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御貓第五百七十四章 羽林出 天下驚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紅樓御貓 >>紅樓御貓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七十四章 羽林出 天下驚

第五百七十四章 羽林出 天下驚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01日  作者:橘貓不是貓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一品御貓 | 橘貓不是貓 | 紅樓御貓 
周炯老爺子的威望雖比不過魏文正公,可如今內閣的威勢在新政的加持下,幾乎僅次于龍椅上的皇帝。

首輔大人鈞旨一下,百官莫不敢從,紛紛禁聲再也不敢提及劉忭之死。

可惜這群人還是小瞧了老圣人的果決,在奉天殿繼續商議老圣人謚號、廟號之事的時候,京畿之地的不少致仕老臣、在世名儒以及地方宿老被人破開了家門。

羽林郎,老圣人身邊的最強禁衛,此時依舊在堅定的執行著他們君上最后一道詔令。

老圣人最后的一道詔令滿是殺伐之氣,從京畿很快蔓延開來,直撲那些反對新政,對抗皇帝的世家門閥。

賈赦完美的將所有的罪責都攬在了他的身上,又靠著太祖爺賜給榮國府的丹書鐵券避開了極刑之罰,去了皇極殿為老爺子守靈。

眾臣連午膳都顧不上吃,奉天殿中一直吵到了午后,才初步議定了老圣人的謚號與廟號。

昭武帝,謚號武,廟號高宗。

剛強直理曰武;威強敵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窮曰武;威強睿德曰武;除偽寧真曰武;威強恢遠曰武;帥眾以順曰武;保大定功曰武;剛強以順曰武;辟土斥境曰武……

以老圣人的赫赫武功,謚號為武也是正常事。

至于說高宗之廟號,則是以取德覆萬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幬同天曰高之故。

有功而宗有德,昭武五十載,前承太祖、太宗之祖業,文治武功令國朝威勢赫赫,橫壓八方。后啟元祐,立盛世之基,創煌煌盛世。

報之皇帝,皇帝覺得單以武字,根本無法彰顯老圣人一生功績,故加謚圣文武皇帝,廟號則因祖宗之故,未做修改,命禮部、翰林院草擬祭文,詔令廣傳天下。

賈琮在老太太退熱后,不但要看顧家中,還得去宮中協助太子劉弘處置國喪之事。

這一忙就是一個多月,欽天監議定正月二十一梓宮發引,停靈近兩個月后,二十一日清晨,老圣人梓宮自皇極殿出發,經大夏門出紫禁城。

元祐十三年的正月,似乎成了國朝臣民最悲傷的時刻。

高宗皇帝治國五十年,很多人自一出生就在沐浴他的圣恩。

大夏皇朝的煌煌天威,令四夷臣服,老百姓的日子要比歷朝歷代都要過得好。

歷經昭武、元祐六十余載,賢明神武的兩位至尊,創下了元祐盛世,老百姓真正做到了老有所依、幼有所依,能吃飽肚子,能有暖衣遮寒,能人人讀書……

如此盛世,是歷朝歷代的帝王都沒有真正做到的。

當老圣人的梓宮出現在大夏門外時,無數身著孝服喪衣手持香燭的百姓跪了下來,哭聲震天。

男女老幼,此時無論高低貴賤之分。

賈琮站在太子身后,只覺手中牽引梓宮靈車的孝布分外的沉重。

四處傳來的哭聲令賈琮的眼中不斷的涌出淚來,這些日子因忙碌而顧不上哭出來的眼淚,此刻似乎終于找到了宣泄之機,止都止不住。

“起靈!”

嗚嗚嗚

咚咚咚咚

號角聲、戰鼓聲再次響起,南征北戰打了一輩子仗的老圣人,便是國喪都要用軍中的號角聲,與那一聲聲的戰鼓來伴他離去。

“圣人走好!”

“恭送天可汗升天!”

“恭送圣人!”

今日的京城是白色的世界,百萬軍民齊齊跪地痛哭,那些在京城的夷人無不震驚的說不出話來。

他們根本無法理解,為何一國君王去世,他們的百姓會如此的悲傷。

不過他們在此時不敢多說一句,因為這兩個月的國喪,但凡嘴賤之人,都會被悲傷的百姓用拳頭教他做人。

讀書人在焚燒他們寫的祭文,武人在彈劍唱著國朝的戰歌,便是草原的漢子也在高唱著贊頌天可汗的歌謠……

哭聲、誦聲、歌聲交織在一起,紙錢香火從梓宮出發到出城,一路從未斷絕。

“讓百姓們回去吧,正月天寒,父皇也不會舍得他的子民因為他染了病……”

這已經是皇帝第三次吩咐人去勸跟在隊伍后的百姓了,可禮部的官員還是又一次回來告罪。

他勸不動!

