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殺神第164章:搞我?我直接自斷后路!(二合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大明殺神 >>我,大明殺神最新章節列表 >> 第164章:搞我?我直接自斷后路!(二合一)

第164章:搞我?我直接自斷后路!(二合一)


更新時間:2023年01月25日  作者:三悔人生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三悔人生 |  | 大明殺神 
»


其實在中原文明中,領先世界的并不只是各種思想、四大發明這些,算學也是世界頂尖的。

云南那邊收獲之后,有心之人很快就算出來了那些糧食的產量。

玉米最少能達到稻麥的兩倍,土豆就更嚇人了,十倍都不止。

根據《河間志》卷三記載:“一夫耕田五十畝,畝收麥一石以上。”

《補農書》中所說:“田極熟,米三石,春花一石半,然間有之。大允共三石為常耳。”

明朝時期,一石大約是一百五十斤左右,所以稻谷的產量通常是在不到三石左右,也就是四百斤上下,而麥子的產量要低一些,畝產在兩石左右,約為三百斤上下。

不過有一點,這里面取的是單季的產量,而且取的還是那些好的土地,也就是最高的產量。

什么意思呢?其實就是南方通常是兩季稻,能種三季稻的地方還是很少的,其中早稻的產量要低一些,但這些數據在數值上取的是產量更高的晚稻的產量。

也就是說,實際上的產量并沒有這么高,這些數據甚至比平均值還要高一些。

不過這也是很正常的了,尤其是在朝堂上,這種事情屢見不鮮,甚至還有比這更離譜的,這都不算是事兒了。

而土豆的產量在后世能達到三千到五千斤,在這個沒有化肥農藥的時代顯然是達不到的。

朱瞻壑挑了最好的地,讓人天天打理,最后的畝產量也不過是千斤左右。

這對于朱瞻壑來說或許已經很低了,但對于其他人來說卻足夠駭人了。

什么?你說那些人是怎么確定這些糧食的?

先入為主唄,在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就是糧食了,有足夠的糧食,再加上合適的時間,推翻一個王朝都不是沒有可能的。

朱瞻壑費了那么大的力氣安排人進市舶司,這一趟的損失又這么大,在那些人看來這除了糧食就不可能是別的了。

甚至,在黃淮等人的視角中,這已經是漢王一脈開始屯糧造反的前兆了。

但是!

對于黃淮等人來說是威脅,可朱高熾呢?對他來說也是威脅嗎?

別忘了,這天下,是姓朱的。

乾清宮。

“這消息屬實嗎?”現在的朱棣已經沒有了平日里的云淡風輕,臉上滿滿的都是緊張的神色。

“回陛下,產量已經可以確定了,但是否是糧食……這個還有待調查。”

“不過,漢王殿下看得太緊了,如果在不打草驚蛇的前提下,怕是……”

“不用管,和以前一樣!”朱棣大手一揮,很是干脆的做了決定。

“是!”紀綱心里咯噔一聲,對漢王父子的評價又高了一層。

以前人們總是覺得漢王就藩去了,就喪失了爭儲的可能性,雖然隨著朱瞻壑連做了好幾件大事讓人們的想法有了改觀,但仍舊不是很徹底。

畢竟,朱棣的態度比較曖昧,讓人捉摸不透。

你說他想讓漢王一脈有競爭力吧,他讓漢王就藩去了,可你說他想讓漢王一脈徹底沒機會吧,他又不斷地給漢王優待。

而現在,紀綱在今天終于是明確了這個答案。

能對糧食這種事都一再放過的,如果是換個人,估計不是被朝廷接手就是死無全尸了。

唯有漢王一脈……

“對了,太子那邊怎么樣?”朱棣并不知道紀綱的想法,接著問出了他的問題。

“回陛下!”紀綱趕緊收回自己的思緒,低著頭匯報了起來。

“此前解縉、黃淮、楊榮和楊士奇四人在得到云南的消息后去求見了太子殿下,其中解縉和黃淮的情緒比較激動,楊榮和楊士奇倒是比較平靜。”

“至于太子殿下沒有什么反應,反而是斥責了解縉和黃淮一通。”

“嗯,朕知道了,伱退下吧。”

“是!”

紀綱緩緩地退出了乾清宮,守在門口的內侍和宮女也不敢隨便入內。

乾清宮里,朱棣一人坐在那象征著至高權利的椅子上,扶額沉思。

河南,彰德府,趙王朱高燧的就藩之地。

將手中的信紙置于燭火之上,朱高燧靜靜地看著它慢慢的化為灰燼。

“二哥,你是真行啊……”

“不過,你確定你能行嗎?”

