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殺神第158章:血銀(二合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大明殺神 >>我,大明殺神最新章節列表 >> 第158章:血銀(二合一)

第158章:血銀(二合一)


更新時間:2023年01月20日  作者:三悔人生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三悔人生 |  | 大明殺神 
»


其實,石見,尤其是石見大田,朱瞻壑覺得還挺難打的。

畢竟是一座銀礦,倭國不可能不重視,所以朱瞻壑在這里遇到的阻力其實是最大的,當初在瞻海城和土淵城遭受的阻力都沒有這么大。

不過,朱瞻壑只用了三天就拿下了這里,而且沒用用強攻的辦法。

他派人四處散播消息,把明軍不收賦稅的消息給傳了出去,石見礦山里的礦工就自己反了。

事后,朱瞻壑也的確履行了諾言,明軍在倭國打下來的所有地方都不收取賦稅,但前提是每個村莊每個月都派出一定數額的青壯去做礦工。

而且,礦工也不是白干的,所有礦工都管吃管住,每個月還會發給你一定的糧食。

對于朱瞻壑來說這些都是無所謂的,因為那些糧食也是他從沿途搶來的,只不過不是從百姓那里搶的,而是從貴族、官員和武士階層的家里搶來的。

至于那些權貴階層的人……

本來朱瞻壑已經打算今年過年就在倭島上過了,因為今年在他看來是很重要的一年,石見銀山得穩住,這里每年百萬兩白銀的產量誰看了不眼紅?

要知道,永樂年間,大明體量最大也最常用的貨幣可不是金銀,而是永樂通寶,也就是銅錢。

一兩銀子就是一千文錢,相當于后世1600多圓子(網絡數據),那一百萬兩呢?

別看電視劇里說大明整年稅收有七千多萬兩,那真的是純屬扯淡。

終明一朝,稅收幾乎都是以實物稅為主的,而且就在海外白銀大量涌入,白銀價格大跌的萬歷年間,一兩白銀也是可以二百多斤大米的。

這還是白銀價格大跌之后的。

在這之前的永樂年間,白銀其實很稀少,永樂初期,大明全年的稅收折算大概也就是一千到一千五百萬兩左右。

一座銀山,一年產出百萬兩白銀,這個數字看似很少,但實際上已經能頂得上大明一年十五分之一,甚至是十分之一的稅收了。

最重要的是,就算是不計后果的開采,石見銀山也最少還能開采一百多甚至是兩百年。

這種重要的東西,朱瞻壑怎么可能不重視?

不過一件事情的發生,讓朱瞻壑不得不動身返回大明。

比起錢勇三人回到大明的時間,朱瞻壑收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已經晚了一個多月了,但即便如此,他還是得回去。

這也就導致了他這個年不是在倭島過的,也不是在云南過的,而是應天。

應天府,長安街。

朱瞻壑騎著馬,身后跟著長長的車隊,長安街上人滿為患,但都聚集在街邊和街口處,看著那個他們快兩年沒見的少年。

騎在馬上的朱瞻壑一身鎧甲,雖然因為這個年齡段身體發育很快的原因導致鎧甲有些小了,但并不妨礙人們對他報以崇敬的目光。

自永樂八年到現在,這個少年歷經四載干戈,無不大獲全勝,為大明打下了大片的疆域不說,還讓敵人失去了反抗的信心。…

百姓們崇敬的,就是這種人。

不過,朱瞻壑并沒有任何停留的意思,很快就消失在了人們的視線之中,但后面的車隊卻拖得很長,很長。

奉天大殿。

雖然天空飄著雪花,天氣也有些冷,但這絲毫不能讓人們的熱情少半分。

雖然,不是所有人都這樣想。

“世子殿下。”

進入皇宮,不得騎馬駕車,不得攜帶刀兵,所以朱瞻壑在抵達承天門的時候習慣性地下馬,解刀,但卻被城門守衛給攔住了。

“陛下吩咐過,這次,您不用。”

“嗯?”朱瞻壑微微一愣,然后就轉頭看向了城門內的方向。

只不過,雖然端門和午門都大開,但因為奉天門的阻隔,朱瞻壑并不能看到奉天大殿外的場景。

這,是老爺子在示好吧?

