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日音樂家第三十章 不可模仿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奇幻>> 舊日音樂家 >>舊日音樂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章 不可模仿

第三十章 不可模仿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23日  作者:膽小橙  分類: 奇幻 | 神秘幻想 | 膽小橙 | 舊日音樂家 


行禮過后,范寧的雙眼緩緩環視在場的每一個聽眾。

直到所有人的小動作都趨于停止,個別嗓子發癢者也不自覺地抑制了自己接下來發出的雜音。

轉身,面朝樂隊。

同樣是掃了一眼各位樂手,不過可能在小提琴、大提琴和長笛首席,以及定音鼓手上面的停留時間更長。

只有左手邊的希蘭還在,就連盧也坐到臺下的聽眾之中去了,隨著職業生涯和家族地位的上升,他演奏定音鼓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雜念滌開,手腕的提示拍繞出。

指揮棒尖向下,探出一道短而鋒利的影子。

不安的弦樂震音從寂靜中撕扯而出。

與之而來的是低音提琴粗獷、肅殺的「詰問動機」片段。

第一樂章,葬禮進行曲。

「原來是這種體驗啊,說起來,都寫了這么長時間了,真是姍姍來遲」

低音提琴以斷裂的形態游走掃蕩,c小調第一主題,范寧將雙簧管、中音雙簧管、單簧管、圓號與小提琴聲部的樂句接連引入,從全音符開始,呈艱難的長線條向上攀升。

不論老管風琴師維埃恩的一生,到底摻雜了多少使徒的陰謀,其為了生命本身而抗爭的過程,仍舊具備被銘記和敬畏的意義。

連接句,樂隊跟隨范寧的手掌一起不安顫抖。

連續的拖拽下行,讓和聲的沖突繃至極限,他的視線遠遠望著滾奏的定音鼓手。

另一只手則在強拍的節點上果斷斬落。

「嚓!——」

大小軍鼓齊齊砸落,大鑼與大镲叩擊出石破天驚的刺耳聲響,二三十根銅管木管跟隨他的指示仰天咆哮。

「完美的開局!」

「太舒爽了,太震撼了。」

聽眾們的背脊在發麻,扶住座位的手指關節不受控制地發力,一時間難以放松下來。

這其中不乏有很多帶了總譜,準備在現場觀摩和學習的職業指揮家。

他們有的眉頭深深皺起,有的還十分為難地長嘆口氣。

學不來,根本學不來。

「這到底該從哪模仿起啊?」

范寧的手掌在空氣中揉出一個弧度,撫平樂隊初次的掙扎,這時低音提琴出現徘徊的三連音,色彩開始過渡。

E大調第二主題,小提琴奏出質樸的上行音階,再悠揚婉轉地迂回飄落,圓號支撐以溫暖的四部和聲。

田園牧歌風格的旋律聲中,范寧又想起了自己駕車帶瓊和希蘭調查「不存在的小鎮」的時候,那是藍天白云的夏季,鄉間小路陽光明媚,汽車的「大鼻子」發動機艙極速劃過一排排梧桐木的陰影

其實「復活」的第一樂章就是在果戈里小城的旅館里完成的大部分內容,過去,那兒的夕陽是紅酒巧克力一般的顏色,鵝卵石街道兩邊簇擁著花圃,街頭藝人拉著手風琴和小提琴,河道上是粉色的粼粼波光

至此今夜,隨著樂思的逐漸進行,范寧很多在「復活」創作期間的經歷與剪影,終于開始一張張擦拭歸位了。

葬禮進行曲的尾聲,在豎琴與提琴的低沉步伐中,長笛和雙簧管的C大調和弦突兀刺入,又在持續聲中降了半度mi音,帶上了一絲不詳的警戒意味。

「警戒和弦」,范寧突然后知后覺地給這種手法起了個名字。

這種不詳的意味很適合憂郁主義者,暗示了某種悲劇性,或許今后還有用它的機會。

圓號的減七和弦突如其來,全體樂隊下行奏出半音階句,兩聲微弱的撥弦之后,

第一樂章結束。

范寧沉默地佇立在原地,忠實地執行著自己在這方音樂世界中所定下的法則:「至少休息五分鐘的時間」。

在樂譜大范圍出版后,更多的人知悉并理解了作曲家的這一指示。

聽眾們在放空自己,用以暫時淡化過于駭人的氣氛,也有很多職業人士試圖利用空檔的時機「復盤」,但不出多時,便有人選擇放棄,合上總譜,決定接下來還不如單純聆聽為好。

這根本不是其他藝術家可以模仿得來的!

