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第一百七十四章
第756章
“天國”末樂章的女高音獨唱,宛如純凈的天籟。
手勢隨旋律起落的范寧,心弦再度因某種奇怪而變化莫測的回憶而觸動。
“所以,你會在不久的之后升格‘新月’,別人還會更換對你的稱呼,但這些我不會看到。”
“你晉升執序者也是如此。”
“什么意思?”
“我也不會看到,但會知道。”那時的范寧執著地糾正著這些概念與概念間的細微區別,“還有很多別人不知道的,我也會,我們也會。”
就如分別前所說吧。
她會領略高處的神性,置身躋入此前杳不可得的云蒸霞蔚之室,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只是更高處的一切,帷幕后的陰影,如今,之后
一個平靜的終止式散去的時刻。
“嚓!嚓!嚓!嚓!嚓!嚓!嚓!嚓!”
類似第一樂章引子的雪鈴聲和旋律再起,只是這一次,野蠻和暴力蓋過了稚嫩和歡樂,世界近乎恐怖驚悚地天旋地轉起來。
“隱喻污染、混亂、無序?”
“‘蠕蟲學’殘留的陰影?‘啟示錄’中見聞的另一部分?.”
領袖身旁的蠟先生皺起眉頭。
他仔仔細細地聽著拉瓦錫用了幾十秒的作曲發展的技法,將其通過和諧的音樂邏輯抹平,再次過度到女高音的天籟之聲。
“在天國的酒窖里,美酒不用付價錢。天使們則會烘好面包。
每一種美味的蔬菜,都在天國的菜園中生長.所有我們想要的,都用滿滿的盤子獻出!”
褻瀆與神圣,不斷打破秩序,不斷重構秩序。
歡歌?
尋常塵世意味的“歡歌”,扭曲為危險分子所教唆的“歡歌”,又再度還原為語義本真的“歡歌”?
歡樂的歌曲.
的確有點奇特,不光是蠟先生,同樣只要是高靈感的在場聽眾均有所感。
前一首,《夏日正午之夢》演奏過程的奇特漣漪,就指向了極目之處更遠方的疑似異常地帶的一些存在,現在的《天國》也是?
是巧合,還是必然?
可能是造詣達到某一程度之上的必然。畢竟,“格”是對抗混亂崩壞的最本質因素。
就像現在,這些天籟之音中存在著一股圣潔的反作用力,將那些蠢蠢欲動的“蠕蟲學”牽制,就像用船錨嵌入石碇,或者用定音鼓聲穩住錯置瘋狂的節拍。
天旋地轉的雪鈴聲響交替持續了三輪,但每一次突兀、詭異地爆發,都逐漸被女高音撫平,聽眾們感覺自己的身軀得到了“確認”的過程,被牢牢拴在了某種準則的基石之上。
直到最后一個唱段的起始處,狂亂不再可聞。
“世間的一切音樂,都不能與我們媲美天使的美妙歌聲,使我們感到滿足,達到天國歡悅的頂峰.”
伴奏背景只剩下木管流動的旋律,以及由提琴或豎琴在低音區撥奏出的鐘聲。
但拉瓦錫神父的教導卻似回響般永存。
“以后有些人存疑心,你們要憐憫他們”
“我們堅固的人,應當擔待不堅固人的軟弱.我們無有憐憫之心,但這些人浸在影里,應叫他們覓得仁慈”
“在曠野,風向標不丟棄他們,引導他們行路”
“在白晝,云柱不離開他們,也引導他們行路”
“在黑夜,守夜人亦不拋下他們,仍點燃照他前行的燈”
廣場上三萬坐席的聽眾,更遠的廣場與主干道上靜靜站立聆聽的聽眾,他們的情緒、思維、理想的純概念、精神化的表達,一切都在飄離自身,飄向某一未知的高處境界。
音量變遠變小,歌聲連同雨聲在聽眾們耳旁漸行漸遠。
叮,咚。叮,咚。叮,咚
終章的尾聲被無限拖弱拖長,只剩下最后豎琴一頓一頓四度交替的撥奏聲。
安寧、歡悅、靜謐。
聲音似乎是從顱內的聽覺殘留中最后消失的,待他們回過神來的時候,臺上的拉瓦錫神父已經將揮拍線收束了。
這些啟示
如此啟示
必須,要有個情緒上的出口才是。
靈性的感動也一樣。
“嘩啦啦啦.”
