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是斷定孩子沒救了,怕在醫館出事,影響醫館名聲,這才將人拒之門外。
一路上翠竹的眼淚就沒干過,這會兒人渾渾噩噩,說話顛三倒四,只知道哭了。
“先不忙著哭,說說你弟弟在哪。”翠竹繼母的事先不提,李秋歲先緊要緊的問。
翠竹?
“你弟弟在哪呢?”李秋歲又問。
好歹讓翠竹回過神了,“……就,就在濟民堂門口,我大伯借了里正家的牛車,我弟弟就在上面躺著,人家醫館怕出事擔責,不讓人進門……”
翠竹眼淚珠子又下來了。
眼淚是真多,帕子都哭濕了。
李秋歲無奈,她真不會安慰人!
把袖子里自己的帕子遞過去,半天也想不出安慰人的話,好在濟民堂醫館不算遠,外頭車夫才說到地方了,她抬腳率先跳下了馬車。
濟民堂墻角停著一輛牛車,邊上守著三十多歲的漢子,一身麻布短褐,圍著牛車團團打轉。
周邊也沒符合翠竹口里說的牛車了。
李秋歲抬腳就往那邊走,扶了一把跟她后腳跳下馬車腿軟的翠竹,“那就是你大伯?”
翠竹穩住身形,小跑著跟上,一面嗯嗯的點頭。那邊他爹已經超過她們,跑至近前了。
扒拉開牛車上的破棉被,“大哥,小寶怎么樣了?”
翠竹的大伯急得直搓手,“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半天沒動靜,醫館大夫出來看過一眼,說是人不中用了,讓趕緊拉走。”
“小寶,小寶……”翠竹也去扒拉弟弟,“爹,我們再去求求醫館的大夫,他們開醫館的,怎么能見死不救!”
牛車里的孩子被翠竹爹抱在懷里,眼睛緊閉,臉色發紫,人早已經昏厥了。
“小寶,小寶……你醒醒,醒醒……我是姐姐啊!”
翠竹半天叫不醒人,忍不住放聲哭嚎。
鬧出那么大的動靜,很快吸引了許多路人過來圍觀。
“這是怎么了?把人看壞了這是?呦,那么小的孩子呢!”
“我早就看到這輛牛車了,醫館非不讓人進門,好歹是一條人命,還濟民堂,我呸!”
“就是就是,你開醫館的,把人據之門外,算幾個意思?手里沒有兩把刷子,你就趁早關門歇業!”
“可不嘛!瞧那丫頭可憐見的!濟民堂太不把人命當回事了,大家伸把手,幫幫這孩子吧!”
濟民堂門口鬧哄哄,坐堂的大夫見狀,心知事情鬧大了不好,也怕有人借機生事,影響醫館名聲。
走出醫館,站在門口朝眾人拱手,高聲道:“這孩子被耽擱了,早兩日送過來,我們或許還能想想法子,這模樣明顯是燒壞了,不中用了,老朽也無能為力。”
翠竹爹手里還抱著孩子,就朝濟民堂出來的那位磕頭,“老先生,您就幫我家孩子瞧瞧吧,好壞我們都認命,不會訛上醫館,您就幫忙再瞧瞧吧!”
翠竹跟他爹后頭,也不說話,就一個勁朝人家磕頭。
“求求您了,您幫忙看看,我給您供奉長生祿位,早晚燒香祈福,求您救命!”
“供奉長生祿位,那可是積福積德。”
圍觀的眾人中有人懂這個,唏噓贊嘆不止。
就有人附和,“都是為了孩子,你們開醫館,怎么能將人拒之門外?”
“是啊,大夫,他們也算誠心,你們當大夫的宅心仁厚,就出手救救那孩子吧!”
又有人往下接話頭,“供奉長生祿位,消災減難,平安福壽,大夫幫忙看看,好壞都是那孩子的命。人家都這樣說了,不用擔責還不能幫忙看一眼,還濟民堂……”
“濟民堂開醫館不是一日兩日,就是這般輕視人命!”
“今天這事兒被咱們撞見了,咱們看不見的地方,不定怎么行事。”
眾人你言我一語,指指點點,議論聲本就不算小,見有人站出來仗義執言,情緒更加激昂,濟民堂的老大夫有些招架不住,不停的解釋他們無能為力的話。
可群眾不依啊,看都沒看,你就無能為力了。可大夫真上手看了,讓人進了醫館,這要是在醫館里出事……
老大夫抹了把額頭的冷汗,他也不是那種冷心冷肺之人,孩子他早看過了,劇咳伴隨高熱腹瀉,明顯就是風濕肺熱病,且人已昏厥,后頭的話沒好出口,命就是救回來了,燒了那么久,有沒有燒壞,誰也說不準。
好在醫館又走出來兩人,老大夫急急回轉身。
這邊,李秋歲看翠竹還要哭求,遞過去一顆藥丸,“先給你弟弟吃下,別在這里耽擱了,先跟我走!”
朝出來的兩人看過去,其中一人竟是在鄭府有過幾面之緣的楊神醫,先頭的老大夫低聲說著話,看模樣極為恭敬。
翠竹同她爹求醫的態度固然誠懇,又是哭又是求的,這番動靜少不得有人圍觀,但醫館開在那里,哪天能沒有不治的病人抬家去。
這是有人借機想生事!
不管是沖著誰來的吧,先帶走翠竹一家人再說。
翠竹這會沒了主意,李秋歲一開口,就像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遞過去藥丸子,她接手里,想都沒想,直接塞到了弟弟的嘴巴里。
藥丸子表面光滑,個頭也不大,小寶人在昏厥狀態,好不容易給塞到嘴巴里,吞咽卻有些艱難。翠竹的大伯拿過來水袋子,給灌了一口水。
不成想,不但藥丸子沒能吞咽下去,還有些要嘔吐的癥狀。
李秋歲三兩步走至近前,捏住小孩的下巴,看似隨意的在喉嚨處點了幾下,藥丸子這才順利咽下去。
有先前李秋歲送藥丸子功效的先例在,弟弟咽下藥丸,翠竹定下點心,這才反應過來,“姑娘,咱們去哪里?”
找回神智的翠竹心思轉的極快,她弟弟這副模樣,說句不好聽的,人真要的在鄭家沒了,她被發賣出去都是小事,連累到李姑娘事兒就大了。
李姑娘不是鄭家人,身份在那個家里也尷尬……
翠竹想到這里慌了手腳,“姑娘,不能去鄭家,您先家去,不要再管我們了。”
看李秋歲面色凝重,翠竹注意到周邊圍觀群眾情緒激昂,即便她沒有多少見識,這會兒也意識到事情不對勁,“姑娘的大恩大德翠竹來世再報,您先回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