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夫人的兩副面孔,李婳是比任何人都清楚。
其實蕭夫人也有好的時候,比如從前李家還沒敗落時,當時李、蕭兩家門當戶對,又是鄰居,蕭夫人也曾把她當女兒疼。https://m.23sk
如果不是這樣,她也不會那么信任蕭家。
可一切都在李家敗落,她淪為丫鬟后都變了。
曾經的李婳不明白蕭夫人為什么會變,她以為只是身份不匹配,所以低聲下氣的討好,做小伏低的伺候,最終也沒換回什么。
重生后,她看到了瞿扶瀾的生活,她才明白自己錯了。
蕭夫人不喜歡她,固然有她身份卑微的緣故,但更多的,是蕭時卿的口中的喜歡和關懷,都只是口頭說說,他并沒有把她放在心上。
兒子的態度都這樣,當母親的又怎么會把她放在眼里?
但凡有一次蕭時卿站在她這邊,為她說一句公道話,蕭夫人都不會那樣變本加厲。
歸根結底,是蕭時卿不夠愛。
歸根結底是她自知之明不夠,高攀了。
不應該死死糾纏著那段婚約不放,如果她放手了,也許最后就不會那樣了。
所以重來一次,她不就是想放棄嗎?
可蕭時卿偏不讓,那她就讓他也經歷一次她經歷過的事情。
蕭夫人的本事,李婳門清。
如今,看著蕭時卿目瞪口呆的表情,李婳心中劃過一抹欣慰。
是啊,她第一次經歷這種事情,也是這種不可思議的表情。
當時蕭時卿是怎么說的呢?
李婳記得很清楚,那個時候他把她帶回蕭家,就出去忙了,一年后才回來,期間她給他寫了很多信,一封回信都沒有。
然后他回家后,對她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可是不愿意是侍奉我母親?”
此時,李婳看著蕭時卿,明知道大概真相,卻還要裝模作樣皺起眉頭,“你怎么能這樣對待長輩?”
本來她可以重復那句話,可惜蕭夫人到底不是她母親,說那句話不合適。
話音剛落,蕭時卿一臉不可置信的看著她,真是千言萬語在心頭,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憋得一張臉都成了豬肝色。
人家說有口難言,那至少是能辯解,只是不知該怎么辯解,他這是想解釋,卻連話也說不出來。
蕭時卿只是覺得李婳太過草率了,怎么問都不問一句,就定了案。
叫人憋屈得慌。
蕭夫人見兒子站在自己這邊,當即一臉得意的看向“李婳”。
“李婳”:“……”
李婳又道,“我好好跟她說道說道,娘你先回去。”
蕭夫人這一次不反對兒子跟李婳相處了,畢竟兒子是為她出氣,她當然要同意了。
她要讓李婳知道,在這個家里誰說了算,她要想做她兒媳婦,就得做小伏低,順順從從的。
當然了,對方這樣做了她也不會多看一眼。
等蕭夫人走了之后,李婳與蕭時卿進了屋里,她才說道,“那是你娘,你怎么能那樣對她?”
蕭時卿瞪大了眼睛:“……”
李婳繼續睜眼瞎,“況且,你如今是用著我的身體,你不對她好一點,回頭我們換回來了,你讓我如何面對她?你如今得罪了她,到時候不是讓我難做人?按理說,那是你母親,她的脾氣你知道,你正好可以討好她,給我積累一些好感是不是?”
蕭時卿被說得氣都不知道該往哪里撒,只伸出手去給她看,一雙手被燙得都起了泡。
李婳見狀只覺得一陣肉痛,不為別的,那是她的身體啊……
“所以你是連茶水都不會倒嗎?怎么會把自己的手給燙成這樣?”
蕭時卿口不能言,只能拿筆……如今他的手這樣,拿筆也不方便,只是他咬牙堅持寫,否則她就不會知道真相。
等蕭時卿歪歪扭扭寫下了一長串的真相,李婳看過之后,也只是道,“那你想怎么辦,她是你娘。”
一句話讓蕭時卿徹底啞口無言。
是啊,他能怎么辦?
那是他娘。
他還能讓她去對付她娘嗎?
頭大。
李婳見他這樣,也只是笑笑,“她到底是長輩,做什么都是為了晚輩好,日后你多遷就她一些,把她哄好了,她自然就對你好了。”
嗯,這些話都是他曾經對她說的,她終于可以原封不動還給他了。
蕭時卿:“……”
話雖如此,到底也沒錯,但怎么就憋屈得慌?
可對方是他娘,他還能抓著不放不成?
自然是不能的,所以,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過去了。
只是真能過去嗎?
李婳心道:自然是不能的,蕭夫人可不是你不追究就罷手的人。
她作為一個被對方蹉跎大半輩子的人,她知道對方的更厲害的手段還沒使出來呢。
而蕭時卿才剛剛經歷一些初步手段,他以為最嚴重就是燙手了,往后就會好了,所以他也沒有太惡毒去想他母親。
一個人的想法不是那么容易推翻,蕭時卿心中對母親的印象還是慈母型的,不會因為一次兩次的事故就徹底對他母親改觀。
其實也不需要改觀,蕭夫人對蕭時卿自然是好的,她針對的只是李婳罷了。
李婳要做的,就是讓蕭時卿知道,他母親會對他好,是因為他是她兒子,但不見得會對別人好,尤其是家境敗落的李婳,她不會接納她。
最后給蕭時卿的手上了藥,又同他說了一下找道士的進展。
“這種事情不好聲張,所以辦起來也有點麻煩,若是遇到不好的人,回頭給捅了出去就麻煩了,所以還是謹慎為上,也不用等太久,再過幾天我就能見到人了,到時候問問。”
又聊了一些相關注意事項,然后李婳問到了下人伺候的事情,問他可還行。
蕭時卿不能遷怒他母親,還能不遷怒幾個奴仆嗎?當即寫下來,讓把院子里的貼身伺候的人都給換了,一個個眼睛里都沒有主子的混賬東西,留著也是無用,都打發買了。
李婳自然無所不從,當即表示都給換了,然后添幾個好的。
蕭時卿沒有意見。
李婳當即叫來主管,說給換一些奴仆,“我見東院那幾個丫鬟婆子還好,就讓他們過來吧。”
世子爺的吩咐,管事的還能不聽嗎?立刻就照搬了。
蕭時卿也沒有意見,因為除了他院子里的,家里其他奴仆是什么樣子的,他也不了解,李婳能主動推薦,想來也是了解過的。
可惜啊,李婳看著那幾個新來的奴仆,眼底劃過一抹嘲諷。
她身為過來人,沒人比她更清楚,就是這幾個奴仆,比原來的更可惡。