是在云南,若是在殿下您的幫助下還做不到,那陳循也就不配來到這里了。”

“那很好!”朱瞻壑猛地坐直了身體,從腰際扯出了一枚令牌,甩手扔給了陳循。

“這個給你,但是記住了,不該做的,伱最好不要碰,你得知道那個我并不喜歡的名號可不是空穴來風的。”

“不過,該做的,也不要猶豫。”

“只要你做得對,不管是誰刁難你,我都幫你解決!”


上一章  |  我,大明殺神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