朱瞻壑朝著城門守衛微微點頭,然后翻身上馬。

城門開啟的聲音讓人心底發顫,承天門這個平日里基本上無人通行的大門在永樂十二年迎來了首次通行的人。

車隊進入承天門,一路穿越端午門、午門,繞開奉天門(奉天門不是門,是宮殿!是上朝的地方!),自左側武樓進入了奉天大殿外的丹墀)。

丹墀,就是宮殿前方的廣場。

丹陛之下,朱瞻壑坐在馬背上,昂首挺胸。

他有這個資格不下馬,但不代表所有人都有。

朱凌和朱平翻身下馬,站于馬身左側,身后七十六輛馬車緩緩地順序排好。

此刻,就連奉天大殿的丹墀也顯得有些擁擠。

很快,朱棣率領著文武百官出現在了丹陛之上、奉天大殿門口。

朱瞻壑翻身下馬,單膝跪地:“孫兒拜見皇爺爺,皇爺爺圣躬金安。”

“拜見皇帝陛下,陛下圣躬金安!”

朱凌朱平,以及押送車隊的將士們隨著朱瞻壑一同單膝跪地,雖然只有百余人,但聲音卻響徹奉天丹墀。

“朕安!”朱棣大袖一揮,臉上滿是喜色。

有將士得勝班師的喜悅,也有……

不過,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朱棣竟然直接撩起衣服下擺,直下丹陛。

頓時,無論是太子朱高熾還是隨行的文臣武將們都慌了,但朱棣已經開始下丹陛了,他們又不能阻止。

丹陛的中間是龍形浮雕,那是只有在登基之類的大事件時皇帝才能走的,而且還不是直接走,是由人在兩側的臺階上抬著,皇帝坐在架子上從丹陛的龍形浮雕上方“飛”上去。

至于平日,皇帝走的是丹陛龍形浮雕兩側的臺階,臣子就只能走再外側的臺階了。

人家朱棣是皇帝,能走浮雕旁邊的臺階,但臣子們敢嗎?

別說是文臣武將了,就連朱高熾都不敢。

沒有辦法,其他人也只能從另一側趕緊下去。

“嗯……”下了丹陛,朱棣扶起朱瞻壑,目光不斷地上下打量著。…

“高了,也壯了……”

“皇爺爺……”朱瞻壑感覺心底有點兒被觸動,但他還是退后了兩步,然后側過了身子。

“皇爺爺,這是此次我們大明東征倭國的繳獲!”

朱瞻壑開口的時候,朱高熾和文武百官也下了臺階,湊到了兩邊站定。

本來有一些人還是想說兩句的,但隨著朱瞻壑的開口,所有人都閉嘴了。

“啟稟皇爺爺,此番我大明出動將士十一萬余,自山東登州府出發,經朝鮮,過對馬,先下長門瞻海、土淵二城。”

“此后,過關門海峽,先后攻克豊前、筑前和肥前等地,然后轉攻倭島本土,先破長門,后逼石見,拿下石見銀山!”

“出征至今,將士們先后繳獲折合白銀二百余萬兩,石見銀山于月前開始開采,截至孫兒返回之時共提煉白銀一十四萬兩!”

聽朱瞻壑說到這里,所有人才轉過了頭,看向了在丹墀上擺開排列的七十六輛馬車。

上面那一個又一個的大箱子,在他們的眼中已經不是箱子了,而是錢。

其中,以夏原吉最為興奮,看向那些大箱子的眼神都已經放光了,絲毫掩飾不了。

二百多萬兩白銀,就算是在富庶的年頭,這也能抵得上整個大明一成多快兩成的收入了,要是在災荒之年,這就是兩成多的收入!

這就相當于你一個月一萬塊的工資突然變成一萬二了,就算是公司效益不好也是一萬一起步!

要不是現在的場合不合適,夏原吉估計能直接跳出來抱著朱瞻壑猛親兩口!

“嗯,好!”朱棣重重的拍了拍朱瞻壑的肩膀,臉上滿是老懷大慰的表情。

“夏原吉?”

“微臣在!”早就已經按捺不住的夏原吉立刻跳了出來。

“這些,就交給你了。”

“是!”

夏原吉立馬就興奮了,當下就開始招呼那些押送馬車的士兵們往戶部走。

“夏尚書,他們能走,你可不行。”眼見著夏原吉什么都顧不得了,朱瞻壑趕忙開口喊住了他。

“皇爺爺,此前孫兒率領將士們攻克了石見島根和大田,占領了石見銀山。”

“此前在石見和長門的征討中,孫兒特意下令給予沿途的倭民優待,所以孫兒很是順利地招募到了很多的礦工。”

“石見銀山一年可產出百余萬兩白銀,這個數量已經很大了,孫兒想或許需要戶部的介入。”

“夏原吉?”朱棣聞言看向了夏原吉。

“是!”夏原吉此刻的心情已經不能用興高采烈來形容了,整個人都快飛起來了。

“微臣立刻安排人!”

