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棣說完,在車廂里坐了一會兒,又扭頭撩開簾子,向外面看去,卻沒有找到那個下跪老漢的蹤影,想必已經匆匆回家去了。
這三本書能給他帶來什么改變?
會不會生活更好,日子過得更富裕?
假如他能因此過得更好,多半就會真心感激天子吧?
這樣一來,朕就收獲了一個忠心耿耿的百姓……只有區區一個,是不是太少了?
朱棣嫌棄太慢,可轉念一想,人心如水,僅僅靠著三本書,就能得到一個人的真心,簡直不要太容易。
就像那些朝臣,自己給他們高官厚祿,這幫人也沒有幾個真正忠心的。
想到了這里,朱棣又坐不住了,他想出去看看,走到百姓中間,聽聽他們的真正心聲,看看百姓到底需要什么。
奈何當他冒出這個想法的時候,可把侯顯嚇壞了。
皇爺,你不能說了不算啊!
咱講好了就是出來看看,誰讓你去老百姓中間的?萬一遇上了建文余黨,刺殺陛下,那可怎么是好?
侯顯都要哭了,好說歹說,算是攔住了朱棣。
不過朱棣也不是輕易放棄的人,他還是去了戶部旁邊的房舍,這里正是徐景昌和朱橚發放書籍的大本營。
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還有吳山、朱勇,臥龍鳳雛齊聚。
每個人都在忙碌著,就連朱高燧都不例外,他撅著屁股往外面搬書,迎頭正好撞上了朱棣。
“奶奶的,不知道看路啊?你瞎了啊?”朱高燧破口大罵,在大明朝,還敢得罪他趙王,不想活了?
然后下一秒朱高燧就聽到了一聲低沉的質問,“伱說什么?”
他慌忙扭頭,轉開了書籍的阻攔,才看清楚對面的人。
父皇!
“錯了,錯了,是我瞎了,孩兒瞎了!”朱高燧嚇得渾身顫抖,急得額頭都冒汗了。
朱棣看在眼里,竟然沒有責罵,反而伸手幫他整理了一下書籍,“穩當點,快送出去吧。”
父皇竟然對自己和顏悅色了!
我不是做夢吧?
朱高燧屁顛屁顛往外跑,渾身都有勁兒了。
朱棣走進來,徐景昌見天子駕臨,急忙起身,朱橚隨后也發現了朱棣,忙道:“四哥,你怎么來了?”
朱棣含笑,“五弟,四哥可是花了三十萬兩銀子,過來看看,還不行嗎?”
朱橚呵呵道:“四哥,你就偷著樂吧,我跟你說,花了那么多錢,就這一次最值得不過!”
朱棣挑起眉頭,輕笑道:“不會是吹牛皮吧?”
吹牛?
徐景昌可不愛聽了,“陛下,可別小看這幾本書,這可是能讓人發財致富的寶貝。”
朱棣笑道:“那你就說說,當真有這么大的用處?”
徐景昌拿起《救荒本草》,先放到了朱棣面前。
“陛下,這本書雖然叫救荒本草,但其實里面記載了許多名貴野菜,還有各種菌子,也包括一些藥材……老百姓拿到了之后,不但荒年可以填飽肚子,也可以進山采集,曬干之后,拿到城里賣。”
朱高煦湊了過來,補充了一句,“聚寶門稅卡,是不收小民小戶稅金的。”
也就是說,只要百姓勤快,就可以多多采集野菜,曬干了拿到應天。不敢說多掙多少錢,一趟跑下來,弄個上百文錢,還是可以的。
“陛下,過去一般百姓,不認識那么多野菜……就算認識,應天城也沒有多少人認識,總而言之,賣不上價錢,而且還要遭到盤剝,辛苦一趟,得不償失。”
徐景昌笑呵呵道:“有了這本書作為標準,認識野菜的人多了,不光方便鄉下百姓,也方便城里的人購買……陛下,要不宮里頭也設置個采購點,定期給陛下采買些野菜,換個口味?”
朱棣毫不猶豫答應,“這個主意好,回頭就讓御膳房安排。當年皇考就經常念叨,他在外面流浪的時候,吃了什么東西。五弟,你還記得不?”
朱橚笑道:“怎么不記得,父皇說他在破廟里面,吃了點鍋巴、爛菜葉、酸豆腐煮的湯,還說那是多少年,吃過最好吃的東西。取名叫做珍珠翡翠白玉湯。過去我還不信,可是被發配云南之后,有幾次沒有吃的,是那邊的鄉親接濟小弟,給我弄了一碗菌子湯,那個鮮美,簡直這輩子都忘不了。”
朱棣感嘆道:“你這幾年受了苦,俺四年來,也是出生入死。咱們也算是能體會父皇的苦心了。只不過下面的孩子們就不行了。宮里定期采買野菜,讓太子,皇孫,全都嘗嘗,知道咱們老朱家是怎么打下這么大基業的!這萬里江山,著實不容易啊!”