如果說卡普侖當時的指揮是生命余暉的爆燃,是情緒的一瀉千里,是將平日里的思考和積累在絕無僅有的歷史時刻全部完美地呈現,讓聽眾感受到無言的崇高,那么此時范寧的指揮,那就是舉重若輕的控制和全方位的碾壓式炫技——其實他也沒有要炫的意思,但非要這么說成「舉重若輕」和「炫技」的話,那就把幾顆天體一樣重的東西,根據音樂的需要拿在手里隨便轉出各種軌跡!

在這場音樂儀式里,聽眾是沒有情緒自***的,全然按照作品的藝術程式和范寧給予的啟示,讀寫這部生命的史詩!

第二樂章,中庸的快板,呼吸幾口郁濁散去的空氣后,縈繞在白霧中的往日畫面,一幅一幅地跳出

無憂無慮的「利安德勒」舞步。

詩人巴薩尼的葬禮,教堂里的探討式音樂會,《哥德堡變奏曲》的演繹,脫胎于靈柩入土之刻的合唱創作執念

插部中,弦樂器以三連音流作莊嚴行進,長笛和單簧管蒼涼高歌,而后,故人以醇厚的歌謠回應舞步,令鼻腔內掠過甘甜的酸痛。

第三樂章,諧謔曲,充滿溫馨和懷念的歌謠匆匆結束,聽眾從白日夢中醒來,回歸渾渾噩噩的現實。

進食、睡眠、生活、工作,帝都圣塔蘭堡,鋼鐵所鑄的城市機器,地鐵日復一日的出行,精疲力竭的重復消耗,混亂的事件接踵而來

音群逐漸稠密,令人無法呼吸,直到一扇完全陌生危險的音響大門被猛然推開

猙獰邪惡的樂句如潮水一波波退去,大鑼的低沉嗡鳴經久不散,令人不安的氣息在空中盤旋

所幸,在那段夾雜著消沉、彷徨和不安創作欲的日子里,還有一段在圣歐弗尼莊嚴度過的短暫夏日時光。

「噢,小紅玫瑰!」

至簡的降D大調「一一二三」音階,從質樸但極為莊嚴的女中音口中吟唱而出。

小號、圓號和大管回應以肅穆的圣詠。

「人間處在很大的困境中!

人們活在很大的痛苦中!」

第四樂章,初始之光,哈密爾頓女士記載于工作簿扉頁的詩句。

一個畢生致力于公共衛生事業和勞工職業病防治,在生命的最后時日仍在病床前整理工作成果的普通老人。

「叮—咚」

鋼片琴與豎琴的鈴鐺聲響起,單簧管的三連音在嗚咽,小提琴獨奏起深切而凄婉的降b小調旋律。

希蘭與范寧對視了一眼,大概是都想起了當初在醫院探望時,范寧對于《少年的魔號》中「初始之光」的解說,還有那個滴水成冰的冬季凌晨的葬禮,他在聆聽唱詩班的頌歌時,所收獲的靈感和流下的熱淚。

當初意識到「生者必滅」后,范寧確實一直在幻想著救贖真的存在,這樣那些懷念的已不在人世的人,還有所恐懼的將在未來離去的人,都還能一直看著這片精神園地。

而現在寫的作品,不知道為什么越來越「現實主義」了。

幸好當下演的,還是曾經的?

范寧突然莫名笑著搖頭,然后

不間斷地引出第五樂章。

「嚓嚓嚓嚓嚓嚓嚓嚓……轟!!!————」

擴大的奏鳴曲式,最后之日,復活頌歌。

低音提琴的「詰問動機」再次從寂靜之中撕裂而出,帶出一聲野蠻而失控的巨響,全體樂隊傾瀉出排山倒海的分解和弦,小號與長號驚恐的號角之聲跨越八度上下貫穿。

呈示部伊始,雙簧管吹響遼闊的三連音「宣告者動機」,開始了面對無垠黑暗所唱誦的莊嚴贊歌。

「在這一刻,我總算明白了什么叫史詩,什么叫做真正的史詩!」

「這是一個奇跡!其實今夜,是選擇出現在主場,還是選擇在其他院線花上1個先令收聽電臺,并不會造成很大的區別,但是沒來的人注定后悔,那些空缺座位的本來的主人們注定會后悔!」

無數道靈感絲線,跨越時空的界限在聯結涌動。

聽眾們恍若經歷著一場史詩般的夢境,而且對于接下來最偉大時刻的來臨,產生了近乎顫栗的期待和興奮感!

這場演出根本難以給未經歷的人去轉述!

他根本不是一位指揮家,也不用花費精力去琢磨「總譜的哪個片段該怎樣演繹」的問題!

一部交響曲就是一個世界,在「復活交響曲」的世界里,他就是創造者和主宰者,樂章中的任何揭示與伏筆,宏大的山川遠景,細微的一草一木,抗爭時的驚心動魄,黑夜中孤獨的穿行一切都無比的具體和真實!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

免費閱讀.


上一章  |  舊日音樂家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