“如果沒有瞻壑的話,而且現在的瞻壑怕是……”

倭國,伯耆。

隨著氣溫慢慢的回暖,朱瞻壑的推動速度卻慢了下來,不是因為他不想快,也不是因為將士們士氣不足,而是因為不得已而為之。

他此前把石見的貴族和武士階層給屠戮一空,石見的大封建主也自然是沒了,這石見銀山在其他倭國大封建主的眼中就成了一塊無主的肥肉。

什么?明軍?

別逗了!他們能永遠駐扎在這里嗎?跨國和跨海作戰的消耗有多大,怕是現階段全世界都沒有比他們倭國更清楚的了。

畢竟,朝鮮和大明的倭患都是他們一手搞得。

所以,那些大封建主就打算集合起來,以集體的力量去沖擊明軍,讓明軍知難而退,他們再瓜分石見銀山。

但沒想到,他們錯誤的將他們做倭寇時期大明的戰斗力給代入進去了。

他們劫掠大明海疆的時候都是奇襲,趁著大明的備倭軍沒有反應過來,搶完就走,但現在呢?

明軍將士夜夜枕戈待旦,一旦有戰爭,他們就能夠以可以說是人類最快反應的速度投入戰場。

這就是宍道湖旁京觀的由來了。

但這些并非朱瞻壑的本意,因為他現在想的是盡可能的壓榨倭民的價值。

在石見,他讓倭民當礦工,給大明開采銀礦;在最早登陸的肥前、肥后和豊前這些地方他則是讓倭民種地,然后“無意間”失去對這些地方的控制權。

然后,大隈、日向、肥后等地的大封建主就會反擊,在占據那些明軍“失去”的地方后,他們就會征兵、征糧。

再然后,明軍殺個回馬槍,殺掉權貴和武士階層,將倭軍的補給和武器裝備作為繳獲拿走,“解放”倭民。

這是一個可持續性發展的計劃,這才是朱瞻壑的目的,而宍道湖的那座京觀顯然是不符合這個計劃的。

“世子殿下!”就在朱瞻壑正想著解決辦法的時候,朱凌的聲音傳了進來,只是言語之間透露著滿滿的焦急。

“世子殿下!漢王殿下的信!”

“嗯?”朱瞻壑皺了一下眉頭,然后很快就放松開了。

接過信,朱瞻壑打開看了兩眼,然后就給丟到一邊了。

沒啥東西,就是自家老爹給他說了一下云南的近況,最重要的就是那些種子收獲了,其次就是暹羅有點兒不安分了。

當初朱瞻壑把陳季擴押送應天之前,特意把他的孫子放走了,本來朱瞻壑都覺得那個小孩子活不了,畢竟孤身一人,又是在那種地方。

但是沒想到,這孩子不知道怎么跑到暹羅去了。

暹羅倒是沒什么大動作,但接收陳季擴的孫子這一點就已經足以讓沐晟引起警惕了,不過奈何朱瞻壑不在云南,他就只能將這個消息告訴了朱高煦,由朱高煦傳給朱瞻壑。

朱瞻壑提筆,很快就寫下了兩封信,交給了朱凌。

“這封送家里去,這封送給應天。”

“應天?”朱凌呆了一下,然后用不確定的語氣問道。

“世子殿下,您說的應天是指……”

“送到皇爺爺手里,或者大伯那里也行。”朱瞻壑頭也不抬地說道。

“不用太在意,讓人看了也無所謂。”

“是!”得到了確定的答復,朱凌應聲離開。

“呼……”朱瞻壑長出一口氣。

“朱平!進來!”

“世子殿下!”

“之前那個懂漢話的倭人呢?讓他去找些倭民,給他們錢,讓他們去因幡、美作等地去幫我們買一些東西。”

“啊?”朱平呆住了。

“啊什么啊?讓你去你就去!”

“是!”