徐景昌在旁邊聽著,心情大好,讓朱大胖子和黑小子吃點野菜,憶苦思甜,也算是挺好的教育。
要是以后給叫門戰神也定期來一頓,那就更好了……
或許我可以運作一下,幫黑小子挑個靠譜的媳婦,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只不過自己都沒想過成親的事情,現在替黑小子打算,實在是早得過分了。
徐景昌胡亂盤算著,朱棣突然道:“徐景昌,朕看你也該跟著嘗嘗,好能體會中山王當初的不容易。”
徐景昌哭了,我體會那個干什么?
我也不想打仗,我也不用當皇帝,表率天下。
你總要允許一些人吃喝玩樂,不思進取……如果這個大明朝,必須有些紈绔子弟,那為什么就不能是我?
“陛下,咱們再說說這個萬年歷吧,其實這東西用處太大了。百姓耕田種地,婚喪嫁娶,從年頭到年尾,都離不開黃歷。有了這個,就能把握農時,準時耕種收獲,好處不言自明。”
朱棣頷首,“這事朕已經知道了。我華夏上國,自古以來就在歷法上面,頗有心得。周遭藩屬小國,都會請大明賜下歷法書籍。沒有大明賞賜的歷書,他們簡直活不下去。”
說到這里,朱棣眉飛色舞,十分驕傲。
歷法屬實是中原王朝的寶貝,就拿朝鮮來說,他們每年進貢,最希望得到的賞賜,不是金銀,也不是絲綢瓷器,反而是最不起眼的歷書。
因為編寫歷書需要長時間的觀測,還要不斷修正,才能保證準確無誤。
偏偏朝鮮沒有這方面的人才,不靠著上國恩賞,就真的只能喝西北風,連泡菜都吃不上。
要是知道他們子孫的德行,干脆就別給他們歷書算了……徐景昌心思微動,要不自己跟通政司打個招呼,讓解縉把歷書這一項抹掉算了。
誰能想到,用這么簡單的辦法,就可以拿捏宇宙大國。
成了,就這么干了!
徐景昌最得意的還是最后這一本通識……這是他提議解縉編寫的,也是這三本書中,內容最豐富,涵蓋最廣泛的。
從家國天下,到如何打官司,如何納稅,遇到了財產糾紛,該找誰做主……可不要小看這些東西,對于大多數百姓來說,他們從出生到死亡,幾乎都沒有離開過村子。
不識字,也沒有外面的資料。
他們知道的,只是口耳相傳的東西。
人們對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又通常會有恐懼,抵觸的情緒。
因此老百姓不知道朝廷,只知道村子里的鄉紳耆老,遇到了事情,只能求助宗族,借助宗法解決問題,也就順理成章了。
解縉編的這本通識,倒不是說就能擊敗根深蒂固的宗法體系,讓老百姓有更好的選擇……只是說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教化百姓,普及知識,有了知識的武器,才有打破愚昧牢籠的機會。
總而言之,這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
“陛下,臣堅信,隨著書籍的推廣,咱們的大明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永樂盛世,大業可期!”
朱棣聽完徐景昌的解說,又看了看這三本書,臉上喜不自勝。
這不是書,而是無窮的寶藏,是改變大明的希望,是贏得民心的神器……總而言之,是很了不起的東西。
“徐景昌,這一次你著實立了大功,其實朕有些后悔了,解縉太平庸了,只會按部就班,全然沒了以前的鋒芒,還不如讓你回任通政使算了。”
徐景昌一怔,還能回任?
“陛下,那錦衣衛怎么辦?”
一聽這話,朱棣又猶豫了,他總不能把錦衣衛和通政司都給徐景昌吧!
“等秋收之后,楊榮他們就回京了,到時候再說。”
朱棣隨口一句,等于宣告解縉的屁股還不穩妥。
徐景昌眉頭挑了挑,沒有多說什么。
隨后朱棣道:“你們先給百姓贈書,回頭朕還有重要的事情商議。”
一轉眼數日過去,徐景昌準備的書籍已經悉數發完……不光是前來完糧納稅的百姓,包括應天城里的市民,外地的商賈,全都趨之若鶩。
這三本書,簡直太實用了。
就算拿不到全套的,像歷法啊,通識啊,拿到一本,也是好的。
甚至有人出幾倍的價錢,購買書籍。
那些免費拿到的百姓,也都當成了寶貝,貼身收藏,生怕被人搶走了。
隨著各種消息匯集過來,朱棣是笑逐顏開。
搶吧,搶吧!
朕就算砸鍋賣鐵,也要刊印更多的書籍,要讓天下的老百姓,知道朕的苦心,體會到大明的變化。
朱棣越想越覺得有道理……“傳旨,讓六部九卿都過來,朕要在科舉上面,增加一項。真正選拔一些人才出來!”
居然要動科舉?
徐景昌大吃一驚,三本書換來了科舉改革……這可是官員們的命根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