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北魏末年第二百四十一章 州試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生北魏末年 >>重生北魏末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四十一章 州試

第二百四十一章 州試


更新時間:2022年12月10日  作者:我怎么可能是曹賊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我怎么可能是曹賊 | 重生北魏末年 
正文卷

正文卷

厙狄干肚里的墨水比高敖曹、高季式兩兄弟還少,他甚至連字都不認得。

在官府張榜公告的政令上署名時,姓名里的‘干’字,總要由下向上成豎畫,被時人譏諷為‘穿錐’。

而穿錐一詞也從此被代指不學無術。

沒有學問是事實,可讓一個生長在塞外部落的鮮卑人舞文弄墨識漢字,多少也跟強人所難沾點邊。

真要細究起來,這不學無術的指責著實是冤枉了厙狄干。

厙狄干為官清廉,持家節儉,在權貴貪腐享受的大時代背景下,身為高歡妹夫、高澄姨父的厙狄干顯得如此格格不入。

同時厙狄干極具自知之明,知道自己長于軍事,短于治理,他從不瞎折騰。

高敖曹全盤放權,自己從不過問政事,這是性情使然,誰也不能指望生性粗豪的他,在走馬狩獵之余,還能有心思放在政務上。

但厙狄干不同,他雖然不識文字,可高澄下達的各項政令,他總要親自一一過問,關注其進展。

某些官員對于高澄所倡導的《施政綱要》僅僅是熟讀背誦,厙狄干在為政時卻嚴格遵照其中所記載,鼓勵農桑,重視文教、德教,他體恤百姓,從不因個人私欲而濫用民力,故而深得定州士民愛戴。

與另一位姑父尉景在冀州時的作為形成鮮明對比。

相較于不學無術這個評價,也許不學有術更為貼切。

厙狄干憑欄遠眺,目光始終注視著崔贍,由于不識文字,厙狄干在政務上對僚佐多有倚重,就連他所奉行的《施政綱要》,也是僚佐為他誦讀。

因此,厙狄干對有才之士極為喜愛,崔贍小小年紀,卻能與高敖曹一眾幕僚齊力治理將廣州治理得卓有成效,自然受他的青睞。

‘可惜阿惠要求各級考試都要用白紙糊名,否則我定要點他為經典科州試第一。’

厙狄干暗自思量著,不無遺憾地發出一聲嘆息。

這也是高澄之所以強制要求糊名的原因,厙狄干因為愛才,想要內定崔贍,自是公心大于私心,但必定也會有人因為私情,而做出同樣的選擇。

所幸如今科舉草創,舞弊技術還未發展到在考前與考官約定生僻文字,以作標識。

高澄也只是派遣考前看護試卷的十名親衛在閱卷過程中全程監督,防止有閱卷之人偷看姓名。

遠處,鐘樓上報時的銅鐘被敲響,鐘聲悠揚,無需旁人提醒,厙狄干淡淡道:

“開始吧。”

考院外,各自交際的考生們聽到鐘聲后已經安靜下來,全都眼巴巴望著院門。

不久,院門緩緩而開,有府吏在州郡兵的簇擁下邁步而出,向眾考生宣讀考場紀律。

流程與縣試一般無二,大家都是過來人,對于州郡兵們在之后的粗魯搜檢也早有心理準備。

為了做官嘛,不寒磣。

崔贍經歷了一番略顯屈辱的搜查,終于走進考院,他在自己的考座上等了大半個時辰,直至第二聲鐘響,才有兩名服飾與尋常州郡兵不同的壯漢抱了一個箱子,進到經典科考試所在的院落。

這兩名壯漢是高澄十名親衛之二,箱子里也正是這一次經典科的考卷,一人抱箱,一人掌管鑰匙,彼此相互監督。

在外派前,高澄特意召集眾人,告知他們,若有舉報協助舞弊,一經查實,被舉報者全家發配遼東、遼西苦寒之地,而舉報人也將收獲重賞,包括但不限于升職與物質獎勵。

同時,高澄為了防止互相包庇,還規定先告無罪。

其中得失,眾人自有計較,也正因為如此,分派往關東八十州的八百名親衛誰也不敢受人財物。

對監督科考公正,更是不敢大意,生怕自己成了同伴升職獲賞的墊腳石。

不過高澄也并非不講情理之人,對于監考的八百親衛,他許諾回洛后每人賜絹一匹,以作獎賞。

經典科是由厙狄干的長史監考,他在眾目睽睽之下從親衛手中接過鑰匙,將箱子打開,取出其中的試題由考場中的州郡兵分發。

考官繼續在宣讀考場紀律,崔贍拿到試卷后,稍作思量,便動筆答題。

經典科雖然考的是儒家經典,但難度遠遠不能與明朝八股同日而語,這其中的原因在于儒學發展到明朝,歷代多有名儒注釋,考生們對其理解也更深。

為了優中則優,也為了避免題目重復,出題之人不得不費盡心思出些奇招怪招,比如著名的截搭題,就是割裂經書文句,截斷牽搭作為試題。

如今的科舉,無需這樣勞心費力,高澄在經典科州試上只考察生員們對經典的熟記與理解,等到京試時,無論是哪一科,儒學經典、農書、刑法等等各科內容也只會占據小部分比重,更多的還是考察策問。

例如他為明年三月京試準備的策問大題,就是向各科應試學子求策改革。

而聰明人,如崔贍、王晞等,其實都能猜到這一點。

高澄積極推進各項改革以求富民強國,又規定京試以策問為主,凡是帶點腦子,多少都會往這方面下功夫。

對于這種情況,高澄也能預見,但這也正是他所希望看到的,考生們對有關改革的策論多做準備,答題時便能給出更好的建義。

否則在考場的短時間內,回答策問時,要做到言之有物,合乎情理是何其困難的一件事,真正具有可行性更是少之又少。

當然,這也是因為高澄力主改革,這一科的策問題目才比較好猜。

到了往后,除非發生事關國計民生的大事,否則策問題目很難被押中。

而真正有了這樣的大事發生,考生們經過長時間的思考與準備后,在答卷中積極建言獻策,對于國家來說有利無害。

畢竟能走到最后一步,自身才學肯定不會有欠缺的。

當崔贍自信滿滿的收筆時,時間還有許久,他又審視了一遍,這才將試卷遞交給站立在身后的戍卒糊名。

戍卒糊名之后則將試卷轉交給在場的兩名高澄親衛,待收集的試卷達到一定數量后,他們再打亂次序,這一過程中,考官不被允許參與其中,甚至考試期間不許走動,就是擔心他們牢記某一考生的字跡。

還差6000。

感謝書友小九九你心里的那點,打賞。兄弟名字在感謝時容易引發歧義呀。

(本章完)

新書、、、、


上一章  |  重生北魏末年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