朱瞻壑沒好氣的翻了個白眼,最近他發現自己這兩個護衛的話是越來越多了,不過倒也是,自己最近的行為也是越來越出人意料了。

不過也沒辦法,現在的他殺是殺爽了,自東征倭國開始到現在,他名下新增的亡魂沒有五十萬也有四十萬了。

就這,還是保守估計。

現在的他已經進入了平靜期,開始謀劃更大的收益了,尤其是給未來的佐渡金山做準備。

那座金山現在還沒有被人發現,可是個好東西,是以后朱瞻壑計劃中的重要一環。

銀山讓了,金山怎么也得試一試的,哪怕只能得到一部分。

不過也正因為此,他下的很多命令都讓人看不懂,畢竟那些將士們的想法比較簡單,他們熱衷的就只有軍功而已。

比如說這次,他讓朱平挑選一些倭民去幫明軍采購,明軍需要他們的采購嗎?

自從上次朱瞻壑沖入朝鮮王宮,直逼李芳遠交出王世子李褆之后,不管是朝鮮還是大明都沒有一個人敢再招惹朱瞻壑。

李芳遠的遭遇讓所有人知道了,如果你敢扯朱瞻壑的后退,他是真敢弄你的。

這上次也就是李芳遠了,大小是個一國之主,要是換個人,估計墳頭上都有人給你上一周年的香火了。

除此之外,朱高燧也就藩去了,誰還敢斷朱瞻壑的補給?

可不缺補給,為什么要讓倭民去幫明軍采購?又要采購什么東西?別說是朱平了,怕是所有人都不明白。

實際上朱瞻壑是想要讓那些倭民去散布消息的,雖然他沒說,但只需要在礦上做工就能免除賦稅,而且還有工錢拿,這種生活就已經是普通百姓心中最美好的生活了。

雖然朱瞻壑不曾提起,但這些人若是去了其他地方,肯定會有人忍不住和當地人談起這些。

久而久之,消息就會傳開,朱瞻壑后續的推進所受到的阻力也會變小,以后讓那些倭民做曠工也更容易。

上次讓將士去散播消息導致明軍有了些損失,這次朱瞻壑可不想重蹈覆轍。

“來人!傳柳升和王景弘來見我!”

思及至此,朱瞻壑覺得自己可以開始做準備了,現在在伯耆的他下一個目標肯定就是因幡,到時候神機營和船隊都會派上用場。

應天府,皇宮,乾清宮。

朱棣看著朱瞻壑傳回來的信,滿臉呆滯。

雖然他早就想過云南此前種的那些東西是糧食,但在沒有得到確切的答案之前他還是習慣性的將其放在一邊。

現在,他得到了朱瞻壑本人的確認,這個時候的他受到的沖擊雖然小了一些,但仍然是常人難以承受的。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大明的整體糧食產量翻了五六番甚至更多,那會帶來什么樣的景象?

毫無疑問,首先就是社稷的穩定。

永樂初年,叛亂四起,幾乎每年都有人揭竿而起,原因是什么?除了最頂層的幾個人是為了權利和金錢,其他人大多都是為了吃飽飯。

糧食產量上來了,百姓們滿足于朝廷的統治,這樣的情況消失可能不會完全消失,但肯定會減少很多。

畢竟,百姓們的想法是簡單的,他們想得無非就是吃飽穿暖,然后養育一兩個孩子,這就是他們的畢生所求了。

在得到溫飽之后,百姓們就鮮少會去做起義這種極有可能丟命又有可能導致自己吃不飽的事情了。

要知道,就算是把歷朝歷代都算上,整段歷史上也鮮少有能讓百姓吃飽穿暖的,那都是能夠載入史冊的,比如說文景之治之類的。

其次,糧食產量的提高還會帶動人口的增長。

糧食產量上來了,百姓家里有結余了,第一個考慮的就是傳宗接代。

對于大明來說,人口的提升代表了生產力會提高,兵源也會增加。

最后,就是戰爭方面了。

糧食產量的提高會帶動人口增加,會給大明提供新的兵源,雖然周期很長,但那也是值得期待的,除此之外就是另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補給。

有了充足的補給,什么韃靼瓦剌,誰敢蹦跶大明就敢打誰!

毫不夸張地說,有了這種高產的糧食,朱棣有信心打敗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

或許有人會覺得朱棣現在就想這些有些想多了的嫌疑,畢竟現在東西還在云南,朱高煦看得又很緊,但他是皇帝。

不說一聲令下,朱高煦就得把東西給他送過來,就算是不情不愿的,就算是朱高煦的心里有諸多不滿,他還能違抗皇命不成?

再說了,朱瞻壑在信里已經說過了,等云南那邊培育了足夠的種子之后就會將其送一部分到應天。

什么都攤開來說,這才是最好的做法。

這種自斷后路的做法,誰來誰都得懵。


上一章  |  我,大明殺神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