“行了,去吧去吧……”朱棣臉上的笑容不減。

夏原吉從永樂元年開始就擔任戶部尚書,這都十二年了,朱棣又怎么會不了解他的性格?當下就笑罵著讓他離開了。

“皇爺爺……”…

眼看著夏原吉離開,朱瞻壑轉過頭面對著朱棣。

“既然交接已經完畢,那孫兒就先行告退了……”

這些繳獲并不能讓朱瞻壑親自帶人回來,因為不值得,而且征倭還沒有結束,以后還會有很多的繳獲,他完全沒有必要回來。

真正讓他回來的原因還是錢勇三人,至于回應天,只是順便而已,他是漢王一脈,是臣子,押送繳獲,他不會來也就罷了,但回來,就不能不來應天。

此時此刻,他的心思完全不在這皇宮,也不在這應天,他只想回到云南,因為他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他心里有一個宏大的計劃,一個不費一兵一卒,卻極有可能征服全世界的計劃。

一個,足以威脅全世界的計劃。

“誒!”朱棣一把拉住孫子的胳膊,很是感慨地看著他現在的模樣。

朱棣的腦海里突然浮現出了一幕景象,那還是在草原的時候,那個只有十歲的孩子,身著團龍服,但卻智計頻出,壓得北元余孽喘不過氣來。

而現在,他長高了,也壯實了,卻和自己生分了。

“爺爺讓工部給你另制了兩套鎧甲,你這套已經太小了,先去洗個澡,然后陪爺爺吃個飯,然后再回去。”

朱瞻壑低著頭,沒有說話。

他其實是不想在這里久留的,不是因為他還心存芥蒂,也不是他就真的著急到了連頓飯都不愿意耽擱的地步。

他已經放棄了石見銀山,將這棵搖錢樹送給了老爺子,所以他不想在這里多呆,不想被老爺子壓榨更多。

打從知道自己那個三叔要去就藩的時候他就明白了,老爺子仍舊沒有想著放過他。

說是因為親情也好,說是為了利用也罷,事實不會改變。

但是……

他也知道,老爺子這么說這么做是為了他好。

今日,在這奉天大殿前的丹墀迎接他,這是不合規制的,因為一來戰爭還沒有結束,二來戰果也不夠大,當不得在這應天大殿迎接。

但老爺子還是這么做了,目的就是為了堵住部分人的嘴。

畢竟,朱瞻壑雖然剛才是一語帶過了,但誰都知道長門、筑前、豊前和肥前等地到底是一片什么樣的景象。

赤地千里,萬里無人,這在以往都是用來形容大災荒時的場景,但現在用在這里卻更加深入人心。

“好……”

良久之后,朱瞻壑還是點頭應了下來。

“來人!”朱棣聞言振奮,臉上的喜悅已經溢于言表。

“傳令尚食局!讓他們準備幾個世子愛吃的菜!”

“是……”朱棣身旁的小鼻涕趕忙躬身退走。

“走!隨爺爺去乾清宮!”

此時的朱棣也不管朱瞻壑身上還穿著鎧甲了,直接攬著朱瞻壑的肩膀就朝著乾清宮的方向而去。

在這祖孫二人的身后,一眾文臣武將面面相覷。

“大紳,這……”黃淮有些于心不甘,急忙拉過了內閣首輔解縉。

他們早已經約好,趁著這次朱瞻壑回京就發難,因為他們害怕以后都難以再遇到這種機會了。

草原的十幾萬加上交趾那些無法統計的人,再加上眼下的倭國,朱瞻壑的威名之下現如今最少有四五十萬的尸骨堆積了。

今年春節,來大明朝貢的人雖然少了,但那主要是因為鄭和船隊將很多遠地方的使臣都給送走了,實際上今年朝貢的使臣是遠多于常年的。

不僅如此,今年來朝貢的使臣,不管是暹羅、南掌,還是瓦剌和兀良哈三衛,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無比的拘謹。

這在很多人看來都是好事兒,因為大明強大了,那些從屬國畏懼大明強大的國力,這是國家強盛的體現。

但在文臣們看來卻不一樣。

對于深受程朱理學影響的文臣們來說,這種以武力威懾所得到的和平和敬仰是不應該存在的,真正的正統應該是以仁義服天下,讓他們心甘情愿的承認大明天朝上國的地位,讓他們心悅誠服的來進貢朝拜。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因為害怕被大明滅國而來朝拜。

在武將們看來,朱瞻壑此行帶回來的繳獲是戰功的憑證。

在夏原吉看來,朱瞻壑此行帶回來的繳獲是戶部的補充。

但在文臣們看來,朱瞻壑此行帶回來的繳獲都是沾染,甚至是無時無刻不在滴著鮮血的血銀。


上一章  |  我,大明殺神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