居中席位上的波格萊里奇卻是再次抬手,鼓掌。
巡視長們也開始鼓掌。
這次沒有“帶頭”或“跟上”的過程了,蠟先生也沒有再環顧四周。
掌聲迅速、平穩地蔓延到所有人的手中,就像一次專業且合規的引燃操作規程。
其中有一些更激動、更崇敬的歡呼與喝彩,以恰到好處的比例涌現。
也收得十分有序。
夜色更深。
現在的時間是晚八點三十分。
離最后一場演出還有半個小時,聽眾們再一次稍息散場。
剛才的感覺似乎有些悵然若失。
但馬上是最后一曲!
越是臨近最終的展示與結果的揭曉,市民中五花八門的猜測,就越往數目繁多的版本發展。
人性使然。
不過,大家都變得非常理智,沒聽到有人再傳“內定”一類的謠言。
部分人在廣場外圍的咖啡館、面包店或小攤販處買了些小食暫時充饑。
廚師的出餐速度,服務員的裝包速度,都很快,街上排隊有序,地面干凈整潔亂丟垃圾之類的現象,今天的改善進步非常明顯。
只是有些人向餐館預定待會11點后的包間的時候,得到的答復卻是“不好意思,店子一會就停業打烊了”,不免心頭疑惑。
怎么回事?雖說11點后確實是個比較晚的時間點.
但是今天是節日盛典,是落幕式,結束之后,大家不來點夜宵什么慶祝慶祝的嗎?
以上的種種細節,舊日交響樂團的樂手們并未聽聞知曉,因為他們早進入后臺作演出前的最后準備了。
“鐺——鐺——”
廣場的晚九點鐘聲敲響的時候,一身燕尾服的范寧信步往指揮臺走去,樂手們已經落座屏息以待。
范寧的步伐走得優雅,也很慢。
比這幾天任何一位指揮登場的步伐,好像都還慢點。
剛才,推開通道幕簾的時候,他突然似乎覺得耳旁有點幻聽。
“哐哐——”“哐哐——”“哐哐——”
像是什么笨重而龐大的拼接之物,不斷碰撞之下的拍點明確的噪音。
當然,聲音本身極小就是了。
蒸汽列車之類的?
站上指揮臺的時候,范寧感覺自己好像一瞬間回到了某一刻循環的起始,或是“重置”的起始,比如,年初自己重返提歐萊恩時,在列車上蜷身打盹小憩的夢境場景。
一些事物相同,一些事物又不同,一些情緒相通,一些情緒又有變化。
這種感覺對范寧來說有種生理性的討厭——自從失常區回來后患上的頑固慢性病。
“怎么巡邏警察現在就開始清走小販了?”
范寧選擇暫時把注意力從主要往次要部分轉移去,即跳過樂團、跳過貴賓席、跳過廣場聽眾,放到更遠的那些區域,然后,就順理成章地關注到了這么一條次要的訊息。
簡直和“自己準備指揮一部交響曲”的事情一點關系都沒有。
當然,這是一個絕佳的技巧,那種生理性的不適感被范寧成功地除掉了。
最后一曲,最后一場。
掌聲和歡呼在涌動,但一直聽到了晚上21時的這一刻,范寧感覺自己已經脫敏了。
在前世,從沒聽過有什么藝術節的演出會在這么大的場合舉行(當然,也聽不清),也沒有如此密集排列的檔期安排,人是會倦怠的,儀式也是會消耗靈感的,這一切會不會有哪里不是很現實、不是很合理?
奇怪,怎么懷疑到這種范疇的問題上去?
行禮的短暫時間里,范寧的視線和波格萊里奇有所交匯。
對方在鼓掌,然后放下,然后廣場重歸安靜。
幾萬人的“收拍”收得很齊。
視野里聽眾的人頭蠕動著,四面八方都是掛起的巨幅旗幟。
圓桌與刀子,一片片灰蒙蒙地壓了過來。
后方,全體樂手按兵不動,冰冷的空氣寂靜一片。
一切至此。
范寧笑得富有深意,轉身。
將預備拍的手勢遞給了浸透在金黃燈光下的小號首席。
無標題又暫無序號的《升c小調交響曲》,第一樂章,葬禮進行曲!
無彈窗相關
第一百七十四章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