梓宮行至城西十里處,還有十數萬的百姓在送他們的圣人西行。

中原的百姓就是這么可愛,哪怕老爺子在世時犯過不少錯,可他們只知道昭武皇帝給了他們安穩的生活環境,給了他們傲視萬族的底氣。

“陛下,讓我等再送送吧!”

“還請陛下允準,讓我們再送送圣人吧!”

當皇帝不得不停下車駕,親自來到隊伍的最后想要勸百姓回去時,手持經幡、銘旌、香燭等物的百姓紛紛跪下,請求皇帝讓他們跟在隊伍的后面。

遠望來時之路,白色的紙錢撒出了一條長長的悲傷之徑。

“唉,你們這又是何苦?父皇若還在,也不舍得因他之故,驚擾百姓,勞得你們受累。回去吧!”

帝王口含天憲,今日的百姓卻固執的搖了搖頭。

領頭之人是個年過五十的儒士,他被百姓推舉出來,替他們說話。

只見這人舉起了萬民傘,其上白色的經幡隨風而動,似乎向老圣人表達著萬民的哀思。

“陛下,山陵崩,萬民哀。圣人澤披天下,萬民受恩無以為報,今步行百里相送盡哀思,還請陛下允準!”

京城距離皇陵百里,老百姓樸素真誠的認為,步行百里送送他們的老圣人,是他們唯一能抒發他們哀思悲傷的途徑。

可惜,百里之遙,又是天寒地凍之時,皇帝是堅決不能允許的。

“朕的子民們……”

皇帝站在了車轅之上,他指著那道紙錢鋪成的道路,盡力的高呼著:“朕看到了你們的忠孝之心,那道看不見盡頭的白色之路,是父皇所走的最后一條路,他是民心之道,是他這一生最自豪的路……”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咱們就在這十里亭,送父皇最后一程!”

“號角戰鼓再響之時,伱們就回家去,孝順你們的父母,照看好你們的孩子,過好你們的日子。等到來年正旦,你們祭祖的時候,向父皇的神位上一炷香,說一說你們這一年的收獲,道一聲國泰民安,便是送給父皇最好的禮物!”

“來,隨朕一同唱一曲‘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十里亭,紙錢隨風飄散。

國朝傳唱最廣的戰歌穿透了烏云,讓久違的太陽露出了一角,灑下一束陽光,照在了十里亭這處滿是悲傷的地方。

“恭送圣人!”

“恭送大夏昭武皇帝!”

“恭送天可汗陛下!”

當梓宮入葬長陵地宮,皇帝終于還是再次病倒了。

好在隨行的御醫發現的及時,一碗湯藥下去總算退了熱。

祭殿中的儀程有條不紊的進行,太子劉弘代替了皇帝進行主祭……

隨行的內閣輔臣夏令行看著手中的急奏,忍不住看了一眼趴在地上嚎哭的賈赦。

“永豐侯,還請移步,老夫有要事與你商議。”

賈琮抹了一把淚,悄悄隨夏令行來到了僻靜處。

“你先看看這個……”

老大人將手中的急奏塞給了賈琮,隨即便頭疼的揉著眉心。

賈琮翻開后只看了一眼就被里面的內容鎮住了,深吸一口涼氣后就望向了殿內。

雖說羽林郎如今歸了太子麾下,可一口氣殺了數百士紳門閥的命令,絕對不是太子能有的魄力與決絕。

他也不會認為赦大老爺能做到這種程度,唯一的可能就只有已經入葬地宮的老圣人。

“通政司已經收到了京畿各州府、山東、河南等地的急奏,路程稍遠的地方還沒有消息,不過老夫估計也差不多。此事,壓不住的!”

夏令行愁的胡子都揪斷了好幾根,一下子死了這么多門閥豪族的家主,還都是曾經對抗新政的領頭人,傻子都能看出來其中的玄機隱情。

這還是在沒有收到距離較遠的南方各省消息,那邊對新政的抵觸更甚,鬼知道老圣人給羽林郎的名單中到底有多少人。

千兒八百的,肯定是有了。

“不能再這么殺下去了,朝廷也不能只有一種聲音,這樣有阻塞言路的危險……”

“談不上。”

對于這一點,賈琮并不贊同夏老大人的看法。

言路,并非是指這些世家門閥。

真正的言路,應該是老百姓的意見。

有報紙在,言路通暢的很。

“羽林郎早在圣人病重時就已經領命出發,就算咱們現在傳令讓他們回來也來不及了。夏公,你要相信圣人的智慧,他老人家謀事,向來是穩中求勝。他要殺的人,每一個都是有該殺的理由,您老也不必太過擔憂,天,塌不下來的。”

以前賈琮不敢說這話,畢竟如今的大夏,士紳門閥掌握了極大的話語權。

可國喪兩個月,他看到了煌煌民意。

二圣在民間的威望之高,遠超他之前的想象。

山陵崩,萬民哀。

百萬子民痛哭,十余萬百姓欲步行百里送靈。

如此民心,天翻地覆又如何?

便是天塌下來,君民齊心,又有何懼?

賈琮收起了那份急奏,沖夏令行拱手道:“這件事內閣不用管,想來圣人早有定計,這事到頭來還得看我爹會怎么做。”

梓宮入葬皇陵,國喪算是告一段落。

戴權目送皇帝儀仗離開,帶著幾個伺候老圣人的內侍宮娥留在了皇陵。

另一個留在皇陵的人,就是賈赦。

“戴公,今后咱倆就一起搭伙過日子了。”

“你呀你,讓我說你什么好啊!”

戴權知道賈赦留下的原因,除了這廝是真孝順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要為老圣人盡最后的一份力。

背鍋!

等皇帝回京之后,賈赦身上的官爵定然是要被擼掉的。

各地急奏入京,數百世家門閥的主子被人殺了。

羽林郎是擺明了身份強行破的門,而在賈赦的強令下,各地都傳出了榮國公賈赦恃寵而驕,公報私仇而殺人的流言。

賈琮卻毫不在意,沖戴權拱手后就回到了祭殿中,盤臥而坐,一邊讓火盆中扔著紙錢,一邊絮絮叨叨的朝著老圣人的神位說這話。

“那便廢黜賈赦榮國公爵位,罷去他一應官職,禁足皇陵以懲其過……”

皇帝最終還在依了內閣之意,幾乎照搬了賈赦自己給自己定下的懲罰。

朝中有人覺得罰的輕了,走出了隊伍躬身道:“臣反對!陛下,賈赦光天化日之下殺了這么多人,公報私仇引得天下不安,難道就這么算了?”

“那你覺得該怎么辦?難道要朕拿根繩子去將他勒死嗎?”

皇帝也怒了,被羽林郎弄死的都是些什么人,你們心里沒數嗎?

要不是朕之前顧全大局,早就派去大軍將其屠了。

羽林郎還算留了余地,只誅首惡,并未株連其族。

若是真按照律法一一詳查,就這些人曾經做過的惡事,凌遲都是輕的。

“行了,賈赦如此做到底是誰的命令,又為何要這么做,你們心中應該都是有數的。父皇為朕、為朝廷、為天下萬民掃清了最后的障礙,諸卿,該咱們做事了!”

老爺子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掃清了新政之路最后的攔路石。

數百世家門閥的領頭人被強殺,余者皆不敢言。

新政的推行將能更加順利,皇帝躊躇滿志,當朝就再次調整了中樞的人事。

內閣首輔周炯再上辭呈,皇帝允準其榮養還鄉。

林如海接任周炯,成為國朝最年輕的首輔大學士,主持新政變法之事。

英國公張岳隨了老圣人駕鶴西去,軍方第一人的離開急需一個領頭人。

故此,皇帝下旨,破天荒的任命了國朝第一位皇族大帥。

靖王劉怡,出任大都督府第一任大都督,天下兵馬大將軍,總領國朝軍務。

免去夏令行內閣次輔職,任命其為監察院院長,監察百官及天下萬民。

榮國公的爵位,由賈璉接任。同時調令其火速回京,出任京營節度使之職。

而永豐侯賈琮,因其無詔私自回京,功過相抵,并免去其太仆寺寺卿一職,降為翰林院掌院學士,入翰林院修《高宗實錄》。

月票推薦票

感謝胖哥還是這么胖、一小橘貓的打賞。

今晚就先更到這里,明日繼續,晚安!

(本章完)


上一章  |  紅樓御貓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